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可爱, 你真的不考虑考虑买我吗?
“何至于此?”她还是不信。
安王妃笑道:“这肃王妃嫁给肃王的时候才十七岁,正值妙龄,那肃王却三十六七的年纪还好龙阳, 妻妾无数,子女无数,虽说是铁帽子王,但是谁不存着看笑话的心理,可你瞧她进府, 以雷霆之势把几个侧妃压了下去,十年无儿无女,娘家也倒了, 昔日她那个嫁的顶好的瞧不起她的姐姐也倒霉了,她却时来运转了,接连生子生女, 先皇在那么多人中,偏选中了他的儿子, 可见她实在是不一般。论理,肃亲王虽然是铁帽子王,但可是远支宗室啊。”
被提起的肃亲王继妃苏氏刚刚梳好头发, 今日是她的生辰, 想必皇上要来,这一大清早,府中递帖子进来的人多如牛毛。
今日着大妆,她今年正好四十岁,乌发如云,身形苗条,望之如二十许人, 身边丫头们赞叹连连,又一婢子奉上镂金菱花嵌翡翠粒护甲,苏氏戴在无名指和小指上。
有那讨巧的心腹丫鬟道:“这护甲还是皇上让宫里的人在内务府专门为您做的,皇上可真孝顺。”
苏氏淡淡道:“这样的话可不要再说了。”她一贯谨慎,自从闺阁里选秀被人陷害之后,从她嘴里说出去的话都没有让人捉到把柄的。
方才说讨巧话的丫头一时讪讪,忙说自己错了。
“罢了,今日且饶过你一回。”
扶着嬷嬷的手出去,坐在堂上听下面的人奉承,她竟也不觉得多高兴,今日是她寿辰,也是她母亲的生辰,母女二人曾经商量好,等母亲六十岁,她四十岁的时候,一起过生日,只是长兄站错队,被发放西北,父亲因担心长子,又被人污蔑,爵位被夺,中风而死,母亲和父亲感情极好,父亲一走,母亲也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如此想来,又有什么意思。
倒是她二哥二嫂过来的时候,她脸上露出几分真心的笑容。
前些年家中日子过的艰难,二嫂关氏也老了不少,如今她们境遇好了,二嫂倒是白胖了许多。
姑嫂二人说私房话,二嫂为她高兴不已,“王妃总算是熬出头来了。”想起当年
小姑子为继妃,因为怕影响前面原配生的嫡子,成形的男胎都被王爷狠心打掉,后来见她老实本分,这才允许她生了一儿一女,还好外甥出息。
苏氏倒没那么多感慨,只同二嫂道:“今日皇上也要来,二嫂也见见,这样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关氏喜道:“王妃的二哥就是惦记着皇上,总怕他受苦,若是能见一面他也安心。”
俗话说外甥似舅,当今皇上最是肖他舅舅。
皇上中午来时,也不过只喝了一杯水酒就要走了,他是皇帝,不能在外待太久,苏氏面上没有不舍,只劝皇上在宫中要把身体养好云云。
显然启泰帝的到来让这场寿宴到达了顶峰,戏台子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满芴床》,郭子仪的七子八婿都来拜寿,安亲王妃十分羡慕的看着她:“王嫂的寿辰可比郭子仪的还好。”
这时安亲王那任性的小女儿也学着奉承,“肃王妃可是得皇上亲自祝寿,自然比郭子仪还好。”臣子如何能比皇上。
众人心道,似肃亲王妃这般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心愿没有满足的了吧。
傍晚苏氏多喝了几杯小酒,人有些醉醺醺的,丫头们替她卸下钗环,她对着铜镜看着自己,摸了摸自己微微有些发烫的脸,心想自己怎么可能会事事如意呢?她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在继房,祖母为继室,遵循古礼,从原配家中发嫁,对原配夫人的孩子异常尊敬,连带着让她们这房处处低一头,她呢成了肃亲王的继室,委屈亦是不提,儿子多年亦是低人一等,爵位什么都轮不到自己,若非自己悉心教导,也不会被宫中选中做了嗣子,现在更是成了皇帝。
