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边境 (2/2)
尊贵,边上的阁臣们老早就发挥朝堂文武官员的传统技艺,喷他个狗血淋头了。
添堵这话也说得出来
怎么添
别到时候恶心不了别人,反倒自己丢了面子。
随随便便就来一出意气之争,这是大周的继承人该干的事嘛
乾圣帝没有说话,但是也绷着一张脸,显然也对祁元询这样没根没据就说出来的想法很看不上眼。
祁元询笑道“父皇,儿子这回可是恰逢其会,从典籍上找着的解决之法。”
“哦你且说来听听。”
“不知父皇还记得么,那朝鲜当初还因为有犯边之举而被皇爷爷申斥过。”
“确实,朕当时还在北京镇守国朝边境,有所耳闻。只是你难道要拿这件事出来说嘴”
“父皇,是这样的。国朝如今所辖之地界,已经广阔非常,远迈前人,只是有些史书所记载的汉地汉土,如今反倒为外人所据。”
他这话是说到了皇帝的心坎儿里。
作为一个藩王出身的皇帝,乾圣帝对疆域的统治有一股前所未有的执拗。
前朝原廷只论中原之地的疆域,并未超出历朝历代多少,只是原廷乃是东胡人的一支,整个东胡人所打下的疆域,却是远迈历朝历代。
他们虽被大周驱离中原,但如此大的基业,创业者的英雄盖世,还是让人敬佩的。
大周虽然从东胡人手中夺得天下,也不忿于他们的倒行逆施,但是该承认对方长处的,就绝对不会不承认。
“这与朝鲜有什么关系”
“朝鲜虽是小国,自汉唐以降,那块土地的人却创造出了不小的奇迹。朝鲜之名,来源于古称,最初的时候乃是箕子所立,那时候他们的疆域才多大耳后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之部,疆域便成了汉四郡,回归汉人之领土。
然而这么多年绵延下来,原本的汉四郡在朝鲜半岛上已经不见踪影,起初只能蜗居于半岛以南的三韩,竟将三韩之地扩充到原先的数倍之远。
朝鲜前身高丽,对前朝俯首称臣,然而开疆拓土却毫不手软。
高丽最早的国土只到如今其国土的中南部,辽、金之时以长城为界,而后至鸭绿江,及至如今,已经更进一步了。
今日吞一里,明日侵十里,其国便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地侵吞本该属于咱们的土地。”
祁元询这番话极富感染力,尤其是国土被悄然蚕食的画面,更是让在场的人都打了个冷颤。
乾圣帝的面色起了变化。
他也想起来了。
确实,如今大周和朝鲜还有一块混居地带,依照前朝的标准,自然是中原宗主国的领土,可是朝鲜如此侵蚀后,已经快被他们变成争议地区了毕竟那里的人都熟谙朝鲜话。
他如今广有四海,即便是朝鲜,在他看来也是个贫瘠小国,更何况是被占走的那部分,上头居住的多是女真人呢。
但是,那里有没有用处是一回事,他在不在意就是另一回事了。
若不是儿子点出历代以来朝鲜疆域的变化,怕是到时候就让朝鲜悄无声息地将那块地方给占了,到时候,塞外苦寒之地,就算真的不再掌控之中,怕是他也不会太在意。
毕竟朝鲜是大周的属国,在朝贡体系之下,属于朝鲜和属于大周,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如今被点了出来,就得对朝鲜有可能出现的犯上作乱留个心眼儿了。
即便大周是新立的,但是皇家作为天底下最强大的家族,宫中秘藏的典籍简直不要太多。
又有天子继位之后便要彰显文治修书,广泛搜罗书籍,找到几本地理志这在军事方面还是很有用途的几乎不再话下。
祁元询所说的内容,已经搜罗了相应的典籍,他说的还只是一部分,直接将书拿给天子看,对比会更强烈。
祁元询说完后,天子在看穿朝鲜恭顺外表下所作所为后的惊怒渐消,便问“提到这个,你心里想必已经想好了。说吧,你准备行的事是怎么个章程。”
