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一个修士没听过九方长明的名字。
那曾经是悬于每人头顶的一盏明灯或一把利剑, 或激励,或威胁。
相较别人而言,九方长明与庆云禅院还有不浅的渊源,虽然枯荷入门时, 这位行事张狂无忌的大宗师早已叛出佛门, 但关于他的传说从来就未曾少过, 以至于后来还有人指着枯荷打水那口井说, 九方长明曾在这口井旁边悟出威力巨大的佛门法咒。
时隔多年,没想到竟还有人提起这四个字。
枯荷疑心此人是个冒牌货,毕竟总有些人想要模仿威名赫赫的前辈, 这种人他也见过不少了。
但他盯着长明再三端详,却一时看不出个所以然。
枯荷的异常也引起太后注意,她奇道“禅师,可是有何问题”
“没有, 是贫僧失神了,太后见谅。”枯荷双手合十, 将目光收回。
长明没有理会枯荷的看法,他既重回人间, 往后这样的事情只会屡见不鲜。
“我有一事想问, 还请太后如实作答。”
太后定了定神。
“真人请讲。”
“那八宝琅嬛塔, 可当真是皇帝梦见神仙所建”
“非也。再过两月便是我的生辰,皇帝孝顺,说想建一座塔来供奉五谷宝物,祈求我长命百岁, 也祈愿我国五谷丰登, 国运昌隆。”
“这么说, 民间传说神仙托梦是假的了”
“让真人见笑了, 的确是以讹传讹,想必是民间百姓喜欢玄奇故事,故而添油加醋的。”
“那么皇帝去过那座塔吗”
“没有,那座塔自落成之后,皇帝与我只是远远眺望,未曾入塔,皇帝原是打算十二月初二,也就是我生辰那日,请庆云禅院的高僧大德入寺开光做法,我与皇帝亲临祭拜,祈求风调雨顺,此后每逢初一十五,再开放允许百姓入内供奉鲜果。”
“也就是说,现在塔里没有人”
“没有。”太后顿了顿,“应该没有。”
她又望向枯荷,似乎想从他那里得到确认。
枯荷道“的确没有,除了运送器物入塔那日,有禅院僧人随行之外,如今塔里是无人的,外面倒是有人驻守,道友是怀疑塔有问题”
长明“洛都八面来风,此塔正好建在风口汇聚之处,若说四平八稳,天地相连,这琅嬛塔正好就处于连接天地的中心,如冠冕明珠,耀眼夺目,却也吸阴聚阳。”
太后紧张起来“那会怎样”
枯荷接上长明的话“神仙喜欢这样的地方,邪物也会喜欢。”
太后脸色微变。
“这塔的选址,当日是寒夜定的,禅师与谢掌教都看过,说没什么问题。”
枯荷叹了口气“是贫僧的疏忽,从选址上看,塔本身的确没问题,我只是没想到寒夜有问题。”
长明道“我不知东海派何时也擅长阴阳堪舆之术了”
枯荷“寒夜虽为东海派长老,但他的堪舆风水却是家传,他姑姑便是万象宫弟子。”
兜兜转转,果然都连上了。
长明不再多言,只对太后道“我想去那塔里看看。”
太后抱着希望“皇帝生魂会是在那里吗”
自然谁也无法担保这个问题。
枯荷也道“我随道友同去吧,宫中就有劳越道友和谢道友继续搜寻了。”
太后忙道“还有一事,照往年规矩,此次幽国与照月国使者入宫,必定随身带着修士,想与我方切磋比试,去年是我方赢了,但今年幽国必定不死心,想挽回颜面,听说这次他们宗师就带了两位,还请二位尽量天亮前回来,你们不在,我心里实在不安”
经过方才种种,太后对长明的信任已经超过其他三人,枯荷也知道她说的是二位,实际上看的都是长明,便也没有出声擅作主张。
长明道“琅嬛塔如果真有问题,我们能不能安然离开还是未知,无法承诺何时出来。”
太后面色一白“竟有如此凶险吗”
枯荷觉得长明言过其实,但是他生性厚道,没有当着太后的面拆台,就附和道“目前不知塔内情形如何,无法给太后保证,宫中有谢、越二位宗师在,应该是无甚问题的。”
说罢,他从袖中摸出一枚铜令。
“若有急事,太后可派人至禅院,寻我师弟听雨。”
这算是多一重保障。
太后略松口气“多谢禅师,多谢真人,祝二位顺利,希望洛国平安,天下和顺。”
