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执着了,你会信么”
陆俨一顿,明显有些惊讶。
只听薛芃说“钟隶的事,我放下了。我小时候经历过我父亲的离开,我姐姐的被刺身亡,后来做了痕检,又遇见这么多案子,看到了很多人情冷暖,人性黑暗面,有些事情就像是顾瑶说的一样,我看的比别人要淡。可实际上这是被迫炼成的技能,因为如果不看淡一点,凡事都去计较,事实也不会改变,最终烦恼的只是自己。”
这番话落地,两人又是一阵沉默,只默默吃着锅里的食物。
等吃完了一盘肉,薛芃看了眼电视里正说到分尸案的新闻,转而想到下午物证复验的工作,随即说“对了,虽然上面的意思是尽快了结分尸案,不过我在复验物证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陆俨抬眼,眼神额外的专注“是什么”
薛芃“你还记不记得,之前在霍雍的耳朵上找到一点鸟类的绒毛、微量木屑,和植物纤维当时我们的推断是,应该是在案发现场有鸟类驻足或停留,鸟类会用木屑、植物纤维来搭建鸟窝。”
陆俨点头“我记得。而且案发现场外面有很多杂草、树木,还有一片湖泊,树上也有鸟巢。”
“但你有没有发现,那天取证有大半天的时间,从头到尾都没有鸟类飞进工厂。而且茅子苓在分尸的时候,还用塑料布将四周做了隔离,按理说不应该会有小鸟飞进去。”
陆俨听了先是一顿,随即问“你觉得鸟类绒毛出现的很蹊跷”
薛芃“没错,不过我也想过几种可能性,虽然概率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一种是天窗打开了,小鸟在窗口停留过,将绒毛抖落到工厂里,恰好落进塑料布的范围内,又恰好落在霍雍的耳朵上。”
陆俨下意识摇头“概率很低,可能性不大。”
薛芃又道“第二种,茅子苓在外面接触过某种鸟类,不小心蹭到身上,带进去了。”
陆俨问“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茅子苓穿过的防护服,戴过的口罩和手套上面,应该也有机会提取到同样的绒毛。”
薛芃“但我什么都没有找到。”
陆俨皱起眉,靠着椅背,不说话了。
过了片刻,陆俨才看向薛芃,问“第三种可能是什么”
薛芃放下筷子“将耳朵送到韩故律所的人,接触过鸟类,或者说他养鸟。”
此言落地,又是一阵沉默。
这也是陆俨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到底是谁将盒子送到韩故的办公室,那个人在监控里并未露正脸,因为戴着帽子和口罩,前台也没看清长相,只能确定是个男人。
当然,这种东西茅子苓是不可能叫快递或是闪送的,而且要托付,就得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起码确保对方不会走到一半出于好奇打开来看。
但问题是
陆俨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负责转达的人,一定打开盒子看过,否则他身上的鸟类绒毛,如何沾到那片耳朵”
薛芃接道“打开看了却没有受到惊吓,还照常送到韩故的律所如果第三种可能性的推论没错,那这个人就是帮凶。”
是啊,也只有这种解释了。
帮助茅子苓的人十分聪明,而且手段老辣,计划缜密,在整个案件里,几乎做到了风过不留痕。
但百密一疏的是,这个人偏偏在霍雍的耳朵上留下了一点鸟类绒毛,这就成为了本案唯一无法解释的地方。
陆俨思虑片刻,又问“那是哪种鸟类,可以知道么”
薛芃将蔬菜涮进锅里,说“是一种叫斑胸草雀的观赏鸟,原产自印尼和澳大利亚,后来引进。我查过了,在国内养它的人还挺多的,如果追着这条线索去查,恐怕要大海捞针了。”
陆俨垂下眼,没接话,只是在心里一声轻叹。
薛芃见状,将涮好的菜放进他碗里,转而道“我知道就算上面让你结案,在你心里还是要追个真相出来。我跟你说这些,不是督促你去调查帮凶是谁,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件事足以印证茅子苓背后有人,你的判断没有错。但反过来说,无论是刑侦还是刑技,查案有时候真的要看脸。”
陆俨不由得笑了“你是想告诉我,能不能找到答案,要看我有没有这个运气。”
“可不是么。我听老师讲过很多悬案,有的案子几十年了都没有侦破,有的还是他的老师经历过的案子,做了一辈子的技术,到退休都不知道真凶是谁。”
陆俨又是一笑,正要接话,这时就听到电视里播了这样一段新闻。
新闻说道,江城近二十年来的癌症患病率、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在其中几年还接连翻倍,和其它同样规模的城市相比,已经是高达十二倍之多。
有很多人都认为,这和江城从三十五年前为了促进经济繁荣,积极发展工业有关,不仅造成城市污染,还对土壤、水源、农作物造成巨大伤害。
