此时的皇宫中, 隆裕帝也刚刚听说了郢国使臣被南戎忽韩王所杀的消息。
对此他震怒异常。
这种恼怒,倒不是来源于对曲长负和其他郢国子民身亡的惋惜,而是因为这些人的死没有发挥出应当的价值。
曲长负等人出使的目的, 一为给新任大君赫连耀交代,二为了说动南戎联合抗击西羌。
说句不太好听的, 如果今天杀掉这些人的是赫连耀, 隆裕帝都不会觉得有什么。
因为牺牲二百来人的性命,换来一个让南戎欠下人情的机会,值得。
毕竟一旦在战场上厮杀起来,死的人可是成千上万。
然而动手的是赫连英都, 那就不一样了。
他本身就是争夺王位的失败者, 这么一插手, 让郢国派遣使者的两样目的一个都没能达到。而且还平白把曲长负搭进去,难免引起宋家和璟王的不满。
可想而知, 这个消息让隆裕帝的心情有多么不好。
正在他大发脾气的时候, 偏生外面又来了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禀报道“陛下,璟王殿下已、已经回到京城了。”
靖千江才出征没有多长时间,甚至连他不久之前取得大捷的事都还没来得及传到京城,这消息听的隆裕帝一怔。
他问道“你是说东征军已经返京”
无怪他惊讶,身为皇上, 竟然没有收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 简直匪夷所思。
难道璟王是飞回来的不成
前来禀报的内侍却道“陛下, 是璟王殿下一个人回来的。看到他驰马进城, 城门将才得了消息, 前来通报。”
靖千江私自回来, 竟然还如此大摇大摆, 不加掩饰,这个举动把不少人都吓了一跳。
城门将好不容易将他拦在外面检查路引,趁着这个机会,派人紧赶慢赶,差点跑断了腿才比靖千江快上一步,将这个消息通禀给了隆裕帝。
这边话音还没落下,便又有人上前禀告,璟王殿下已经入宫了,在外求见。
隆裕帝本来就心情不好,这样一听不禁沉下了脸,说道“他可越来越没规矩了,真是恃宠而骄”
皇上这样怒形于色的情况十分少见,若是平常,他纵使有所不满也不会明着说出来,实在是靖千江这一系列的举动太过跋扈张扬。
旁边几位前来同皇上议论使者被杀一事的大臣们互相看看,都觉得自己这种时候在场有点倒霉,更不明白璟王的举动何以如此失常。
就算是有最新战报,也用不着他亲自来送啊。
正猜疑间,隆裕帝已经吩咐令璟王上殿。
很快,靖千江便大步走了进来。
他出去这些日子,竟然竟然消瘦了许多,身形高且笔直,两颊几乎都凹了下去,愈发显得一双眼睛寒光四射,深沉森冷。
这样大为不同的神情气质,乍一看几乎叫人认不出来。
隆裕帝心里有气,只叫了他的封号“璟王,你”
靖千江却将他打断了“陛下”
他昂立未跪,站在原地一字一顿地说道“曲长负何在臣想见一见他。”
他一言出口,满殿的人悚然而惊。
璟王这样违反军令而回,气势汹汹冲入宫中,谁都以为他有什么惊天的大事,却没想到,一开口就是曲长负。
当初靖千江自请出征,就对隆裕帝说过,这是因为他不想郢国将希望寄托在南戎的相助上面。隆裕帝答应他会好好考虑,靖千江这才赶赴沙场。
而后听闻隆裕帝有将曲长负派往南戎的打算,靖千江不惜暴露自己的心意,千里传书,令人拿着当年隆裕帝赐下的圣旨入宫求情,隆裕帝将圣旨压下,不做回应。
他下令严密封锁消息,只想一切都等靖千江打完这场仗再做安抚。
隆裕帝唯独没有想到的就是在传书的同时,靖千江竟然也已经不顾军令,亲自跑了回来。
此刻曲长负的死讯刚刚传来不久,想必靖千江也已经在半路上听闻了,才会这样说,隆裕帝不由稍感心虚。
他的神色淡下来,站起身,站在大殿的最高处冷冷地俯视着靖千江。
隆裕帝说道“曲大人已经以身殉国,朕会好好地追封祭奠。璟王,你一路劳累,朕不会治你大不敬之罪,下去罢”
