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西洋 (1/2)
景熙二年, 马康平奉圣谕,率领船队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等总计几十余国,宝船船队有随行官员九百人、兵三万人, 又有其余随行人等如医官、阴阳官、指挥、太监、少监等, 相加共六百余人。
而这支庞大船队上, 地位最尊者, 并非正使太监马康平, 而是皇四子,纪王祁允昇
按理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纪王殿下身份尊贵,怎么着也不应该跟着船队一起离京, 可万事总有例外。
别人不知道,马康平还能不知道吗
这件事还得从景熙元年的皇太子妃择选说起。
太子妃择选,光幕就通报了一桩未来太子宫中的妖言案。
这样的事件, 传出去,即便是民间的寻常百姓家, 对有这种传言的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 更何况是光幕所放,天下皆知,皇太子未来嫡长子的身份便受到影响。
宫中应对光幕已有一套方法,且此番也只是择选皇太子妃,嫡嗣如何, 是未来的事, 孩子生下来之前做好预防也就是了。
偏生皇太子因为这件事, 和太上皇一起躲到北京去了。
皇太子不在身边, 皇上只能培养其他的皇子, 当时还未封王的纪王殿下, 就说出了不愿就藩,只愿做个闲散王爷,品尝天下美食的愿望。
马康平虽说是内官监太监,但是殿中伺候的内侍不说,皇子和圣上都不对外透露,这样的消息,他是绝不会知道的。
偏生景熙元年皇子们封王后,纪王殿下还没有半点收敛,圣上不虞之余,也另外想了办法。
让纪王殿下跟着宝船出海,便是圣上给纪王的选择之一。
陛下给纪王的其他选项是什么,马康平不知,但是和其他两位去地方上做钦差赈灾、巡查,后续还要从军平云南、交趾等地的小股叛乱的王爷应当差不多。
纪王执意如此行事,马康平叹息之余,也只能遵照圣上嘱咐,让殿下安安稳稳地待在船上,平平安安地将他带回去了。
被送到宝船上的纪王却并不担忧。
这位年轻的殿下纪王是乾圣元年生的,今年也才十五岁而已心态乐观得过分,还有心情逗弄宝船上的猫。
整个船队的船有几十艘,作为主官,他们现在所在这艘宝船是整个船队中船型最大的那一种。
纪王逗猫之余,还饶有兴致地绕着宝船参观了好几圈,若不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都要住在宝船上,马康平毫不怀疑纪王会将宝船的上下八层全都看一遍才算完。
年轻的纪王殿下在出发前问的唯一一个问题是宝船上的吃食应当不是军粮吧
马康平不解其意,只有纪王自己才知道,他这么问,完全是因为被自家亲爹当年在宫内筹备粮草的时候,吃的那顿宫廷版本的忆苦思甜军粮饭给吓住了。
他本来就不是长子,排行第四,皇位继承轮不到他,皇子爵封都是王爵,也不用考试,他上辈子凭借卓越的技术投了这么好的一个胎,可不是为了吃糠咽菜的
听说他爹小时候也差不多快往小胖子方向发展了,后来才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克制住了,瘦到了现在体态匀称的模样。
祁允昇觉得,如果非要压抑自己的口腹之欲来换取身材的话,那他宁愿继承他爹未竟的变胖事业,成为一个小胖子
当然,纪王祁允昇也只有十五岁,连王妃没娶,身边没带几个伺候的人便远离京师,跟着宝船远洋航行,他也不是不怕的。
只不过,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父皇对此并不是十分反对,再加上确实对外洋风光和美食感到好奇,这才硬着头皮选择了上宝船。
这次行程是景熙元年十一月定下来的,在启程之前,皇太子妃择选结束,祁允昇还在京中走完了封王程序。
他和二哥、三哥的年龄相差不大,其实皇太子妃择选完毕后,替他们择选王妃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他爹准备着让他们先做两年事,没安排他们成婚,只为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准备了大婚典仪。
