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承佑点了点头,认同了连静淞的这番话。
“但既然真实发生了,那么就一定存在做得出这事的势力。自大晋立国以来,天下一分为二,皇姓管朝廷,连家管绿林,连家在朝廷没有人手,但朝廷却并非如此。”
司承佑接口道“六扇门。”
“就是六扇门,此事六扇门做得。倘若六扇门单纯只是一个江湖门派的话,未必有覆灭连家的理由,反而应当对我下手,毕竟只要我死,连家立即便会四分五裂。但六扇门不是,司公子为齐王,对六扇门的底细,应当比我更为了解。”
“六扇门乃是高祖皇帝亲创,于建安二年创立于长安,从十三所锦衣卫中挑选功夫好手,组建而成,以辅助连家安定绿林之名立于世。直至太康七年,六扇门中人手仍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司承佑顿了顿,接着道“与其说是从锦衣卫中挑选人手组建六扇门,不如说是锦衣卫以六扇门的名头于江湖中行走,做下些锦衣卫并不方便做的事。
“高祖皇帝在时尚且收敛一二,从太康元年起,便不再收敛,甚至于变本加厉。
“其作恶,不知凡几。”
连静淞没想到司承佑说得如此坦诚,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兵,依照皇帝的意志行事,皇子也勉强算半个主子,尤其是司承佑这种得宠的皇子,更是随意驱使,司承佑能这样不加掩饰地说出来,着实难得。
“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我连家的监视。我刚回虎城那一日,有问过虎城县令,他说得了上头的命令,有任何声响都不得出面,想来虎城锦衣卫也是如此,不然如何能坐视连家灭门。这上头究竟是太守,还是六部,甚至于宗室,我不得而知。但既然能驱使得了锦衣卫,至少也是宗室亲王。
“司公子归为齐王,在长安时,就未曾听到半点风声”
司承佑听得很认真,连静淞提及了宗室也半点不介意,闻言摇了摇头,道“半点也不曾。”
大约是怕连静淞不相信,她解释道“我在长安吃喝玩乐惯了,我父皇一登基我便开府建牙了,但说是开府建牙其实一个幕僚也不曾招揽,也没有得到过某位朝臣的投效,所以,让连姑娘失望了。”
连静淞不禁皱了皱眉头。
不是说两代皇帝对齐王皆是十分宠爱吗倘若真的十分宠爱,怎么会没有朝臣投效为官为吏者投机倒把的本事要比商贾高得多,便是自持身份,不愿意亲自站队,也会让自己的门生去投效,两头下注,收益未必高但风险是很低的,可司承佑这般状况简直闻所未闻,她若是皇帝诸子中的一个倒也罢了,可她是皇长子。
无论是什么家庭,百姓还是官吏,头生子是备受关注的。长子继承家业更是民间不成文的规定。
便是太子之位落不到司承佑的头上,也不该如此,这是苛待,是会被朝臣劝谏的,是要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皇帝薄情的。
这般情况,这所谓的宠爱,也未必是真的宠爱了。高祖皇帝姑且不论,当今却绝不是宠爱。这是故意限制,是苛待。
这到底怎么回事
明明是被视作祥瑞的皇长子,更是承担了“承天之佑”这个含义的名字,如何会不叫皇帝喜欢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连静淞生平第二次觉得脑袋不够用,第一次是知道连家消无声息地被灭门。
司承佑的降生对于天家来说是祥瑞,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长安人人皆知,甚至连在虎城的她都略有耳闻。
今上为太子时病重,高祖皇帝诸子皆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彼此不肯相让,只等他薨逝,便要争夺这大晋江山。高祖皇帝当时封诸子为王乃是实封,实领封地和军队,尤其是北地的燕王、辽东的辽王、蜀地的蜀王和西凉的秦王,这四位皆是镇守边疆以抗异族之辈,所以封国体系独立于长安,更倾向于属国。
燕、辽、蜀、秦四王皆能征善战,手下将领其国内百姓都十分爱戴,夺其兵权并非易事,这个时候更是不可为。
高祖皇帝束手无策,眼看太子即将不久于人世,太子的一个妾却生了一个儿子,借着皇孙降生的喜气,太子竟然转危为安了。
这如何不是祥瑞
高祖皇帝亲自抚养皇长孙,更是为其取名为承佑,承天之佑。
这皆是连静淞在长安时从街头巷尾听来的,从宫中传出的事情来看,情节也并非是说书先生编造的。
她当时只当大晋有天命在身,所以当今皇帝能够转危为安。
但如今看来,只怕是为了稳住局势,所以行了易钗而弁之事。