就在数年前,江城出产的一批农作物,其中包括豆类、大米,在推向市场之后不久,就被检查出含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被勒令下架,禁止出售,这对江城周边靠种植为生的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失。
而历城和春城等地的民间,也有不少人说江城生产的食品是危险品,是毒品。
当时因为这些,江城市政府也做出过相应对策,比如治理环境,改善水源和土壤。
但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因为“承文地产”倒台,接连扯出更多的黑幕。
其中一项就是江城市政府引以为傲,曾多次作为企业之光向外推广的“基因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
至于致的是什么病,那自然还是癌症。
癌症到现在仍是医学无法攻克的难题,而且众所周知,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和饮食对它的影响十分深远。
据说当年牵头研发“基因药”的承文地产老板顾承文本人,都身患顽疾,而负责这一项目的顾承文亲自栽培、扶植多年的准女婿祝盛西,更是年纪轻轻就死于癌症。
就在事情爆发的那一年,网上更传言说,顾承文曾经找来一大批“志愿者”,也是癌症患者,前来试药,而祝盛西也是其中之一,结果无一成功治愈疾病。
而这件事之后,市政府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治理环境,迁移和关闭周边的化工厂。
又过了几年,市民和网友们对此似乎已经渐渐淡忘,。
那么,江城的癌症患病率是否真的下降了呢
就在这段解说之后,主播很快展出一份数据,是江城前一年和本年的医疗数据。
报告里很清楚的显示着,癌症确诊率仍在上升,只是上升幅度已经较之前小了一点,但是其中几项恶心癌症的确诊率却有上升趋势。
直到整段新闻播完,薛芃和陆俨一同沉默了。
癌症这个东西,所有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心存侥幸,觉得它距离自己很远,与我无关。
就算身边有朋友确诊,只要这件事没有真正轮到自己身上,都不会太把它当回事。
而且大多数人都会想,自己很注意健康啊,也没做什么啊,怎么就得了呢
因为刚才的新闻,薛芃也想到很多,包括陈凌留下的那瓶水,含有重金属严重超标,有的甚至高达二十倍,还有她自小耳濡目染,听张芸桦说过很多水质污染和检验的东西,甚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但是环境上的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就算新闻报道了,市民们将自己的病赖到化工厂污染和政府头上,也不会有实质改变。
污染,是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
而改善,却需要花费几十年的人力、物力,需要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不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过几年又淡忘了。
薛芃胡思乱想着这些,直到陆俨往她碗里夹了香菇和青菜,她才醒过神。
抬眼间,对上陆俨的目光,就听他说“怎么一段新闻就可以影响你的心情你别忘了,刚才你还劝我呢。”
薛芃没接话,将香菇吃了,才说“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会劝别人,但自己做不到。”
陆俨笑了下,很快将电视转台。
等到一顿饭结束了,趁着刷锅洗碗的功夫,陆俨才忽然想起一茬儿,说“对了,下午顾瑶来做了笔录,主要是围绕着霍雍的事。”
“我听说了。”薛芃将案台擦好,走过来靠着冰箱,“有爆点么”
从她这个角度,只能陆俨宽厚的背,挺直的后脖颈,以及剃的很干净的发尾。
只见陆俨点了下头,说“有。”
因为有“哗哗”流水声,薛芃怕听不清楚,就往那边靠了一步,同时睁大眼,问“是什么”
陆俨有些猝不及防,刚要转头告诉她,却没想到薛芃先过来了,这一转,再一低头,一垂眼,两人的距离已经近在咫尺。
薛芃微微仰着头,一眨不眨的看着他。
陆俨却飞快的眨了下眼,心里也跟着一动,随即将目光错开,低声说“哦,据顾瑶说,他十六岁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绑架。”
经历过一次了
薛芃一愣,刚要追问。
但陆俨却将手肘向她的方向顶了一下,同时说“你别靠了,水会溅你一身。”
