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了案发经过。

    按照凶手的作案逻辑,凶手肯定不是一时冲动。

    要准备这么多“工具”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从想法产生到开始着手准备,到一件件搬过来,这需要时间、人力。

    凶手有很长时间改变主意,但她没有改变,反而还很坚定,每一步实施都有条不紊,显然在她看来,是不是杀害霍雍根本不需要纠结,她只需要考虑如何杀害。

    凶手买的泡面差不多是一个女人两到三天的食量,凶手吃的也不多,但有意思的是,她吃东西的时候竟然是坐在塑料布里,看着霍雍的惨状进食。

    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恨意。

    厂房里也没有找到凶手睡过的痕迹,只除了那张折叠椅,这说明凶手的休息也是在那张椅子上完成的。

    凶手失眠还是根本放弃了睡觉这回事

    根据季法医对现场的判断结果,如果只是一个人,要完成如此繁杂的分尸工作,还要进行行尸块处理,手法娴熟且不眠不休的话,需要一到两天时间。

    因为凶手不是机器人,她不可能只是在执行某个指令,在这个过程中她会消耗体力,会疲倦,也会兴奋。

    她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和霍雍对话,凶手的变态心理也需要“倾诉”,说不定在进行的过程中,她还会在语言上进行挑衅、侮辱。

    现场找到的针管里面,有一些是肾上腺素和镇定剂,吊瓶里的是营养液和生理盐水,这些都是用来维持霍雍的生命,以及令他不至于太早咽气的措施。

    手术台上的绑带,是用来固定霍雍的,皮质和金属的搭配很牢固,而且从头固定到脚,成年男子很难挣脱开。

    而现场找到的作案工具,除了常见的不同型号的手术刀,还有一些手摇骨钻、手术钳、截肢锯、咬骨钳、舌钳、双头支教拉钩、肋骨牵开器、腹腔自动牵开器等等。

    有些工具,乍一看并无头绪,可是一听名字,就能明白一二。

    接下来,痕检科和法医将第一波重要物证带回实验室,尽快进行检验,最主要的是验出凶手的dna。

    陆俨也很快将任务分配下去,除了一部分人留下继续调查,还要腾出人手去调查另外几条线,比如立心孤儿院的茅子苓档案,看她是否留下私人物品,还要将转载的微博博主带到警局问话,等等。

    整个下午,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方旭去了一趟立心,只找到了几件茅子苓以前用过的物品,但因为这些东西别人也接触过,所以可能会采集到很多人的指纹,还要进行分离处理。

    据立心的管理员说,茅子苓考上医学院以后就不住在孤儿院了,改住医学院的宿舍,后来当了医生,又住了医生宿舍。

    可无论是医学院宿舍还是医生宿舍,那也都是几年前的事了,早就被清理过。

    谁知就在这时,季冬允拿着一箱东西来到刑侦支队。

    纸箱子不大,里面的东西只装了一半,都是女性物品,有一些女人衣服,还有化妆品和梳子,以及几个笔记本。

    这些东西都是茅子苓留下的,自她失踪后一年,医院宿舍准备将房间清理出来,是季冬允和茅子苓的几个同事过去收拾的。

    大部分物品都是身外之物,季冬允只留下一身她的衣服和几个有她笔记的本子,化妆品和梳子是她住在他宿舍里的时候留下的。

    季冬允送东西过来时,陆俨刚从外面忙回来,见到箱子先是一怔,随即问“季法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是她的”

    季冬允回答的也很老实“昨晚验尸的时候,但我当时并不十分肯定。”

    陆俨又问“是今天去过案发现场才肯定的”

    季冬允迟疑了一秒,回道“案发现场那几盒泡面,都是她喜欢的口味,现场的手术环境也像是她的脾气。还有一点”

    季冬允边说边拿出一个记事本,翻了几页递给陆俨。

    陆俨低头一看,眉头皱了起来。

    记事本上画着很多手绘图,都和手术有关,旁边还有详细注释,比如哪个部位的切割需要特别注意什么,根据不同人的体征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如何下刀,刀口才好看。

    原来茅子苓还有绘画天分,笔触细腻,和网上那些手绘图还有几分神似。

    陆俨看向季冬允,隔了两秒才开口“你早就开始怀疑她了。”

    这是肯定句。

    季冬允也没否认“是,但我不愿相信这是事实。我也犹豫过,迟疑过,也曾经希望是我自己想多了。”

    陆俨只说“可我相信你现在已经想通了。”