只是皇帝的态度又是为何
“但既然真实发生了,那么就一定存在做得出这事的势力。自大晋立国以来,天下一分为二,皇姓管朝廷,连家管绿林,连家在朝廷没有人手,但朝廷却并非如此。”
司承佑接口道“六扇门。”
“就是六扇门,此事六扇门做得。倘若六扇门单纯只是一个江湖门派的话,未必有覆灭连家的理由,反而应当对我下手,毕竟只要我死,连家立即便会四分五裂。但六扇门不是,司公子为齐王,对六扇门的底细,应当比我更为了解。”
“六扇门乃是高祖皇帝亲创,于建安二年创立于长安,从十三所锦衣卫中挑选功夫好手,组建而成,以辅助连家安定绿林之名立于世。直至太康七年,六扇门中人手仍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司承佑顿了顿,接着道“与其说是从锦衣卫中挑选人手组建六扇门,不如说是锦衣卫以六扇门的名头于江湖中行走,做下些锦衣卫并不方便做的事。
“高祖皇帝在时尚且收敛一二,从太康元年起,便不再收敛,甚至于变本加厉。
“其作恶,不知凡几。”
连静淞没想到司承佑说得如此坦诚,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兵,依照皇帝的意志行事,皇子也勉强算半个主子,尤其是司承佑这种得宠的皇子,更是随意驱使,司承佑能这样不加掩饰地说出来,着实难得。
“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我连家的监视。我刚回虎城那一日,有问过虎城县令,他说得了上头的命令,有任何声响都不得出面,想来虎城锦衣卫也是如此,不然如何能坐视连家灭门。这上头究竟是太守,还是六部,甚至于宗室,我不得而知。但既然能驱使得了锦衣卫,至少也是宗室亲王。
“司公子归为齐王,在长安时,就未曾听到半点风声”
司承佑听得很认真,连静淞提及了宗室也半点不介意,闻言摇了摇头,道“半点也不曾。”
大约是怕连静淞不相信,她解释道“我在长安吃喝玩乐惯了,我父皇一登基我便开府建牙了,但说是开府建牙其实一个幕僚也不曾招揽,也没有得到过某位朝臣的投效,所以,让连姑娘失望了。”
连静淞不禁皱了皱眉头。
不是说两代皇帝对齐王皆是十分宠爱吗倘若真的十分宠爱,怎么会没有朝臣投效为官为吏者投机倒把的本事要比商贾高得多,便是自持身份,不愿意亲自站队,也会让自己的门生去投效,两头下注,收益未必高但风险是很低的,可司承佑这般状况简直闻所未闻,她若是皇帝诸子中的一个倒也罢了,可她是皇长子。
无论是什么家庭,百姓还是官吏,头生子是备受关注的。长子继承家业更是民间不成文的规定。
便是太子之位落不到司承佑的头上,也不该如此,这是苛待,是会被朝臣劝谏的,是要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皇帝薄情的。
这般情况,这所谓的宠爱,也未必是真的宠爱了。高祖皇帝姑且不论,当今却绝不是宠爱。这是故意限制,是苛待。
这到底怎么回事
明明是被视作祥瑞的皇长子,更是承担了“承天之佑”这个含义的名字,如何会不叫皇帝喜欢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连静淞生平第二次觉得脑袋不够用,第一次是知道连家消无声息地被灭门。
司承佑的降生对于天家来说是祥瑞,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长安人人皆知,甚至连在虎城的她都略有耳闻。
今上为太子时病重,高祖皇帝诸子皆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彼此不肯相让,只等他薨逝,便要争夺这大晋江山。高祖皇帝当时封诸子为王乃是实封,实领封地和军队,尤其是北地的燕王、辽东的辽王、蜀地的蜀王和西凉的秦王,这四位皆是镇守边疆以抗异族之辈,所以封国体系独立于长安,更倾向于属国。
燕、辽、蜀、秦四王皆能征善战,手下将领其国内百姓都十分爱戴,夺其兵权并非易事,这个时候更是不可为。
高祖皇帝束手无策,眼看太子即将不久于人世,太子的一个妾却生了一个儿子,借着皇孙降生的喜气,太子竟然转危为安了。
这如何不是祥瑞
高祖皇帝亲自抚养皇长孙,更是为其取名为承佑,承天之佑。
这皆是连静淞在长安时从街头巷尾听来的,从宫中传出的事情来看,情节也并非是说书先生编造的。
她当时只当大晋有天命在身,所以当今皇帝能够转危为安。
但如今看来,只怕是为了稳住局势,所以行了易钗而弁之事。
只是皇帝的态度又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