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儿沿袭着前面几代人的脚步,开始到处求神拜佛。

    北京王府的太妃早就派人盯着她,没两天就和她在香木寺偶遇了。

    香木寺的香火不太旺盛,这边儿的和尚都非常老实,没什么庙产,全靠信众施舍过日子,因为老实又兢兢业业,来过这里的人对他们反而更相信一些。

    贾敏这次来除了跟这边儿的住持商量让他们日日在佛前祈祷孙子平安出世之外,还有就是为自己那未曾出世的孙子或者孙女预定一盏灯。

    老和尚拿来了一盏灯,指着底部跟贾敏说,“到时候施主要给个名字,不拘是大名小名,只要是个名字就行了,刻好了之后供奉在佛前。”

    贾敏想了想,这还要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再说。“灯你先收着,等我们家孩子出生了,我再派人来跟你说。”

    正说着呢,外面有和尚来禀报,有贵客来了。

    北静王府太妃进来,贾敏心里面就想着这八成是说客。还是笑盈盈的带着女儿起来和太妃见礼。

    和尚退出去之后,两家的人在这禅房坐下,一来一去说起话来。

    开头的时候,先是恭喜林皓得了探花。

    贾敏打定了主意不愿意跟她多说,也只是礼节性的客气了一回,态度不冷不热。

    太妃心下想着到底该怎么把话题点透,就看到林黛玉坐在贾敏身边,不住嘴的夸林黛玉。

    贾敏作为一个过来人,这个时候已经听出来点意思了。

    对方可能不是来做说客的,八成是想做媒。

    想到这里,贾敏心里面儿端高了姿态。

    当年自个儿的第一个孩子要开始议论婚嫁,夫妻俩急得恨不得把江南的好孩子扒拉个一遍儿。那个时候两口子的心态就是能把孩子嫁出去都谢天谢地了。

    等到第2个孩子了,自家的条件高了,能挑选的余地就多了,不少人来跟前说媒,贾敏已经开始挑三拣四了。

    还没等她挑出个结果,儿媳妇儿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定下来了。

    所以现在对嫁小女儿这件事情,贾敏有一种自在必得的参与感。

    所以对方夸自己小女儿的时候,她有着一副谦虚的面容,实际上已经得意坏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贵妇,对于谦虚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既能显示出自己的谦逊,又能在谦逊的同时,把自己孩子的优点暴露出来。

    两个人你来我往说得火热,太妃夸了这么久,不带一句重复的,虽然是脸上带的笑,心里却在纳闷儿,“怎么不接下来问问我谁家的孩子上进懂礼虽然我不好直说是我那孽障,但是也能留个话钩子勾住他们,回头好托媒人啊。”

    看着林黛玉已经出去,屋子里面全剩下已婚妇女,太妃只好直白地问,“贵府的这位姑娘,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贾敏想了想,“这话我却不敢说,要回去问问我们老爷呢。”

    “是应该问问,婚姻结两姓之好你们家老爷学问好,说不定更喜欢那些读书好的孩子。”

    “这也不好说,而且我们家孩子还小呢,现在家里面儿也没人说这个。”

    “不小了,不小啦我的意思是要早点说,像我们家那孽障我们家王爷非要读书,如今耽误了,王爷前几天还跟我说呢,想要结交贵府的公子,我想着他们都是读书人,也有话说,就跟他说让他约了你们家的孩子一块儿出去吃酒。”

    贾敏又不愿意替儿子答应什么,嘴里只说,“哎呀,听说王爷诗词歌赋特别好,恰巧我们家那个在这上面没什么本事,要真是有缘分遇上了,还要向王爷请教呢。”

    贾敏在回去的时候还在想着北静王府的太妃到底是几个意思。回家了也没想明白,晚上免不了要跟林如海念叨念叨。

    林如海的关注点也比较偏,捏着胡子想了半天,“你要不说我还不觉得咱们家孩子现在长大了,昨天就跟一个小孩子一样,如今就要开始操心议婚了。”

    说完之后又长叹了一口气,“怎么不是个男孩子呢要是个男孩子就可以留在家里了。”

    又想了一会儿,“要不然招一个上门女婿”

    “谁家的好孩子愿意做一个上门女婿啊。咱们家里又不缺儿子,找什么上门女婿。”说完也跟着叹一口气,“咱们家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去了人家家里说不定就要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

    林如海要反过来安慰妻子,“慈和的婆婆多着呢,咱们要多打听打听。”

    “对对对,多打听打听,现在就开始打听,别到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稀里糊涂的把孩子嫁出去了。”

    两口子重新找到了方向,信心十足地制定了目标,一改生活中慢腾腾的节奏,斗志昂扬了起来。

    这就导致贾敏这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出去,而且有意无意的盯着那些家里面有男孩子的夫人聊天。

