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元訢还是东宫的其他皇孙,感情都比寻常的天家兄弟要好得多。

    祁元訢的年纪太小,父亲去后,叔父们对储位虎视眈眈,没有别人支持,他根本不可能保住尊位。

    祁元訢最大的支持者凉国公蓝玉到底还是被诛了,就连与蓝玉一同入狱的那几位,也没有幸免。

    和未来的藩王之乱比起来,功臣权大才是宣武帝更加不愿意看到的画面。

    藩王上位做皇帝,利益受损的是东宫一脉,至于宣武帝,无论是藩王还是东宫,都是他的血脉,就算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计,但对天子来说,肉总还是烂在他们老祁家自己的锅里的。

    可是对东宫一脉的人来说,叔叔当皇帝,好处能有自己做皇帝或者亲兄弟做皇帝大吗

    所以东宫必须团结起来。

    懿文太子没了,东宫失去了靠山,祁元訢的背后有太多的支持者,反而成为了阻碍他成为继承人的一大原因,母族势力微弱、在这一点上显得身家清白的祁元詝得到天子青眼,被封为太孙。

    可是,在东宫一脉的储君之位保住之后,太孙就需要各方的势力支持了。

    虽然没了凉国公及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功臣元勋,但是,祁元訢的身后还是有一批勋贵势力,看在他外公的情分上支持东宫的。

    太孙本人在遭遇光幕异变的挫折后还是有天子的支持,祁元訢身后有一定的势力,东宫如今就靠他们两个撑着。

    至于吕妃,吕氏家族没人,天子还在,他们也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太得意忘形。

    太孙能和祁元訢兄弟相得,甚至,因为祁元訢的身份和贡献,未来他必须要厚待这个弟弟,这是报酬,在他人看来,也是他这个非正嫡所生的太孙对待正宗嫡皇孙必须要要做到的在别人看来,天子立孙,遵循嫡长继承,那正嫡所出的祁元訢比他更有资格当太孙,储位没了,合适的报酬总得给人家。

    太孙和祁元訢都想让东宫的地位再稳固一些。

    光幕文字给他们造成的影响还是太大了,若是天子动念,转立赵王,实在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能让天子继续将藩王掌权作为国之大政继续实行下去了

    藩王是天子的儿子,和天子是一家人,藩王也是他们的叔叔,但在争夺皇位这一点上来说,与他们不是一家人

    时值八月,中秋大宴刚过不久,宴会的时候,天子与诸王父子情深,与诸郡王祖孙情深的场面,实在不能让太孙觉得开心。

    藩王权重,便会欺凌朝廷。

    宣武帝不怕,难不成,未来的皇帝也能不怕

    太孙觉得自己必须要找一个应对之法。

    光幕上的记载之中,他为何受到了如此诟病

    还不就是他和藩王们不对付,未来肯定采取了某些行动嘛

    直接向皇爷爷说,太孙是不敢的。

    同理,也没人敢在这一方面给藩王们上眼药。

    弄不好就是一个离间天家父子的罪名啊

    脑袋好好地待在头上不好吗非这么想脑袋搬家

    可是一点尝试都不做,太孙又不甘心。

    老爷子对藩王弄权还是很防备的,若是能说动天子改制,未来也不需要他那么辛苦去削藩。

    于是乎,在八月底,有大臣上了请择名门淑女为皇太孙妃的奏疏。

    虽然言辞隐晦,但这道奏疏里,通过详细说明名门淑女为妃对太孙的好处,说明了一点藩王势大,不仅在封地上有兵权,多数藩王的王妃也都是名门贵女,太孙本就母家衰微,再没有个得力的妻族,实在处境堪忧。

    这道奏折被留中不发,不过宣武帝在之后,和太孙进行了一场详细的谈话。

    光幕文字的存在早早打破了宣武帝固有的认知,让他认识到,孙子和儿子之间,并不能和睦相处,他之前所做的防范,还远远不足。

    可是彻底地打压儿子,又不符合宣武帝一直以来的方针。

    他迟疑了。

    而对皇太孙来说,宣武帝的迟疑,并不是坏事。

    之前光幕显示的记载,确实对他不利,可是他也能利用这一点。

    他为何非要削藩

    大周现有的藩王是天子的儿子,于他来说,却是叔父、堂兄弟,这其中的意义,可是截然不同的。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