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侠山庄北面没有院墙,而是一排高阔的观战楼,弧线排布,恰好将比武台半抱在了怀中。
天熙四年十二月初一清晨,观战楼上谈笑风生,对面的山岩上也是人头涌动。坐落在观战楼和山岩之间的比武台上,早就架好了十个擂台,午初时站在这十个擂台上的人,将会是新一届的江湖十杰。
辰初将近,人声渐轻,众人却迟迟没有等来东道主。
“福珊公主到”
一声唱喏,响彻全场,大家这才发现,观战楼正中最高的主楼,不知何时布置了杏黄色的帐幔。黄色,是皇家才可以使用的尊贵色系。
“草民恭迎公主。”
山风拂树,沙沙作响。直到一名女声划破静寂,众人才陆续回神,参差不齐的跪在地上,口称恭迎。
也不怪大家惊讶,要知道,朝廷派来颁赐武凭的钦差,历年都是等十杰角逐出来后,才会出场。结果今年来的竟然是帝女,还来得这么早,也难怪大家反应不过来。
观战楼的主楼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层,哪怕离主楼最近的门派,用内力扩通耳力,依然没能听到公主的声音。只有一位紫服官员,从杏黄帐幔的侧方走出来几步,替公主道了平身。
起身之后,众人见朝廷如此重视武林大会,大多雀跃不已。又有一些年轻的后生,争着往主楼张望,想一睹帝女风姿。然而杏黄帐幔遮挡得严严实实,隔着高度和距离,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华朝的公主,比巴雅儿神秘多了,不过人气也很高呀。赵羽暗自感慨,内心还有些遗憾。她本来还想上擂台凑凑热闹的,结果来了华朝的官面人物,只能作罢了。
福珊公主似乎无意喧宾夺主,最中间的擂台上出现了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女子,她简单说明了公主只是来观战的,就直接宣布了十杰比武开始。
赵羽本以为这位中年女子是福珊公主的人,从周围的议论中才知道,她竟是九成宫宫主、武林盟主云溪。赵羽知道云溪和云绯离是母女,只是两人的气质差异太大,赵羽一时半会儿,实在想不到九成宫宫主是一位官家夫人般的贵妇。
将之前带头响起的那声“草民恭迎公主”,与云溪的声音契合起来,赵羽才暗叹,人不可貌相。
云溪之前那声恭迎,不知从何处传出,却如同响起在每一个人耳边,即便赵羽不是很懂华朝的武功,当时也感觉到了厉害。从周围人对云溪的敬重来看,她必也是当之无愧的武林盟主。
等赵羽回过神来时,云溪已经回到了观战台,而十座擂台之上,已经傲立了几位脚快的年轻人。为了争当第一位守擂人,几处擂台下还交起了手来,好在云溪盟主离开前,留下了几名人手,经他们调和,剩下的这几处擂台,才决定出登台先后。
事实上,历次武林大会上的胜负,都是以一人脱离擂台或丧失战斗力为标致,一目了然,向来不需要裁判。盟主为了显示公正,也一般不会在擂台前布置人手。结果今年福珊公主大驾光临,参与十杰之战的年轻人,有的想赢得公主的青睐,有的想赢得朝廷的关注,这才引发了几场“抢擂赛”。若不是云溪有所预防,还不知会演化成怎样的闹剧。
“真乱。”福珊公主在帐幔后撇了撇嘴,显然不知自己才是导火索。
陪坐在福珊公主身后的紫服官员,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望向楼下的火热时,眼中有些欣慰,又有些感伤。
若是有玉安人在此,多半能认出这位儒雅的官员高平侯,邹昌。这位貌似文士的高平侯,实际上是一名将军。天熙帝北征漠南时,军中精兵猛将无数,邹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只是有君逸羽血洗胡庭的壮举在上,如同皓月当空,任将星璀璨,在荣乐王的辉煌下,都尽如萤火。好在天家没有忽视这些将士的功勋,哪怕天熙帝因病班师,回朝后依然亲自嘉奖了这些北征将士,邹昌也因漠南的军功,而跻身公侯之列。
