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老爷爷的脚步很快,匆匆而去,永不停歇。

    不知不觉中,郭明月已经在杭州郭府渡过了两个春秋。两年前的一个郭氏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为她举行了一个及笄礼,表示她已经成年了,可以谈婚论嫁了。

    这个及笄礼,使郭明月产生“原来自己还是女孩”的感受。周围没有人知晓她为女子,也就没有人告知郭明月一个古代贵族闺秀该有的外在表现。

    但郭氏心细如尘,她细心地、手把手地教导着郭明月这些,在生活上也待她无微不至,让郭明月感动不已。

    那场及笄礼只邀请了郭氏哥哥王羲之和侄子王献之参加。书圣王羲之已至五旬,已有华发溜上发际;王献之正值青壮年,父子俩瞧上去并不是都不是善谈的,容易相处的人。

    王羲之,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第七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008把信息发给郭明月参考,据008说,这是郭明月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百科信息。

    在及笄礼的场合上,王羲之先生没有笑意,他在不露声色地观察。待及笄礼结束后隔天,郭明月发现,在她出现的场合里,王羲之先生都显得极有存在感。

    书圣王羲之出现在演武场与郭崇山谈笑风生。

    每一天,王羲之都会出现在郭氏的课堂上与其闲话家常,一副旁若无人的姿态

    但郭明月不知道的是

    她的一举一动、包括言谈举止都在别人的观察中无所匿形。

    到了晚上,王献之透过自己的开缝的窗口凝视着郭明月寝室中那盏直到子夜才熄灭的烛火和那不知疲惫的颀长而消瘦的单薄身影。

    郭明月的课程没有因为名流千古的“二王”的到来而有所增减,她的日常作息和平时的行为举动,都跟以往没什么两样。

    她是那么坦诚,是一眼就能让人望到底而又纯挚至极的行事态度。

    将近半个月,王羲之从各方面全方位地观察着郭明月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外甥女。

    他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外甥女持观望态度。

    王羲之眼中的郭明月是如此的

    力所能及的事,从不假手他人。

    不会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怪罪仆人,而服侍她的仆人也没有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的毛病,一个个做事都有条不紊,可见是个理性而善良的人。

    尊敬长辈,晨安问好从不缺席。

    更重要的是,他笃学且为人诚挚。

    连续大半个月观察下来,王羲之没有挑出郭明月的不妥当之处,反而觉得处处甚妙,甚至还颇为可惜地感叹惜为女儿身。

    他也找不到理由反对妹妹收的这个“义子”了。

    但一旦发现外甥女惹郭氏伤心,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

    王献之紧跟着附和阿父的话。

    郭氏连忙点头称善。

    郭氏这是用心良苦。

    她和崇山已经是半只脚快踏入棺材的人了,崇山又没其它兄弟姐妹,要是他们两人眼一闭脚一蹬,这留下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又该怎么办呢

    她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让王家认下这个外甥女,王家枝繁叶茂,女儿也就有了依靠她也就放心了。

    学习的时间总是飞快而过,度日如年那是混日子的人的无奈想法。

    每天的太阳总是西下得太快了,一天眼一闭就悄无声息地流逝去了。

    等到郭明月反应过来,想要请王羲之先生指导一下她那不成熟的书法的笔法之时,已过了一月有余,而王羲之先生早已包袱款款地整理好行李返回会稽山阴了。

    为此郭明月心中连道可惜。

    “公子,夜深了,该就寝了。”茯苓和甘草如今被郭氏安排作为郭明月的大丫环。每天的工作很简单。

    能自己完成的事情郭明月都做完了,剩下的是她俩简单的本职工作,每天大丫环们都很轻松。

    除此之外郭明月还有一个书童,是一个悄悄恋慕着美丽的甘草的憨小子福安,他是郭氏奶娘福嫂的大儿子。

    都说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望,福嫂不期望儿子荣华富贵,荣耀加冕,只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福气安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梁祝之星火燎原(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笔海狂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海狂想并收藏梁祝之星火燎原(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