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明朗 (1/2)
乾清宫。
从康熙南巡到回京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 京中风向一下子便转了。
从前康熙看着太子哪哪儿都好的时候,经常会有地方官员呈上拍康熙马屁和赞扬太子的折子,而今索额图和太子栽了跟头后, 康熙的案头摆得又全是弹劾索额图的折子。
不得不说,当皇帝就是有这个好处, 哪怕他只是透了点儿风出来,底下那些人也会顺风而动, 想办法让皇上每件事做得师出有名。
索额图盼着自己早早归西好叫太子上位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于太子一党的那些心思和小算盘,康熙心里头门儿清。
若这个念头只是在心中想象也就罢了,可如今索额图已经不是只是盼着了,而是实施了不少行动,只不过自觉筹划不足尚未动手。
康熙不知道太子是怎么想的, 会不会跟索额图一样, 也盼着自己能够早早去了,好把大位让给了他
康熙瞬间否定了自己这个念头, 胤礽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是不会这般无君无父的。这一切都是索额图不好,只顾着自己那点儿私利, 把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 教唆天家父子不和。
不管怎么说,索额图是不能留了。
再留他下去, 他和太子反目是迟早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若是他真的下狠手处置了索额图, 太子会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康熙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将梁九功换上来的新茶一饮而尽。
魏珠从殿外走进来, 似乎有什么很叫他为难的话要说。
康熙看了魏珠一眼, 示意有话快讲。
正好他看折子看得有些累了,需要换换心情。
魏珠道“万岁,白答应过来了,说是带来了亲手做的冰糖核桃和豆沙苹果,想给万岁尝尝。”
白答应是康熙这次去江南时候带回来的,刚刚入宫的十七八岁的年轻姑娘,难免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见万岁宠着自己,就觉得自己特殊,跟旁人不同。
满宫里的娘娘们都没有这个时辰过来送点心的,就她能耐,这时候跑过来。
她的请见对于魏珠几个来说反而是难事。
这不报吧,毕竟白答应正当宠,没准儿哪天就给万岁吹个枕边风,皇上要哄这美人开心,他们几个自然是头一个要遭殃的。
这报了吧,基本上是无用功,大概率是见不上的,如果惹得万岁心烦便更是得不偿失了。
康熙这时才想起来,昨晚召白答应侍寝的时候,白答应清唱了一首采莲曲,康熙觉得不错,捧场说明儿再唱给朕听。
他当时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白氏竟然还当真了。
白答应的歌声和她带的这两道点心一样,甜腻腻的,在夜间床畔增添几分情调正好,大白天的刚用了早膳,康熙自然便有些吃不下了。
果不其然,魏珠接下来便听万岁道“叫她回去罢,朕这会子没空见她。”
魏珠应了下来,转身去给白答应回话。
康熙又批了驻外的一二品大员上的几封请安折子后,觉得实在有些乏了,不想再案牍劳形,却又不想召嫔妃过来消遣。
他想起前儿听定嫔说过,十二阿哥交了升平署一个新剧本过去,说是之前写桃花扇的孔尚任作的,正在排演中。
康熙转头对着梁九功问道“朕记着今儿仿佛是初十”
“是。”梁九功应道,“万岁圣明,今儿正是初十。”
刚把白答应劝回宫的魏珠进殿来,一听梁九功这话便乐了。
今天是初几就是初几,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皇上说今天是初十怎么也成圣明了
梁大总管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真是逐年增长啊
康熙“嗯”了一声“今儿是不是到了老十二和老五他们进宫请安的日子”
不知是不是听到了魏珠内心的吐槽,梁九功这次只应了句“正是”,并没有再夸赞康熙圣明。
康熙起身“走,去宁寿宫看看。”
今日的宁寿宫依然热闹。
殷陶捧着话本儿对太后道“前儿孔尚任写了新的话本儿,孙儿已经叫升平署排演了,到时候就在宁寿宫演给皇祖母看。”
太后还记得孔尚任呢,她点了点头,对殷陶道“那孔先生本子写得可真是不错,我记得那出李香君就很好看,跟一般的宫戏可大不一样。”
太后对于孔尚任的新戏还蛮期待的,今春里升平署排的新戏都不大好看,虽然几出戏文都有不同,但是来来回回就那点才子佳人的事儿,把角色掉个个儿套进去也完全不违和的那种,没什么新意,满满都是套路。
五爷坐在一旁捧着茶盏对着殷陶轻轻举了举。