    这一刻,季冬允好像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他舒了一口气,说“的确。如果陆队方便,我想再做一次笔录。因为我和子苓过去的关系,后面的尸检工作我不便再参与,也会让别的同事来接手。”

    陆俨终于笑了“好,那就现在吧。”

    季冬允送到刑侦支队的物证,很快就被送到理化实验室和痕检科,既然是茅子苓用过的东西,那么在化妆品和梳子上面,应该还残留着她的dna,记事本上也会留有她的指纹。

    这对破案来说,绝对是一大突破。

    另一方面,交通大队也传来消息,找到距离废弃工厂最近一个路口的监控探头,探头多次拍到一辆小货车在过去半个月之内多次经过。

    而驾驶小货车的司机,无论是身材还是坐在驾驶座上的高度,都显示是一个女人。

    女人戴着墨镜,双手戴着手套,身材偏瘦,看上去力气并不大。

    当然,如果她要一次性的把那些工具运到仓库里,也是扯淡,起码要有五六个有力气的男人帮助,而她一个人运送,来回运输,将东西运到现场,还需要搭建,组装,这工作量可不小。

    同一时间,痕检科也面临着大量物证的检验工作。

    这是个重案,也是要案,早已惊动了江城市政府,就在早上市局还接到上面的电话,关心案情,一方面需要市局尽快联合历城、春城将专案小组组建起来,另一方面也必须控制这个案子对社会的影响力。

    现在整个市局,不仅是刑侦支队,就连实验室都面临重大压力。

    案子是一定会破的,证据充足,证实凶手身份并将其找到,只是时间问题。

    但这个案子背后还会牵扯出多少案件,多少黑幕,这才是各方人马最头疼的地方。

    如果尽可能的还原真相,公之于众,那么社会动荡一定不小,省领导会过问,甚至还会惊动首都。

    如果只是对外宣称案子破了,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尽可能的大事化小,在这些黑幕上蒙上一层面纱,恐怕也堵不住网友们的猜测,难以堵住悠悠众口。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爆炸,网上虽然有的是乌合之众,也有的是聪明人,真相如何,并不会因为官方的只言片语就定论。

    人人心里都有一把尺,或许有人愿意相信这只是个别的恶性事件,但也会有人相信,每个重大案件背后,能挖掘的故事都是连续剧。

    此时的痕检科里,薛芃已经开始进行指纹比对工作,可她的心并不安定,反而还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薛芃不禁自问,她是被凶手的手法吓到了么

    不是的。

    她知道,这种感觉绝非对凶手的恐惧,而是对人心的恐惧。

    这些年接触过那么多案件,有些案件是因为凶手的变态心理,随机寻找被害人,被害人是纯属倒霉,可更多的案件,它们的起因并非是变态心理,而是“赶狗入穷巷”。

    被害人入了绝境,自然是要拼命。

    薛芃不知道茅子苓曾经经历过怎样的悲剧,她的想象力还没有丰富到那种程度,可是单看这些一次比一次多的物证,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她心里的问号也在逐渐扩大。

    直到傍晚,薛芃完成了三组指纹的比对。

    这三组指纹,分别是从季冬允送来的物品、孤儿院找到的物品,以及案发现场找到的物证上提取下来的,最终证实属于同一个人,也就是茅子苓。

    与此同时,dna鉴定室和理化实验室也出来同样的结果,说在案发现场提取到的生物物证,和茅子苓失踪前留下的化妆品上面残留的唾液、皮屑进行比对,也已经证实完全吻合。

    到此,凶手的身份再无悬念。

    得到结果之后,薛芃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怔怔出神。

    她捧着一杯热水,一直盯着电脑屏幕。

    屏幕里是历城先前传过来的茅子苓失踪后的调查档案,档案上有一张茅子苓的照片。

    她对着镜头微微笑着,眼神看上去有些不逊,像是个很有性格的女生,却也很青春,透着朝气,有着美好的未来。

    可谁能想到,两年后的她,亲手做出了那样的作品。

    就在这时,孟尧远从外面打水回来,一进门就跑到薛芃跟前,说道“我刚才碰见电子组的小张了,你猜怎么着”

    薛芃醒过神,抬眼对上他。

    孟尧远说“那个案发现场找到的笔记本里,只有一个视频文件,而那些视频拍的都是之前那几个案件的女被害人”

    什么

    薛芃一怔,半晌说不出话。

    就听孟尧远说“好像就是那些被害人的自拍啊,短视频啊之类的,剪辑到一起了,还设置了循环播放我去,简直了”

章节目录

刑事技术档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余姗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姗姗并收藏刑事技术档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