祁允昇在京中吃的最后一顿大宴的筵席,就是他家太子哥的婚宴。
正旦的筵席差不多都是那么回事,封王的典仪就已经将他们兄弟几个折腾得不轻了,饶是祁允昇这么爱吃的人,也忙得、累得没多少心思吃东西。
反倒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大婚,祁允昇吃到了不一样的喜宴菜色。
宝船出海后,兴致勃勃的纪王殿下很是为这段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兴奋了一阵。
但是很快,他就出现了晕船的毛病。
宝船已经是非常稳定的船体了,而纪王本人在宫中,也不是没有在宫苑之中乘过船,此前也并没有表现出会晕船的症状。
可偏偏就是出海后不久,他出现了这个问题。
晕晕沉沉地吐了好几天之后,纪王才逐渐适应了船上的生活。
然后,纪王殿下迎来了一个噩耗跟着宝船出海,他确实能够见识到不同国家的风情,甚至于还能品尝到这些番国的特色美食,但是,在宝船上的这段时间,他的日常饮食,肯定是不能和宫中相比的。
自从有了以万胜肉为代表的军粮罐头之后,远行的官宦都喜欢准备一些罐头。
宝船是出海远行,虽然有着大量的物资,不用担心难以为继的问题,但是鉴于保存等方面的现实因素,宝船上存储的物资,种类相比于宫中,自然会单一一些。
船队的船很多,大船不少,上头除了存储的蔬果,甚至还会畜养牲畜,让他们在远洋航行之时,也能吃到足够的肉。
但是,不管怎么准备充足,和皇子龙孙能够在皇宫之中享受到的锦衣玉食相比,总还是有些不便的。
爱好美食的纪王只能为自己之前没能细想这方面的事、凭着一股意气就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咽下苦果。
话说回来,为什么光幕之前没有提到过这回事
皇子要出行,京中的光幕也不是没有提示的。
只不过这里头的提示只说了马康平下西洋开创的是怎样的壮举,也提了大周的威扬海外,纪王殿下只是凭借自己的皇子身份有了一点存在感,也没有说他有遇到什么危险。
正因如此,京中的争议才会如此的少,甚至于后宫女眷都没有为此哭
而这支庞大船队上, 地位最尊者, 并非正使太监马康平, 而是皇四子,纪王祁允昇
按理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纪王殿下身份尊贵,怎么着也不应该跟着船队一起离京, 可万事总有例外。
别人不知道,马康平还能不知道吗
这件事还得从景熙元年的皇太子妃择选说起。
太子妃择选,光幕就通报了一桩未来太子宫中的妖言案。
这样的事件, 传出去,即便是民间的寻常百姓家, 对有这种传言的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 更何况是光幕所放,天下皆知,皇太子未来嫡长子的身份便受到影响。
宫中应对光幕已有一套方法,且此番也只是择选皇太子妃,嫡嗣如何, 是未来的事, 孩子生下来之前做好预防也就是了。
偏生皇太子因为这件事, 和太上皇一起躲到北京去了。
皇太子不在身边, 皇上只能培养其他的皇子, 当时还未封王的纪王殿下, 就说出了不愿就藩,只愿做个闲散王爷,品尝天下美食的愿望。
马康平虽说是内官监太监,但是殿中伺候的内侍不说,皇子和圣上都不对外透露,这样的消息,他是绝不会知道的。
偏生景熙元年皇子们封王后,纪王殿下还没有半点收敛,圣上不虞之余,也另外想了办法。
让纪王殿下跟着宝船出海,便是圣上给纪王的选择之一。
陛下给纪王的其他选项是什么,马康平不知,但是和其他两位去地方上做钦差赈灾、巡查,后续还要从军平云南、交趾等地的小股叛乱的王爷应当差不多。
纪王执意如此行事,马康平叹息之余,也只能遵照圣上嘱咐,让殿下安安稳稳地待在船上,平平安安地将他带回去了。
被送到宝船上的纪王却并不担忧。
这位年轻的殿下纪王是乾圣元年生的,今年也才十五岁而已心态乐观得过分,还有心情逗弄宝船上的猫。
整个船队的船有几十艘,作为主官,他们现在所在这艘宝船是整个船队中船型最大的那一种。