殷陶回京之后,五爷曾经专门去拜访过他,话里话外都是他们明明是最好的兄弟,十二弟出京却不告诉他。
其实五爷是听说了殷陶为了四爷出京去曲阜的事不大舒坦,但是如果这样说了显得他有些酸,便避重就轻地这般说了。
殷陶为了安抚五爷,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并对他解释了一番。
这次出京也不光是为了帮四爷,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收债。其实不光是为了四哥,说白了,哪怕今天收债的是太子、三哥、五哥、七哥、十哥和十三弟,只要不是直郡王和八哥,他也一样会帮忙的。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虽然咸鱼,他不想掺和太多的党争,但还是盼着国家和百姓越来越好的。
因为这次事情比较着急,所以没有跟五哥辞行,还望五哥不要见怪。
五爷听了以后决定原谅十二弟了。
毕竟十二弟对四哥也没有太特殊,他不过是想帮皇阿玛收债,主要还是对皇阿玛的孝敬之心。
十二弟对自己一向真诚,是从来不会说谎的。十二弟他自己也说了,这次出京也不是单单为了四哥,主要还是为了国事。
况且马齐还是十二弟岳父呢,马齐都被收债这事儿难为成那样子了,十二弟这个女婿总不好在一旁干看着,什么也不做。
康熙来到宁寿宫后,听说升平署那边准备五天后过来宁寿宫排戏,也说了要过来看。
殷陶自然举双手欢迎。
就算康熙不来,殷陶也要想办法把他叫过来,如此一来,倒省了再去费一番功夫找康熙过来看戏的事情。
康熙也听说这戏是专门为了给户部收债造势用的,不光邀请了皇子们过来,还邀请了宗亲和几位素来倚重的议政大臣。
知道这本子是殷陶打底的人并不多,除了康熙、四爷就只有五爷了。
如殷陶所料,这出名为升平调的戏文果然甚得康熙喜欢。
剧中皇帝深情似海,同皇后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皇帝英明神武,气度不凡,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不说,就连生下的皇子们也都相互扶持,兄友弟恭,不似他的儿子们打作一团。
康熙觉得这出戏实在是对极了他的胃口,简直就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五爷坐在一旁,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出戏一定是十二弟念着他,特意嘱咐了孔尚任写的,剧中的二皇子就是活脱脱的他五爷本人。
真是没想到,原来他在十二弟心中形象这般美好善良,看得他都有些脸红心热。
不光是康熙和五爷,太子、三爷、七爷、八爷等人也都看住了,各自带入了角色,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就连看戏时候一向话多的直郡王都闭了嘴,再没提出什么异议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戏台子上,只有一个人例外。
马齐时时注意观察康熙脸色,发现了康熙对十二阿哥很是肯定。
十二阿哥坐在太后旁边讲戏,离着太后和康熙的座位也近,康熙时不时跟十二阿哥说上几句,不光是对一种对欣赏的儿子的亲近,更多的是对十二阿哥的肯定。
马齐觉得十二阿哥是潜力股,更加坚定了想要投资十二阿哥的念头。
康熙对于这场戏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不光进行了口头赞扬,还挥墨写了一则短短的影评。
孔尚任过来谢恩,颤抖着手接过影评,准备这就回家裱起来。
十二爷果然厉害,他说能叫自己风光回京,这才不过一个月时间便做到了,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之前的桃花扇花了三个月功夫火遍了全京城,这次的升平调殷陶希望更快、传播更广一些。
殷陶找托合齐雇佣了水军帮忙传播,顺便还请看过戏的五爷、七爷等自来水去酒楼、茶肆等地广泛传播。
这次活动经费由康熙和户部有情赞助,殷陶这出戏也是为了传播不是赚钱,所以演出不光有高端场,也有低端场,不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去看的戏园子能演出,很多小戏班也都在第一时间拿到了版权和剧本,可以随意出演。
这部结合时事又颇有家国情怀的戏剧很快就火遍了京城,甚至隐隐有了火遍几个临省的趋势。
百姓们也都听说了皇上收债的事情,甚至开始联系时事思考了起来。
戏文中的王公贵族都是为了建设国家主动捐款,令人佩服。可听说京城那些官员们自己借了国家的钱,户部都开始催债了,他们还是不打算还债比如,郭络罗某某,瓜尔佳某某,钮祜禄某某某。
除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外,孔尚任还在文中写了个小皇子。
这位小皇子有一副侠义心肠,扶危济困,能力超凡,更重要的是有一
