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你好,特区
站台上营营扰扰的人群散去,火车终于启动了,如同水蛇过江,沿着蜿蜒铺陈的铁轨,向着野蛮生长于祖国南方的特区游过去了。
6人一间的硬卧,还空着一张床铺,顾蛮生很快就跟另外三个人混熟了,打听出来他们都来自四川,也都想乘着改革开放之风南下打工。
三个人虽不来自同一个地方,也算老乡,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闲来无事,就玩起了四川的一种长牌。那副牌跟常见的那种扑克牌不太一样,既狭且长,上头除了印着牌点,还画着三国人物,云长翼德,伯符公瑾,白色牌底上用红线描画,一个个都挺活灵活现。
顾蛮生被引出了兴趣,凑到那三个四川老乡跟前“哥们,玩得什么牌能不能加我一个。”
三个人长牌玩得不过瘾,加一个也就加一个了,一个四川人提醒顾蛮生“这牌可复杂,没个把小时你学不会。”
“复杂好啊。”顾蛮生笑笑,直接搬了只朱旸的行李箱当凳子,坐下了,“不复杂还没劲了。”
朱旸鲜少出远门,一上车就不舒服,这会儿火车前行的轰隆声里又夹杂上了打牌的喧闹声,他愈发感到头晕。他从自己的铺位上坐起来,侧头喊了顾蛮生一声。顾蛮生学习能力惊人,什么吃、碰、滑、偷,什么天牌地牌丁丁斧头,这会儿都已经学会了。他嘻嘻哈哈跟人玩牌,根本没听见朱旸喊他。
去深圳这么大的事情这人却似一点都不放在心上,朱旸不太高兴,又提起嗓子喊他一声“生哥”
顾蛮生被嚷烦了,才问“怎么”
朱旸提声道“咱们到了深圳到底干什么,你到现在也没个规划。”
“规划抵屁用规划赶不上变化,反正老天饿不死瞎家雀,”顾蛮生兴致全在新学会的牌戏上,头也不抬地说,“我答应你哥了,有我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你。”
与大哥分别时已经哭惨了,一听顾蛮生提起朱亮,朱旸悲从中来,揉揉红肿的眼睛,倒头面壁地睡了。
先坐火车到广州,再坐汽车去深圳。大巴明显超载,像只沙丁鱼罐头,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就摩肩接踵地挤在里头,各种体味混合着汽油味一起发酵。顾蛮生与朱旸运气好,还有座位,但朱旸闻不得充溢狭仄空间的怪味儿,晕车晕得头疼眼花腰背发软,火车上还能睡一觉,汽车就真的连坐都坐不住了。
顾蛮生见朱旸遭罪不轻,打开自己的背包,想掏瓶水来给他喝,结果却摸出一只厚实的信封。打开一看,里头包裹着厚厚一沓人民币,少说两三万。
行李是唐茹收拾的,这笔钱自然也是唐茹悄悄给的。信封沉甸甸的,粗糙的黄牛皮纸被焐得微微发烫,顾蛮生低头注视着信封,面无表情,手却止不住地发抖,像掌托着四两慈母心。他想,兴许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个样子,东隅与桑榆两难兼顾,一生都在口是与心非间较劲。
朱旸扭头看着顾蛮生,目光从他眼前垂挂着的长睫毛游移至半敞开的背包口,看见一沓半露的青色人民币,一下从要死不活的状态里惊醒过来“生哥,这么多钱”
“嚷什么”财不露白,顾蛮生叱了朱旸一句,敛了敛心头那点惆怅,又挤出笑容道,“到了深圳,哥用这钱请你吃顿好的。”
朱旸回了一句话,可能是考虑他俩目前的状况,建议一分钱掰两瓣花。但顾蛮生没听进去。他扭头看向车窗外,车经客家村,百亩油菜花田一望无边,风起时满地的油菜花便觳觫不止,犹如层层金黄的波涛。再过些日子就该开镰了。顾蛮生嘴角微微翘起,眼神温柔而恍惚,他想起了临行前的那顿糖饺,又想起了小时候跟着唐茹去菜场里打菜籽油,待油锅沸腾,糖饺上桌,没有顾长河的晦暗日子便也跟着变得热腾腾又金灿灿的。