    贾敏的交际圈比较广,以前出去之后十次里面有一次两次才能碰到贾家的人。

    贾家的老太太因为年纪大了出门的时候少。一般是王夫人邢夫人出门儿。

    又因为邢夫人这个人和京城的贵妇圈子格格不入,所以渐渐的也不爱出门儿了。

    大部分时间是王夫人带着王熙凤出门。

    后来两家闹崩了,十分有默契地避免在同一场合出现。

    这就导致两家的矛盾拍板定案之后,人家发请柬的时候都斟酌着避开其中一家。

    日子不急不缓的又过了两个月。

    林家选女婿的事情毫无头绪,皇帝的女婿已经圈定了人选,而且已经跟人家通过了气。

    颜家的老两口诚惶诚恐地在大儿子的陪同下,正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来。

    皇帝找了个时间,让林皓陪着颜裕到了御书房。

    刚说了几句话,钱升就在一边禀告,“皇后娘娘董妃娘娘一同来给皇上送莲子羹了。”

    颜裕赶快把头低下来,羞得手足无措起来。

    皇帝呵呵一笑,说了一句,“都是一家人,不必避开了,请皇后和董妃进来吧。”

    琳琳进来之后坐到了一张绣凳上面,又招呼董妃坐下。

    董妃一看这里面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大大方方的,另外一个有些缩手缩脚。

    这大大方方的就应该是国舅爷,那缩手缩脚的八成就是寿春的驸马。

    心里面越看越不欢喜,但是寿春公主愿意。

    董妃想到这里只觉得心如刀割,心想自己做亲娘的难道能害自己的闺女吗又明白自己根本拧不过皇上脸上想要挤出几分笑,到底没挤出来,对着这个缩手缩脚的年轻人,从头打量到脚,再从脚打量到头,越看越觉得意难平。

    琳琳就负责活跃气氛,“今儿有一小锅好的莲子粥,臣妾尝了觉得味道好,送一碗过来给皇上尝尝。”

    皇帝点了点头,“皇后今日也来巧了,正好国舅在,你们可以说两句家常话,听说国舅在年底就能抱孩子了。”

    林皓微微弯腰,“算的是到年底,这种事儿微臣也不敢说到底是什么时候。”

    皇帝又说了几句让他勤俭持家忠心报国的话,好话坏话全让皇帝一个人说了,琳琳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全程就负责微笑。

    坐了一刻钟,琳琳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董妃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也没坐轿子,一块步行。琳琳就问董妃,“是不是长得一表人才我看着还行,眉清目秀的带着点书卷气。”

    董妃强撑出一个笑脸,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既然女儿嫁的是一个泥腿子,那只能在嫁妆上多下点功夫了。

    董妃心想挑女婿是皇上的事,挑嫁妆那就是皇后的事了。

    又赶快殷勤的跟上几步,挤开宫女扶着琳琳的胳膊,“事情到这个份上,臣妾再说其他的也没用了,只是不知道娘娘什么时候开始给咱们公主挑嫁妆”

    “怎么也要等到颜家的老人来京城了,不过有些东西早在几年前我都已经给孩子攒好了。像是一些金银细软毛皮布料,这些都差不多攒够了。现在差的也就是一些大件的家具和田产。”

    董妃想问问金银细软都有些什么,又怕问得太直白了惹皇后生气。

    嘴里一叠声地感谢琳琳,面儿上做足了感恩戴德的样子。说了两车闲话才切入重点,“金银细软这些臣妾也有,臣妾就这么一个孩子,也给她攒了不少,到时候送过来给娘娘过目,娘娘看着能用的就给她塞到嫁妆里去。”

    董妃是有嫁妆的,和这宫中其他嫔妃相比,她当年做的是王府侧妃,正儿八经是能带嫁妆进王府的。后来的这些嫔妃,进宫的时候能夹带一些银票,但是大件儿的都带不进来。

    董妃当年也管过王府后院的一些杂事,虽然油水不多,但是攒个几千两银子左右的私房钱还是简单的。

    她又没有花钱的地方,这些东西往后也是要留给寿春的。要是偷偷摸摸地给了不仅不好看,反而惹人非议。不如大大方方的塞到嫁妆里去,写在嫁妆单子里面也不算宫里赏赐的东西,到时候传给子孙也是可以的。

    琳琳不想跟她在这种小事上计较太多,“你派人写个单子,最好写详细了,多大尺寸要什么样的盒子装,一起写出来,本宫到时候只看单子不看你东西。你先操心这些,本宫这会儿要操心的是找哪个地方做咱们孩子的公主府合适。”

    公主府这事儿董妃真没想到,这时候不仅对皇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面狗腿般的想着,“果然周到要不然怎么自己只能做嫔妃人家能做皇后呢。”

    民间的俗话说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目前皇帝的这些亲戚里面,颜家确实是最穷的。

    颜家老两口进了京城,带了不少土特产,有一种赶大车进京走亲戚的模样。

    颜裕一看,哭笑不得。他大哥就在一边解释,“我说带银票就够了,可是咱爹娘非要带这些土特产来。”

