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翊朝建武元年九月。
夜幕将偌大的皇宫卷入囊中,傍晚淅淅沥沥地下了些雨,空气中带着湿冷的潮意。
一顶四抬青帷轿子自角门抬入宫中,很快便在巷子中停了下来。
轿子的帷帐被掀开,一面容娇艳的女子盈盈下轿,她面戴雪白绢纱,眉眼精致,一头如缎的墨发被绾成简单的流云髻,簪着霞样线绞成的月季缠花,身着素净的绯色宫装,浑身上下没有装点丝毫金玉首饰,一举一动却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
“楚姑娘,快些吧,陛下还等着您呢,去晚了可是要掉脑袋。”
负责接她入宫的田公公走到轿前,用尖细的嗓音提醒着她。
“有劳公公带路。”楚纤纤稍稍欠身。
她自出生便是高高在上的相府嫡女,身份高贵,连郡主都要礼让她三分,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要向一个宦官行礼。
只是如今她已沦为罪臣之女,身不由己。
几日前,昱王庚烈逼宫,囚了柳皇后和襄王,手握万圣帝的退位诏书,一举登基成为新皇。
庚烈登基后连下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将国号改为建武,尊万圣帝为万圣太上皇,封生母柳皇后为东太后,养母赵昭仪为西太后。
第二道圣旨,封赏所有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并将曾经拥护襄王为太子的臣子押入大狱,其中也包括楚纤纤的父亲楚丞相。
第三道圣旨,便是令楚家将那个不知天高地后的嫡女楚纤纤,进宫。
这半个月下来,庚烈已将不少反抗他的臣子凌迟处死,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整个皇城笼罩在一片可怖的阴霾之下,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砍了脑袋的便是自己。
昭和殿中,灯火通明,雕梁画栋,赤金的饕餮兽炉中冉冉生香。
金案后的帝王,身着绛紫色九龙常服,袖口嵌着金丝云纹,腰束玉带,低奢尊贵,他此刻面容阴郁,周身散发着冷冽的寒气,似要将方圆三里冻住,让人不敢靠近。
“张牧德,给朕灭几盏灯,这光刺得朕眼睛痛。”庚烈边说着边挥动朱笔,在折子上龙飞凤舞。
“喳。”
未几,殿中暗淡了几分,“将此灯抬起来。”
张公公会意,立即勾着腰上前,托住按上的一盏明灯,高举至胸前。
此时一名小太监战战兢兢地踩着碎步进入殿中,四肢触地跪在殿前。
“陛下,楚姑娘已到殿外。”
“让她进来。”
帝王凉薄的声音如寒风般袭来,殿下的小太监瑟缩着,“喳。”
雨后凉爽的清风透过金龙雕花长牖,抚上楚纤纤精致的面颊,几缕青丝随风散落在柔软的胸脯前,她跪在昭和殿平滑的石砖之上,薄唇微抿,媚意天成。
田公公将她带进殿中便退下去了,金色纱帐逶迤于地,将她与庚烈隔开,她低垂着眉眼,膝盖隐隐作痛,石阶上冰凉的触感由膝盖深入,渐渐扎进她不安的心中。
往事如春笋般在楚纤纤的脑海中破土而出。
两年前,她本与庚烈定亲,却在他人的从中作梗之下,她误以为庚烈是个登徒浪子,在百花宴上当众甩了庚烈一脸肉包子。
那如刀削般的俊容上霎时汤汁横流,肉沫斜飞。
事后,她还不解气地求着阿爹做主拒了庚烈的亲。
当年给了他这样大的一个羞辱,也不知,庚烈会如何处置她,以报当年羞辱之仇。
膝盖酸涩不已,正当她想不动声色地挪动一会儿僵硬的膝时,帐中传来一声低沉的嗓音“过来。”
她心头一震,抬起头瞧着帐后若隐若现的绛紫身影,久不敢行动。
“楚纤纤,朕让你过来。”那道冷音再次传来。
楚纤纤轻咬下唇,站起身来,掀开纱帐,跪在金案前。
“臣女楚纤纤叩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她深垂着头,并不敢去看庚烈。
“过来给朕掌灯。”
“是。”
楚纤纤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张公公手中的莲花烛灯,以同样的姿势立在庚烈身旁,庚烈头也不抬,依旧批着手中的折子。
楚纤纤稍稍低头,看着一丝不苟处理折子的帝王,暖黄的烛光柔和了他侧脸坚硬的线条,竟让她生出一丝君子如玉的错觉来。
两年不见,他面容依旧,只是肤色黝黑了些。
视线落在他翻动折子的右手上,一道狰狞的刀疤映入她的眼中,那道疤从庚烈的手腕处延绵至指关节,如同绿植被大火啃噬殆尽了的山脉,触目惊心。
这两年,他一定过得极为艰辛。
忽然折子中“楚相”的名字跳进她的眼中,还没来得及看清其中的内容,庚烈便合上奏折,遽然抬头与她目光相撞。
这一瞬来得猝不及防,楚纤纤小手一抖,灯烛打下几滴辣油,烫得她娇嫩的手背火辣辣的,疼痛不已,手里却依然紧紧握住莲花灯,不敢贸然放下。
再抬头,庚烈已移至她的面前,一把将她手中的莲花灯夺了去,望着她泪蒙蒙的双眼,道“还是如以前一样蠢笨。张牧德,召太医。”
“楚姑娘”
刚从御书房出来,楚纤纤就被候在门外的张公公叫住。
