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家门未及进屋, 陆氏就迫不及待地告诉男人李丰收道“当家的,你猜, 今儿谢家大奶奶跟我说什么了”
“说什么了”李丰收漫不经心地敷衍着, 心里只想着刚谢大爷送他的红木黄铜新烟锅和一匣子新旱烟。
“谢大奶奶说谢大爷夸咱们儿子贵林学问好, 说咱们贵林能中秀才”
“啥”李丰收的心思终于从旱烟转到了陆氏话上“家里的,你把刚刚的话再说一遍”
于是陆氏便有说了一遍。
听完陆氏的话, 李丰收沉默不语, 直待看到李贵林把两只箱子从大门搬进了堂屋方才出声问道“贵林啊, 今儿这许多人里, 谢大爷是不是独送了你整套的文房”
“爹,谢大爷还送了满囤叔一套”
“哎,我不是问你满囤叔。谢大爷跟你满囤叔是亲家送啥都是该的。我只说你同辈的人,比如贵金、贵银、贵雨这些人。”
“爹,谢大爷确是只给了我一个人砚台、笔筒、水盂和镇纸, 然后笔墨也是贵雨他们的双份。”
“双份啊”闻言陆氏禁不住插言道“当家的,看来这谢家确是重嫡长,谢大爷给咱们长房的东西比同一辈儿的人都多”
“都”李丰收敏感问道“这都字是打哪里来的”
陆氏如此这般说了一回, 李丰收闻言点点头道“按你这么说,谢大爷确实是拔了一辈给咱们走礼。”
“今儿我得的东西和二叔是一样的。都是一匣子十个荷包和一个匣子装的烟枪跟旱烟, 小叔哥则比我们多了两个荷包。”
“兴和的礼和贵雨他们也是一样的, 都是一匣子笔墨和和四个荷包。”
“独贵林的礼比满仓他们不同。满仓他们都是一对粉彩瓷花瓶和六个荷包,而贵林则是六个荷包和一套文房。”
“先前看礼的时候,我按班辈来看,就只看到谢大爷给咱们的东西比同辈的都高, 便跟你想得一样,以为是谢家重嫡长的缘故,却不曾想到谢大爷独送贵林文房还有这层意思在内。”
听着他爹娘的话,李贵林自箱子里取出谢大爷送他的那套文房匣子,打开,然后便默了亏他先前还艳羡谢大爷送满囤叔的砚台端庄厚重、雕饰精美,却没想谢大爷送他的这套文房其实是参照朝廷考场规矩来的,比如“砚厚不过寸”。
所以,这谢大爷真认为他下场就能中秀才
“如此,”李丰收点点头,突然问道“贵林,明年二月你参加县里童生试能有几分把握”
“啥”李贵林愣住了他离开私塾已经十年,难不成现就因为谢大爷赞了一句话,然后再送了套文房,就真要去试回童生试
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在李贵林的认知里,科举是神圣的这准备考试得人吧,不说头悬梁锥刺股,起码也得书不离口,卷不离手寒窗十年才行。
可过去十年,他都干了些啥农忙种地,农闲教子。
要是这样子都能让他考上秀才,那城里十几个科举了一辈子的白发老童生还不得买块豆腐撞死
似是听到了儿子的心声一样,李丰收道“贵林,这些年你虽没再在私塾读书,但为了兴和,你书本也都没放下。”
“如此为何不下场去试一回呢也算不负了你这些年的苦功”
闻言李贵林心里终于起了波澜是啊,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李贵林想考试就在县里,考一场也不费事,即便不中,也能为兴和探个前路。
何况谢大爷自己就是个秀才,别的不好说,但对于秀才试还是有些心得的吧
说完儿子的前程大事,李丰收方才又问“家里的,刚你说今儿谢大奶奶也给了玉凤见面礼”
李丰收抬头看向陆氏,陆氏点头道“当家的,我正要和你提这件事呢”
“红枣迎娶那日,虽然谢大奶奶不会来,但满囤要请全族人,玉凤人前还是得露个面才好。”
“不然,这闲话议论可少不了。如此,反而不美。”
“理是这样没错,”李丰收皱眉“只这话要咋跟满囤和他媳妇提呢”
“当家的,你看这样行吗正好今儿谢大奶奶给了两匹绸缎,明儿我便以求教做衣裳为名先去探探王家的口气。”
李丰收点头“行,这事本就该跟王家的商量”
李春山进家后看到李贵金等四个孙子抬进来的两只箱子也不禁嘱咐道“今儿我听贵林讲,谢大爷送的笔墨都是难得的好物,能存几十年不坏。你们回去都记得给你们儿子好好收着。这孩子里将来若谁书念得好,能参加县里的童生试,就再拿出来用”
