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凋零,院角的桃花败了一树,碾做花泥堆在树底下。林氏一场病,把全府的人都闹过去,王氏与徐冬芮跟在床头伺候汤药。
冬姝站的远,往嘴里塞了颗杏子,坐在椅子上,翘着脚看里屋的人来来往往。
屋里只是喧闹的,不如外头安静。
徐国公赶回来,已是边月悬梢头。
仍旧一身官袍,行色匆匆从外院过来,冬姝坐在背光处,看着他带着仆从径直往里间去,不多会儿就出来,站在槅扇门旁,面色沉沉的问一个丫头“郡主没过来”
小丫头往架子后看了眼,小声道“回老爷,郡主过来了。”
徐立天顺着丫鬟的视线瞧,才看见坐在黑影里的冬姝。他绷着脸过来,“你母亲与妹妹都在里头伺候祖母,你在这里闲坐着做什么”
冬姝看他脸色不愉,慢吞吞喊了声父亲,然后给自己添了杯茶,“冬芮会伺候人,我手笨进去反而添乱。”
徐立天盯着她,辨这句话的真假,半响深叹一口气,“你且安分些也罢,如今洪汛外头乱,你昨日跑出去添什么乱把别人铺子都打翻了。”
这都知道了她以为枕边风只能在床榻上吹呢。
冬姝眯着眼撮一口茶,抬头道“那父亲消息可不准。是马车跟前跑来一个小孩子,车夫为了避开才挨上街边的铺子,我让方妈妈都一一赔偿过了,她们拿银子回去再开七八个铺面也有余。”
“那便如此罢。”徐立天突然有些语塞,他与大女儿也是许久未见,方才不该那般冲头的开场,姑娘家愈大也比从前懂事,自己口气应当温和些
他在心里叹口气,“朝中最近事多,你要学着帮衬祖母做事,下月便是十四了,林家的事情我会让你祖母替你合计好,也算还了你母亲生前的遗愿。”
母亲生前的遗愿吗冬姝咂咂嘴里的茶涩味儿。母亲遗愿里应当是没有替旁人做嫁衣这一条。
她笑吟吟送父亲出去,让徐立天身边的人带上两匣子杏仁酥。那小厮叫徐伦,接到杏仁酥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这可是郡主头次给大老爷送东西吃。
干坐一天,冬姝回院子还感觉那处的肉是木的。
她扑倒在软榻上,让南栀揉一揉,七宝从外头进来,手里拿了一封信。
“是少爷的,卢三刚拿过来。”
“又是什么事儿”冬姝不打算拆开看,让七宝读来听。她攒了一天的瞌睡,眼睛也不想睁开。
七宝粗略扫了,说“少爷说上次的护膝做得好,和糕点央您再送一些过去还有珍宝阁的笔墨,薄衾暖被附上一条。”
“送。”冬姝头也不抬,挥挥手,让她去库房里头取。
七宝走两步,又被喊住。“你看看还有什么是少爷需要的,都拿过去罢。”
“欸,都听您的。”七宝笑着应她。
那封信被南栀收进抽匣,和从前徐锦行写的信叠放在一起。
三月二拾六
罗家表哥入贡院的日子,箱匣里装了笔墨与文牒,徐家下人在胡同巷子拆了百来响鞭炮,罗永旭登马,小厮就点了火线,一路滋溜溜燃过去,空巷长街震响,点落道旁垂槐的树枝,一并在半空炸开。
子孙赴考是喜事,林氏站在门口,笑的泪眼朦胧,连连点头,说好。
她又拉住徐锦行的手,语重心长道“今日是你大表哥去考,祖母望你秋闱得中,三年后也能清早让祖母起来,这般送你一趟。”
徐锦行恭恭敬敬垂手应下,搀扶着林氏回芙光院。
他出来,冬姝还在廊上等着。
“阿姐。”徐锦行唤她。
冬姝拍拍袖子,与他并肩,“走罢,跟你去书斋看看。”
徐锦行是不会冷场子的人,拈起在外头听得东西,说给她听“这两日天气好了,城外的难民营不知道搭建起来,我还出去看过,实在是太敷衍,做得粥食里头两口清汤几粒米,饱不得肚子,有人高体壮的就专门哄抢那些老弱病残的东西,尸骨又未及时清理,蚊蝇遍地。看起来像是洪汛过了,实则这后头的烂摊子才是最难收拾的,却无人重视。”