若是有来世,她想她一定不会为继室。
又听清河县主道:“说起来也是很巧,你爹刚封了世子,进了骁骑营做副统领,头一桩就是救了顾家老太爷,人家送了物事来感谢,你爹倒是机灵,立刻就想起了你。顾家女学办的极好,你过去玩也是极好。”
正所谓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苏润夫妻对女儿近半年的表现看在眼中,生怕女儿想太多,反而过早夭折,苏润记得她曾经有个庶弟活到十三岁的年纪,也是文武双全,十分出挑,天天跟在他身后喊哥哥,
兄弟二人甚至约好一起考武举的,却未曾想到他这位庶弟忽然暴亡。
他怕女儿思虑过多,寿元减少,听闻顾家女学极好玩儿,这般送女儿过去是极好。
学识不是重要的,心情才最重要。
“母亲和父亲都希望我的娇娇儿能够一辈子快活。”
娇娇儿是她小时候爹娘对她的称呼,也许因为年少时爹娘待她如甜如蜜,此后,她的人生便一路如黄连都能嚼出苦汁儿来。
映真依偎在她娘怀中,“女儿也想松快些。”
看到女儿撒娇,清河县主也觉得心中舒畅许多,“嗯,这样就好。”
年后,清河县主准备了束脩,要带庶女映月同映真一起去,映月喜的都睡不着觉,又怕自己学识不足遭人嘲笑,真真是头悬梁锥刺股,映真却享受难得的平静,就像爹娘说的,她是去玩的,所以表现的很是轻松。
二房的俩女要去顾家附学,苏润也未亏待三房的姑娘和表姑娘们,为她们延请了京师有名的女先生教导,公中出钱,这样大家都很满意。
就是一向诸多挑剔的林菀也说不出半个不是来,“二舅舅真是疼三妹妹,哎,有爹娘疼的人可真好。”
映兰又何尝不是这般想呢,她只有羡慕的份儿了,手上的针线活却不停歇。
林菀拿起来一看,是一个绣着鸢尾花鲜亮的荷包,每一层枝叶都绣的那么生动,仿佛真的长在这个荷包上一样,她啧啧两声,“这是为陈媛做的么?做的可真好。”
“何至于此?”她还是不信。
安王妃笑道:“这肃王妃嫁给肃王的时候才十七岁,正值妙龄,那肃王却三十六七的年纪还好龙阳, 妻妾无数,子女无数,虽说是铁帽子王,但是谁不存着看笑话的心理,可你瞧她进府, 以雷霆之势把几个侧妃压了下去,十年无儿无女,娘家也倒了, 昔日她那个嫁的顶好的瞧不起她的姐姐也倒霉了,她却时来运转了,接连生子生女, 先皇在那么多人中,偏选中了他的儿子, 可见她实在是不一般。论理,肃亲王虽然是铁帽子王,但可是远支宗室啊。”
被提起的肃亲王继妃苏氏刚刚梳好头发, 今日是她的生辰, 想必皇上要来,这一大清早,府中递帖子进来的人多如牛毛。
今日着大妆,她今年正好四十岁,乌发如云,身形苗条,望之如二十许人, 身边丫头们赞叹连连,又一婢子奉上镂金菱花嵌翡翠粒护甲,苏氏戴在无名指和小指上。
有那讨巧的心腹丫鬟道:“这护甲还是皇上让宫里的人在内务府专门为您做的,皇上可真孝顺。”
苏氏淡淡道:“这样的话可不要再说了。”她一贯谨慎,自从闺阁里选秀被人陷害之后,从她嘴里说出去的话都没有让人捉到把柄的。
方才说讨巧话的丫头一时讪讪,忙说自己错了。
“罢了,今日且饶过你一回。”
扶着嬷嬷的手出去,坐在堂上听下面的人奉承,她竟也不觉得多高兴,今日是她寿辰,也是她母亲的生辰,母女二人曾经商量好,等母亲六十岁,她四十岁的时候,一起过生日,只是长兄站错队,被发放西北,父亲因担心长子,又被人污蔑,爵位被夺,中风而死,母亲和父亲感情极好,父亲一走,母亲也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如此想来,又有什么意思。
倒是她二哥二嫂过来的时候,她脸上露出几分真心的笑容。
前些年家中日子过的艰难,二嫂关氏也老了不少,如今她们境遇好了,二嫂倒是白胖了许多。
姑嫂二人说私房话,二嫂为她高兴不已,“王妃总算是熬出头来了。”想起当年
