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关心父皇的身体,父皇的病暂时不宜再为朝政劳心。还请父皇静心休养,若有疑难,陛下少不得还得来找父皇请教。”
“我对熙儿的治国之才,十分放心。有羽儿回来,就更放心了。只是年纪大了,白嘱咐几句。”赵羽对君天熙的维护,点亮了君承天的笑容。
自古以来,禅位后还抓着权利不放手的太上皇,不乏其人。发现君承天是真的毫无芥蒂,赵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君天熙目露暖意。虽然是个误会,君逸羽愿意不折不扣的站在她这头,却是个不容忽视的感动。
注意到君天熙的目光,君承天心思一动,说道“羽儿也留在宫中侍疾吧。”
“恐怕不妥。”君天熙也舍不得君逸羽,只是她们对外是尚未完礼的夫妻,论礼,婚前甚至不该相见,更别说留在宫中了。另外,残存的理智也让君天熙知道,她应该放君逸羽回翼王府。
“逸儿他们都不在,羽儿又忘了前事,怎好独自回府就说我病重,羽儿又擅医术,想来不能有什么闲话。你事忙,佑儿他们又还小,正好羽儿多陪陪我。”君承天在漠北长大,对华朝的虚礼本就不以为然。女儿温情的目光,让他不愿君逸羽出宫,他本人也一向喜爱君逸羽。此外,君承天突然想到,既然君逸羽前情尽忘,有些事反而好处理了。
“我不方便留在宫里”赵羽人生地不熟,还真不想单枪匹马的跑回翼王府。留在宫里,不说君承天慈眉善目,好歹君天熙是个熟人。
这两年,君康逸不在,翼王府无需与外界交游,被长孙蓉经营得铁桶一块。别说赵羽了,连君天熙都不知道翼王府是何情形。听君承天顾虑得在理,又看出了君逸羽的倾向,君天熙最终摇头道“那阿羽就先留在父皇这,等逸皇兄回来再说。”
等逸儿回来,的确有得说。君承天眼底,闪现了一缕志在必得的精光。
之前不曾留意,有心关注后,君天熙发现,哪怕只有三人在场,君逸羽仍然站在自己的侍从位上。君天熙几次不动声色的调整站位,赵羽都会跟着后退。不愿君逸羽养成君康逸那套谦恭,为了留出私谈的空间,君天熙再度请辞时,以梳洗安顿为名,照旧带上了君逸羽。
君承天打心眼里接受君逸羽做“女婿”后,乐见她俩相处,自无不允之理。还殷切的交代道“才回来想必累了,羽儿也不用急着回来,你们先去用个膳。”
命门外的宫人重新进来侍候,君天熙才携赵羽离开。不巧的是,殿外两个小人儿,打破了君天熙的独处计划。
“儿臣恭请母皇万安”
平素看着皇长子风范十足的君煕佑,终究还是个孩子。他年龄尚幼,无需郊迎,早早的带着幼妹去大华门迎候,却扑了个空。等接到消息再赶来宁康宫时,见宫人都在外面,心知长辈秘谈,不宜打扰,只得恭候。好在小公主君若萱一向乖巧安静,倒是减了君煕佑一场为难。
君煕佑本就处在对父母存有孺慕之思的年纪,又眼巴巴的等了半响,好容易重见母亲,音色都难免激动。反而是龆龄的君若珊,人情懵懂,对少见的母亲无甚依恋,只是跟着长兄行事罢了。
赵羽一听见“母皇”就猜到了两个小人儿的身份,见他们在给君天熙行大礼,立刻准备侧身,却被君天熙抓住了手腕。经此耽误,赵羽等于和君天熙一起受了皇子和公主的全礼。
不等赵羽疑惑,君天熙已经解释道“你受他们的礼是应该的。”
当年君逸羽在京时,君煕佑已经记事。在君煕佑的童年记忆里,“羽皇兄”是其中最明艳的色彩。认识羽皇兄后,他才知道,学业可以很有趣,宫中也可以很好玩。可惜随着羽皇兄出征,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后来繁重的课业,更成了他唯一的生活主题。
在君煕佑短暂的人生中,几乎可以说,每一道欢喜背后都有君逸羽的影子。有后来的宫廷沉重作对比,曾经的快乐,在少年心中演化成了最瑰丽的珍宝。也是因此,尽管处于最健忘的年纪,君煕佑对三年不见的君逸羽,记忆犹新。
君煕佑一看到君天熙就带着妹妹拜倒了,以至于忽视了赵羽。听到君天熙的话,他偸瞄了一眼,将赵羽的脸庞与记忆中温和的笑容重叠在一起,君煕佑眸心璀璨,毫不犹豫的再次拜伏,“儿臣恭请父王万安”
“儿臣恭请父王万安。”
君若萱对“母皇”这个词都十分陌生,更别说“父王”了。只不过她一向听话,一看兄长再拜,也跟着拜倒。但是稚嫩的童音,一听就是有样学样。
父王是叫我吗赵羽本以为听错了,结果女童糯软的音色不容人侥幸。由于君若珊一口一个“皇兄”,赵羽对喜当爹着实没有心理准备,也不知该作何反应,只能茫然的望向了君天熙。
父王
君天熙的右手还停在赵羽手腕上,此刻只觉掌心握着一团烈火。她能感觉到君逸羽的目光,却不敢与她对视,只是看似自然的松开右手,状若淡然的抬了抬手,“平身。”