朱旸的老乡提前收到了消息,所以特意赶来车站接人。人来人往的客运站里,朱旸向顾蛮生介绍老乡叫阿伟,比他俩年长,村里头一拨外出打工的人,已经待在深圳好几年了。
顾蛮生迎上去,一口一声热情的“伟哥”,顺便细瞅了老乡一眼,豆眼蒜鼻一张脸,毫无记忆点,唯独眼神透着一股子纯净,属于玉米秸与黄土地的、还未被城市侵染的纯净。这种纯净令人一见如故,好感倍增。
“别别别,别叫伟哥,听着别扭。”老乡普通话挺标准,外出打工多年,一口乡音已经改了,“我妈跟朱妈妈情同姐妹,朱旸就是我亲弟弟,所以他还没来的时候我妈就托人写信跟我说了,朱旸初来乍到肯定没地方去,就别在外头花冤枉钱了,不如就住我家里。”
顾蛮生不拿自己当外人,直接问道“你住哪儿”
“龙岗那边,离工厂近。”
顾蛮生继续问“伟哥在哪儿高就”
“一家叫宏康的电子加工厂,早些年加工电子琴、电子表,现在加工电话机还有电脑,反正来什么加工什么,待遇可以,还包吃包住。”
“我知道,典型的三来一补。”顾蛮生明显来了兴趣,问阿伟,“你们工厂还招人吗”
听这意思是要去工厂做工,朱旸忙道“生哥,咱们好歹是大学生”
“大学生怎么了大学生就不能去工厂了再说你连瀚大的凳子还没坐热呢,充其量就是高中毕业。”顾蛮生打定的主意是不会改的,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只笑着一勾朱旸的肩膀,“走,说好的,我请你还有你老乡吃饭。”
顾蛮生带着朱旸与阿伟,看似熟门熟路地在深圳的街道间穿梭,他大手大脚惯了,小摊子小馆子都不入眼,最后停在了一家饭店门口,高楼邃阁古色古香,明显不便宜。不比其它饭店酒楼名字里都有“兴”啊“旺”啊这些字眼,黄檀匾额上“桂荷饭店”四个鎏金大字,顾蛮生仰着头,眯缝着眼看它一晌,说“还挺风雅,就在这儿吃了。”
朱旸一看这饭店里金碧辉煌的装潢,忙扯顾蛮生的衣袖“这看着太贵了。”阿伟也小声提醒道“这家不行,你看一个客人没有,肯定宰客。”
“这叫开门宴,磕碜了还能开门吗”顾蛮生对老乡的规劝置若罔闻,好像越贵还越高兴,迈开大步就进了饭店。
店里客稀,挑大堂中央的位置坐下,顾蛮生也懒得点单,得知阿伟不忌口,便招来服务生,相当阔气地说“三个人,你们这里有什么好菜,你看着张罗吧。”
对深圳本地人来说,顾蛮生那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揭示了他外乡人的身份,更是任君宰杀之意。几个菜,粗粗一算得两三百,顾蛮生犹嫌不够,还额外叫了一瓶五粮液。朱旸直呼心疼“有钱也不能瞎折腾,这酒就别点了,我跟阿伟也都不是会喝酒的人。”
“你们不会我会啊,”顾蛮生眼珠忽悠一转,轻声道,“再说了,这瓶酒老板会请客的。”
朱旸与阿伟不解其意,顾蛮生已经高抬起手,招来了一个服务生,扬声道“你们老板在不在,我要找他。”
服务生一身紧巴巴不合身的礼服,不知顾蛮生找老板什么事情,先点头哈腰赔不是“老板是在的,就是我先问一声,是不是菜不合胃口”
“菜还可以,”顾蛮生一听老板人在,嘴角已微有一丝笑意,“但你们饭店的名字实在不好。”
不是菜品有问题,服务生吁出一口气,笑了“我们饭店名字怎么不好了”
“我看你这大堂里挂着一副画,上面提了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你们的店