邹昌遥想当年弃文从武之时,人人皆当他是个傻子,如今呢,人人都以为国征战为傲,连目下无尘的江湖高人,都有不少想要投身军伍,这是太祖创业之时都不可想象的场景。邹昌身为儒将,深知这种改变的缘由。可惜,那个带来这些改变的人,已经不在了,而且连尸骨都找不见。更让邹昌不安的是,陛下从班师回京后,除了封赏战功那次,两年多都没有再上朝。
太上皇已经老了,还能主政到几时呢两年前在塔拉浩克,邹昌曾亲眼见证帝王的眼泪。从那时起,他就再也不怀疑陛下对荣乐王的用心了。只是如今看来,这份用心对帝王而言,有些过重。
快三年了,陛下晋荣乐王为皇夫摄政王的旨意,依然不是“追封”。荣乐王拼死为大华挣来了再续盛世的机遇,陛下若无心把握,未免太可惜了。每当这时,邹昌总会想,若荣乐王还在,该多好。
赵羽也和福珊公主一样,搞不清武林大会的状况。擂台赛不是要从八点打到十一点吗除非有压倒性的实力,不然都是越晚上台越好吧,怎么都抢着第一个守擂
好在擂台上那些想在公主和朝廷面前露脸的年轻人,多少都有些真本事,所以虽然经历了一场小插曲,今年的擂台赛倒是打得格外热闹,从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冬日的显州没有北国的千里冰原,却自有一份透骨的冬寒,习武之人体格强健,本就比普通人抗寒,倒不觉难受。十处擂台的激烈打斗,更让聚侠山庄内外的观众目不暇接,着实没有畏寒的空隙。
福珊公主没有内功防冻的本事,但是身前有火盆,怀里有手炉,身上还穿着厚实的裘衣,所以哪怕面前轩窗大开,她身上依然暖洋洋的。直到一个时辰后,公主暖得打了个哈欠,眼睛也犯起了迷糊,不满地嘀咕道“比皇兄差多了。”
守在福珊公主身边的教引女官芷安瞟了邹昌一样,见他似若未闻,才低声提醒道“公主,应该称父王。”
天熙四年十二月初一清晨,观战楼上谈笑风生,对面的山岩上也是人头涌动。坐落在观战楼和山岩之间的比武台上,早就架好了十个擂台,午初时站在这十个擂台上的人,将会是新一届的江湖十杰。
辰初将近,人声渐轻,众人却迟迟没有等来东道主。
“福珊公主到”
一声唱喏,响彻全场,大家这才发现,观战楼正中最高的主楼,不知何时布置了杏黄色的帐幔。黄色,是皇家才可以使用的尊贵色系。
“草民恭迎公主。”
山风拂树,沙沙作响。直到一名女声划破静寂,众人才陆续回神,参差不齐的跪在地上,口称恭迎。
也不怪大家惊讶,要知道,朝廷派来颁赐武凭的钦差,历年都是等十杰角逐出来后,才会出场。结果今年来的竟然是帝女,还来得这么早,也难怪大家反应不过来。
观战楼的主楼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层,哪怕离主楼最近的门派,用内力扩通耳力,依然没能听到公主的声音。只有一位紫服官员,从杏黄帐幔的侧方走出来几步,替公主道了平身。
起身之后,众人见朝廷如此重视武林大会,大多雀跃不已。又有一些年轻的后生,争着往主楼张望,想一睹帝女风姿。然而杏黄帐幔遮挡得严严实实,隔着高度和距离,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华朝的公主,比巴雅儿神秘多了,不过人气也很高呀。赵羽暗自感慨,内心还有些遗憾。她本来还想上擂台凑凑热闹的,结果来了华朝的官面人物,只能作罢了。
福珊公主似乎无意喧宾夺主,最中间的擂台上出现了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女子,她简单说明了公主只是来观战的,就直接宣布了十杰比武开始。