若是从一开始便得知这个消息,靖千江早已直接奔赴南戎,根本就不会站在这里。
可他连日来在外厮杀,好不容易才领军从一片大泽之中突围而出,只知道曲长负要被派往南戎,却根本不知道此事是否定下,他何时启程,这才一个人急赶回京。
仿佛旧日憾事重现,他一路上祈祷着要赶得上,来得及,甫一进京,迎面听说的便是如此噩耗。
曲长负死了
这五个字,从上一世开始,就是他心中的魔咒。
甚至每每方从脑海中浮现出来,就会激起一阵几乎要把心脏蚕食的怨毒恨火。
这是他此生唯一的念想,是他最珍惜、最不能失去的。
如今死讯从对方的口中说出,却如此的轻描淡写,轻易的仿佛仅仅是打碎了手中的酒杯。
靖千江突然暴起,猛地冲上前一把掀翻了御案。
他卡住隆裕帝的脖子,将对方整个人撞的向后仰倒,被死死按在了龙椅之上。
“你答应过我什么”
靖千江声音嘶哑,怒喝道“混账”
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他、他疯了吗
整个大殿之中寂静如死,唯闻御案翻倒的声音轰然响起,靖千江的怒吼传来回音。
极度的震惊之后,周围又瞬间混乱起来。
大臣们的呵斥声响起,近卫纷纷举刀涌上,到了阶前却也不敢妄动,只紧张地把靖千江围在中间。
“以身殉国,为君尽忠哈哈,请问国君配吗”
靖千江对周遭情况视而不见,他只是紧盯着隆裕帝,冷笑起来“他鞠躬尽瘁,一心所为,只有民生疾苦,江山社稷,你却因为自己懦弱怕事,治国无能,毫不犹豫地牺牲手下臣子,如今居然还有脸面要求别人的忠心”
他嘶声斥道“你不配”
隆裕帝这辈子从未离死亡如此近过。
对面这个人不是普通的刺客,是他的侄子,也在战场上杀人无数、骁勇无匹的璟王。
那杀意如此真实,他的手指只要再稍稍用力,就能扭断自己的喉咙
隆裕帝脸色涨的发红,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背后不知道是哪位大臣胆战心惊地抖着声音高声喊道“璟王殿下,请您千万冷静您如今位高权重,又得陛下宠爱,连今日的大不敬之罪陛下都已经说过不追究了,实在没有必要为一个死人犯下如此的滔天大错啊殿下”
靖千江对这样的苦心劝说充耳不闻,他整个人的情绪几乎已经错乱,颠三倒四地说道
“他身子一向不好,一辈子也没有几日轻松快乐的时候我本盼着他这一世能平安度过,让我陪在他身边就好了。好不容易,他答应我了,他都已经,都已经同意了。”
他心中一派茫然怨恨,所有思绪俱化成空“我都说了,我给你打江山,我为你卖命,只要他平安,你为何要言而无信”
说到这里,靖千江本能地听见身后极轻微的“呛啷”一向,仿佛刀剑出鞘的声音,五指立刻一收,冷笑道“谁敢过来”
“璟王,你真是疯了”
不知是谁的声音惊恐地说道,靖千江冷笑起来,几乎不可自抑。
他可不就是疯了
他是死而复生的怪物,这具躯壳中所装的,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
平日里披着人皮,装模作样地在人群中欢笑。
因为日子过得太过满足,久而久之,竟然真的相信了上苍的垂怜,便也糊里糊涂地把自个当成个正常人了。
“曲长负”这三个字,就是那能让他现出原形的魔咒。
没有了这个人,妄想着要爬进阳光之中的鬼魂,又一次被打入地狱了
“为什么在你们这些人的眼中,只有权力、私欲和猜忌你口口声声说是我的叔父,我念着这点骨肉亲情,谨言慎行,不争不抢,你要我上阵杀敌也好,淡泊名利也好,我都不在乎,我只在乎这一个人。”
靖千江厉喝道“为什么一定要牺牲他他明明他明明救了那么多人,付出了那么多”
上辈子曲长负死后,他还撑持着记起对方遗愿,硬是等江山社稷都稳定
对此他震怒异常。