祁元询一通结合典籍的话说下来,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对朝鲜,包括对朝鲜的世子、靖安大君,其实都是有恶意的。
指望如此有居安思危意识的皇太子对朝鲜心慈手软,那简直是笑话。
那么他可能要提出的计划,就很有可观性了。
“咱们与朝鲜临近的边境,孩儿记得那是女真人聚居的地界,只是这么些年来,又常有朝鲜平民在那里出没。说句难听的,朝鲜怕不是狼子野心在那里移民实边可是到底,那儿还是大周的国界。
莫不如,咱们就让朝鲜世子在那块儿学习,再派大儒或者名儒弟子们去那里教化番邦之民,也好给朝鲜人看看,世子确实是来大周进修圣人之训的。”
从计划上看,实施起来还是很有可能性的。
天子越是斟酌,就越觉得不错。
世子入周,入哪里不是入
若是李芳远本人,应该会很喜欢这个实际上没有踏离朝鲜掌控的国土的地方。
那意味着他和国内的联系并没有被切断,也不会担心自己到了大周之后,国内的势力会被一一剪除。
对大周来说,借此机会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地盘掌控起来,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李旦想要抗议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得想想,该怎么向大周解释原本属于大周的地盘,却在他们的如簧巧舌之下变成朝鲜的土地的了。
这件事真的细论起来,大周又不允许他们含混过去,要较真的话,那朝鲜就得做好吃不了兜着走的准备了。
一切都很好,除了儒家能否找出不畏边境苦寒,愿意去那儿传播圣人之学的人来。
多出身于南方的在场的几位阁臣们,没有丝毫地犹豫,就出言附和,赞同起皇太子的想法来。
弘扬圣人之训,那当然是大大的,扬名立万的好事。
至于这个好事轮到谁身上,是不是大概率地轮到本就出身北地的士子身上,那和他们这些已经入仕的年轻朝官有什么关系
添堵这话也说得出来
怎么添
别到时候恶心不了别人,反倒自己丢了面子。
随随便便就来一出意气之争,这是大周的继承人该干的事嘛
乾圣帝没有说话,但是也绷着一张脸,显然也对祁元询这样没根没据就说出来的想法很看不上眼。
祁元询笑道“父皇,儿子这回可是恰逢其会,从典籍上找着的解决之法。”
“哦你且说来听听。”
“不知父皇还记得么,那朝鲜当初还因为有犯边之举而被皇爷爷申斥过。”
“确实,朕当时还在北京镇守国朝边境,有所耳闻。只是你难道要拿这件事出来说嘴”
“父皇,是这样的。国朝如今所辖之地界,已经广阔非常,远迈前人,只是有些史书所记载的汉地汉土,如今反倒为外人所据。”
他这话是说到了皇帝的心坎儿里。
作为一个藩王出身的皇帝,乾圣帝对疆域的统治有一股前所未有的执拗。
前朝原廷只论中原之地的疆域,并未超出历朝历代多少,只是原廷乃是东胡人的一支,整个东胡人所打下的疆域,却是远迈历朝历代。
他们虽被大周驱离中原,但如此大的基业,创业者的英雄盖世,还是让人敬佩的。
大周虽然从东胡人手中夺得天下,也不忿于他们的倒行逆施,但是该承认对方长处的,就绝对不会不承认。
“这与朝鲜有什么关系”
“朝鲜虽是小国,自汉唐以降,那块土地的人却创造出了不小的奇迹。朝鲜之名,来源于古称,最初的时候乃是箕子所立,那时候他们的疆域才多大耳后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之部,疆域便成了汉四郡,回归汉人之领土。
然而这么多年绵延下来,原本的汉四郡在朝鲜半岛上已经不见踪影,起初只能蜗居于半岛以南的三韩,竟将三韩之地扩充到原先的数倍之远。
朝鲜前身高丽,对前朝俯首称臣,然而开疆拓土却毫不手软。
高丽最早的国土只到如今其国土的中南部,辽、金之时以长城为界,而后至鸭绿江,及至如今,已经更进一步了。