皇城离琅嬛塔不远,以两人的道法,片刻可至。
入塔前,枯荷频频看向长明,欲言又止。
最终还是忍不住问“庆云禅院昔年曾出过一位佛子,虽半途入佛门,却资质过人,被尊为五百年来不世出的天才,后来却又因故离开佛门,此人姓九方名长明,敢问道友”
长明懒得听他啰啰嗦嗦一大堆,直接打断。
“是我。”
枯荷
长明看他一眼“你跟孙不苦同出一门,算起来我也算你师伯吧,你怎么跟他半点不一样若有他那种笑面圆滑的功夫,现在庆云禅院院首就是你的了。”
枯荷连连苦笑“不敢当前辈言重了,我怎敢与不苦师兄相比”
长明嗯了一声“就你这样,难怪会被扔到洛都来吃灰。”
枯荷本想多试探几句,没想到反是被一句接一句噎得说不出话来,索性就闭嘴了。
琅嬛塔外的确有修士驻守,不过这些驻守者修为都不会高到哪儿去,他们不认识长明,但看见枯荷,都纷纷行礼。
听说枯荷来意,他们很快将塔门打开。
但长明没有急着进去。
他抬头望去,塔尖在这样的视角下形似高耸入云,每一层窗口都亮着微光,仿佛有人在里头连夜抄经。
如果夜里有人没睡,披衣起身,遥遥望塔,如心灵得到慰藉,一点暖意洋洋而生。
但这些都是表象。
在修真之人眼里,塔尖头顶云层翻涌,腥红若隐若现,正是不祥的征兆。
琅嬛是传说中天帝藏书之处,但这座塔非但没有带来吉祥,反而从建好之后,帝国就开始频频出现问题。
细微的裂缝也许不起眼,但当裂缝连接在一起,就会形成更大的缝隙,最终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皇帝出事,正是其中一条显眼的缝隙。
连枯荷都看出不对劲了。
一入塔,出乎意料的平静。
没有扑面而来的魔气,也没有想象中的敌人。
枯荷的目光从入目的神像移到左右四方,抬头看穹顶,低头看地板。
一切如常,并无异样。
“这神像,刻的是虚天藏”长明问。
“确是佛门虚天藏佛尊。”枯荷低头朝神像行礼。
虚天藏是创立佛门之人,传说也是佛子降世,圆寂之后被尊为佛门祖师,庆云禅院也有佛尊立像。
不过由于在塔内,与禅院立像不同,这尊神像是坐像,佛尊盘腿而坐,一手持珠,一手掌心向上,托着虚空。
关于这神像,其实还有一段争议。
原本洛国就不同于幽国尊佛,是佛道儒皆尊,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意,所以琅嬛塔建立之初,关于塔内立的神像,是佛是道,两家一直争论不休,枯荷跟谢春溪差点翻脸,后来儒门也加进来,非要挂儒门几位先哲的画像在塔内,皇帝被吵得没法子,最后找了个折中的法子,八层的宝塔中,一层塑佛门神像,三层挂儒门先贤画像,最高一层的塔顶则供奉道家法宝,如此一来,三家兼容,大家都无话可说。
虽然后来佛门表示不满,凭什么道门和儒门的东西能在自己头顶,儒门也不痛快,觉得自己被夹在中间,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枯荷不想说出来徒惹长明笑话。
却听长明问“神像手上是准备托举什么”
枯荷定神一看,笑道“没有,这就是本来的手势。”
手托虚空的神像比比皆是,长明也没再纠结,二人转而察看一层各处,珐琅墙砖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琉璃世界,地面还贴着莲花金砖,朵朵绽开,令人心醉神迷,恍惚间已摸到西方极乐的门槛。
伴随着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乐声隐隐从楼上传来,琵琶箜篌编钟,璁珑悦耳,曼妙动听。
但塔内原先除了他们,分明是没人的,又怎会凭空生出乐舞
枯荷心头微凛,一下清醒过来,不由看向长明。
后者却已拾阶而上,朝二楼走上去。
“前辈”