站台上营营扰扰的人群散去,火车终于启动了,如同水蛇过江,沿着蜿蜒铺陈的铁轨,向着野蛮生长于祖国南方的特区游过去了。
6人一间的硬卧,还空着一张床铺,顾蛮生很快就跟另外三个人混熟了,打听出来他们都来自四川,也都想乘着改革开放之风南下打工。
三个人虽不来自同一个地方,也算老乡,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闲来无事,就玩起了四川的一种长牌。那副牌跟常见的那种扑克牌不太一样,既狭且长,上头除了印着牌点,还画着三国人物,云长翼德,伯符公瑾,白色牌底上用红线描画,一个个都挺活灵活现。
顾蛮生被引出了兴趣,凑到那三个四川老乡跟前“哥们,玩得什么牌能不能加我一个。”
三个人长牌玩得不过瘾,加一个也就加一个了,一个四川人提醒顾蛮生“这牌可复杂,没个把小时你学不会。”
“复杂好啊。”顾蛮生笑笑,直接搬了只朱旸的行李箱当凳子,坐下了,“不复杂还没劲了。”
朱旸鲜少出远门,一上车就不舒服,这会儿火车前行的轰隆声里又夹杂上了打牌的喧闹声,他愈发感到头晕。他从自己的铺位上坐起来,侧头喊了顾蛮生一声。顾蛮生学习能力惊人,什么吃、碰、滑、偷,什么天牌地牌丁丁斧头,这会儿都已经学会了。他嘻嘻哈哈跟人玩牌,根本没听见朱旸喊他。
去深圳这么大的事情这人却似一点都不放在心上,朱旸不太高兴,又提起嗓子喊他一声“生哥”
顾蛮生被嚷烦了,才问“怎么”
朱旸提声道“咱们到了深圳到底干什么,你到现在也没个规划。”
“规划抵屁用规划赶不上变化,反正老天饿不死瞎家雀,”顾蛮生兴致全在新学会的牌戏上,头也不抬地说,“我答应你哥了,有我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你。”
与大哥分别时已经哭惨了,一听顾蛮生提起朱亮,朱旸悲从中来,揉揉红肿的眼睛,倒头面壁地睡了。
先坐火车到广州,再坐汽车去深圳。大巴明显超载,像只沙丁鱼罐头,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就摩肩接踵地挤在里头,各种体味混合着汽油味一起发酵。顾蛮生与朱旸运气好,还有座位,但朱旸闻不得充溢狭仄空间的怪味儿,晕车晕得头疼眼花腰背发软,火车上还能睡一觉,汽车就真的连坐都坐不住了。
顾蛮生见朱旸遭罪不轻,打开自己的背包,想掏瓶水来给他喝,结果却摸出一只厚实的信封。打开一看,里头包裹着厚厚一沓人民币,少说两三万。
行李是唐茹收拾的,这笔钱自然也是唐茹悄悄给的。信封沉甸甸的,粗糙的黄牛皮纸被焐得微微发烫,顾蛮生低头注视着信封,面无表情,手却止不住地发抖,像掌托着四两慈母心。他想,兴许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个样子,东隅与桑榆两难兼顾,一生都在口是与心非间较劲。
朱旸扭头看着顾蛮生,目光从他眼前垂挂着的长睫毛游移至半敞开的背包口,看见一沓半露的青色人民币,一下从要死不活的状态里惊醒过来“生哥,这么多钱”
“嚷什么”财不露白,顾蛮生叱了朱旸一句,敛了敛心头那点惆怅,又挤出笑容道,“到了深圳,哥用这钱请你吃顿好的。”
朱旸回了一句话,可能是考虑他俩目前的状况,建议一分钱掰两瓣花。但顾蛮生没听进去。他扭头看向车窗外,车经客家村,百亩油菜花田一望无边,风起时满地的油菜花便觳觫不止,犹如层层金黄的波涛。再过些日子就该开镰了。顾蛮生嘴角微微翘起,眼神温柔而恍惚,他想起了临行前的那顿糖饺,又想起了小时候跟着唐茹去菜场里打菜籽油,待油锅沸腾,糖饺上桌,没有顾长河的晦暗日子便也跟着变得热腾腾又金灿灿的。