    同来的还有四五个得力的仆从,帮着把东西卸下车,里面还有几只活着的鸭子。

    颜裕也没什么办法,让人先把鸭子养起来。

    老两口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进屋就先问,“皇上真的要把公主娘娘嫁给你了,戏文里面不是说只有状元才能娶公主吗”

    颜裕的大哥叫颜富,曾经在扬州苏州出入过,多多少少比父母的见识要广一些。

    “您老人家别拿戏文上的事儿当真我瞧着这京城的房子都好,可咱们家就算是卖光了家产也未必能置办下来一套像样的宅子,二弟,往后你怎么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又怎么养”

    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颜裕,他们家的老太太就问,“皇上给你赐状元府了吗”

    颜裕对着他们笑笑,“公主的嫁妆里有房子,家里也不用砸锅卖铁凑这个银子,到时候我跟着搬进去就行了。”

    老两口在儿子们跟前不说话了,没人的时候悄悄的说,“这不是让咱们儿子成上门女婿了吗”

    颜老头儿叹了一口气,“回去管好家里面的其他人,别觉得娶了公主就成了大官了就能吃喝不愁了,别让家里人惹什么麻烦连累咱们老二,上门女婿岂是好做的。”

    这家的人在京城里住了四五天,圣旨就到了颜家,几天前宫里的太监就来教给他们面圣的礼仪。等到进宫谢恩的时候,老两口在皇宫门前下马车,一抬头只见宫殿巍峨壮观,顿时说不出话了。

    颜老头去见皇帝,颜老太太先去拜见西太后。

    西太后和这样的老人家倒是能说得出来话,只是颜家的老太太有些畏缩。

    西太后一个人说了几句之后,没什么其他可说的,只反复交代他们,“本宫的孙女儿是个好孩子,你们可要好好的对她。”

    颜家老太太赶快点头,心想住这样的房子,吃那么好的东西,到了自己家怎么养得起哟。

    又去见了皇后,皇后带着董妃。董妃看了亲家这个模样只想站起来走人。

    皇后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听见外边儿太监传旨。

    传的是太上皇的旨意。太上皇知道了皇帝把寿春公主就这么轻易的许配出去了,气得把皇帝骂了一通。

    “必须让朕先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孩子,要是不好,这婚事不算数。”

    琳琳先让人把严家的人送出宫,就听说皇上派人把颜驸马送到西园去了。

    “果然好事都是一波三折。”这边刚感叹完,那边又有太监来传信,“皇上说让咱们太子爷也去西园。”

    琳琳想着让麒麟去干吗这个节骨眼上又不敢阻止。

    麒麟又换了衣服,快马加鞭的跟着到了西园。

    一直等到天都黑了,也没见到太子和驸马回来,琳琳心里面止不住的多想,“难不成是太上皇一看不同意,要让人把驸马轰出去,麒麟在那边求情”

    董妃心里盼望着太上皇英明一回,虽然把这个驸马赶走了对寿春公主的名声有些妨碍,话又说回来了,皇帝的女儿可不愁嫁。就算名声差了,随便嫁一个也比现在这个强。

    各方人马的心情都不一样,终于等啊等啊,等到有人从西园传信回来。

    小太监跪在琳琳跟前汇报,“咱们太子爷让奴才回来跟皇上娘娘说今天晚上住在西园了,明天上午再回来。”

    “那我问你,驸马如今怎么样了”

    小太监用敬佩的语气,“奴才随太子爷去的时候,驸马已经进西园了,不知怎么回事和太上皇说说笑笑,奴才跟着咱们太子爷去听了一会儿,发现驸马说的是扬州那边的盐官盐商拍盐官马屁的事儿。”

    本来还想说盐官受贿,但一想到国丈爷做过盐官儿,就赶快换了个词儿。

    “把太上皇说的眉开眼笑”

    小太监赶快点了点头,“说的妙趣横生,太上皇听了又听,天色晚了,咱们太子爷说再不回宫就进不了城了,太上皇就说大不了先在西园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琳琳摆了摆手,让这个小太监先退下,心里面想着这驸马有几分真人不可貌相。只不过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

    寿春公主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好歹也养几年了,要是嫁了一个奸诈之人

    正想着皇帝回来了,琳琳赶快上去问他,“我肉眼凡胎,看不出来这驸马爷是何方神圣,你怎么就一眼看出来他的不凡,让他做咱们家女婿了”

    “等着瞧,他往后绝对是一代名臣。”

    说完之后背着手在宫殿里面迈着戏台子上王帽老生的步子,嘴里唱着,“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六保官寇天官理政有方,七保官范尚书人人敬仰,八保官吕蒙正执掌朝纲,九保官吕夷简左班丞相”

章节目录

[红楼]皇后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则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则美并收藏[红楼]皇后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