枯荷下意识伸手,
那曾经是悬于每人头顶的一盏明灯或一把利剑, 或激励,或威胁。
相较别人而言,九方长明与庆云禅院还有不浅的渊源,虽然枯荷入门时, 这位行事张狂无忌的大宗师早已叛出佛门, 但关于他的传说从来就未曾少过, 以至于后来还有人指着枯荷打水那口井说, 九方长明曾在这口井旁边悟出威力巨大的佛门法咒。
时隔多年,没想到竟还有人提起这四个字。
枯荷疑心此人是个冒牌货,毕竟总有些人想要模仿威名赫赫的前辈, 这种人他也见过不少了。
但他盯着长明再三端详,却一时看不出个所以然。
枯荷的异常也引起太后注意,她奇道“禅师,可是有何问题”
“没有, 是贫僧失神了,太后见谅。”枯荷双手合十, 将目光收回。
长明没有理会枯荷的看法,他既重回人间, 往后这样的事情只会屡见不鲜。
“我有一事想问, 还请太后如实作答。”
太后定了定神。
“真人请讲。”
“那八宝琅嬛塔, 可当真是皇帝梦见神仙所建”
“非也。再过两月便是我的生辰,皇帝孝顺,说想建一座塔来供奉五谷宝物,祈求我长命百岁, 也祈愿我国五谷丰登, 国运昌隆。”
“这么说, 民间传说神仙托梦是假的了”
“让真人见笑了, 的确是以讹传讹,想必是民间百姓喜欢玄奇故事,故而添油加醋的。”
“那么皇帝去过那座塔吗”
“没有,那座塔自落成之后,皇帝与我只是远远眺望,未曾入塔,皇帝原是打算十二月初二,也就是我生辰那日,请庆云禅院的高僧大德入寺开光做法,我与皇帝亲临祭拜,祈求风调雨顺,此后每逢初一十五,再开放允许百姓入内供奉鲜果。”
“也就是说,现在塔里没有人”
“没有。”太后顿了顿,“应该没有。”
她又望向枯荷,似乎想从他那里得到确认。
枯荷道“的确没有,除了运送器物入塔那日,有禅院僧人随行之外,如今塔里是无人的,外面倒是有人驻守,道友是怀疑塔有问题”
长明“洛都八面来风,此塔正好建在风口汇聚之处,若说四平八稳,天地相连,这琅嬛塔正好就处于连接天地的中心,如冠冕明珠,耀眼夺目,却也吸阴聚阳。”
太后紧张起来“那会怎样”
枯荷接上长明的话“神仙喜欢这样的地方,邪物也会喜欢。”
太后脸色微变。
“这塔的选址,当日是寒夜定的,禅师与谢掌教都看过,说没什么问题。”
枯荷叹了口气“是贫僧的疏忽,从选址上看,塔本身的确没问题,我只是没想到寒夜有问题。”
长明道“我不知东海派何时也擅长阴阳堪舆之术了”
枯荷“寒夜虽为东海派长老,但他的堪舆风水却是家传,他姑姑便是万象宫弟子。”
兜兜转转,果然都连上了。
长明不再多言,只对太后道“我想去那塔里看看。”
太后抱着希望“皇帝生魂会是在那里吗”
自然谁也无法担保这个问题。
枯荷也道“我随道友同去吧,宫中就有劳越道友和谢道友继续搜寻了。”
太后忙道“还有一事,照往年规矩,此次幽国与照月国使者入宫,必定随身带着修士,想与我方切磋比试,去年是我方赢了,但今年幽国必定不死心,想挽回颜面,听说这次他们宗师就带了两位,还请二位尽量天亮前回来,你们不在,我心里实在不安”
经过方才种种,太后对长明的信任已经超过其他三人,枯荷也知道她说的是二位,实际上看的都是长明,便也没有出声擅作主张。
长明道“琅嬛塔如果真有问题,我们能不能安然离开还是未知,无法承诺何时出来。”
太后面色一白“竟有如此凶险吗”
枯荷觉得长明言过其实,但是他生性厚道,没有当着太后的面拆台,就附和道“目前不知塔内情形如何,无法给太后保证,宫中有谢、越二位宗师在,应该是无甚问题的。”
说罢,他从袖中摸出一枚铜令。
“若有急事,太后可派人至禅院,寻我师弟听雨。”
这算是多一重保障。
太后略松口气“多谢禅师,多谢真人,祝二位顺利,希望洛国平安,天下和顺。”
皇城离琅嬛塔不远,以两人的道法,片刻可至。
入塔前,枯荷频频看向长明,欲言又止。
