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里,日头足,桃花俏艳,洋洒的粉色花雨中,姑娘家似是受了惊吓,只垂着头不敢多看分毫。
封垏信步走着,离得稍微近些,才看清姑娘耳朵上摇晃的珠坠碎出的细光,扬了扬眉问“你唤我什么”
沉沉的嗓音乍起,犹如鸣钟涤荡,驱散心中万般滋味。
霜莳冷不丁地瑟缩,慌地叠手纳福道“方才与祖母闲聊时,厮使传报都使登门贺喜。传言都使养了一只帅气的猎犬,我便猜您便是都使本人。托您的福,我才得已从江都辗转,如今养在右谏议大夫名下,因此妄自尊称您为表叔。”
霜莳说不下去了,实在是因为封垏靠得太近。霜莳觉得甚是古怪,前世初见,封垏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多了几番交集之后才得已说几句话。难不成重活一次,细枝末节都与以往不同了
封垏仔细看过她的脸,并没发现有易容迹象,便退了两步,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你倒是不见外。”
封垏长着一副好面容,但性格却极差。许是刀光剑影见多了,声音里自然带着锋芒,简短的一句话像是短刃,让人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她又有些胆怯,不由自主地想离他远些。
“你抖什么,它又不咬你。”封垏吹了个口哨,飞腿乖乖站了起来,趴在他脚下。
他一开口,眉眼间亦刻画着一种生人勿近的姿态。霜莳又慌地将头低下,不知如何在此情此景下,将肚子里的一番话说给他听。
封垏见她不开口,倒是闲适地落座于楣子坐凳上,偏过头去看一旁的倒垂杨柳。暖融的风吹过,撩起襕衫一角,露出有些陈旧的鞋履。
前世在李家,霜莳旁的没学会,察言观色的能耐倒是日渐增益。寄人篱下便要学会逢迎尊长,封垏自然也算作长辈之一。崔汝南将封垏视为己出,衣物吃食从不缺他用项,如此还是头一遭见他一身华服却配了一双旧履。
霜莳想了想便道“表叔日日操劳军务,为官家分忧解难,为黎民百姓保卫疆土。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改日纳双新履奉上作为救恩谢礼,还望表叔莫要嫌弃。”
封垏垂眸,问了一句不相干的话“那日在楚州,你是如何识出我的”
霜莳从江都韩家赶赴汴京李家,路途遥远,必经的楚州又是战火纷飞之地,天灾人祸交相迎来,这一路走得甚是举步维艰。
那日在楚州,霜莳一行三人遭遇劫匪,韩家重金聘请的镖师逃了,身上银两眼看就要被洗劫一空,恰逢碰到封垏一行搭救,这才一路相送至汴京,免遭这一路无法想象的辛苦。
前世亦是如此,霜莳甚是感激封垏,无奈封垏一直疑心她乃敌营细作,那些年生出的嫌隙,在二人之间竖起的壁垒越不过攀不得。
如今他再问,霜莳一心急,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人处在危难之间,眼里望见的,不管是谁,都会祈盼偶遇个善心人出手相救。好在老天待我不薄,恰逢表叔经过施以援手,才使我主仆免遭一劫。此恩此情没齿难忘,霜莳毕生将敬您忠您。今日所言绝非虚假,若有半点欺瞒之意,死后沦为畜生道,永世不得为人。”
一个姑娘家又是跪又是发毒誓,封垏显然没有预料到。他自嘲一笑“善心人还是头一次听人如此说。”
霜莳笃定似地点了点头“大善人,如假包换。”
封垏笑出了声,让霜莳起来,心情倒是挺愉悦。见霜莳绞着手帕很是局促,便抬了抬脚“出门太着急忘记换了。”
又飘忽忽道了句,“托你义父带给我便是。”
这是接受了她的好意,霜莳浅笑,忙应道“承蒙表叔不嫌弃,我定会将鞋履纳得舒服些。”
既然善意已表达,霜莳便告辞道“表叔事忙,便不耽搁了。”
封垏没动,声音里没什么情绪,问道“宴席还未开”
霜莳细声回道“已经开了,劳烦表叔移步至前院。”
封垏没动,视线漫过,停在她脸上的视线在深究。
霜莳避开视线,矜持道“祖母不在,珍大娘子和周姨娘都在照料客人,我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便不在人前伺候了。”又转身吩咐金雀,“引都使前去。”
封垏起身唤了一声飞腿,走了几步又回首道,“既然来了李家,便安生住着,别闹什么幺蛾子。再好心提醒你一句,我尚未就职都使,莫要在外人面前说错话,不然谁也救不了你。”
说罢,转身离去,徒剩一缕清风。
行军之人,并非都是只懂厮杀喊打的粗人。封垏常年征战沙场,却有一副精慎周密的胸怀,无形中能洞察一个人的行为心思。霜莳一时慌乱,错乱了记忆,混说了他的官职,幸好他只当她胡言乱语,没深究起来,不然真不知该如何解释。
不过这次印象着实不佳,回到霜廊院,霜莳有些闷闷不乐。金雀回来后又去小厨房拿来甜食,见霜莳神情不善,便问道“姑娘这是怎么了”
霜莳摇了摇头说无事。
人心真是贪恋,有了前世的记忆,故人再见之时,总想着能一眼望到汪洋,可惜只能等着水到渠成。她心里的海掀起了狂风巨浪,可惜那人连毛毛雨都未落。不过总算能说上几句话,倒是比前世幸运了些。
金雀在一旁看着,揶揄笑道“姑娘这神情,倒似少女伤春。”
霜莳抿抿唇,脸颊上现出隐约的红。重新换了一身桃色裙衫,与金雀道“不过是天气暖和了起来,有些热罢了。过两日是小姑姑的回门家宴,我们准备准备,好好去打个招呼。”
