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之中的内侍来源很复杂, 有罪官之后、别族战俘、前朝遗留。

    再加上设立了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二十四个衙门,人数众多。

    祁元询与太子商议好,便开始在宫中进行了一轮遴选。

    天子和太子的处事风格在相似的同时, 也是有区别的。

    除了血脉相连的子嗣,天子对其他人的信任程度并不能算高。

    鉴于历朝历代的后妃、宦官、外戚干政,天子制定了严格的律法,其中有一条, 就是妇寺不得干政。

    “妇”乃后宫,“寺”便是寺人,也就是宦官,对这些身体残缺的内侍,天子一直是抱有警惕的。

    后宫也就罢了,毕竟是天子的女人,他自己不会为其所累,后宫的宫妃们说话还是很讲艺术的,轻易不会惹人厌烦。

    但是宦官们,天子就只有警惕, 没有信任了。

    宫门口现在还立着天子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预者斩

    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天子身边有一老太监, 伺候天子多年,有一回在天子批奏章的时候,插了嘴。

    祁元询估摸着,这人也只是想说点好话,让天子知道, 他是个忠心的, 念着天子的。

    这人也没说什么政务, 只是卖乖的时候不小心提到了朝臣所奏不当,累天子烦忧,就直接被斥还乡,自己吃自己了。

    然而呢,太子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对宦官没多么亲近,但毕竟自幼身边便有宦官伺候,在藩邸的时候,王府太监里又颇有几个有能为的,是以太子对宦官们就宽容许多。

    要祁元询来说,大量宦官、宫女充斥宫廷,为皇家做活,确实是不人道的。

    但是宫内现有的这些宦官,纯粹用恶意贬低的眼光看待他们,也是不可行的。

    宦官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凭什么去势了之后,就一定要用恶意的眼光看待他们呢

    历史上有宦官为恶,但也有宦官为善,人是有多面性的,不能一概而论。

    管理得好,宦官能发挥才能,怕是比一部分的文臣都要用得放心。

    皇爷爷的政令是一回事,但是后世子孙把不把这些当一回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阳奉阴违也算是他们这些皇家人天赋目标了吧

    亲爹首肯,一天之后,祁元询在太子排给他的一处偏殿里,见到了待命的宦官们。

    能称为宦官,这些人便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内侍,而是多少有官职在身上的。

    这些人里,有祁元询记忆里的从前王府里的老面孔,也有宫中重新分派到东宫伺候的新人。

    年纪小的也就罢了,倒真有几分男女莫辨的味道,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成年许久了,生得一副健壮好身材,人高马大的。

    需要解释的是,太监们的身材,和后世影视剧里、小说中的描写大有不同。

    若是不让这些太监弯腰低首、卑躬屈膝,挺直了身板,大部分人都比寻常男性更高更壮。

    农村有“育肥”之法,便是将动物阉割,阉割之后的动物,都比正常的雄性动物要肥壮。

    影视剧中那些说话拿腔拿调,娘里娘气的太监,实在多为谬误。

    能入宫在贵人们面前伺候的,也不要求生副顶好的相貌,周正一点的模样总是要的。

    祁元询看着,这些太监一溜儿排开,陪着统一的太监服,看着倒颇有气势。

    他满意地点点头。

    要的就是这股气

    天子不许太监干政,自然这些人也不允许识字若是出身战俘之流,保不齐在入宫前学过字了,但天子威压如此,明面上,宫中是没有识字的太监的文学方面的考察是没办法了,但是武力值谁高谁低,还是可以测一测的。

    经过严格的考察,最后雀屏中选的却是从前赵王府的老熟人。

    此人名马康平,乃是战俘入宫,原名不知,入宫后,根据其原名,取了其中“健康平安”的意思,命名为康平。

    太子从前还在做赵王的时候,颇为看重他,祁元询没入京受封世子前,便常有与其会面。

    之后他入京学习,每次藩王入京,赵王带到京城来伺候的内侍,除了另外二人,便是马康平,几人都是熟面孔。

    看到被选中的马康平,祁元询知晓,太子对他的建议还是很看重的。

    他通过了,太子通过了,现在就得看天子的意思了。

    天子虽然病了,令太子署理政务,但这么重要的事还敢绕过天子做决定,那就不是傻,而是坏了。

    就算是名分已定的太子、太孙,也不能轻易捋天子虎须。

    或者说,正因为是储君,是天子之下掌握最大权力的人,才要更加谨小慎微,不能在这种细节上犯错。

    作为遣使计划的提出者,天子隔辈亲的太孙,祁元询当仁不让的承担了向天子征得许可的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