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所采办。甚至洋人行商见了他们都要恭敬三分,为着他们所代表的巨额的东方财富。
有诗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繁华至极,便容易沦为虚妄。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洋商实力的节节攀升,十三行做生意愈发吃力。再加上官府变本加厉的压榨,还有几场莫名的天灾人祸看似光鲜的商行一个接一个的资不抵债,成了摇摇欲坠的空壳。
鸦片战争成了压垮十三行的最后一棵稻草。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多口通商,广州不再拥有外贸垄断的地位,洋人可以随意选择生意伙伴,十三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纷纷解散破产,倒在了珠江之畔。
觊觎着十三行留下的真空,无数野心勃勃的商人乘虚而入。齐崇礼齐老爷便是其中一员。
他靠着一百两银子的积蓄白手起家,靠给洋人卖茶,积攒下巨额家业,自立门户,名为“德丰”。
规模当然比不上当年的十三行。但眼下的广州商界浮名虚夸,家家自称是十三行传人。反正真正的十三行后人死的死,走的走,没法跳出来打假。
林玉婵跟着王全,来到了位于西关之外的齐府。
民谚云东村、西俏、南富、北贫。说的是小小一城之内,风土人情、富庶贫瘠,都大有不同。
西关之地为广州新贵聚居,一排排整洁簇新的大屋林立,齐府是其中最大最宽敞的一栋。
花岗岩装嵌的大门上明晃晃的挂着牌匾,上书“为国分忧”,落款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硬木门半开,后面另有趟栊门,由杯口粗的坤甸木制成,竖板上雕有讲究的博古花纹。
墙上开了一道隐蔽的小门。门口守着个小厮,见了王全,笑着打招呼“掌柜的。”
王全问“老爷在府里吗”
小厮答“老爷出去做客未归。”
王全满意地点点头,回头命令林玉婵“还不快进来”
林玉婵依言进门,心里奇怪。怎么王全把她带来齐府,好像有意避着老爷似的
当然她也不敢多问。院内深深不知几进,日光从高高的天井洒入,被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将窗格上繁复的木雕花饰照得锐利而丰满。水磨青砖光可鉴人,大屋两侧各有青云巷,槛窗装嵌着图案精美的彩色玻璃。
电视剧都复原不出如此奢华的布局。林玉婵上辈子参观过的那些x家大院,跟这个一比就是经济适用房。
广州城中西汇流,得风气之先。这些彩色玻璃明显是舶来的产物,就算是放在同时代的欧洲,也不失为艺术精品。
只不过这房屋的主人似乎品味有限,岭南韵味的重工雕刻红木桌案和西洋高脚椅、西洋橱柜混搭在一起,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炫富”两个字。
在林玉婵上辈子工作的超市旁边,有个红木家具城,后来老板炒股爆仓跑路,里头的家具被员工低价甩卖,原价一万多两万多的家具,全都贴着几百几千块的标签,盛气凌人地堆在一块儿。
跟现在齐府的模样差不多。
下人们训练有素地贴墙快走,身上都统一穿着闪闪发亮的绸衫。偶有妆容精致的女眷凭栏倚望,远远看到外男,迅速隐身不见。
反正既来之则安之。林玉婵瞥见墙角一个扫帚,特别勤快地拿起来开始干活。
上辈子父母亡故以后,也过了几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此时她对林广福的愤怒已经消化大半,眼下心态十分平和好好攒钱,低调做人,争取赎身。
没扫两下,王全一把夺下扫帚,狠狠瞪她一眼。
“憨货,乱扫扫走财气怎么办来人,带她去洗干净,打扮打扮。”
林玉婵立刻觉得没好事,警惕地问“要我干什么”
王全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好像在奇怪,一个花钱买来的物件怎么这么多事。
“还要我说多少遍”他不耐烦,“伺候少爷是你的福分。再多话掌嘴。”
林玉婵“少爷”
不是买她来做妹仔干活的吗
这剧本她完全没准备
当前生存为第一要义,“宠婢之路”倒不是不能接受。但林玉婵飞快的回忆了一下,方才在府里见到的各路女眷,那些看起来像姨太太的美人,无一例外全是尖尖小脚,隐在宽敞的裙摆里几乎看不见,只有在缓行的时候才能露出绣鞋的一道边,倒是小巧美观。
但对于见惯了正常人脚的林玉婵来说,她们的那一双双金莲就显得很不真实,连带着整个人都看起来像是瓷娃娃。
至于干活的妹仔佣妇,也有大部分都是小脚在林玉婵的认知里,裹了小脚的古代女子应该都是寸步难行;可这些小脚妇女干活时却依旧伶俐快捷,只是行走的时候经常外八字,能坐下来干的活决不站着,说明走动时还是颇有不便的。
不管怎样,要是她去伺候少爷,这双天足肯定是要“改进”一下的。那样不就成残废了
更别说,她生理年龄才十五岁,加上发育不良,现在身材近似小学生。
大清的少爷都是变态吗
正一身鸡皮疙瘩,王全忽然转身,推开一个朝他请安的小厮,摘下眼镜用衣襟使劲擦了擦。
“哎呀,说曹操曹操到。少爷来了。”