陆俨一顿,明显有些惊讶。
只听薛芃说“钟隶的事,我放下了。我小时候经历过我父亲的离开,我姐姐的被刺身亡,后来做了痕检,又遇见这么多案子,看到了很多人情冷暖,人性黑暗面,有些事情就像是顾瑶说的一样,我看的比别人要淡。可实际上这是被迫炼成的技能,因为如果不看淡一点,凡事都去计较,事实也不会改变,最终烦恼的只是自己。”
这番话落地,两人又是一阵沉默,只默默吃着锅里的食物。
等吃完了一盘肉,薛芃看了眼电视里正说到分尸案的新闻,转而想到下午物证复验的工作,随即说“对了,虽然上面的意思是尽快了结分尸案,不过我在复验物证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陆俨抬眼,眼神额外的专注“是什么”
薛芃“你还记不记得,之前在霍雍的耳朵上找到一点鸟类的绒毛、微量木屑,和植物纤维当时我们的推断是,应该是在案发现场有鸟类驻足或停留,鸟类会用木屑、植物纤维来搭建鸟窝。”
陆俨点头“我记得。而且案发现场外面有很多杂草、树木,还有一片湖泊,树上也有鸟巢。”
“但你有没有发现,那天取证有大半天的时间,从头到尾都没有鸟类飞进工厂。而且茅子苓在分尸的时候,还用塑料布将四周做了隔离,按理说不应该会有小鸟飞进去。”
陆俨听了先是一顿,随即问“你觉得鸟类绒毛出现的很蹊跷”
薛芃“没错,不过我也想过几种可能性,虽然概率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一种是天窗打开了,小鸟在窗口停留过,将绒毛抖落到工厂里,恰好落进塑料布的范围内,又恰好落在霍雍的耳朵上。”
陆俨下意识摇头“概率很低,可能性不大。”
薛芃又道“第二种,茅子苓在外面接触过某种鸟类,不小心蹭到身上,带进去了。”
陆俨问“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茅子苓穿过的防护服,戴过的口罩和手套上面,应该也有机会提取到同样的绒毛。”
薛芃“但我什么都没有找到。”
陆俨皱起眉,靠着椅背,不说话了。
过了片刻,陆俨才看向薛芃,问“第三种可能是什么”
薛芃放下筷子“将耳朵送到韩故律所的人,接触过鸟类,或者说他养鸟。”
此言落地,又是一阵沉默。
这也是陆俨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到底是谁将盒子送到韩故的办公室,那个人在监控里并未露正脸,因为戴着帽子和口罩,前台也没看清长相,只能确定是个男人。
当然,这种东西茅子苓是不可能叫快递或是闪送的,而且要托付,就得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起码确保对方不会走到一半出于好奇打开来看。
但问题是
陆俨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负责转达的人,一定打开盒子看过,否则他身上的鸟类绒毛,如何沾到那片耳朵”
薛芃接道“打开看了却没有受到惊吓,还照常送到韩故的律所如果第三种可能性的推论没错,那这个人就是帮凶。”
是啊,也只有这种解释了。
帮助茅子苓的人十分聪明,而且手段老辣,计划缜密,在整个案件里,几乎做到了风过不留痕。
但百密一疏的是,这个人偏偏在霍雍的耳朵上留下了一点鸟类绒毛,这就成为了本案唯一无法解释的地方。
陆俨思虑片刻,又问“那是哪种鸟类,可以知道么”
薛芃将蔬菜涮进锅里,说“是一种叫斑胸草雀的观赏鸟,原产自印尼和澳大利亚,后来引进。我查过了,在国内养它的人还挺多的,如果追着这条线索去查,恐怕要大海捞针了。”
陆俨垂下眼,没接话,只是在心里一声轻叹。
薛芃见状,将涮好的菜放进他碗里,转而道“我知道就算上面让你结案,在你心里还是要追个真相出来。我跟你说这些,不是督促你去调查帮凶是谁,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件事足以印证茅子苓背后有人,你的判断没有错。但反过来说,无论是刑侦还是刑技,查案有时候真的要看脸。”
陆俨不由得笑了“你是想告诉我,能不能找到答案,要看我有没有这个运气。”
“可不是么。我听老师讲过很多悬案,有的案子几十年了都没有侦破,有的还是他的老师经历过的案子,做了一辈子的技术,到退休都不知道真凶是谁。”
陆俨又是一笑,正要接话,这时就听到电视里播了这样一段新闻。
新闻说道,江城近二十年来的癌症患病率、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在其中几年还接连翻倍,和其它同样规模的城市相比,已经是高达十二倍之多。
有很多人都认为,这和江城从三十五年前为了促进经济繁荣,积极发展工业有关,不仅造成城市污染,还对土壤、水源、农作物造成巨大伤害。