冬姝挑起唇反笑,晶亮的眸子里意味不明,“我也出去看过,汴河那处的廊坊酒肆不是收拾的就挺好吗城外照葫芦画瓢做,怎么会做不好呢”
徐锦行欲言又止,汴河边旁烟花柳巷,开酒楼的人都是达官显贵下头的线人,沾上这层关系,京兆尹怎么敢得罪那不得干脆利落的办事
他还知道,有一联排的酒楼甚至是岑家的业坊,回回岑家子邀人聚宴,就在自家的地盘上,只发洪水被淹后,那酒楼挪到城中,才几日就挂起牌坊,比往日还要兴隆。
他不说话,冬姝笑笑,聊起别的,“给你的东西如何,都是姐姐库房里珍藏的好笔墨。”
徐锦行挠挠头,“是太好了,我拿去给陆兄时,他都不敢收。”
“嗯”她顿了下,扭过头看锦行,疑惑道,“你给他做什么”
徐锦行想了想,反问“我在信上写过啊是陆兄要入贡院会试,想赠些东西与他,当做平日答疑解惑的谢礼。”
冬姝哑然,那信确实不是她亲自读的,七宝看时那两下,应当是错过了这几句。
“那、送就送了罢。”
只可惜,那墨砚与小叶檀木狼毫如今应当是再买不到。
到书斋,卢三迎上来,在徐锦行旁边耳语。
他脸色变了变,低声又确认一次,见到卢三点头,徐锦行脸色更是难看。
丫鬟斟过茶,退下去,冬姝问他。
“怎么了”
徐锦行重重搁下茶杯,很是愤慨,“岑家那个小子,竟然还有胆子去贡院,大摇大摆从陆兄面前走进去,当真是三流货色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
“岑家”冬姝含着茶水,想了许久,依稀记起个名字,“岑启松”是和林百絮时常玩在一处的人,前些年还在应天书院,自乡试过后就再未见过。
硬要说见过的话,湘馆那回应当也算。
“是他。”徐锦行嗓子发沉,“他进书院是背靠岑家使得关系,乡试落榜不提,却顶了陆兄的位置进了国子监,如今
冬姝站的远,往嘴里塞了颗杏子,坐在椅子上,翘着脚看里屋的人来来往往。
屋里只是喧闹的,不如外头安静。
徐国公赶回来,已是边月悬梢头。
仍旧一身官袍,行色匆匆从外院过来,冬姝坐在背光处,看着他带着仆从径直往里间去,不多会儿就出来,站在槅扇门旁,面色沉沉的问一个丫头“郡主没过来”
小丫头往架子后看了眼,小声道“回老爷,郡主过来了。”
徐立天顺着丫鬟的视线瞧,才看见坐在黑影里的冬姝。他绷着脸过来,“你母亲与妹妹都在里头伺候祖母,你在这里闲坐着做什么”
冬姝看他脸色不愉,慢吞吞喊了声父亲,然后给自己添了杯茶,“冬芮会伺候人,我手笨进去反而添乱。”
徐立天盯着她,辨这句话的真假,半响深叹一口气,“你且安分些也罢,如今洪汛外头乱,你昨日跑出去添什么乱把别人铺子都打翻了。”
这都知道了她以为枕边风只能在床榻上吹呢。
冬姝眯着眼撮一口茶,抬头道“那父亲消息可不准。是马车跟前跑来一个小孩子,车夫为了避开才挨上街边的铺子,我让方妈妈都一一赔偿过了,她们拿银子回去再开七八个铺面也有余。”
“那便如此罢。”徐立天突然有些语塞,他与大女儿也是许久未见,方才不该那般冲头的开场,姑娘家愈大也比从前懂事,自己口气应当温和些
他在心里叹口气,“朝中最近事多,你要学着帮衬祖母做事,下月便是十四了,林家的事情我会让你祖母替你合计好,也算还了你母亲生前的遗愿。”
母亲生前的遗愿吗冬姝咂咂嘴里的茶涩味儿。母亲遗愿里应当是没有替旁人做嫁衣这一条。
她笑吟吟送父亲出去,让徐立天身边的人带上两匣子杏仁酥。那小厮叫徐伦,接到杏仁酥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这可是郡主头次给大老爷送东西吃。