慕晴扫了一眼君天熙僵硬的背脊,好笑的压低了脑袋。是太上皇教过大皇子吧大皇子真懂事。有他这声父王,至少宫外看不到天家的笑话了。记得皇子小时候说过,想让羽皇兄当父王,如果他现在也真心这么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对熙儿的治国之才,十分放心。有羽儿回来,就更放心了。只是年纪大了,白嘱咐几句。”赵羽对君天熙的维护,点亮了君承天的笑容。
自古以来,禅位后还抓着权利不放手的太上皇,不乏其人。发现君承天是真的毫无芥蒂,赵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君天熙目露暖意。虽然是个误会,君逸羽愿意不折不扣的站在她这头,却是个不容忽视的感动。
注意到君天熙的目光,君承天心思一动,说道“羽儿也留在宫中侍疾吧。”
“恐怕不妥。”君天熙也舍不得君逸羽,只是她们对外是尚未完礼的夫妻,论礼,婚前甚至不该相见,更别说留在宫中了。另外,残存的理智也让君天熙知道,她应该放君逸羽回翼王府。
“逸儿他们都不在,羽儿又忘了前事,怎好独自回府就说我病重,羽儿又擅医术,想来不能有什么闲话。你事忙,佑儿他们又还小,正好羽儿多陪陪我。”君承天在漠北长大,对华朝的虚礼本就不以为然。女儿温情的目光,让他不愿君逸羽出宫,他本人也一向喜爱君逸羽。此外,君承天突然想到,既然君逸羽前情尽忘,有些事反而好处理了。
“我不方便留在宫里”赵羽人生地不熟,还真不想单枪匹马的跑回翼王府。留在宫里,不说君承天慈眉善目,好歹君天熙是个熟人。
这两年,君康逸不在,翼王府无需与外界交游,被长孙蓉经营得铁桶一块。别说赵羽了,连君天熙都不知道翼王府是何情形。听君承天顾虑得在理,又看出了君逸羽的倾向,君天熙最终摇头道“那阿羽就先留在父皇这,等逸皇兄回来再说。”
等逸儿回来,的确有得说。君承天眼底,闪现了一缕志在必得的精光。
之前不曾留意,有心关注后,君天熙发现,哪怕只有三人在场,君逸羽仍然站在自己的侍从位上。君天熙几次不动声色的调整站位,赵羽都会跟着后退。不愿君逸羽养成君康逸那套谦恭,为了留出私谈的空间,君天熙再度请辞时,以梳洗安顿为名,照旧带上了君逸羽。
君承天打心眼里接受君逸羽做“女婿”后,乐见她俩相处,自无不允之理。还殷切的交代道“才回来想必累了,羽儿也不用急着回来,你们先去用个膳。”
命门外的宫人重新进来侍候,君天熙才携赵羽离开。不巧的是,殿外两个小人儿,打破了君天熙的独处计划。
“儿臣恭请母皇万安”
平素看着皇长子风范十足的君煕佑,终究还是个孩子。他年龄尚幼,无需郊迎,早早的带着幼妹去大华门迎候,却扑了个空。等接到消息再赶来宁康宫时,见宫人都在外面,心知长辈秘谈,不宜打扰,只得恭候。好在小公主君若萱一向乖巧安静,倒是减了君煕佑一场为难。
君煕佑本就处在对父母存有孺慕之思的年纪,又眼巴巴的等了半响,好容易重见母亲,音色都难免激动。反而是龆龄的君若珊,人情懵懂,对少见的母亲无甚依恋,只是跟着长兄行事罢了。
赵羽一听见“母皇”就猜到了两个小人儿的身份,见他们在给君天熙行大礼,立刻准备侧身,却被君天熙抓住了手腕。经此耽误,赵羽等于和君天熙一起受了皇子和公主的全礼。
不等赵羽疑惑,君天熙已经解释道“你受他们的礼是应该的。”
当年君逸羽在京时,君煕佑已经记事。在君煕佑的童年记忆里,“羽皇兄”是其中最明艳的色彩。认识羽皇兄后,他才知道,学业可以很有趣,宫中也可以很好玩。可惜随着羽皇兄出征,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后来繁重的课业,更成了他唯一的生活主题。
在君煕佑短暂的人生中,几乎可以说,每一道欢喜背后都有君逸羽的影子。有后来的宫廷沉重作对比,曾经的快乐,在少年心中演化成了最瑰丽的珍宝。也是因此,尽管处于最健忘的年纪,君煕佑对三年不见的君逸羽,记忆犹新。
君煕佑一看到君天熙就带着妹妹拜倒了,以至于忽视了赵羽。听到君天熙的话,他偸瞄了一眼,将赵羽的脸庞与记忆中温和的笑容重叠在一起,君煕佑眸心璀璨,毫不犹豫的再次拜伏,“儿臣恭请父王万安”
“儿臣恭请父王万安。”
君若萱对“母皇”这个词都十分陌生,更别说“父王”了。只不过她一向听话,一看兄长再拜,也跟着拜倒。但是稚嫩的童音,一听就是有样学样。
父王是叫我吗赵羽本以为听错了,结果女童糯软的音色不容人侥幸。由于君若珊一口一个“皇兄”,赵羽对喜当爹着实没有心理准备,也不知该作何反应,只能茫然的望向了君天熙。
父王
君天熙的右手还停在赵羽手腕上,此刻只觉掌心握着一团烈火。她能感觉到君逸羽的目光,却不敢与她对视,只是看似自然的松开右手,状若淡然的抬了抬手,“平身。”
慕晴扫了一眼君天熙僵硬的背脊,好笑的压低了脑袋。是太上皇教过大皇子吧大皇子真懂事。有他这声父王,至少宫外看不到天家的笑话了。记得皇子小时候说过,想让羽皇兄当父王,如果他现在也真心这么想,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