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玩具,拿到了,才又一个屁股墩坐下来。

    皇后看着孙子玩耍,边上还有宫女伺候着。

    天子要和皇后说话,跟在他身后的内监们早立到外头去了,宫女们也都退离了此处。

    她们一走,天子和皇后两人便将眼神一直投在皇孙身上了,只是嘴上还说着话。

    天子为何而来,皇后是早就知晓了。

    毕竟,长子储君之位的确立,她在一旁的劝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妙云,朕,今日已册元询为皇太子了。”

    “这不是很好吗,皇上,”徐皇后的眼中还带着对孙儿的慈祥,转过来对着天子微微一笑,“上皇传位给您,是因为您乃诸子之长,您立元询为储君,也正为这个道理啊。”

    “您看,明哥儿多可爱啊。当年询儿还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也如明哥儿这般。”

    乾圣帝难得回想了如今面如冠玉、望之俨然的长子的童年,嗯,确实珠圆玉润,可爱得紧,不过,可能圆润过了头,相比之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祖父看孙子,反正他是觉得大孙子更可爱一些。

    “唉,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询儿当年入京,养于父皇母后膝下,与咱们之间确实疏于见面。”

    乾圣帝这么说着,却半点没有感同身受,把孙子还给儿子的觉悟。

    还什么还

    儿子主动送过来的孙子,他凭什么还

    儿子和孙子见面,又不似当年,他远在封藩,长子却在京师,现在大家都在宫内,想见面又没谁拦着他。

    “陛下知道就好,所以啊,这国本得早定,元诲您也早点给他封王吧。”

    “妙云啊,你可真是个慈母啊”天子的情绪非常平静,低沉的语气似乎要带来一场风暴。

    好端端的,突然这样的作态做什么

    皇后眉心微蹙,转头看向天子,只见天子神色如常,没有一丝怒意。

    只是天子未曾发怒,何以突然对她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与其说是夸赞,更多的像是讽刺。

    等到她看了一会儿,天子才露出一个笑来。

    这下徐皇后就恼了,正说着正事呢,无端的与她玩笑,吓她做什么

    “陛下”

    “好好,是我不该这样,四哥错了,妙华你别生气。”

    天子也没想到,妻子这么不禁逗,只好赔笑。

    只是很快他就正色道“你真的舍得让诲儿出京么”

    “说什么我舍不舍得的该问四哥你乐不乐意呢。”

    “谁说我不乐意的”

    徐皇后并不说话,但是意思不言而喻,还能有谁呢

    “我喜欢元诲,是因为他是你我的嫡子,同样的,我不是也很喜欢元证嘛,至于元询,就更不用说了。”

    见徐皇后还不做声,仿佛不信的样子,天子自我剖白“你与我朝夕相对,我到底看不看重元询,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这话还真没说错。

    如此一来,天子迟迟不立太子,似乎并不能归咎于他看重嫡次子这个方面去。

    “元询居嫡且长,能力出众,德行无亏,元诲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朕有什么理由要废长立幼”

    徐皇后默默不说话,只不过现在是羞的。

    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啊

    光幕给人透露的信息,有许多都成了真,又有许多被提前规避了。

    诸子相争,这是光幕所透露的,祁元询这位皇太孙乃上皇之所立,转为太子名正而言顺,饶是如此,天子也拖了好几个月。

    这样一来,便不能不让人想到天子爱重次子这方面去。

    可是,光幕上,祁元诲这位“言动轻佻”、在京中名声甚是不好的皇次子,可是屡屡身先士卒,为靖难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与之相比,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光幕记载中,留守大后方,仅凭万人拒五十万大军的世子,在后方防守与后勤供应等方面,自然管理得井井有条,只是给人的印象,却不出众,以至于让他的兄弟有了与他抗衡的机会。