从康熙南巡到回京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 京中风向一下子便转了。
从前康熙看着太子哪哪儿都好的时候,经常会有地方官员呈上拍康熙马屁和赞扬太子的折子,而今索额图和太子栽了跟头后, 康熙的案头摆得又全是弹劾索额图的折子。
不得不说,当皇帝就是有这个好处, 哪怕他只是透了点儿风出来,底下那些人也会顺风而动, 想办法让皇上每件事做得师出有名。
索额图盼着自己早早归西好叫太子上位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于太子一党的那些心思和小算盘,康熙心里头门儿清。
若这个念头只是在心中想象也就罢了,可如今索额图已经不是只是盼着了,而是实施了不少行动,只不过自觉筹划不足尚未动手。
康熙不知道太子是怎么想的, 会不会跟索额图一样, 也盼着自己能够早早去了,好把大位让给了他
康熙瞬间否定了自己这个念头, 胤礽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是不会这般无君无父的。这一切都是索额图不好,只顾着自己那点儿私利, 把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 教唆天家父子不和。
不管怎么说,索额图是不能留了。
再留他下去, 他和太子反目是迟早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若是他真的下狠手处置了索额图, 太子会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康熙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将梁九功换上来的新茶一饮而尽。
魏珠从殿外走进来, 似乎有什么很叫他为难的话要说。
康熙看了魏珠一眼, 示意有话快讲。
正好他看折子看得有些累了,需要换换心情。
魏珠道“万岁,白答应过来了,说是带来了亲手做的冰糖核桃和豆沙苹果,想给万岁尝尝。”
白答应是康熙这次去江南时候带回来的,刚刚入宫的十七八岁的年轻姑娘,难免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见万岁宠着自己,就觉得自己特殊,跟旁人不同。
满宫里的娘娘们都没有这个时辰过来送点心的,就她能耐,这时候跑过来。
她的请见对于魏珠几个来说反而是难事。
这不报吧,毕竟白答应正当宠,没准儿哪天就给万岁吹个枕边风,皇上要哄这美人开心,他们几个自然是头一个要遭殃的。
这报了吧,基本上是无用功,大概率是见不上的,如果惹得万岁心烦便更是得不偿失了。
康熙这时才想起来,昨晚召白答应侍寝的时候,白答应清唱了一首采莲曲,康熙觉得不错,捧场说明儿再唱给朕听。
他当时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白氏竟然还当真了。
白答应的歌声和她带的这两道点心一样,甜腻腻的,在夜间床畔增添几分情调正好,大白天的刚用了早膳,康熙自然便有些吃不下了。
果不其然,魏珠接下来便听万岁道“叫她回去罢,朕这会子没空见她。”
魏珠应了下来,转身去给白答应回话。
康熙又批了驻外的一二品大员上的几封请安折子后,觉得实在有些乏了,不想再案牍劳形,却又不想召嫔妃过来消遣。
他想起前儿听定嫔说过,十二阿哥交了升平署一个新剧本过去,说是之前写桃花扇的孔尚任作的,正在排演中。
康熙转头对着梁九功问道“朕记着今儿仿佛是初十”
“是。”梁九功应道,“万岁圣明,今儿正是初十。”
刚把白答应劝回宫的魏珠进殿来,一听梁九功这话便乐了。
今天是初几就是初几,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皇上说今天是初十怎么也成圣明了
梁大总管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真是逐年增长啊
康熙“嗯”了一声“今儿是不是到了老十二和老五他们进宫请安的日子”
不知是不是听到了魏珠内心的吐槽,梁九功这次只应了句“正是”,并没有再夸赞康熙圣明。
康熙起身“走,去宁寿宫看看。”
今日的宁寿宫依然热闹。
殷陶捧着话本儿对太后道“前儿孔尚任写了新的话本儿,孙儿已经叫升平署排演了,到时候就在宁寿宫演给皇祖母看。”
太后还记得孔尚任呢,她点了点头,对殷陶道“那孔先生本子写得可真是不错,我记得那出李香君就很好看,跟一般的宫戏可大不一样。”
太后对于孔尚任的新戏还蛮期待的,今春里升平署排的新戏都不大好看,虽然几出戏文都有不同,但是来来回回就那点才子佳人的事儿,把角色掉个个儿套进去也完全不违和的那种,没什么新意,满满都是套路。
五爷坐在一旁捧着茶盏对着殷陶轻轻举了举。
殷陶回京之后,五爷曾经专门去拜访过他,话里话外都是他们明明是最好的兄弟,十二弟出京却不告诉他。
其实五爷是听说了殷陶为了四爷出京去曲阜的事不大舒坦,但是如果这样说了显得他有些酸,便避重就轻地这般说了。