反正也没退路。林玉婵决定见招拆招,跟着王全退到路边候着。
有诗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繁华至极,便容易沦为虚妄。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洋商实力的节节攀升,十三行做生意愈发吃力。再加上官府变本加厉的压榨,还有几场莫名的天灾人祸看似光鲜的商行一个接一个的资不抵债,成了摇摇欲坠的空壳。
鸦片战争成了压垮十三行的最后一棵稻草。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多口通商,广州不再拥有外贸垄断的地位,洋人可以随意选择生意伙伴,十三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纷纷解散破产,倒在了珠江之畔。
觊觎着十三行留下的真空,无数野心勃勃的商人乘虚而入。齐崇礼齐老爷便是其中一员。
他靠着一百两银子的积蓄白手起家,靠给洋人卖茶,积攒下巨额家业,自立门户,名为“德丰”。
规模当然比不上当年的十三行。但眼下的广州商界浮名虚夸,家家自称是十三行传人。反正真正的十三行后人死的死,走的走,没法跳出来打假。
林玉婵跟着王全,来到了位于西关之外的齐府。
民谚云东村、西俏、南富、北贫。说的是小小一城之内,风土人情、富庶贫瘠,都大有不同。
西关之地为广州新贵聚居,一排排整洁簇新的大屋林立,齐府是其中最大最宽敞的一栋。
花岗岩装嵌的大门上明晃晃的挂着牌匾,上书“为国分忧”,落款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硬木门半开,后面另有趟栊门,由杯口粗的坤甸木制成,竖板上雕有讲究的博古花纹。
墙上开了一道隐蔽的小门。门口守着个小厮,见了王全,笑着打招呼“掌柜的。”
王全问“老爷在府里吗”
小厮答“老爷出去做客未归。”
王全满意地点点头,回头命令林玉婵“还不快进来”
林玉婵依言进门,心里奇怪。怎么王全把她带来齐府,好像有意避着老爷似的
当然她也不敢多问。院内深深不知几进,日光从高高的天井洒入,被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将窗格上繁复的木雕花饰照得锐利而丰满。水磨青砖光可鉴人,大屋两侧各有青云巷,槛窗装嵌着图案精美的彩色玻璃。
电视剧都复原不出如此奢华的布局。林玉婵上辈子参观过的那些x家大院,跟这个一比就是经济适用房。
广州城中西汇流,得风气之先。这些彩色玻璃明显是舶来的产物,就算是放在同时代的欧洲,也不失为艺术精品。
只不过这房屋的主人似乎品味有限,岭南韵味的重工雕刻红木桌案和西洋高脚椅、西洋橱柜混搭在一起,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炫富”两个字。
在林玉婵上辈子工作的超市旁边,有个红木家具城,后来老板炒股爆仓跑路,里头的家具被员工低价甩卖,原价一万多两万多的家具,全都贴着几百几千块的标签,盛气凌人地堆在一块儿。
跟现在齐府的模样差不多。
下人们训练有素地贴墙快走,身上都统一穿着闪闪发亮的绸衫。偶有妆容精致的女眷凭栏倚望,远远看到外男,迅速隐身不见。
反正既来之则安之。林玉婵瞥见墙角一个扫帚,特别勤快地拿起来开始干活。
上辈子父母亡故以后,也过了几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此时她对林广福的愤怒已经消化大半,眼下心态十分平和好好攒钱,低调做人,争取赎身。
没扫两下,王全一把夺下扫帚,狠狠瞪她一眼。
“憨货,乱扫扫走财气怎么办来人,带她去洗干净,打扮打扮。”
林玉婵立刻觉得没好事,警惕地问“要我干什么”
王全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好像在奇怪,一个花钱买来的物件怎么这么多事。
“还要我说多少遍”他不耐烦,“伺候少爷是你的福分。再多话掌嘴。”
林玉婵“少爷”
不是买她来做妹仔干活的吗
这剧本她完全没准备
当前生存为第一要义,“宠婢之路”倒不是不能接受。但林玉婵飞快的回忆了一下,方才在府里见到的各路女眷,那些看起来像姨太太的美人,无一例外全是尖尖小脚,隐在宽敞的裙摆里几乎看不见,只有在缓行的时候才能露出绣鞋的一道边,倒是小巧美观。
但对于见惯了正常人脚的林玉婵来说,她们的那一双双金莲就显得很不真实,连带着整个人都看起来像是瓷娃娃。
至于干活的妹仔佣妇,也有大部分都是小脚在林玉婵的认知里,裹了小脚的古代女子应该都是寸步难行;可这些小脚妇女干活时却依旧伶俐快捷,只是行走的时候经常外八字,能坐下来干的活决不站着,说明走动时还是颇有不便的。
不管怎样,要是她去伺候少爷,这双天足肯定是要“改进”一下的。那样不就成残废了
更别说,她生理年龄才十五岁,加上发育不良,现在身材近似小学生。
大清的少爷都是变态吗
正一身鸡皮疙瘩,王全忽然转身,推开一个朝他请安的小厮,摘下眼镜用衣襟使劲擦了擦。
“哎呀,说曹操曹操到。少爷来了。”
反正也没退路。林玉婵决定见招拆招,跟着王全退到路边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