最终还是忍不住问“庆云禅院昔年曾出过一位佛子,虽半途入佛门,却资质过人,被尊为五百年来不世出的天才,后来却又因故离开佛门,此人姓九方名长明,敢问道友”
长明懒得听他啰啰嗦嗦一大堆,直接打断。
“是我。”
枯荷
长明看他一眼“你跟孙不苦同出一门,算起来我也算你师伯吧,你怎么跟他半点不一样若有他那种笑面圆滑的功夫,现在庆云禅院院首就是你的了。”
枯荷连连苦笑“不敢当前辈言重了,我怎敢与不苦师兄相比”
长明嗯了一声“就你这样,难怪会被扔到洛都来吃灰。”
枯荷本想多试探几句,没想到反是被一句接一句噎得说不出话来,索性就闭嘴了。
琅嬛塔外的确有修士驻守,不过这些驻守者修为都不会高到哪儿去,他们不认识长明,但看见枯荷,都纷纷行礼。
听说枯荷来意,他们很快将塔门打开。
但长明没有急着进去。
他抬头望去,塔尖在这样的视角下形似高耸入云,每一层窗口都亮着微光,仿佛有人在里头连夜抄经。
如果夜里有人没睡,披衣起身,遥遥望塔,如心灵得到慰藉,一点暖意洋洋而生。
但这些都是表象。
在修真之人眼里,塔尖头顶云层翻涌,腥红若隐若现,正是不祥的征兆。
琅嬛是传说中天帝藏书之处,但这座塔非但没有带来吉祥,反而从建好之后,帝国就开始频频出现问题。
细微的裂缝也许不起眼,但当裂缝连接在一起,就会形成更大的缝隙,最终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皇帝出事,正是其中一条显眼的缝隙。
连枯荷都看出不对劲了。
一入塔,出乎意料的平静。
没有扑面而来的魔气,也没有想象中的敌人。
枯荷的目光从入目的神像移到左右四方,抬头看穹顶,低头看地板。
一切如常,并无异样。
“这神像,刻的是虚天藏”长明问。
“确是佛门虚天藏佛尊。”枯荷低头朝神像行礼。
虚天藏是创立佛门之人,传说也是佛子降世,圆寂之后被尊为佛门祖师,庆云禅院也有佛尊立像。
不过由于在塔内,与禅院立像不同,这尊神像是坐像,佛尊盘腿而坐,一手持珠,一手掌心向上,托着虚空。
关于这神像,其实还有一段争议。
原本洛国就不同于幽国尊佛,是佛道儒皆尊,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意,所以琅嬛塔建立之初,关于塔内立的神像,是佛是道,两家一直争论不休,枯荷跟谢春溪差点翻脸,后来儒门也加进来,非要挂儒门几位先哲的画像在塔内,皇帝被吵得没法子,最后找了个折中的法子,八层的宝塔中,一层塑佛门神像,三层挂儒门先贤画像,最高一层的塔顶则供奉道家法宝,如此一来,三家兼容,大家都无话可说。
虽然后来佛门表示不满,凭什么道门和儒门的东西能在自己头顶,儒门也不痛快,觉得自己被夹在中间,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枯荷不想说出来徒惹长明笑话。
却听长明问“神像手上是准备托举什么”
枯荷定神一看,笑道“没有,这就是本来的手势。”
手托虚空的神像比比皆是,长明也没再纠结,二人转而察看一层各处,珐琅墙砖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琉璃世界,地面还贴着莲花金砖,朵朵绽开,令人心醉神迷,恍惚间已摸到西方极乐的门槛。
伴随着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乐声隐隐从楼上传来,琵琶箜篌编钟,璁珑悦耳,曼妙动听。
但塔内原先除了他们,分明是没人的,又怎会凭空生出乐舞
枯荷心头微凛,一下清醒过来,不由看向长明。
后者却已拾阶而上,朝二楼走上去。
“前辈”
枯荷下意识伸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