    但那是光幕记载

    若是没有那一场场的大胜,祁元诲拿什么与祁元询比

    比宠爱,对嫡长子的亏欠冲刷了那一丝丝的疏离,再加上皇孙加成,祁元诲是比不过祁元询加祁允昭这两个人的分量的。

    比地位,祁元询是嫡长子,先为世子、后为太孙,宣武之时,天子亲命,满朝文武,尽皆拥戴,祁元诲拿什么比

    比能力,祁元诲没有实例证明他到底有没有沙场征战的能力,就算有,朝廷的诸多宗王,哪一个不是在战场上拼杀出的威名,就多他这一个吗

    祁元询虽然没有参预正经的朝廷大事,但是差事也办过几件了,结果可以说是很不错,理政能力有最起码的保障。

    比名声,那还是不要寒碜祁元询了,宫中内外都知道原高阳郡王、如今的二皇子是霸王再世,个人武力不错,然而嘛,光是不喜读书这一点,就足以让众多的文臣看不上他了。

    种种方面都不能比,祁元询和祁元诲又是同母,天子也不会因为“立爱”这个原因,舍去长子长孙而立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的次子吧

    说实话,当年在王府的时候,远在京师的长子让赵王夫妻二人挂念,幼子得他们的宠爱,次子虽然受到看重,跟在还是藩王的天子身边接受教育,但到底不是名正言顺的世子,某些他不该知道的、不该得的,赵王都是没有给过的。

    天子延后封皇太子,不管有什么原因,总之绝对不是心中存在要立次子的想法。

    坤宁宫中,二人说开,消息传到兴庆宫,太上皇也很高兴。

    储位得定,朝野称意,众皆欢喜除了二皇子祁元诲。

    虽然原本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但等到事情尘埃落定,还是让他大为失落,有些心态失衡。

    实在是天上光幕的预言,让他忍不住起了窥伺神器的心思,就算记载里他没能成功,也没能杜绝他的希望。

    如今却是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他就宣告失败了。

    给祁元诲带来更大打击的还是天子之后的诏书。

    皇太子册立,他的金宝、金册、仪仗,以及宫内迁宫等事宜,都要安排妥当,准备工作都要准备起来。

    轮到祁元诲和他弟祁元证,就是天子冷冰冰的给礼部下的诏谕,等到宗室考封完毕,将拟好的受封结果呈上来,天子要一道给皇子与诸王王子们赐封。

    也就是说,同样是天子的嫡子,祁元询受封皇太子,那真是风风光光,万民同庆。

    祁元诲与祁元证,就是凄凄惨惨,沦落到要和堂兄弟一起受封的地步,即便是板上钉钉的亲王,也让人高兴不到哪里去。

    好在祁元诲多少能从堂兄弟们哪里找回一点优越感。

    根据宗室分封新法,除了各宗爵们的世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其余诸子,皆要考封来获得封爵。

    而且根据身份不同,考封能承袭的爵位也有所不同。

    以亲王为例,降袭的话,世子继承爵位后,则为郡王,其余诸子考封,总不能越过世子去吧

    是以亲王的其余嫡子,考封的所有项目皆很优秀,最高能承袭的爵位为镇国将军,考得差了,最低为奉国将军;庶子们就没这个优待了,最高则只能为辅国将军,最低就跌出将军品,到镇国中尉去了。

    和这些倒霉的堂兄弟一比,铁定会受封亲王的祁元诲,待遇再好不过了。

    可是天子给儿子的打击还没完。

    亲王、郡王是有王号了,这基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封地在哪儿。

    光幕上说祁元诲是汉王,他想着再怎么样,这封地也不会差的。

    可是,谁知道,天子偏就将他封到了云南去,配上这确实是“汉王”的封号,实在是大大的讽刺

    祁元诲受到的打击太大,连三弟祁元证没有受封“赵王”北平乃天子原藩,赵王乃天子原号,不可轻封而是受封梁王也不在意了。

    别说三弟梁王受封没有同时知晓封地,就算知道了,再怎么样,还能比他的封地更差吗

    天子这一套组合拳将所有人都打得目瞪口呆。

    前脚给嫡长子封皇太子,后脚就替皇太子就有威胁的弟弟打击了个彻底,天子下手未免也太利落了吧

    不过储位已定,国本已立,天子后续做的也不算出格,不值得别人多关注。

    相比之下,终于将在宣武年间就疯传的北平将为都给变为现实,将之升格为陪都,名曰顺天府,以北京呼之;又将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应天府,这件事可就重要多了。

    而且对朝臣和文人们来说,北京为陪都是大事,皇太子将出阁读书,征辟未入仕但有才学的士子入东宫做属官、同时在朝中为皇太子征选文臣、武将做讲官,也是大事。

    这可是常伴储君身侧,一不小心就能简在未来帝心的美差啊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