绕过游廊,李家有一片竹林
封垏信步走着,离得稍微近些,才看清姑娘耳朵上摇晃的珠坠碎出的细光,扬了扬眉问“你唤我什么”
沉沉的嗓音乍起,犹如鸣钟涤荡,驱散心中万般滋味。
霜莳冷不丁地瑟缩,慌地叠手纳福道“方才与祖母闲聊时,厮使传报都使登门贺喜。传言都使养了一只帅气的猎犬,我便猜您便是都使本人。托您的福,我才得已从江都辗转,如今养在右谏议大夫名下,因此妄自尊称您为表叔。”
霜莳说不下去了,实在是因为封垏靠得太近。霜莳觉得甚是古怪,前世初见,封垏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多了几番交集之后才得已说几句话。难不成重活一次,细枝末节都与以往不同了
封垏仔细看过她的脸,并没发现有易容迹象,便退了两步,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你倒是不见外。”
封垏长着一副好面容,但性格却极差。许是刀光剑影见多了,声音里自然带着锋芒,简短的一句话像是短刃,让人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她又有些胆怯,不由自主地想离他远些。
“你抖什么,它又不咬你。”封垏吹了个口哨,飞腿乖乖站了起来,趴在他脚下。
他一开口,眉眼间亦刻画着一种生人勿近的姿态。霜莳又慌地将头低下,不知如何在此情此景下,将肚子里的一番话说给他听。
封垏见她不开口,倒是闲适地落座于楣子坐凳上,偏过头去看一旁的倒垂杨柳。暖融的风吹过,撩起襕衫一角,露出有些陈旧的鞋履。
前世在李家,霜莳旁的没学会,察言观色的能耐倒是日渐增益。寄人篱下便要学会逢迎尊长,封垏自然也算作长辈之一。崔汝南将封垏视为己出,衣物吃食从不缺他用项,如此还是头一遭见他一身华服却配了一双旧履。
霜莳想了想便道“表叔日日操劳军务,为官家分忧解难,为黎民百姓保卫疆土。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改日纳双新履奉上作为救恩谢礼,还望表叔莫要嫌弃。”
封垏垂眸,问了一句不相干的话“那日在楚州,你是如何识出我的”
霜莳从江都韩家赶赴汴京李家,路途遥远,必经的楚州又是战火纷飞之地,天灾人祸交相迎来,这一路走得甚是举步维艰。
那日在楚州,霜莳一行三人遭遇劫匪,韩家重金聘请的镖师逃了,身上银两眼看就要被洗劫一空,恰逢碰到封垏一行搭救,这才一路相送至汴京,免遭这一路无法想象的辛苦。
前世亦是如此,霜莳甚是感激封垏,无奈封垏一直疑心她乃敌营细作,那些年生出的嫌隙,在二人之间竖起的壁垒越不过攀不得。
如今他再问,霜莳一心急,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人处在危难之间,眼里望见的,不管是谁,都会祈盼偶遇个善心人出手相救。好在老天待我不薄,恰逢表叔经过施以援手,才使我主仆免遭一劫。此恩此情没齿难忘,霜莳毕生将敬您忠您。今日所言绝非虚假,若有半点欺瞒之意,死后沦为畜生道,永世不得为人。”
一个姑娘家又是跪又是发毒誓,封垏显然没有预料到。他自嘲一笑“善心人还是头一次听人如此说。”
霜莳笃定似地点了点头“大善人,如假包换。”
封垏笑出了声,让霜莳起来,心情倒是挺愉悦。见霜莳绞着手帕很是局促,便抬了抬脚“出门太着急忘记换了。”
又飘忽忽道了句,“托你义父带给我便是。”
这是接受了她的好意,霜莳浅笑,忙应道“承蒙表叔不嫌弃,我定会将鞋履纳得舒服些。”
既然善意已表达,霜莳便告辞道“表叔事忙,便不耽搁了。”
封垏没动,声音里没什么情绪,问道“宴席还未开”
霜莳细声回道“已经开了,劳烦表叔移步至前院。”
封垏没动,视线漫过,停在她脸上的视线在深究。
霜莳避开视线,矜持道“祖母不在,珍大娘子和周姨娘都在照料客人,我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便不在人前伺候了。”又转身吩咐金雀,“引都使前去。”
封垏起身唤了一声飞腿,走了几步又回首道,“既然来了李家,便安生住着,别闹什么幺蛾子。再好心提醒你一句,我尚未就职都使,莫要在外人面前说错话,不然谁也救不了你。”
说罢,转身离去,徒剩一缕清风。
行军之人,并非都是只懂厮杀喊打的粗人。封垏常年征战沙场,却有一副精慎周密的胸怀,无形中能洞察一个人的行为心思。霜莳一时慌乱,错乱了记忆,混说了他的官职,幸好他只当她胡言乱语,没深究起来,不然真不知该如何解释。
不过这次印象着实不佳,回到霜廊院,霜莳有些闷闷不乐。金雀回来后又去小厨房拿来甜食,见霜莳神情不善,便问道“姑娘这是怎么了”
霜莳摇了摇头说无事。
人心真是贪恋,有了前世的记忆,故人再见之时,总想着能一眼望到汪洋,可惜只能等着水到渠成。她心里的海掀起了狂风巨浪,可惜那人连毛毛雨都未落。不过总算能说上几句话,倒是比前世幸运了些。
金雀在一旁看着,揶揄笑道“姑娘这神情,倒似少女伤春。”
霜莳抿抿唇,脸颊上现出隐约的红。重新换了一身桃色裙衫,与金雀道“不过是天气暖和了起来,有些热罢了。过两日是小姑姑的回门家宴,我们准备准备,好好去打个招呼。”
绕过游廊,李家有一片竹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