“嗳”
看四个孙子都答应了,李春山方才道“贵银啊,你替我把谢大爷送的旱烟装一袋来,我尝尝啥味”
孙氏也不忘告诫两个儿媳妇周氏、林氏道“这绸缎衣裳,咱们家常谁都没有做过、穿过,你们都先别忙着下剪刀,一切等我先问了族长嫂子后再说”
周氏、林氏闻言赶紧称是
李高地一进家就赶紧让李满仓把谢子安送他的红木黄铜烟锅和旱烟匣子拿出来。
李满仓拿出旱烟匣子的同时把另一个匣子放到了李高地的面前,于氏一见立刻问道“这是什么”
李高地不过瞄了一眼复又低头安装心得的烟锅,随口只道“谢大爷给的什么荷包看着就是你们女人用的,你打开来瞧吧”
于氏依言打开匣子,瞧见里面装了六对十二个绸缎荷包,荷包上刺绣着“一路平安”、“福禄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
于氏看荷包刺绣精美,不自觉地就拿起刺了刺有松梅竹图案的岁寒三友荷包,结果入手却发现极沉。
打开荷包,于氏从里面摸出两个各有两重的小银元宝来。
“这荷包里竟然还有银子”于氏惊了。
闻言李高地也愣住了。他目数了一下荷包的个数,不觉吃惊道“这许多荷包加一块,不是得有二十四两银子”
“这,这都够城里买个宅子了”
李满仓见状也打开谢大爷给他的荷包匣子,然后果也倒出十二个小银锭子,整十二两银子来
郭氏看到随即便问儿子“贵雨、贵祥,你们也都有荷包吧”
李贵雨也是没想到荷包里还会有银子,当即打开他的匣子,摩挲了一回,点头道“有的,娘。两对四个荷包,正好八两银子”
“娘,我也是”李贵祥也不甘落后道。
郭氏搁心底把几个荷包里的银子加到一处,立便惊叹道“只爹和你们父子三个的荷包银子便就是五十二两,而玉凤和贵吉虽没得银子,但也都得了好几两的足银项圈手镯,如此仅这份礼,咱家这回就得了过六十两的银子”
说着话,郭氏打开了谢大奶奶给的两个匣子。
看到匣子里的海棠花足银项圈,李高地也颇觉吃惊“这是谢大奶奶给玉凤的”
“可不是,爹,”郭氏拿起匣子上的红签子递给李高地道“当时红枣就是这样念的签子,我跟娘都不识字,您给看看是不是”
李高地看纸条上确是写着“李家三房二老爷长女”,不觉点头道“确是给玉凤的没错”
“如此,郭家的,你且替玉凤收着吧”
“暧”
李玉凤站在堂屋门外看着她娘郭氏把匣子收进了卧房,不自觉地咬住了嘴唇她爷让她娘替她收着这谢大奶奶送的银器,可算是承认这银器是给她了
于氏也拿出今儿得的表礼给李高地看“当家的,也不知这城里绸缎多少银器一匹,谢大奶奶竟送了我两匹。对了,郭家的也得了两匹。”
“桃花也得了两匹,可惜杏花今儿不在,不然,也能得两匹。若是如此,她不定多高兴呢先前在家,杏花可不就喜欢穿件新衣裳吗”
自古结亲都是结两姓之好,故此方有小定、大定、送嫁迎娶、敬茶、回门等每一道礼都是在认新亲比如小定是男女双方同辈兄弟们的结识,大定是双方女眷的相认,送嫁迎娶则是女方亲戚到男方家吃席认门、敬茶是女方认识婆家人,回门则是新女婿认岳家人。
故而杏花能得谢家认亲的时机只有两个大定和送嫁。
大定已下,于氏想迎娶在即,杏花一家若再不得李满囤邀请,可就真错过谢家这门贵亲了
经于氏这么一说,李高地也想起来了,不觉叹道“杏花今儿没来确是可惜了。比如桃花的女婿和两个儿子今儿可都得了和满仓、贵雨他们一样的见面。”
于氏闻言一合计,心口立刻就疼了继女桃花的女婿和两个儿子今儿单荷包里的银锭就得了二十八两了,此外绸缎笔墨和花瓶还要另算。
想着杏花女婿刘好自枸杞下来后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在码头给人拉货,一天才得百十文,于氏便禁不住抱怨道“满囤也是,红枣出门这么大的事也不叫上杏花一家。这给谢大奶奶知道了,还不定以为满囤和杏花有啥矛盾,兄妹不和呢”
耳听牵涉到谢家,正在嗅闻新得旱烟的李高地难得的凝神想了一想,然后摇头道“不会。俗话说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风俗里咱们小定大定一向都只请同堂近亲,连族人都没全请。满
