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秀才就到头了。”

    “怎么会”

    “满囤叔,现实就是如此。您没见过去五十年,咱们城里自吴举人过世后,便就只谢家老太爷、谢大老爷和谢老爷三个本地进士举人了”

    李满囤闻言点头道“要不怎么都说我亲家家学渊源呢。”

    李贵林叹息道“是啊,家学渊源,羡慕不来。但满囤叔,您想过没有,咱城里的其他秀才为啥都跨不过乡试这道坎呢”

    李满囤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

    “因为基础不行。考秀才走的是捷径,前生的时光都花费在背中文上了,反而疏忽了真正的学问,但等到了优中选优的乡试,文章就做不过真正的饱学之士,中不了举。”

    “贵林,”李满囤疑惑“似我亲家,他不要背中文吗”

    “若是要背,那他还要读史子集,又哪来这么多时间”

    “满囤叔,”李贵林道“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这念书就跟我们割麦一样,干得好的一天能割一亩麦,干不好的三分地都没有。比如谢老爷,他读中文时因为有经史子集的基础,可能不用半天就能读通,而不似我们为文里一个典查三天书都查不到来源这经史子集就相当于我们割麦时手里的那把镰刀”

    李贵林的比喻太形象,李满囤一听就懂了,说道“贵林,我亲家他家里有考科举的快镰刀,所以才能父父子子都是进士举人”

    “满囤叔,”李贵林告诉李满囤道“过去几天,我于孟子的认识,盖过了我过去的二十年”

    李满囤讶异“这话怎么说”

    李贵林“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是不是满囤叔,但事实就是如此,过去,我背诵一遍孟子要三个时辰,而现在,我在脑子里过一遍孟子只要三刻钟。”

    “这么快”李满囤忍不住惊叫道。

    李贵林点头肯定道“满囤叔,等你有过我这种背书时思维若潺潺流水,连绵不绝的体验后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李满囤被李贵林说得心驰神往,心说要不他背本大学体验一下

    “满囤叔,”李贵林道“现您知道念书能得良师指点有多重要了吧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古人诚不我欺也”

    李满囤被李贵林赞得有些不好意思,谦虚道“贵林,你别这样夸红枣,她还小呢,当不起什么良师。”

    李贵林笑道“满囤叔,古人有一字师的典故,现红枣与我释了孟子整一本书的疑,我敬她一句良师也是该的。”

    李满囤为李贵林说的高兴,呵呵笑了一会儿,忽然疑惑问道“贵林,照你这个说法,考秀才要么就似我亲家那样通读经史子集,要么就似城里其他的秀才一般多背中文总之,都是要多背书才成。”

    “可我前儿听说今年跟你一起县试的竟有好几个十五六的孩子这不是得在娘肚子里就开始念书才能这点大就下场吗”

    李满囤嘴里不说心里却想这都是谁家的孩子竟然比他家里有科举快镰刀的女婿还会念书

    “满囤叔,”李贵林笑道“这多半是私塾师傅觉得孩子孺子可教,但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让孩子去见见世面,从而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啥”淳朴的李满囤傻了,心说师傅还能这样教训孩子

    “满囤叔,”李贵林度李满囤心思继续道“咱们城现有的三个进士举人老爷,谢老太爷二十五岁才中秀才,谢大老爷二十四岁中秀才,谢老爷十八岁中秀才,而谢老爷更是咱们县志上记载的自隋唐以来最年轻的秀才。”

    “红枣女婿是谢老爷的长子,谢老爷对他必是倾囊相授。红枣女婿说他十八岁才能考秀才,这和谢老爷中秀才的岁数一样,可见谢老爷对他的功课早有安排,绝非他人所能比。”

    “满囤叔,你不用替红枣女婿忧心。单看他父辈三个俱是进士举人便知他未来可期”

    李满囤为李贵林戳中心事,真是又不好意思又高兴,连声道“我不忧心不忧心”

    去了对女儿未来的忧心,李满囤转又想起儿子“贵林,那你现知道这经史子集要怎么念了呢”

    虽然知道亲家就有科举快镰刀,但李满囤不想让女儿难做人,便请教李贵林。

    李贵林摇头道“过去这十几年,我把我念的中文里的用典都集了起来,大概列了个书单。等今儿家去我抄一份,明儿拿过来。”

    “不急不急”李满囤赶紧阻拦道“你现考试要紧。”

    “我今儿跟你说这一大通话,真是耽误你念书了”

    “赶紧的,你念书吧,我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18:00二更

章节目录

穿越之细水长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卉苗菁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卉苗菁彩并收藏穿越之细水长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