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京中来信 (2/2)
篇对十二哥的肯定和赞美之词。
除此之外,皇阿玛还在信中提到,他感念十二哥为朝廷的付出和牺牲,自从十二哥出门以后,他日日都思念着他,牵挂着他,担心十二哥在外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香,担心他太勤于政务亏了自己的身子。
信的最后,康熙提到,咱们父子两个的别离只是暂时的,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十二哥就能得胜归朝,父子两个很快就能见面。到时咱们可以一起去畅春园赏花,去如意馆看画,去牡丹台赏月,去清溪书屋下棋
十四看完信后,感觉整个人都酸成了一颗柠檬。
虽然之前康熙给他写信时候也曾称呼过他为“爱子”,但从未有过这般热情,通篇信下来也是训导居多,且无半点皇阿玛对十二哥的浓情蜜意。
第二天,十四将信还给殷陶后,心里越发迷茫起来。
十二哥比他想象中的更有能力,地方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说,还能三言两句就打发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还一早就得了皇阿玛如此多的宠爱
迷茫的十四第二天请了殷陶过了喝酒,并在酒席上借着酒劲儿给殷陶戴高帽子,道是自己觉得以十二哥的能力而论,正当该比现如今有更多的名望和地位,早该更上一层楼才是。
却不想十二哥直言自己压根儿就不够看,比起四哥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十四听了殷陶这话越发自我怀疑起来。
他现在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得十二哥,甚至很可能综合实力也比不过他。
而十二哥直言自己还不够好,与大位无缘,那他自己岂不是什么都不是了
十四痛苦地举起酒杯将一整碗梨花白一饮而尽。
生而为人真是太艰难了。
十四虽是好酒之人,但酒量真的算不得多好,更加上他今天有心事,不用殷陶劝酒,自顾自端着酒杯一杯杯饮着,殷陶只用自己三分之一的酒量便放到了十四,也算是史无前例的光辉战绩了。
殷陶叫萧玉几个将十四拖着送了回去后便回了自己住处。
这次京中来人,除了带来了京中赏赐,还带了亲王府里王妃舒怡给殷陶带上的几个箱笼和信笺过来。
殷陶这几日一直在忙活粮草调度和统筹地方赋税钱银等事宜,还没来得及详细阅读京中来信,如今好容易有了空暇时间,便叫钟原沏了一壶红茶,吃着点心读起信来。
第一封信是来自十四刚刚还过来的康熙的信。
康熙的信还是走的一如既往的抒情路线,甚至比起前几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字里行间都是自己对儿子的深情厚谊。
殷陶无奈地摇了摇头。
若不是他早先年看透了康熙的海皇本质,没准儿还真能被这信唬住,以为自己是康熙最爱的那个儿子。
殷陶想了想,提笔给康熙回信,用了类比排比夸张隐喻等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一封同康熙旗鼓相当浓情蜜意的回信来。
接下来殷陶便拆开了舒怡的来信。
殷陶一看舒怡这字迹当中透出的愉悦情感就知道这娘仨在府中过得不错,他将信纸平铺在桌面上,细细读起写封信来。
舒怡先在信中问了殷陶安好,而后将府中近来情况对他做了简单描述。信的最后,舒怡提到,如今安安已到了安排婚事的年纪,正逢年底蒙古各部落来京朝贡,皇上还没给安安的婚事做什么安排呢,几个小王子先为着安安要嫁给谁的事打了起来。
舒怡还特地问安安是如何结识这几个王子的,安安道只是在送五伯父家大姐姐去蒙古成婚时在一起玩过一段时间,后来也有书信来往,但一直没有再见。
康熙也听说了这件事,几个小王子不光自己看好安安,就连身后的父母双亲也都看好安安,想让安安做自己的儿媳。
康熙为了一碗水端平,不去偏袒任何一个蒙古部落的下一代继承人,只得对着大家宣布,这个孙女到时要留京招婿,不打算嫁往蒙古。
所以你们也都别争了,争也没用,履亲王一共就俩孩子,就在京城待着孝敬父母双亲,哪儿也不去。
殷陶
他都还没有发力,安安就自己把婚姻大事中的隐患抹去,真是太叫人省心了
