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2/2)
留下的些许痕迹早就不见了。
但毕竟是走过一次的路,明月走得自然要熟悉些。
加上这些天一直在雨林里活动,虽然除了第一天外,她基本上只在营地百米范围内活动,但来往于小溪洗漱、走远一点到小溪下游处处理生理问题,这些都让她对雨林越来越适应。
没进雨林前,她想到树林里的野生动物、出没于草丛的各种蛇虫,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对雨林抗拒不已。
小时候那个徒手捏爆青虫、折蜘蛛脚、捻蟑螂须甩着玩、烤蝗虫吃的她,跟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她,仿佛是两个物种似的。
不过这些天下来,她自己早已遗忘在记忆里、时常怀疑是否是幻想出来的、久远的儿童时期记忆,在一次次刺激中,被慢慢唤醒。
这些年来,她见到只虫就克制不住尖叫、在家里发现一只蜘蛛就会一晚上睡不好觉,非得找出来弄死才行、北方那种根本不算蟑螂的小蟑螂都不敢去摁死、除了鞋底任何用来打死过蟑螂的物品都会丢弃
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很重要。
小时候明月甚至徒手伸进抹黑的石头缝里抓出过老鼠幼崽,长大后却被一只指甲盖大的蟑螂吓得尖叫。
然而只在丛林里生活了十来天,她又变了。
不经意间就看到的各种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虫子、蜘蛛、蛇,还有一不小心就从树上掉到她脖子上、衣服上的旱蚂蟥,都迅速锻炼着明月的内心。
从一开始发现脖子上爬了蚂蟥被吓哭,惊惧崩溃地直接撕扯蚂蟥,到后来能淡定地想着蚂蟥咬不破自己的皮肤,直接无视这些濡湿的小东西。
明月的进步堪称飞速。
于是进来时花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第二次走,明月就将时间缩短到了四十分钟。
路上她除了拿竹竿探探路打草惊蛇,几乎没怎么停步,很快就出了树林。
下午三点不到,她就摘光了有蒲葵树上的大叶子。
这片小蒲葵林有三十几颗蒲葵树,错落分布在附近,每颗上叶子都不少,差不多二三十片的样子。
她架着梯子,挑大的、完整的摘,也得到足有376片叶子。
剩下的时间也懒得回去,雨林里光线是有的,但呆久了还是压抑,她想暂时享受一下海边的开阔。
于是剩下的时间,明月吹着海风,就地加工起做房顶的原料。
先是竹子开片。
把竹子那柴刀劈开,开成约三指宽、三米长的竹条。再把竹条均匀的分成一指宽的三根。
不过并不是全部劈开。
而是从竹条的一头开始分,分到里另一头时,差不多剩下五厘米左右就停下。
然后把蒲葵叶柄切下,只留叶片,叶片边缘稍稍修一下,再则根据大小,从叶柄的地方撕开,撕成两半或三半。
撕好的叶片差不多像是一个接近直角的三角形,不过这三角形的长边不是直线,而是弧形的。
然后把叶片的顶部,也就是位于叶柄的角,夹进竹条内。
第一片叶片夹进去时,要紧紧靠近竹条没有被开条的一头。
然后上下两根竹条在下,放叶片顶部,最上层则是中间的竹条,这就夹好一片。
夹第二片则相反。
夹过第一片叶片的竹条,把原本位于上方的中间竹条下压,上下竹条则上拉,中层斟酌好与第一片叶片的距离,还是放叶片顶部。
夹第三片则再反。
如此这般,三米的竹条上,编进去六七片这样的叶片。
相当于把蒲葵叶片撕开后的顶部尖角“编”进了竹条,使得蒲葵叶子位置稳固,不至于一根根栓叶子那么麻烦。
最后只需要在竹条剩五六厘米时,把剩的这一点栓上,使得竹条不会松开,就算完成了。
因为明月选的这些蒲葵都是大叶子,即便撕开成两三半也挺大的,是以六七半叶片,也能简单连接。
除开顶部稍有空隙,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有重叠,不会漏雨。
到时候这些草顶一片重一片地叠在屋顶,空隙部分则再错落的叠上一层,保证什么雨都下不下来,直接顺着葵叶的沟壑流走。
这活简单,因为还有临时开竹子才耗了点时间,但直到天黑时,明月差不多也把摘的376片蒲葵用光了。
共做出了128块这种草顶。