纪王逗猫之余,还饶有兴致地绕着宝船参观了好几圈,若不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都要住在宝船上,马康平毫不怀疑纪王会将宝船的上下八层全都看一遍才算完。
年轻的纪王殿下在出发前问的唯一一个问题是宝船上的吃食应当不是军粮吧
马康平不解其意,只有纪王自己才知道,他这么问,完全是因为被自家亲爹当年在宫内筹备粮草的时候,吃的那顿宫廷版本的忆苦思甜军粮饭给吓住了。
他本来就不是长子,排行第四,皇位继承轮不到他,皇子爵封都是王爵,也不用考试,他上辈子凭借卓越的技术投了这么好的一个胎,可不是为了吃糠咽菜的
听说他爹小时候也差不多快往小胖子方向发展了,后来才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克制住了,瘦到了现在体态匀称的模样。
祁允昇觉得,如果非要压抑自己的口腹之欲来换取身材的话,那他宁愿继承他爹未竟的变胖事业,成为一个小胖子
当然,纪王祁允昇也只有十五岁,连王妃没娶,身边没带几个伺候的人便远离京师,跟着宝船远洋航行,他也不是不怕的。
只不过,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父皇对此并不是十分反对,再加上确实对外洋风光和美食感到好奇,这才硬着头皮选择了上宝船。
这次行程是景熙元年十一月定下来的,在启程之前,皇太子妃择选结束,祁允昇还在京中走完了封王程序。
他和二哥、三哥的年龄相差不大,其实皇太子妃择选完毕后,替他们择选王妃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他爹准备着让他们先做两年事,没安排他们成婚,只为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准备了大婚典仪。
祁允昇在京中吃的最后一顿大宴的筵席,就是他家太子哥的婚宴。
正旦的筵席差不多都是那么回事,封王的典仪就已经将他们兄弟几个折腾得不轻了,饶是祁允昇这么爱吃的人,也忙得、累得没多少心思吃东西。
反倒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大婚,祁允昇吃到了不一样的喜宴菜色。
宝船出海后,兴致勃勃的纪王殿下很是为这段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兴奋了一阵。
但是很快,他就出现了晕船的毛病。
宝船已经是非常稳定的船体了,而纪王本人在宫中,也不是没有在宫苑之中乘过船,此前也并没有表现出会晕船的症状。
可偏偏就是出海后不久,他出现了这个问题。
晕晕沉沉地吐了好几天之后,纪王才逐渐适应了船上的生活。
然后,纪王殿下迎来了一个噩耗跟着宝船出海,他确实能够见识到不同国家的风情,甚至于还能品尝到这些番国的特色美食,但是,在宝船上的这段时间,他的日常饮食,肯定是不能和宫中相比的。
自从有了以万胜肉为代表的军粮罐头之后,远行的官宦都喜欢准备一些罐头。
宝船是出海远行,虽然有着大量的物资,不用担心难以为继的问题,但是鉴于保存等方面的现实因素,宝船上存储的物资,种类相比于宫中,自然会单一一些。
船队的船很多,大船不少,上头除了存储的蔬果,甚至还会畜养牲畜,让他们在远洋航行之时,也能吃到足够的肉。
但是,不管怎么准备充足,和皇子龙孙能够在皇宫之中享受到的锦衣玉食相比,总还是有些不便的。
爱好美食的纪王只能为自己之前没能细想这方面的事、凭着一股意气就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咽下苦果。
话说回来,为什么光幕之前没有提到过这回事
皇子要出行,京中的光幕也不是没有提示的。
只不过这里头的提示只说了马康平下西洋开创的是怎样的壮举,也提了大周的威扬海外,纪王殿下只是凭借自己的皇子身份有了一点存在感,也没有说他有遇到什么危险。
正因如此,京中的争议才会如此的少,甚至于后宫女眷都没有为此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