小姑子为继妃,因为怕影响前面原配生的嫡子,成形的男胎都被王爷狠心打掉,后来见她老实本分,这才允许她生了一儿一女,还好外甥出息。
苏氏倒没那么多感慨,只同二嫂道:“今日皇上也要来,二嫂也见见,这样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关氏喜道:“王妃的二哥就是惦记着皇上,总怕他受苦,若是能见一面他也安心。”
俗话说外甥似舅,当今皇上最是肖他舅舅。
皇上中午来时,也不过只喝了一杯水酒就要走了,他是皇帝,不能在外待太久,苏氏面上没有不舍,只劝皇上在宫中要把身体养好云云。
显然启泰帝的到来让这场寿宴到达了顶峰,戏台子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满芴床》,郭子仪的七子八婿都来拜寿,安亲王妃十分羡慕的看着她:“王嫂的寿辰可比郭子仪的还好。”
这时安亲王那任性的小女儿也学着奉承,“肃王妃可是得皇上亲自祝寿,自然比郭子仪还好。”臣子如何能比皇上。
众人心道,似肃亲王妃这般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心愿没有满足的了吧。
傍晚苏氏多喝了几杯小酒,人有些醉醺醺的,丫头们替她卸下钗环,她对着铜镜看着自己,摸了摸自己微微有些发烫的脸,心想自己怎么可能会事事如意呢?她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在继房,祖母为继室,遵循古礼,从原配家中发嫁,对原配夫人的孩子异常尊敬,连带着让她们这房处处低一头,她呢成了肃亲王的继室,委屈亦是不提,儿子多年亦是低人一等,爵位什么都轮不到自己,若非自己悉心教导,也不会被宫中选中做了嗣子,现在更是成了皇帝。
若是有来世,她想她一定不会为继室。
又听清河县主道:“说起来也是很巧,你爹刚封了世子,进了骁骑营做副统领,头一桩就是救了顾家老太爷,人家送了物事来感谢,你爹倒是机灵,立刻就想起了你。顾家女学办的极好,你过去玩也是极好。”
正所谓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苏润夫妻对女儿近半年的表现看在眼中,生怕女儿想太多,反而过早夭折,苏润记得她曾经有个庶弟活到十三岁的年纪,也是文武双全,十分出挑,天天跟在他身后喊哥哥,
兄弟二人甚至约好一起考武举的,却未曾想到他这位庶弟忽然暴亡。
他怕女儿思虑过多,寿元减少,听闻顾家女学极好玩儿,这般送女儿过去是极好。
学识不是重要的,心情才最重要。
“母亲和父亲都希望我的娇娇儿能够一辈子快活。”
娇娇儿是她小时候爹娘对她的称呼,也许因为年少时爹娘待她如甜如蜜,此后,她的人生便一路如黄连都能嚼出苦汁儿来。
映真依偎在她娘怀中,“女儿也想松快些。”
看到女儿撒娇,清河县主也觉得心中舒畅许多,“嗯,这样就好。”
年后,清河县主准备了束脩,要带庶女映月同映真一起去,映月喜的都睡不着觉,又怕自己学识不足遭人嘲笑,真真是头悬梁锥刺股,映真却享受难得的平静,就像爹娘说的,她是去玩的,所以表现的很是轻松。
二房的俩女要去顾家附学,苏润也未亏待三房的姑娘和表姑娘们,为她们延请了京师有名的女先生教导,公中出钱,这样大家都很满意。
就是一向诸多挑剔的林菀也说不出半个不是来,“二舅舅真是疼三妹妹,哎,有爹娘疼的人可真好。”
映兰又何尝不是这般想呢,她只有羡慕的份儿了,手上的针线活却不停歇。
林菀拿起来一看,是一个绣着鸢尾花鲜亮的荷包,每一层枝叶都绣的那么生动,仿佛真的长在这个荷包上一样,她啧啧两声,“这是为陈媛做的么?做的可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