干坐一天,冬姝回院子还感觉那处的肉是木的。
她扑倒在软榻上,让南栀揉一揉,七宝从外头进来,手里拿了一封信。
“是少爷的,卢三刚拿过来。”
“又是什么事儿”冬姝不打算拆开看,让七宝读来听。她攒了一天的瞌睡,眼睛也不想睁开。
七宝粗略扫了,说“少爷说上次的护膝做得好,和糕点央您再送一些过去还有珍宝阁的笔墨,薄衾暖被附上一条。”
“送。”冬姝头也不抬,挥挥手,让她去库房里头取。
七宝走两步,又被喊住。“你看看还有什么是少爷需要的,都拿过去罢。”
“欸,都听您的。”七宝笑着应她。
那封信被南栀收进抽匣,和从前徐锦行写的信叠放在一起。
三月二拾六
罗家表哥入贡院的日子,箱匣里装了笔墨与文牒,徐家下人在胡同巷子拆了百来响鞭炮,罗永旭登马,小厮就点了火线,一路滋溜溜燃过去,空巷长街震响,点落道旁垂槐的树枝,一并在半空炸开。
子孙赴考是喜事,林氏站在门口,笑的泪眼朦胧,连连点头,说好。
她又拉住徐锦行的手,语重心长道“今日是你大表哥去考,祖母望你秋闱得中,三年后也能清早让祖母起来,这般送你一趟。”
徐锦行恭恭敬敬垂手应下,搀扶着林氏回芙光院。
他出来,冬姝还在廊上等着。
“阿姐。”徐锦行唤她。
冬姝拍拍袖子,与他并肩,“走罢,跟你去书斋看看。”
徐锦行是不会冷场子的人,拈起在外头听得东西,说给她听“这两日天气好了,城外的难民营不知道搭建起来,我还出去看过,实在是太敷衍,做得粥食里头两口清汤几粒米,饱不得肚子,有人高体壮的就专门哄抢那些老弱病残的东西,尸骨又未及时清理,蚊蝇遍地。看起来像是洪汛过了,实则这后头的烂摊子才是最难收拾的,却无人重视。”
冬姝挑起唇反笑,晶亮的眸子里意味不明,“我也出去看过,汴河那处的廊坊酒肆不是收拾的就挺好吗城外照葫芦画瓢做,怎么会做不好呢”
徐锦行欲言又止,汴河边旁烟花柳巷,开酒楼的人都是达官显贵下头的线人,沾上这层关系,京兆尹怎么敢得罪那不得干脆利落的办事
他还知道,有一联排的酒楼甚至是岑家的业坊,回回岑家子邀人聚宴,就在自家的地盘上,只发洪水被淹后,那酒楼挪到城中,才几日就挂起牌坊,比往日还要兴隆。
他不说话,冬姝笑笑,聊起别的,“给你的东西如何,都是姐姐库房里珍藏的好笔墨。”
徐锦行挠挠头,“是太好了,我拿去给陆兄时,他都不敢收。”
“嗯”她顿了下,扭过头看锦行,疑惑道,“你给他做什么”
徐锦行想了想,反问“我在信上写过啊是陆兄要入贡院会试,想赠些东西与他,当做平日答疑解惑的谢礼。”
冬姝哑然,那信确实不是她亲自读的,七宝看时那两下,应当是错过了这几句。
“那、送就送了罢。”
只可惜,那墨砚与小叶檀木狼毫如今应当是再买不到。
到书斋,卢三迎上来,在徐锦行旁边耳语。
他脸色变了变,低声又确认一次,见到卢三点头,徐锦行脸色更是难看。
丫鬟斟过茶,退下去,冬姝问他。
“怎么了”
徐锦行重重搁下茶杯,很是愤慨,“岑家那个小子,竟然还有胆子去贡院,大摇大摆从陆兄面前走进去,当真是三流货色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
“岑家”冬姝含着茶水,想了许久,依稀记起个名字,“岑启松”是和林百絮时常玩在一处的人,前些年还在应天书院,自乡试过后就再未见过。
硬要说见过的话,湘馆那回应当也算。
“是他。”徐锦行嗓子发沉,“他进书院是背靠岑家使得关系,乡试落榜不提,却顶了陆兄的位置进了国子监,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