这种恼怒,倒不是来源于对曲长负和其他郢国子民身亡的惋惜,而是因为这些人的死没有发挥出应当的价值。
曲长负等人出使的目的, 一为给新任大君赫连耀交代,二为了说动南戎联合抗击西羌。
说句不太好听的, 如果今天杀掉这些人的是赫连耀, 隆裕帝都不会觉得有什么。
因为牺牲二百来人的性命,换来一个让南戎欠下人情的机会,值得。
毕竟一旦在战场上厮杀起来,死的人可是成千上万。
然而动手的是赫连英都, 那就不一样了。
他本身就是争夺王位的失败者, 这么一插手, 让郢国派遣使者的两样目的一个都没能达到。而且还平白把曲长负搭进去,难免引起宋家和璟王的不满。
可想而知, 这个消息让隆裕帝的心情有多么不好。
正在他大发脾气的时候, 偏生外面又来了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禀报道“陛下,璟王殿下已、已经回到京城了。”
靖千江才出征没有多长时间,甚至连他不久之前取得大捷的事都还没来得及传到京城,这消息听的隆裕帝一怔。
他问道“你是说东征军已经返京”
无怪他惊讶,身为皇上, 竟然没有收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 简直匪夷所思。
难道璟王是飞回来的不成
前来禀报的内侍却道“陛下, 是璟王殿下一个人回来的。看到他驰马进城, 城门将才得了消息, 前来通报。”
靖千江私自回来, 竟然还如此大摇大摆, 不加掩饰,这个举动把不少人都吓了一跳。
城门将好不容易将他拦在外面检查路引,趁着这个机会,派人紧赶慢赶,差点跑断了腿才比靖千江快上一步,将这个消息通禀给了隆裕帝。
这边话音还没落下,便又有人上前禀告,璟王殿下已经入宫了,在外求见。
隆裕帝本来就心情不好,这样一听不禁沉下了脸,说道“他可越来越没规矩了,真是恃宠而骄”
皇上这样怒形于色的情况十分少见,若是平常,他纵使有所不满也不会明着说出来,实在是靖千江这一系列的举动太过跋扈张扬。
旁边几位前来同皇上议论使者被杀一事的大臣们互相看看,都觉得自己这种时候在场有点倒霉,更不明白璟王的举动何以如此失常。
就算是有最新战报,也用不着他亲自来送啊。
正猜疑间,隆裕帝已经吩咐令璟王上殿。
很快,靖千江便大步走了进来。
他出去这些日子,竟然竟然消瘦了许多,身形高且笔直,两颊几乎都凹了下去,愈发显得一双眼睛寒光四射,深沉森冷。
这样大为不同的神情气质,乍一看几乎叫人认不出来。
隆裕帝心里有气,只叫了他的封号“璟王,你”
靖千江却将他打断了“陛下”
他昂立未跪,站在原地一字一顿地说道“曲长负何在臣想见一见他。”
他一言出口,满殿的人悚然而惊。
璟王这样违反军令而回,气势汹汹冲入宫中,谁都以为他有什么惊天的大事,却没想到,一开口就是曲长负。
当初靖千江自请出征,就对隆裕帝说过,这是因为他不想郢国将希望寄托在南戎的相助上面。隆裕帝答应他会好好考虑,靖千江这才赶赴沙场。
而后听闻隆裕帝有将曲长负派往南戎的打算,靖千江不惜暴露自己的心意,千里传书,令人拿着当年隆裕帝赐下的圣旨入宫求情,隆裕帝将圣旨压下,不做回应。
他下令严密封锁消息,只想一切都等靖千江打完这场仗再做安抚。
隆裕帝唯独没有想到的就是在传书的同时,靖千江竟然也已经不顾军令,亲自跑了回来。
此刻曲长负的死讯刚刚传来不久,想必靖千江也已经在半路上听闻了,才会这样说,隆裕帝不由稍感心虚。
他的神色淡下来,站起身,站在大殿的最高处冷冷地俯视着靖千江。
隆裕帝说道“曲大人已经以身殉国,朕会好好地追封祭奠。璟王,你一路劳累,朕不会治你大不敬之罪,下去罢”
若是从一开始便得知这个消息,靖千江早已直接奔赴南戎,根本就不会站在这里。