除此之外,皇阿玛还在信中提到,他感念十二哥为朝廷的付出和牺牲,自从十二哥出门以后,他日日都思念着他,牵挂着他,担心十二哥在外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香,担心他太勤于政务亏了自己的身子。
信的最后,康熙提到,咱们父子两个的别离只是暂时的,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十二哥就能得胜归朝,父子两个很快就能见面。到时咱们可以一起去畅春园赏花,去如意馆看画,去牡丹台赏月,去清溪书屋下棋
十四看完信后,感觉整个人都酸成了一颗柠檬。
虽然之前康熙给他写信时候也曾称呼过他为“爱子”,但从未有过这般热情,通篇信下来也是训导居多,且无半点皇阿玛对十二哥的浓情蜜意。
第二天,十四将信还给殷陶后,心里越发迷茫起来。
十二哥比他想象中的更有能力,地方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说,还能三言两句就打发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还一早就得了皇阿玛如此多的宠爱
迷茫的十四第二天请了殷陶过了喝酒,并在酒席上借着酒劲儿给殷陶戴高帽子,道是自己觉得以十二哥的能力而论,正当该比现如今有更多的名望和地位,早该更上一层楼才是。
却不想十二哥直言自己压根儿就不够看,比起四哥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十四听了殷陶这话越发自我怀疑起来。
他现在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得十二哥,甚至很可能综合实力也比不过他。
而十二哥直言自己还不够好,与大位无缘,那他自己岂不是什么都不是了
十四痛苦地举起酒杯将一整碗梨花白一饮而尽。
生而为人真是太艰难了。
十四虽是好酒之人,但酒量真的算不得多好,更加上他今天有心事,不用殷陶劝酒,自顾自端着酒杯一杯杯饮着,殷陶只用自己三分之一的酒量便放到了十四,也算是史无前例的光辉战绩了。
殷陶叫萧玉几个将十四拖着送了回去后便回了自己住处。
这次京中来人,除了带来了京中赏赐,还带了亲王府里王妃舒怡给殷陶带上的几个箱笼和信笺过来。
殷陶这几日一直在忙活粮草调度和统筹地方赋税钱银等事宜,还没来得及详细阅读京中来信,如今好容易有了空暇时间,便叫钟原沏了一壶红茶,吃着点心读起信来。
第一封信是来自十四刚刚还过来的康熙的信。
康熙的信还是走的一如既往的抒情路线,甚至比起前几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字里行间都是自己对儿子的深情厚谊。
殷陶无奈地摇了摇头。
若不是他早先年看透了康熙的海皇本质,没准儿还真能被这信唬住,以为自己是康熙最爱的那个儿子。
殷陶想了想,提笔给康熙回信,用了类比排比夸张隐喻等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一封同康熙旗鼓相当浓情蜜意的回信来。
接下来殷陶便拆开了舒怡的来信。
殷陶一看舒怡这字迹当中透出的愉悦情感就知道这娘仨在府中过得不错,他将信纸平铺在桌面上,细细读起写封信来。
舒怡先在信中问了殷陶安好,而后将府中近来情况对他做了简单描述。信的最后,舒怡提到,如今安安已到了安排婚事的年纪,正逢年底蒙古各部落来京朝贡,皇上还没给安安的婚事做什么安排呢,几个小王子先为着安安要嫁给谁的事打了起来。
舒怡还特地问安安是如何结识这几个王子的,安安道只是在送五伯父家大姐姐去蒙古成婚时在一起玩过一段时间,后来也有书信来往,但一直没有再见。
康熙也听说了这件事,几个小王子不光自己看好安安,就连身后的父母双亲也都看好安安,想让安安做自己的儿媳。
康熙为了一碗水端平,不去偏袒任何一个蒙古部落的下一代继承人,只得对着大家宣布,这个孙女到时要留京招婿,不打算嫁往蒙古。
所以你们也都别争了,争也没用,履亲王一共就俩孩子,就在京城待着孝敬父母双亲,哪儿也不去。
殷陶
他都还没有发力,安安就自己把婚姻大事中的隐患抹去,真是太叫人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