“说什么了”李丰收漫不经心地敷衍着, 心里只想着刚谢大爷送他的红木黄铜新烟锅和一匣子新旱烟。
“谢大奶奶说谢大爷夸咱们儿子贵林学问好, 说咱们贵林能中秀才”
“啥”李丰收的心思终于从旱烟转到了陆氏话上“家里的,你把刚刚的话再说一遍”
于是陆氏便有说了一遍。
听完陆氏的话, 李丰收沉默不语, 直待看到李贵林把两只箱子从大门搬进了堂屋方才出声问道“贵林啊, 今儿这许多人里, 谢大爷是不是独送了你整套的文房”
“爹,谢大爷还送了满囤叔一套”
“哎,我不是问你满囤叔。谢大爷跟你满囤叔是亲家送啥都是该的。我只说你同辈的人,比如贵金、贵银、贵雨这些人。”
“爹,谢大爷确是只给了我一个人砚台、笔筒、水盂和镇纸, 然后笔墨也是贵雨他们的双份。”
“双份啊”闻言陆氏禁不住插言道“当家的,看来这谢家确是重嫡长,谢大爷给咱们长房的东西比同一辈儿的人都多”
“都”李丰收敏感问道“这都字是打哪里来的”
陆氏如此这般说了一回, 李丰收闻言点点头道“按你这么说,谢大爷确实是拔了一辈给咱们走礼。”
“今儿我得的东西和二叔是一样的。都是一匣子十个荷包和一个匣子装的烟枪跟旱烟, 小叔哥则比我们多了两个荷包。”
“兴和的礼和贵雨他们也是一样的, 都是一匣子笔墨和和四个荷包。”
“独贵林的礼比满仓他们不同。满仓他们都是一对粉彩瓷花瓶和六个荷包,而贵林则是六个荷包和一套文房。”
“先前看礼的时候,我按班辈来看,就只看到谢大爷给咱们的东西比同辈的都高, 便跟你想得一样,以为是谢家重嫡长的缘故,却不曾想到谢大爷独送贵林文房还有这层意思在内。”
听着他爹娘的话,李贵林自箱子里取出谢大爷送他的那套文房匣子,打开,然后便默了亏他先前还艳羡谢大爷送满囤叔的砚台端庄厚重、雕饰精美,却没想谢大爷送他的这套文房其实是参照朝廷考场规矩来的,比如“砚厚不过寸”。
所以,这谢大爷真认为他下场就能中秀才
“如此,”李丰收点点头,突然问道“贵林,明年二月你参加县里童生试能有几分把握”
“啥”李贵林愣住了他离开私塾已经十年,难不成现就因为谢大爷赞了一句话,然后再送了套文房,就真要去试回童生试
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在李贵林的认知里,科举是神圣的这准备考试得人吧,不说头悬梁锥刺股,起码也得书不离口,卷不离手寒窗十年才行。
可过去十年,他都干了些啥农忙种地,农闲教子。
要是这样子都能让他考上秀才,那城里十几个科举了一辈子的白发老童生还不得买块豆腐撞死
似是听到了儿子的心声一样,李丰收道“贵林,这些年你虽没再在私塾读书,但为了兴和,你书本也都没放下。”
“如此为何不下场去试一回呢也算不负了你这些年的苦功”
闻言李贵林心里终于起了波澜是啊,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李贵林想考试就在县里,考一场也不费事,即便不中,也能为兴和探个前路。
何况谢大爷自己就是个秀才,别的不好说,但对于秀才试还是有些心得的吧
说完儿子的前程大事,李丰收方才又问“家里的,刚你说今儿谢大奶奶也给了玉凤见面礼”
李丰收抬头看向陆氏,陆氏点头道“当家的,我正要和你提这件事呢”
“红枣迎娶那日,虽然谢大奶奶不会来,但满囤要请全族人,玉凤人前还是得露个面才好。”
“不然,这闲话议论可少不了。如此,反而不美。”
“理是这样没错,”李丰收皱眉“只这话要咋跟满囤和他媳妇提呢”
“当家的,你看这样行吗正好今儿谢大奶奶给了两匹绸缎,明儿我便以求教做衣裳为名先去探探王家的口气。”
李丰收点头“行,这事本就该跟王家的商量”
李春山进家后看到李贵金等四个孙子抬进来的两只箱子也不禁嘱咐道“今儿我听贵林讲,谢大爷送的笔墨都是难得的好物,能存几十年不坏。你们回去都记得给你们儿子好好收着。这孩子里将来若谁书念得好,能参加县里的童生试,就再拿出来用”
“嗳”
看四个孙子都答应了,李春山方才道“贵银啊,你替我把谢大爷送的旱烟装一袋来,我尝尝啥味”
