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也没有对不起谁,在意太多反而没那个必要。
墓园里的冷风直吹,元若抱了抱胳膊,等沈棠祭拜结束,两人一同离开。
国庆长假七天,沈棠又是提前两天回来,前后加起来九天。九天时间不算太长,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很难得,再者,她们这几个月在一起的时间都比较少,九天还是比较长了。
到家的第三天,元若依然不打算带沈棠回去,而是继续在家待着,有空就一块儿出去逛街。
这阵子事情又多又杂,餐厅那边在赶进度,时常打电话给元若,不是做这儿就是做那儿,时不时就得过去。元若没空时就是沈棠去,让这人帮自己分担一下压力。
周三那天,元若正在蛋糕店里忙事,着急去何妤那边做打折活动要用的东西,施工师傅打电话让去新民街验收一下酒柜。她抽不出身,又只有让沈棠去。
这事不难,就是过去看看,没问题就行了,费不了多长时间。
沈棠下午两点半过去的,太阳落山了才回来。
按理说不应该耽搁那么久才是,但元若没想那么多,于是就什么都没问。
然而回去吃晚饭时,沈棠主动交代:“下午遇到伯父了。”
元若愣了一下。
“聊了几句,”沈棠说,“讲到了你。”
元若问:“你先提的”
沈棠点点头。
她吃了口菜,话比较少,半晌才说:“还聊了些什么”
“没别的了,”沈棠回道,“伯父有事,忙去了。”
“忙什么”
“去医院复查。”
元若怔了怔,刚刚只是随口问一下,她以为都闹成这样了,元利和应该不太待见沈棠才是,结果没有,还跟以前差不多。
不知怎么的,她的感受颇复杂,说不出什么滋味。
沈棠把她的反应和变化都收于眼底,没再说什么。
过后的两天,沈棠又往外跑了几趟,有时一出去就是半天。
她不主动说自己去哪儿了,元若也不问。
元若独自去了大哥家,提着一大堆补品去的。
嫂嫂和元艾宁都在家,她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已然不似早先那般。元艾宁那丫头自觉上次不应该那么问,这回很是嘴甜,还给元若倒水。
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她并不歧视元若和沈棠,只是比较惊讶而已,她悄悄说:“爷爷他们就是在气头上,小姑你别在意那么多,过阵子就好了。”
元若自是不会跟小姑娘计较,可也没别的话。
那堆补品是买给老两口的,她没说,但嫂嫂和元艾宁都懂,知道该怎么做。
后一天,嫂嫂发微信说,东西送过去了,元利和收的。
她难得客气地道谢。
嫂嫂让别那么见外。
过了两天,元若又送了茶叶和糕点过去。
正巧大哥在家,他晚一点要去大院子,便顺带把东西带去那边了。
最近的天气变化多端,时冷时热。
也许是之前比较凉爽,突然的降温让元若猝不及防,出门穿得少了,在外面待了一天,再回来时就着凉了。
夜里发低烧,没吃药,第二天早上声音都哑了。
沈棠忙前忙后地照顾她,出去拿药,熬粥,到了下午又熬糖水。
元若裹着一张毯子坐在沙发上,两条腿曲叠着,静静看着对方在厨房里忙活。
糖水熬好,沈棠端着碗出来,凉了十来分钟再递给元若喝。
元若不太舒服,什么都喝不下,轻轻推开,小声说:“先放着,现在不喝。”
“伯父说要趁热,凉了不行。”沈棠忽而来了一句。
元若一滞。
感冒熬糖水是元家的“老传统”,杨何英最信这个,觉得喝糖水润嗓子,对身体也好,所以自家孩子着凉了,她准会熬一大碗糖水让喝了。
老一辈在某些方面总有自己的坚持,慢慢的就养成习惯了。
“我给他打了电话,说了一声,”沈棠解释,“他好像生气了,骂了我一顿,但还是让我给你熬糖水,特地交代要趁热喝。”
抬眼看着对方,元若张了张嘴,可没说话。
沈棠半蹲在她面前,握住她的一只手,用指腹在她手背上摩挲揉按,低声道:“伯父伯母都挺好的,他们只是一时接受不了,可以慢慢来,不急。”
元若知道,自己的父母自己都了解。
执起她的手放在脸侧挨了挨,沈棠继续说:“你不用选择,以后我都站在你那边。”
有时候不是非得做出抉择,或是偏向哪一方,可以不用那么为难。
元若站在前面,沈棠跟在后边,这点不会改变,向来都是如此。