殷陶为了安抚五爷,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并对他解释了一番。
这次出京也不光是为了帮四爷,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收债。其实不光是为了四哥,说白了,哪怕今天收债的是太子、三哥、五哥、七哥、十哥和十三弟,只要不是直郡王和八哥,他也一样会帮忙的。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虽然咸鱼,他不想掺和太多的党争,但还是盼着国家和百姓越来越好的。
因为这次事情比较着急,所以没有跟五哥辞行,还望五哥不要见怪。
五爷听了以后决定原谅十二弟了。
毕竟十二弟对四哥也没有太特殊,他不过是想帮皇阿玛收债,主要还是对皇阿玛的孝敬之心。
十二弟对自己一向真诚,是从来不会说谎的。十二弟他自己也说了,这次出京也不是单单为了四哥,主要还是为了国事。
况且马齐还是十二弟岳父呢,马齐都被收债这事儿难为成那样子了,十二弟这个女婿总不好在一旁干看着,什么也不做。
康熙来到宁寿宫后,听说升平署那边准备五天后过来宁寿宫排戏,也说了要过来看。
殷陶自然举双手欢迎。
就算康熙不来,殷陶也要想办法把他叫过来,如此一来,倒省了再去费一番功夫找康熙过来看戏的事情。
康熙也听说这戏是专门为了给户部收债造势用的,不光邀请了皇子们过来,还邀请了宗亲和几位素来倚重的议政大臣。
知道这本子是殷陶打底的人并不多,除了康熙、四爷就只有五爷了。
如殷陶所料,这出名为升平调的戏文果然甚得康熙喜欢。
剧中皇帝深情似海,同皇后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皇帝英明神武,气度不凡,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不说,就连生下的皇子们也都相互扶持,兄友弟恭,不似他的儿子们打作一团。
康熙觉得这出戏实在是对极了他的胃口,简直就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五爷坐在一旁,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出戏一定是十二弟念着他,特意嘱咐了孔尚任写的,剧中的二皇子就是活脱脱的他五爷本人。
真是没想到,原来他在十二弟心中形象这般美好善良,看得他都有些脸红心热。
不光是康熙和五爷,太子、三爷、七爷、八爷等人也都看住了,各自带入了角色,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就连看戏时候一向话多的直郡王都闭了嘴,再没提出什么异议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戏台子上,只有一个人例外。
马齐时时注意观察康熙脸色,发现了康熙对十二阿哥很是肯定。
十二阿哥坐在太后旁边讲戏,离着太后和康熙的座位也近,康熙时不时跟十二阿哥说上几句,不光是对一种对欣赏的儿子的亲近,更多的是对十二阿哥的肯定。
马齐觉得十二阿哥是潜力股,更加坚定了想要投资十二阿哥的念头。
康熙对于这场戏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不光进行了口头赞扬,还挥墨写了一则短短的影评。
孔尚任过来谢恩,颤抖着手接过影评,准备这就回家裱起来。
十二爷果然厉害,他说能叫自己风光回京,这才不过一个月时间便做到了,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之前的桃花扇花了三个月功夫火遍了全京城,这次的升平调殷陶希望更快、传播更广一些。
殷陶找托合齐雇佣了水军帮忙传播,顺便还请看过戏的五爷、七爷等自来水去酒楼、茶肆等地广泛传播。
这次活动经费由康熙和户部有情赞助,殷陶这出戏也是为了传播不是赚钱,所以演出不光有高端场,也有低端场,不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去看的戏园子能演出,很多小戏班也都在第一时间拿到了版权和剧本,可以随意出演。
这部结合时事又颇有家国情怀的戏剧很快就火遍了京城,甚至隐隐有了火遍几个临省的趋势。
百姓们也都听说了皇上收债的事情,甚至开始联系时事思考了起来。
戏文中的王公贵族都是为了建设国家主动捐款,令人佩服。可听说京城那些官员们自己借了国家的钱,户部都开始催债了,他们还是不打算还债比如,郭络罗某某,瓜尔佳某某,钮祜禄某某某。
除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外,孔尚任还在文中写了个小皇子。
这位小皇子有一副侠义心肠,扶危济困,能力超凡,更重要的是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