今日吞一里,明日侵十里,其国便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地侵吞本该属于咱们的土地。”
祁元询这番话极富感染力,尤其是国土被悄然蚕食的画面,更是让在场的人都打了个冷颤。
乾圣帝的面色起了变化。
他也想起来了。
确实,如今大周和朝鲜还有一块混居地带,依照前朝的标准,自然是中原宗主国的领土,可是朝鲜如此侵蚀后,已经快被他们变成争议地区了毕竟那里的人都熟谙朝鲜话。
他如今广有四海,即便是朝鲜,在他看来也是个贫瘠小国,更何况是被占走的那部分,上头居住的多是女真人呢。
但是,那里有没有用处是一回事,他在不在意就是另一回事了。
若不是儿子点出历代以来朝鲜疆域的变化,怕是到时候就让朝鲜悄无声息地将那块地方给占了,到时候,塞外苦寒之地,就算真的不再掌控之中,怕是他也不会太在意。
毕竟朝鲜是大周的属国,在朝贡体系之下,属于朝鲜和属于大周,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如今被点了出来,就得对朝鲜有可能出现的犯上作乱留个心眼儿了。
即便大周是新立的,但是皇家作为天底下最强大的家族,宫中秘藏的典籍简直不要太多。
又有天子继位之后便要彰显文治修书,广泛搜罗书籍,找到几本地理志这在军事方面还是很有用途的几乎不再话下。
祁元询所说的内容,已经搜罗了相应的典籍,他说的还只是一部分,直接将书拿给天子看,对比会更强烈。
祁元询说完后,天子在看穿朝鲜恭顺外表下所作所为后的惊怒渐消,便问“提到这个,你心里想必已经想好了。说吧,你准备行的事是怎么个章程。”
祁元询一通结合典籍的话说下来,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对朝鲜,包括对朝鲜的世子、靖安大君,其实都是有恶意的。
指望如此有居安思危意识的皇太子对朝鲜心慈手软,那简直是笑话。
那么他可能要提出的计划,就很有可观性了。
“咱们与朝鲜临近的边境,孩儿记得那是女真人聚居的地界,只是这么些年来,又常有朝鲜平民在那里出没。说句难听的,朝鲜怕不是狼子野心在那里移民实边可是到底,那儿还是大周的国界。
莫不如,咱们就让朝鲜世子在那块儿学习,再派大儒或者名儒弟子们去那里教化番邦之民,也好给朝鲜人看看,世子确实是来大周进修圣人之训的。”
从计划上看,实施起来还是很有可能性的。
天子越是斟酌,就越觉得不错。
世子入周,入哪里不是入
若是李芳远本人,应该会很喜欢这个实际上没有踏离朝鲜掌控的国土的地方。
那意味着他和国内的联系并没有被切断,也不会担心自己到了大周之后,国内的势力会被一一剪除。
对大周来说,借此机会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地盘掌控起来,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李旦想要抗议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得想想,该怎么向大周解释原本属于大周的地盘,却在他们的如簧巧舌之下变成朝鲜的土地的了。
这件事真的细论起来,大周又不允许他们含混过去,要较真的话,那朝鲜就得做好吃不了兜着走的准备了。
一切都很好,除了儒家能否找出不畏边境苦寒,愿意去那儿传播圣人之学的人来。
多出身于南方的在场的几位阁臣们,没有丝毫地犹豫,就出言附和,赞同起皇太子的想法来。
弘扬圣人之训,那当然是大大的,扬名立万的好事。
至于这个好事轮到谁身上,是不是大概率地轮到本就出身北地的士子身上,那和他们这些已经入仕的年轻朝官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