朱旸的老乡提前收到了消息,所以特意赶来车站接人。人来人往的客运站里,朱旸向顾蛮生介绍老乡叫阿伟,比他俩年长,村里头一拨外出打工的人,已经待在深圳好几年了。
顾蛮生迎上去,一口一声热情的“伟哥”,顺便细瞅了老乡一眼,豆眼蒜鼻一张脸,毫无记忆点,唯独眼神透着一股子纯净,属于玉米秸与黄土地的、还未被城市侵染的纯净。这种纯净令人一见如故,好感倍增。
“别别别,别叫伟哥,听着别扭。”老乡普通话挺标准,外出打工多年,一口乡音已经改了,“我妈跟朱妈妈情同姐妹,朱旸就是我亲弟弟,所以他还没来的时候我妈就托人写信跟我说了,朱旸初来乍到肯定没地方去,就别在外头花冤枉钱了,不如就住我家里。”
顾蛮生不拿自己当外人,直接问道“你住哪儿”
“龙岗那边,离工厂近。”
顾蛮生继续问“伟哥在哪儿高就”
“一家叫宏康的电子加工厂,早些年加工电子琴、电子表,现在加工电话机还有电脑,反正来什么加工什么,待遇可以,还包吃包住。”
“我知道,典型的三来一补。”顾蛮生明显来了兴趣,问阿伟,“你们工厂还招人吗”
听这意思是要去工厂做工,朱旸忙道“生哥,咱们好歹是大学生”
“大学生怎么了大学生就不能去工厂了再说你连瀚大的凳子还没坐热呢,充其量就是高中毕业。”顾蛮生打定的主意是不会改的,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只笑着一勾朱旸的肩膀,“走,说好的,我请你还有你老乡吃饭。”
顾蛮生带着朱旸与阿伟,看似熟门熟路地在深圳的街道间穿梭,他大手大脚惯了,小摊子小馆子都不入眼,最后停在了一家饭店门口,高楼邃阁古色古香,明显不便宜。不比其它饭店酒楼名字里都有“兴”啊“旺”啊这些字眼,黄檀匾额上“桂荷饭店”四个鎏金大字,顾蛮生仰着头,眯缝着眼看它一晌,说“还挺风雅,就在这儿吃了。”
朱旸一看这饭店里金碧辉煌的装潢,忙扯顾蛮生的衣袖“这看着太贵了。”阿伟也小声提醒道“这家不行,你看一个客人没有,肯定宰客。”
“这叫开门宴,磕碜了还能开门吗”顾蛮生对老乡的规劝置若罔闻,好像越贵还越高兴,迈开大步就进了饭店。
店里客稀,挑大堂中央的位置坐下,顾蛮生也懒得点单,得知阿伟不忌口,便招来服务生,相当阔气地说“三个人,你们这里有什么好菜,你看着张罗吧。”
对深圳本地人来说,顾蛮生那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揭示了他外乡人的身份,更是任君宰杀之意。几个菜,粗粗一算得两三百,顾蛮生犹嫌不够,还额外叫了一瓶五粮液。朱旸直呼心疼“有钱也不能瞎折腾,这酒就别点了,我跟阿伟也都不是会喝酒的人。”
“你们不会我会啊,”顾蛮生眼珠忽悠一转,轻声道,“再说了,这瓶酒老板会请客的。”
朱旸与阿伟不解其意,顾蛮生已经高抬起手,招来了一个服务生,扬声道“你们老板在不在,我要找他。”
服务生一身紧巴巴不合身的礼服,不知顾蛮生找老板什么事情,先点头哈腰赔不是“老板是在的,就是我先问一声,是不是菜不合胃口”
“菜还可以,”顾蛮生一听老板人在,嘴角已微有一丝笑意,“但你们饭店的名字实在不好。”
不是菜品有问题,服务生吁出一口气,笑了“我们饭店名字怎么不好了”
“我看你这大堂里挂着一副画,上面提了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你们的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