就在数年前,江城出产的一批农作物,其中包括豆类、大米,在推向市场之后不久,就被检查出含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被勒令下架,禁止出售,这对江城周边靠种植为生的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失。
而历城和春城等地的民间,也有不少人说江城生产的食品是危险品,是毒品。
当时因为这些,江城市政府也做出过相应对策,比如治理环境,改善水源和土壤。
但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因为“承文地产”倒台,接连扯出更多的黑幕。
其中一项就是江城市政府引以为傲,曾多次作为企业之光向外推广的“基因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
至于致的是什么病,那自然还是癌症。
癌症到现在仍是医学无法攻克的难题,而且众所周知,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和饮食对它的影响十分深远。
据说当年牵头研发“基因药”的承文地产老板顾承文本人,都身患顽疾,而负责这一项目的顾承文亲自栽培、扶植多年的准女婿祝盛西,更是年纪轻轻就死于癌症。
就在事情爆发的那一年,网上更传言说,顾承文曾经找来一大批“志愿者”,也是癌症患者,前来试药,而祝盛西也是其中之一,结果无一成功治愈疾病。
而这件事之后,市政府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治理环境,迁移和关闭周边的化工厂。
又过了几年,市民和网友们对此似乎已经渐渐淡忘,。
那么,江城的癌症患病率是否真的下降了呢
就在这段解说之后,主播很快展出一份数据,是江城前一年和本年的医疗数据。
报告里很清楚的显示着,癌症确诊率仍在上升,只是上升幅度已经较之前小了一点,但是其中几项恶心癌症的确诊率却有上升趋势。
直到整段新闻播完,薛芃和陆俨一同沉默了。
癌症这个东西,所有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心存侥幸,觉得它距离自己很远,与我无关。
就算身边有朋友确诊,只要这件事没有真正轮到自己身上,都不会太把它当回事。
而且大多数人都会想,自己很注意健康啊,也没做什么啊,怎么就得了呢
因为刚才的新闻,薛芃也想到很多,包括陈凌留下的那瓶水,含有重金属严重超标,有的甚至高达二十倍,还有她自小耳濡目染,听张芸桦说过很多水质污染和检验的东西,甚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但是环境上的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就算新闻报道了,市民们将自己的病赖到化工厂污染和政府头上,也不会有实质改变。
污染,是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
而改善,却需要花费几十年的人力、物力,需要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不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过几年又淡忘了。
薛芃胡思乱想着这些,直到陆俨往她碗里夹了香菇和青菜,她才醒过神。
抬眼间,对上陆俨的目光,就听他说“怎么一段新闻就可以影响你的心情你别忘了,刚才你还劝我呢。”
薛芃没接话,将香菇吃了,才说“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会劝别人,但自己做不到。”
陆俨笑了下,很快将电视转台。
等到一顿饭结束了,趁着刷锅洗碗的功夫,陆俨才忽然想起一茬儿,说“对了,下午顾瑶来做了笔录,主要是围绕着霍雍的事。”
“我听说了。”薛芃将案台擦好,走过来靠着冰箱,“有爆点么”
从她这个角度,只能陆俨宽厚的背,挺直的后脖颈,以及剃的很干净的发尾。
只见陆俨点了下头,说“有。”
因为有“哗哗”流水声,薛芃怕听不清楚,就往那边靠了一步,同时睁大眼,问“是什么”
陆俨有些猝不及防,刚要转头告诉她,却没想到薛芃先过来了,这一转,再一低头,一垂眼,两人的距离已经近在咫尺。
薛芃微微仰着头,一眨不眨的看着他。
陆俨却飞快的眨了下眼,心里也跟着一动,随即将目光错开,低声说“哦,据顾瑶说,他十六岁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绑架。”
经历过一次了
薛芃一愣,刚要追问。
但陆俨却将手肘向她的方向顶了一下,同时说“你别靠了,水会溅你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