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元询自忖,自己的性命应当是无忧的。

    宫宴后,祁元询在赵王府里画消寒图、看书,消磨了五天的时间,才终于等到天上的光幕换新字。

    凉国公蓝玉并其“党徒”的记载有了新变化,不再是二月乙酉日皆坐诛,只记载二月被收押,后续如何,显见皇帝还没有做出决定。

    祁元询不是一个普通的藩王世子,以他的眼光来看,凉国公能免死的概率很低,虽然不至于到太阳从西边出来那种地步,但也没好上多少。

    天子宣武帝开国后,膝下儿女多与元从勋贵联姻。

    祁元询的外祖父就是追封中山王的开国公爵魏国公,顺带一提,他十三叔代王的王妃,就是他娘的妹妹。

    先太子的元妃常氏,也是名门贵女,还是凉国公蓝玉的亲甥女,除了甥女是太子妃外,蓝玉还有个女儿,是蜀王的正妃。

    总而言之,就是皇家与这些元从勋贵的关系极为亲近,不少人身后的势力是交织在一起的。

    任何一件事,都要结合对应的背景来看。

    祁元询敢断言,如果太子大伯不死,那光幕上的记载,就绝对不会是他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他爹不会靖难,元从勋贵也不会在“胡狱”之后又死上一批。

    要知道,以蓝玉为首的这一帮人,原本就是天子为太子准备的武勋班底。

    只不过先太子薨逝了,皇太孙又不是太子的元妃所出,而是侧妃扶正后的嫡子,根本就震慑不了骄矜倨傲、还在军中广收人心的凉国公一系。

    太子元妃常氏除了早夭的皇嫡长孙,又不是没有孩子,事实上,当初的功臣元勋们,本来就对储君的人选有不同的意见,立皇子是主流,但是提倡立皇孙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那些勋臣想要拥戴的,是先太子的第三子,元妃常氏所出的正宗嫡孙祁元訢。

    皇太孙之立,实际上非常的突然,有许多元从武将当时都被遣离了京师。

    就像当年为了皇太子好掌权,宣武帝贬谪了一批臣僚,又杀了一批元从,将要发生的凉国公蓝玉案,不过是旧事重演罢了。

    现在光幕上,蓝玉等被收押还未死,只能说明天子还未想好解决办法。

    光幕更新后,又有许久没有动静,过了月余,祁元询听说祖父又行调兵,另有一批宿将功臣被召回,主要将兵的便成了宗室强藩,以皇三子晋王与皇四子赵王为首。

    这是明晃晃的收权,不过从安排上来看,祖父对他爹的安排路线还没改变,最起码没有因为光幕而心生忌惮,或者说就算因为替太孙担忧的缘故有了忌惮之心,也没准备在这个时候直接将这个才干优越的儿子置之不用。

    大周的藩王是有改封的先例的,但是边塞仍有强敌,宗室年长诸王封于北地,兵强马壮,是为天子诸子里的强藩,在没有更好的安排前,不便轻易改封。

    根据皇第二孙祁元谆的光幕记载,可以看出宣武年号延续到了宣武三十一年,现今不过是宣武二十六年而已。

    天子之前的行动迫切,可以说是担忧自己年迈,不知寿数,可是如今来看,留给天子安排的时间还是有的。

    说起来,天子年长的诸子里,比较有实力争夺储位的,主要是三个。

    太子死后居长的秦王,年长诸子里极受天子宠爱的晋王,以及能力卓绝的赵王。

    当初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道消息,说天子迟迟不能决定储君人选那时候太孙未立,天子的诸位皇子更受瞩目是因为想要立晋王,前头却又有秦王挡路,立秦王,虽然符合礼制,却不合天子心意。

    说起来,他爹也是运气背。

    要是这个光幕出现在太子大伯刚薨逝之后、太孙册立之前,那不就什么难题都没有了嘛

    不过现在,就算天子起意要更易储君,也不会考虑晋王了。

    谁让晋王死得早呢

    祁元询默默地为战场上的晋王二伯祈祷,如果各地的调查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么,相信晋王二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看到奉天殿大宴那天的同一轮光幕,希望被预言了死期的二伯不要太暴躁,也不要仗着几年后才薨逝在战场上过于放飞。

    当祁元询又看完了十几本书,皇爷爷还赐了几本孤本给他后,四月底,光幕终于又更新了。

    那天的天气晴好,祁元询拿着最新到手的孤本在品读,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则不知对他们家来说是好还是不好的消息。

    这是一份册文诏书,根据光幕附上的时间所载,是宣武二十八年颁布的,册封对象是皇第九孙、秦王世子祁元训。

    光幕上显示的是诏书全文,不过祁元询相信,大部分人,看的时候只会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

    “朕自即位之初,法遵前圣,分王诸子,命尔父樉首王于秦,已有年矣。近以疾薨逝,今尔世子元训年已长成,特命尔袭封为秦王”

    祁元询做了个简单的推理。

    已知今上宣武帝诸子,排行在赵王之前的只有秦、晋二王,现有消息表明,秦王将于宣武二十八年薨逝,晋王将于宣武三十一年薨逝,别说活过弟弟了,连老爷子都没活过

    造成影响届时皇子中,最年长者,只剩下皇四子赵王,也就是他这位未来史书上的仁宗皇帝的太宗爹

    结论如果老爷子被说动要废太孙、立太子的话,连理由都不用找,因为到宣武三十一年,最年长的皇子就是赵王

    看起来是连老天都在帮他爹的样子,但是,如果老爷子铁了心不换储君的话,这不就代表着,二伯、三伯不可能再替他爹分担压力,他爹要独自面对东宫一系的攻势

    祁元询我累了。我只是个藩王世子而已,为什么要承受那么多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