可他连日来在外厮杀,好不容易才领军从一片大泽之中突围而出,只知道曲长负要被派往南戎,却根本不知道此事是否定下,他何时启程,这才一个人急赶回京。
仿佛旧日憾事重现,他一路上祈祷着要赶得上,来得及,甫一进京,迎面听说的便是如此噩耗。
曲长负死了
这五个字,从上一世开始,就是他心中的魔咒。
甚至每每方从脑海中浮现出来,就会激起一阵几乎要把心脏蚕食的怨毒恨火。
这是他此生唯一的念想,是他最珍惜、最不能失去的。
如今死讯从对方的口中说出,却如此的轻描淡写,轻易的仿佛仅仅是打碎了手中的酒杯。
靖千江突然暴起,猛地冲上前一把掀翻了御案。
他卡住隆裕帝的脖子,将对方整个人撞的向后仰倒,被死死按在了龙椅之上。
“你答应过我什么”
靖千江声音嘶哑,怒喝道“混账”
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他、他疯了吗
整个大殿之中寂静如死,唯闻御案翻倒的声音轰然响起,靖千江的怒吼传来回音。
极度的震惊之后,周围又瞬间混乱起来。
大臣们的呵斥声响起,近卫纷纷举刀涌上,到了阶前却也不敢妄动,只紧张地把靖千江围在中间。
“以身殉国,为君尽忠哈哈,请问国君配吗”
靖千江对周遭情况视而不见,他只是紧盯着隆裕帝,冷笑起来“他鞠躬尽瘁,一心所为,只有民生疾苦,江山社稷,你却因为自己懦弱怕事,治国无能,毫不犹豫地牺牲手下臣子,如今居然还有脸面要求别人的忠心”
他嘶声斥道“你不配”
隆裕帝这辈子从未离死亡如此近过。
对面这个人不是普通的刺客,是他的侄子,也在战场上杀人无数、骁勇无匹的璟王。
那杀意如此真实,他的手指只要再稍稍用力,就能扭断自己的喉咙
隆裕帝脸色涨的发红,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背后不知道是哪位大臣胆战心惊地抖着声音高声喊道“璟王殿下,请您千万冷静您如今位高权重,又得陛下宠爱,连今日的大不敬之罪陛下都已经说过不追究了,实在没有必要为一个死人犯下如此的滔天大错啊殿下”
靖千江对这样的苦心劝说充耳不闻,他整个人的情绪几乎已经错乱,颠三倒四地说道
“他身子一向不好,一辈子也没有几日轻松快乐的时候我本盼着他这一世能平安度过,让我陪在他身边就好了。好不容易,他答应我了,他都已经,都已经同意了。”
他心中一派茫然怨恨,所有思绪俱化成空“我都说了,我给你打江山,我为你卖命,只要他平安,你为何要言而无信”
说到这里,靖千江本能地听见身后极轻微的“呛啷”一向,仿佛刀剑出鞘的声音,五指立刻一收,冷笑道“谁敢过来”
“璟王,你真是疯了”
不知是谁的声音惊恐地说道,靖千江冷笑起来,几乎不可自抑。
他可不就是疯了
他是死而复生的怪物,这具躯壳中所装的,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
平日里披着人皮,装模作样地在人群中欢笑。
因为日子过得太过满足,久而久之,竟然真的相信了上苍的垂怜,便也糊里糊涂地把自个当成个正常人了。
“曲长负”这三个字,就是那能让他现出原形的魔咒。
没有了这个人,妄想着要爬进阳光之中的鬼魂,又一次被打入地狱了
“为什么在你们这些人的眼中,只有权力、私欲和猜忌你口口声声说是我的叔父,我念着这点骨肉亲情,谨言慎行,不争不抢,你要我上阵杀敌也好,淡泊名利也好,我都不在乎,我只在乎这一个人。”
靖千江厉喝道“为什么一定要牺牲他他明明他明明救了那么多人,付出了那么多”
上辈子曲长负死后,他还撑持着记起对方遗愿,硬是等江山社稷都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