墓园里的冷风直吹,元若抱了抱胳膊,等沈棠祭拜结束,两人一同离开。
国庆长假七天,沈棠又是提前两天回来,前后加起来九天。九天时间不算太长,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很难得,再者,她们这几个月在一起的时间都比较少,九天还是比较长了。
到家的第三天,元若依然不打算带沈棠回去,而是继续在家待着,有空就一块儿出去逛街。
这阵子事情又多又杂,餐厅那边在赶进度,时常打电话给元若,不是做这儿就是做那儿,时不时就得过去。元若没空时就是沈棠去,让这人帮自己分担一下压力。
周三那天,元若正在蛋糕店里忙事,着急去何妤那边做打折活动要用的东西,施工师傅打电话让去新民街验收一下酒柜。她抽不出身,又只有让沈棠去。
这事不难,就是过去看看,没问题就行了,费不了多长时间。
沈棠下午两点半过去的,太阳落山了才回来。
按理说不应该耽搁那么久才是,但元若没想那么多,于是就什么都没问。
然而回去吃晚饭时,沈棠主动交代:“下午遇到伯父了。”
元若愣了一下。
“聊了几句,”沈棠说,“讲到了你。”
元若问:“你先提的”
沈棠点点头。
她吃了口菜,话比较少,半晌才说:“还聊了些什么”
“没别的了,”沈棠回道,“伯父有事,忙去了。”
“忙什么”
“去医院复查。”
元若怔了怔,刚刚只是随口问一下,她以为都闹成这样了,元利和应该不太待见沈棠才是,结果没有,还跟以前差不多。
不知怎么的,她的感受颇复杂,说不出什么滋味。
沈棠把她的反应和变化都收于眼底,没再说什么。
过后的两天,沈棠又往外跑了几趟,有时一出去就是半天。
她不主动说自己去哪儿了,元若也不问。
元若独自去了大哥家,提着一大堆补品去的。
嫂嫂和元艾宁都在家,她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已然不似早先那般。元艾宁那丫头自觉上次不应该那么问,这回很是嘴甜,还给元若倒水。
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她并不歧视元若和沈棠,只是比较惊讶而已,她悄悄说:“爷爷他们就是在气头上,小姑你别在意那么多,过阵子就好了。”
元若自是不会跟小姑娘计较,可也没别的话。
那堆补品是买给老两口的,她没说,但嫂嫂和元艾宁都懂,知道该怎么做。
后一天,嫂嫂发微信说,东西送过去了,元利和收的。
她难得客气地道谢。
嫂嫂让别那么见外。
过了两天,元若又送了茶叶和糕点过去。
正巧大哥在家,他晚一点要去大院子,便顺带把东西带去那边了。
最近的天气变化多端,时冷时热。
也许是之前比较凉爽,突然的降温让元若猝不及防,出门穿得少了,在外面待了一天,再回来时就着凉了。
夜里发低烧,没吃药,第二天早上声音都哑了。
沈棠忙前忙后地照顾她,出去拿药,熬粥,到了下午又熬糖水。
元若裹着一张毯子坐在沙发上,两条腿曲叠着,静静看着对方在厨房里忙活。
糖水熬好,沈棠端着碗出来,凉了十来分钟再递给元若喝。
元若不太舒服,什么都喝不下,轻轻推开,小声说:“先放着,现在不喝。”
“伯父说要趁热,凉了不行。”沈棠忽而来了一句。
元若一滞。
感冒熬糖水是元家的“老传统”,杨何英最信这个,觉得喝糖水润嗓子,对身体也好,所以自家孩子着凉了,她准会熬一大碗糖水让喝了。
老一辈在某些方面总有自己的坚持,慢慢的就养成习惯了。
“我给他打了电话,说了一声,”沈棠解释,“他好像生气了,骂了我一顿,但还是让我给你熬糖水,特地交代要趁热喝。”
抬眼看着对方,元若张了张嘴,可没说话。
沈棠半蹲在她面前,握住她的一只手,用指腹在她手背上摩挲揉按,低声道:“伯父伯母都挺好的,他们只是一时接受不了,可以慢慢来,不急。”
元若知道,自己的父母自己都了解。
执起她的手放在脸侧挨了挨,沈棠继续说:“你不用选择,以后我都站在你那边。”
有时候不是非得做出抉择,或是偏向哪一方,可以不用那么为难。
元若站在前面,沈棠跟在后边,这点不会改变,向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