明天再把回去路上的蒲葵也摘了,估计就够了。
但毕竟是走过一次的路,明月走得自然要熟悉些。
加上这些天一直在雨林里活动,虽然除了第一天外,她基本上只在营地百米范围内活动,但来往于小溪洗漱、走远一点到小溪下游处处理生理问题,这些都让她对雨林越来越适应。
没进雨林前,她想到树林里的野生动物、出没于草丛的各种蛇虫,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对雨林抗拒不已。
小时候那个徒手捏爆青虫、折蜘蛛脚、捻蟑螂须甩着玩、烤蝗虫吃的她,跟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她,仿佛是两个物种似的。
不过这些天下来,她自己早已遗忘在记忆里、时常怀疑是否是幻想出来的、久远的儿童时期记忆,在一次次刺激中,被慢慢唤醒。
这些年来,她见到只虫就克制不住尖叫、在家里发现一只蜘蛛就会一晚上睡不好觉,非得找出来弄死才行、北方那种根本不算蟑螂的小蟑螂都不敢去摁死、除了鞋底任何用来打死过蟑螂的物品都会丢弃
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很重要。
小时候明月甚至徒手伸进抹黑的石头缝里抓出过老鼠幼崽,长大后却被一只指甲盖大的蟑螂吓得尖叫。
然而只在丛林里生活了十来天,她又变了。
不经意间就看到的各种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虫子、蜘蛛、蛇,还有一不小心就从树上掉到她脖子上、衣服上的旱蚂蟥,都迅速锻炼着明月的内心。
从一开始发现脖子上爬了蚂蟥被吓哭,惊惧崩溃地直接撕扯蚂蟥,到后来能淡定地想着蚂蟥咬不破自己的皮肤,直接无视这些濡湿的小东西。
明月的进步堪称飞速。
于是进来时花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第二次走,明月就将时间缩短到了四十分钟。
路上她除了拿竹竿探探路打草惊蛇,几乎没怎么停步,很快就出了树林。
下午三点不到,她就摘光了有蒲葵树上的大叶子。
这片小蒲葵林有三十几颗蒲葵树,错落分布在附近,每颗上叶子都不少,差不多二三十片的样子。
她架着梯子,挑大的、完整的摘,也得到足有376片叶子。
剩下的时间也懒得回去,雨林里光线是有的,但呆久了还是压抑,她想暂时享受一下海边的开阔。
于是剩下的时间,明月吹着海风,就地加工起做房顶的原料。
先是竹子开片。
把竹子那柴刀劈开,开成约三指宽、三米长的竹条。再把竹条均匀的分成一指宽的三根。
不过并不是全部劈开。
而是从竹条的一头开始分,分到里另一头时,差不多剩下五厘米左右就停下。
然后把蒲葵叶柄切下,只留叶片,叶片边缘稍稍修一下,再则根据大小,从叶柄的地方撕开,撕成两半或三半。
撕好的叶片差不多像是一个接近直角的三角形,不过这三角形的长边不是直线,而是弧形的。
然后把叶片的顶部,也就是位于叶柄的角,夹进竹条内。
第一片叶片夹进去时,要紧紧靠近竹条没有被开条的一头。
然后上下两根竹条在下,放叶片顶部,最上层则是中间的竹条,这就夹好一片。
夹第二片则相反。
夹过第一片叶片的竹条,把原本位于上方的中间竹条下压,上下竹条则上拉,中层斟酌好与第一片叶片的距离,还是放叶片顶部。
夹第三片则再反。
如此这般,三米的竹条上,编进去六七片这样的叶片。
相当于把蒲葵叶片撕开后的顶部尖角“编”进了竹条,使得蒲葵叶子位置稳固,不至于一根根栓叶子那么麻烦。
最后只需要在竹条剩五六厘米时,把剩的这一点栓上,使得竹条不会松开,就算完成了。
因为明月选的这些蒲葵都是大叶子,即便撕开成两三半也挺大的,是以六七半叶片,也能简单连接。
除开顶部稍有空隙,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有重叠,不会漏雨。
到时候这些草顶一片重一片地叠在屋顶,空隙部分则再错落的叠上一层,保证什么雨都下不下来,直接顺着葵叶的沟壑流走。
这活简单,因为还有临时开竹子才耗了点时间,但直到天黑时,明月差不多也把摘的376片蒲葵用光了。
共做出了128块这种草顶。
明天再把回去路上的蒲葵也摘了,估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