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郎解释道“今天码头来了几条不大的船,柴管事懒得去招呼,就让我去了。船是北方来的,说他们那盛产红枣,听说我们这红枣少,水运又极方便,就几个人凑了点货过来试试水。”
一口气说了这么大一段,陈三郎停了几秒缓了口气才又继续,“我把他们介绍到了镇上的干货店,他们跟店交易了一些,剩下的货准备去县里试试。临走前抓了把红枣给我说是让我尝尝,又给了一百文的感谢费。”
这外地的行商到新地方,怕的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受骗或者被压价,大都喜欢找码头管事帮着介绍牵线给点辛苦费总比被骗好。
几个红枣商人去陈三郎介绍的店里交易一番,觉得靠谱,对于陈三郎介绍的县里的情况也就有了几分信任,给辛苦费时出手就大方多了。
“这么大方的也不多见,要是这些行商都这样,多好。”陈三郎略带遗憾的感慨。
河图镇的码头经过扩展规模也算大,每日来往船只不断,或是见这水运方便过来行商的,或是在此停歇增加补给的,热闹非凡。
码头的大管事柴管事,自然不是每只船都去招待只有大型船只或规模大的船队柴管事才亲自去招呼;那些规模小的船队,都是由陈三郎这样的小管事去招呼和收停靠费等。这样做也是给手下人留点油水当然主要也是小船队的人家也看不上就是,大船队出手大方,一单给的辛苦费就抵好几单小船队的了。
柴管事看不上的陈三郎可不嫌,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不过大多小船队确实小气多是给个一二十文的辛苦费,像今天这样的陈三郎是极少遇到。
小船队多是几个同乡或者干脆就是家里兄弟几人组起来的,跑不远,货也少,路上还有风险,挣的也不过是个辛苦钱,如何大方的起来
陈三郎对此也很理解,从不会因为钱少就敷衍了事,都会用心介绍靠谱的商家和附近货物情况。
青杏吃着红枣糕,看着床上的红枣和铜钱,高兴极了。暗道,就冲着自家爹这挣钱本事和灵活的心眼,日子就有盼头啊
要是遇上一心奉献外加愚孝,恨不得榨干自己奉献全家的父母,青杏想,我可做不来改造奇葩父母,勇斗极品亲戚,撕逼分家的爽文大女主。
还是现在这样好,家里五十来亩地,每月也有活钱进账,吃喝不愁;没分家,劳动力也够,自己不用小小年纪就要下田种地上山捡柴。
想到分家,青杏又有点犯愁不同于以前看的大多种田文,女主都盼着分家,青杏是一点也不想分家的。
在青杏两三岁时,家里没有如今太平,因着陈三郎经常偷懒,下地也是不下力,各房都有怨言。明显如陈二嫂就直接在家骂骂咧咧,隐晦如陈大嫂陈四嫂就是经常冷着脸说些酸话。
不过这些嘀咕和嫌弃这两年随着码头的发展消失了看着陈三郎每月交给家里的钱,家里再没人嫌弃陈三郎不能干了。
也是因此陈三郎夫妇和青杏对于要把收入的大半交给公中,都没有过不满其他几房在田地里确实比三房付出多,总不能吃着家里的粮食又想着挣的钱自己全留着吧。
青杏觉得,自家人丁少,连个男孩都没有,要是分家了,在村里妥妥的被欺负的对象啊。还是现在这样现好大家庭,人丁兴旺,旁人不敢惹。家里齐心协力,种田的种田,挣钱的挣钱,日子是一天好过一天。
特别是陈老头持家公正,威严重,各房虽有自
一口气说了这么大一段,陈三郎停了几秒缓了口气才又继续,“我把他们介绍到了镇上的干货店,他们跟店交易了一些,剩下的货准备去县里试试。临走前抓了把红枣给我说是让我尝尝,又给了一百文的感谢费。”
这外地的行商到新地方,怕的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受骗或者被压价,大都喜欢找码头管事帮着介绍牵线给点辛苦费总比被骗好。
几个红枣商人去陈三郎介绍的店里交易一番,觉得靠谱,对于陈三郎介绍的县里的情况也就有了几分信任,给辛苦费时出手就大方多了。
“这么大方的也不多见,要是这些行商都这样,多好。”陈三郎略带遗憾的感慨。
河图镇的码头经过扩展规模也算大,每日来往船只不断,或是见这水运方便过来行商的,或是在此停歇增加补给的,热闹非凡。
码头的大管事柴管事,自然不是每只船都去招待只有大型船只或规模大的船队柴管事才亲自去招呼;那些规模小的船队,都是由陈三郎这样的小管事去招呼和收停靠费等。这样做也是给手下人留点油水当然主要也是小船队的人家也看不上就是,大船队出手大方,一单给的辛苦费就抵好几单小船队的了。
柴管事看不上的陈三郎可不嫌,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不过大多小船队确实小气多是给个一二十文的辛苦费,像今天这样的陈三郎是极少遇到。
小船队多是几个同乡或者干脆就是家里兄弟几人组起来的,跑不远,货也少,路上还有风险,挣的也不过是个辛苦钱,如何大方的起来
陈三郎对此也很理解,从不会因为钱少就敷衍了事,都会用心介绍靠谱的商家和附近货物情况。
青杏吃着红枣糕,看着床上的红枣和铜钱,高兴极了。暗道,就冲着自家爹这挣钱本事和灵活的心眼,日子就有盼头啊
要是遇上一心奉献外加愚孝,恨不得榨干自己奉献全家的父母,青杏想,我可做不来改造奇葩父母,勇斗极品亲戚,撕逼分家的爽文大女主。
还是现在这样好,家里五十来亩地,每月也有活钱进账,吃喝不愁;没分家,劳动力也够,自己不用小小年纪就要下田种地上山捡柴。
想到分家,青杏又有点犯愁不同于以前看的大多种田文,女主都盼着分家,青杏是一点也不想分家的。
在青杏两三岁时,家里没有如今太平,因着陈三郎经常偷懒,下地也是不下力,各房都有怨言。明显如陈二嫂就直接在家骂骂咧咧,隐晦如陈大嫂陈四嫂就是经常冷着脸说些酸话。
不过这些嘀咕和嫌弃这两年随着码头的发展消失了看着陈三郎每月交给家里的钱,家里再没人嫌弃陈三郎不能干了。
也是因此陈三郎夫妇和青杏对于要把收入的大半交给公中,都没有过不满其他几房在田地里确实比三房付出多,总不能吃着家里的粮食又想着挣的钱自己全留着吧。
青杏觉得,自家人丁少,连个男孩都没有,要是分家了,在村里妥妥的被欺负的对象啊。还是现在这样现好大家庭,人丁兴旺,旁人不敢惹。家里齐心协力,种田的种田,挣钱的挣钱,日子是一天好过一天。
特别是陈老头持家公正,威严重,各房虽有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