夜幕将偌大的皇宫卷入囊中,傍晚淅淅沥沥地下了些雨,空气中带着湿冷的潮意。
一顶四抬青帷轿子自角门抬入宫中,很快便在巷子中停了下来。
轿子的帷帐被掀开,一面容娇艳的女子盈盈下轿,她面戴雪白绢纱,眉眼精致,一头如缎的墨发被绾成简单的流云髻,簪着霞样线绞成的月季缠花,身着素净的绯色宫装,浑身上下没有装点丝毫金玉首饰,一举一动却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
“楚姑娘,快些吧,陛下还等着您呢,去晚了可是要掉脑袋。”
负责接她入宫的田公公走到轿前,用尖细的嗓音提醒着她。
“有劳公公带路。”楚纤纤稍稍欠身。
她自出生便是高高在上的相府嫡女,身份高贵,连郡主都要礼让她三分,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要向一个宦官行礼。
只是如今她已沦为罪臣之女,身不由己。
几日前,昱王庚烈逼宫,囚了柳皇后和襄王,手握万圣帝的退位诏书,一举登基成为新皇。
庚烈登基后连下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将国号改为建武,尊万圣帝为万圣太上皇,封生母柳皇后为东太后,养母赵昭仪为西太后。
第二道圣旨,封赏所有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并将曾经拥护襄王为太子的臣子押入大狱,其中也包括楚纤纤的父亲楚丞相。
第三道圣旨,便是令楚家将那个不知天高地后的嫡女楚纤纤,进宫。
这半个月下来,庚烈已将不少反抗他的臣子凌迟处死,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整个皇城笼罩在一片可怖的阴霾之下,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砍了脑袋的便是自己。
昭和殿中,灯火通明,雕梁画栋,赤金的饕餮兽炉中冉冉生香。
金案后的帝王,身着绛紫色九龙常服,袖口嵌着金丝云纹,腰束玉带,低奢尊贵,他此刻面容阴郁,周身散发着冷冽的寒气,似要将方圆三里冻住,让人不敢靠近。
“张牧德,给朕灭几盏灯,这光刺得朕眼睛痛。”庚烈边说着边挥动朱笔,在折子上龙飞凤舞。
“喳。”
未几,殿中暗淡了几分,“将此灯抬起来。”
张公公会意,立即勾着腰上前,托住按上的一盏明灯,高举至胸前。
此时一名小太监战战兢兢地踩着碎步进入殿中,四肢触地跪在殿前。
“陛下,楚姑娘已到殿外。”
“让她进来。”
帝王凉薄的声音如寒风般袭来,殿下的小太监瑟缩着,“喳。”
雨后凉爽的清风透过金龙雕花长牖,抚上楚纤纤精致的面颊,几缕青丝随风散落在柔软的胸脯前,她跪在昭和殿平滑的石砖之上,薄唇微抿,媚意天成。
田公公将她带进殿中便退下去了,金色纱帐逶迤于地,将她与庚烈隔开,她低垂着眉眼,膝盖隐隐作痛,石阶上冰凉的触感由膝盖深入,渐渐扎进她不安的心中。
往事如春笋般在楚纤纤的脑海中破土而出。
两年前,她本与庚烈定亲,却在他人的从中作梗之下,她误以为庚烈是个登徒浪子,在百花宴上当众甩了庚烈一脸肉包子。
那如刀削般的俊容上霎时汤汁横流,肉沫斜飞。
事后,她还不解气地求着阿爹做主拒了庚烈的亲。
当年给了他这样大的一个羞辱,也不知,庚烈会如何处置她,以报当年羞辱之仇。
膝盖酸涩不已,正当她想不动声色地挪动一会儿僵硬的膝时,帐中传来一声低沉的嗓音“过来。”
她心头一震,抬起头瞧着帐后若隐若现的绛紫身影,久不敢行动。
“楚纤纤,朕让你过来。”那道冷音再次传来。
楚纤纤轻咬下唇,站起身来,掀开纱帐,跪在金案前。
“臣女楚纤纤叩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她深垂着头,并不敢去看庚烈。
“过来给朕掌灯。”
“是。”
楚纤纤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张公公手中的莲花烛灯,以同样的姿势立在庚烈身旁,庚烈头也不抬,依旧批着手中的折子。
楚纤纤稍稍低头,看着一丝不苟处理折子的帝王,暖黄的烛光柔和了他侧脸坚硬的线条,竟让她生出一丝君子如玉的错觉来。
两年不见,他面容依旧,只是肤色黝黑了些。
视线落在他翻动折子的右手上,一道狰狞的刀疤映入她的眼中,那道疤从庚烈的手腕处延绵至指关节,如同绿植被大火啃噬殆尽了的山脉,触目惊心。
这两年,他一定过得极为艰辛。
忽然折子中“楚相”的名字跳进她的眼中,还没来得及看清其中的内容,庚烈便合上奏折,遽然抬头与她目光相撞。
这一瞬来得猝不及防,楚纤纤小手一抖,灯烛打下几滴辣油,烫得她娇嫩的手背火辣辣的,疼痛不已,手里却依然紧紧握住莲花灯,不敢贸然放下。
再抬头,庚烈已移至她的面前,一把将她手中的莲花灯夺了去,望着她泪蒙蒙的双眼,道“还是如以前一样蠢笨。张牧德,召太医。”
“楚姑娘”
刚从御书房出来,楚纤纤就被候在门外的张公公叫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