赵羽本以为这位中年女子是福珊公主的人,从周围的议论中才知道,她竟是九成宫宫主、武林盟主云溪。赵羽知道云溪和云绯离是母女,只是两人的气质差异太大,赵羽一时半会儿,实在想不到九成宫宫主是一位官家夫人般的贵妇。
将之前带头响起的那声“草民恭迎公主”,与云溪的声音契合起来,赵羽才暗叹,人不可貌相。
云溪之前那声恭迎,不知从何处传出,却如同响起在每一个人耳边,即便赵羽不是很懂华朝的武功,当时也感觉到了厉害。从周围人对云溪的敬重来看,她必也是当之无愧的武林盟主。
等赵羽回过神来时,云溪已经回到了观战台,而十座擂台之上,已经傲立了几位脚快的年轻人。为了争当第一位守擂人,几处擂台下还交起了手来,好在云溪盟主离开前,留下了几名人手,经他们调和,剩下的这几处擂台,才决定出登台先后。
事实上,历次武林大会上的胜负,都是以一人脱离擂台或丧失战斗力为标致,一目了然,向来不需要裁判。盟主为了显示公正,也一般不会在擂台前布置人手。结果今年福珊公主大驾光临,参与十杰之战的年轻人,有的想赢得公主的青睐,有的想赢得朝廷的关注,这才引发了几场“抢擂赛”。若不是云溪有所预防,还不知会演化成怎样的闹剧。
“真乱。”福珊公主在帐幔后撇了撇嘴,显然不知自己才是导火索。
陪坐在福珊公主身后的紫服官员,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望向楼下的火热时,眼中有些欣慰,又有些感伤。
若是有玉安人在此,多半能认出这位儒雅的官员高平侯,邹昌。这位貌似文士的高平侯,实际上是一名将军。天熙帝北征漠南时,军中精兵猛将无数,邹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只是有君逸羽血洗胡庭的壮举在上,如同皓月当空,任将星璀璨,在荣乐王的辉煌下,都尽如萤火。好在天家没有忽视这些将士的功勋,哪怕天熙帝因病班师,回朝后依然亲自嘉奖了这些北征将士,邹昌也因漠南的军功,而跻身公侯之列。
邹昌遥想当年弃文从武之时,人人皆当他是个傻子,如今呢,人人都以为国征战为傲,连目下无尘的江湖高人,都有不少想要投身军伍,这是太祖创业之时都不可想象的场景。邹昌身为儒将,深知这种改变的缘由。可惜,那个带来这些改变的人,已经不在了,而且连尸骨都找不见。更让邹昌不安的是,陛下从班师回京后,除了封赏战功那次,两年多都没有再上朝。
太上皇已经老了,还能主政到几时呢两年前在塔拉浩克,邹昌曾亲眼见证帝王的眼泪。从那时起,他就再也不怀疑陛下对荣乐王的用心了。只是如今看来,这份用心对帝王而言,有些过重。
快三年了,陛下晋荣乐王为皇夫摄政王的旨意,依然不是“追封”。荣乐王拼死为大华挣来了再续盛世的机遇,陛下若无心把握,未免太可惜了。每当这时,邹昌总会想,若荣乐王还在,该多好。
赵羽也和福珊公主一样,搞不清武林大会的状况。擂台赛不是要从八点打到十一点吗除非有压倒性的实力,不然都是越晚上台越好吧,怎么都抢着第一个守擂
好在擂台上那些想在公主和朝廷面前露脸的年轻人,多少都有些真本事,所以虽然经历了一场小插曲,今年的擂台赛倒是打得格外热闹,从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冬日的显州没有北国的千里冰原,却自有一份透骨的冬寒,习武之人体格强健,本就比普通人抗寒,倒不觉难受。十处擂台的激烈打斗,更让聚侠山庄内外的观众目不暇接,着实没有畏寒的空隙。
福珊公主没有内功防冻的本事,但是身前有火盆,怀里有手炉,身上还穿着厚实的裘衣,所以哪怕面前轩窗大开,她身上依然暖洋洋的。直到一个时辰后,公主暖得打了个哈欠,眼睛也犯起了迷糊,不满地嘀咕道“比皇兄差多了。”
守在福珊公主身边的教引女官芷安瞟了邹昌一样,见他似若未闻,才低声提醒道“公主,应该称父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