孙氏也不忘告诫两个儿媳妇周氏、林氏道“这绸缎衣裳,咱们家常谁都没有做过、穿过,你们都先别忙着下剪刀,一切等我先问了族长嫂子后再说”
周氏、林氏闻言赶紧称是
李高地一进家就赶紧让李满仓把谢子安送他的红木黄铜烟锅和旱烟匣子拿出来。
李满仓拿出旱烟匣子的同时把另一个匣子放到了李高地的面前,于氏一见立刻问道“这是什么”
李高地不过瞄了一眼复又低头安装心得的烟锅,随口只道“谢大爷给的什么荷包看着就是你们女人用的,你打开来瞧吧”
于氏依言打开匣子,瞧见里面装了六对十二个绸缎荷包,荷包上刺绣着“一路平安”、“福禄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
于氏看荷包刺绣精美,不自觉地就拿起刺了刺有松梅竹图案的岁寒三友荷包,结果入手却发现极沉。
打开荷包,于氏从里面摸出两个各有两重的小银元宝来。
“这荷包里竟然还有银子”于氏惊了。
闻言李高地也愣住了。他目数了一下荷包的个数,不觉吃惊道“这许多荷包加一块,不是得有二十四两银子”
“这,这都够城里买个宅子了”
李满仓见状也打开谢大爷给他的荷包匣子,然后果也倒出十二个小银锭子,整十二两银子来
郭氏看到随即便问儿子“贵雨、贵祥,你们也都有荷包吧”
李贵雨也是没想到荷包里还会有银子,当即打开他的匣子,摩挲了一回,点头道“有的,娘。两对四个荷包,正好八两银子”
“娘,我也是”李贵祥也不甘落后道。
郭氏搁心底把几个荷包里的银子加到一处,立便惊叹道“只爹和你们父子三个的荷包银子便就是五十二两,而玉凤和贵吉虽没得银子,但也都得了好几两的足银项圈手镯,如此仅这份礼,咱家这回就得了过六十两的银子”
说着话,郭氏打开了谢大奶奶给的两个匣子。
看到匣子里的海棠花足银项圈,李高地也颇觉吃惊“这是谢大奶奶给玉凤的”
“可不是,爹,”郭氏拿起匣子上的红签子递给李高地道“当时红枣就是这样念的签子,我跟娘都不识字,您给看看是不是”
李高地看纸条上确是写着“李家三房二老爷长女”,不觉点头道“确是给玉凤的没错”
“如此,郭家的,你且替玉凤收着吧”
“暧”
李玉凤站在堂屋门外看着她娘郭氏把匣子收进了卧房,不自觉地咬住了嘴唇她爷让她娘替她收着这谢大奶奶送的银器,可算是承认这银器是给她了
于氏也拿出今儿得的表礼给李高地看“当家的,也不知这城里绸缎多少银器一匹,谢大奶奶竟送了我两匹。对了,郭家的也得了两匹。”
“桃花也得了两匹,可惜杏花今儿不在,不然,也能得两匹。若是如此,她不定多高兴呢先前在家,杏花可不就喜欢穿件新衣裳吗”
自古结亲都是结两姓之好,故此方有小定、大定、送嫁迎娶、敬茶、回门等每一道礼都是在认新亲比如小定是男女双方同辈兄弟们的结识,大定是双方女眷的相认,送嫁迎娶则是女方亲戚到男方家吃席认门、敬茶是女方认识婆家人,回门则是新女婿认岳家人。
故而杏花能得谢家认亲的时机只有两个大定和送嫁。
大定已下,于氏想迎娶在即,杏花一家若再不得李满囤邀请,可就真错过谢家这门贵亲了
经于氏这么一说,李高地也想起来了,不觉叹道“杏花今儿没来确是可惜了。比如桃花的女婿和两个儿子今儿可都得了和满仓、贵雨他们一样的见面。”
于氏闻言一合计,心口立刻就疼了继女桃花的女婿和两个儿子今儿单荷包里的银锭就得了二十八两了,此外绸缎笔墨和花瓶还要另算。
想着杏花女婿刘好自枸杞下来后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在码头给人拉货,一天才得百十文,于氏便禁不住抱怨道“满囤也是,红枣出门这么大的事也不叫上杏花一家。这给谢大奶奶知道了,还不定以为满囤和杏花有啥矛盾,兄妹不和呢”
耳听牵涉到谢家,正在嗅闻新得旱烟的李高地难得的凝神想了一想,然后摇头道“不会。俗话说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风俗里咱们小定大定一向都只请同堂近亲,连族人都没全请。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