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个月的时间缓和,各地的藩王,以及藩属国,也都有时间来京师朝觐,并且参加禅让大典。

    即将上岗的新皇帝,作为皇太子,在这几个月里,更是要和他爹做好交接。

    朝政方面,需要交接的事务不多。

    天子出巡的时候,都是太子监国的,这也就意味着,天子很早就开始向皇太子放权了,朝中的许多要务,早就已经让太子上手开始熟悉了。

    但是军事方面,尤其是军权方面,能说道的东西就多了。

    乾圣帝本人本身就是个不好朝务、偏好武事的性子。

    要不然的话,高皇帝废除丞相之后,天子又怎么会拉起内阁虽然阁臣们的品阶在朝中重臣面前真的还不够看让他们在事实上行使了一部分丞相的职能呢

    所以,军权方面的交接,也就是执掌京营、上直卫以及北京护卫军的人选,这都是要看情况的。

    在这方面,祁元询暂时没有人选。

    京营、上直卫,当然是握在皇帝的手里才安心,否则的话,太上皇和新帝之间,真的发生了群臣所猜测的、最不愿意见到的那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分歧,那到底是该听谁的呢

    天子手中没有兵马,太上皇命人勤王护驾,再废帝另立,又该怎么说呢

    当然,这种情况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祁元询是个很有安全感的人,更何况日后活得长,现在不需要急着争权。

    再说了,就是宣武年传位的时候,京营、上直卫的统领,也都还是太祖高皇帝的勋戚旧臣,替换承乾圣帝的心腹,也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权力的交接以平稳为主,不需要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所以父子之间非常和谐地略过了这一项,祁元询提都没提到这一方面。

    反正武将方面的班底,有一部分本来就是在东宫兼任过东宫官的,是他们父子两人可以共同信任的班底,祁元询只需要按部就班地等着他爹给他打天下就行了。

    说到底,他爹在这方面才是专业的。

    至于他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用得顺手的人,那也是应当的事。

    而且还不会让朝廷的人事结构产生太大的变化。

    大周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开国以来的两位皇帝都开了一个好头。

    那就是让自己得用的大臣兼任东宫官,培养他们和太子之间的感情,并不忌惮太子和大臣相交过甚。

    他爹在文臣方面的班底,因为本身没有太大的倾向性,所以能够入他爹眼的,都是文臣中的佼佼者。

    而不是祁元询自夸,他在自己的属官中的人气可是很高的。

    本身带着一系列的正统光环,只要他行事不出格,那就是文臣眼中的合格继承人,更何况,他还有许多额外的加分项,光幕所言谥号“仁宗”这就意味着他肯定是文臣们眼中的明君圣主为人宽厚、处事严谨又不失宽仁,以及未来超长待机不。

    乾圣朝的一群文臣,拥护太子的人占了朝中的大半,就算不朋不党要做清流的,也不会对太子有啥意见。

    这就是众望所归

    短暂的交接期很快就过去了,比当年太子册封仪式更盛大的禅让大典和登基大典,终于到了。

    先是禅让,嗣皇帝从乾圣皇帝手中接过御宝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跪受行礼的流程,便算完成了禅让大典的仪式。

    而后自然是登基大典,完成后,祁元询便从皇太子、嗣皇帝的身份,升级成新帝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

    祁元询这位新帝,对于政务已经很熟悉了,但确实也还算是新官。

    但是呢,他登基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提拔自己的心腹大臣,也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而是改元选年号

    选年号这件事,其实应该在他登基之前就完成。

    可是乾圣十三年已经开了一个头,今年是改不了元了,所以改元的程序,放到了禅让大典之后才实行,等他登基了,好好选个年号。

    年号都得是嘉号,意思要吉祥,还不能和已经有了的年号重复,自然得让本朝朝臣中有文化的鸿儒来取。

    当然,若是他乾纲独断,想要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也没人会有意见。

    对于年号,祁元询没有特别的爱好,当然是让朝臣来给他选项,但是,有一点,年号不能叫“正统”,带“正”、带“昌”的也不要,不吉利

    做了皇帝,该迷信的,他还是要迷信一点了。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