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王婉君平躺在榻上,尚未睁开眼,便下意识的侧过身来,伸手摸去。
    直到触摸到榻上那片冰凉丝滑的锦被,她这才缓缓睁开了一双杏眼。
    身边果然空空如也。
    王婉君因还未睡醒而愣了片刻,才慢慢回想起来今天是三日一期的朝会。
    虽说历史上那些勤勉的君王是每日一朝,譬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他的四儿子雍正皇帝,都是终生勤政,坚持每天早起上朝,见大臣、议政事,倍受后人赞誉。
    但作为天下的主宰,天天不能睡懒觉,早起饿着肚子,还要面对几十个老头子的议事和谏言,也挺折磨人的。
    李世民显然比那两位更加会享受生活,他并非天天上朝,只是逢三日宣内外大臣召开一次朝会。
    至于非朝会日,若有紧急的事务,则可随时宣相应的臣子入宫商议。
    这样张弛有度的制度,既提升了办事效率,也能减轻君臣双方的负担。
    李治大约是天未亮便动身,入宫赴朝会去了。
    也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饿着肚子在宣政殿罚站。
    王婉君低声唤道“青禾”
    青禾正在外间忙着,听见她的声音,便急忙走进了里屋,问道“娘子可是要起身了”
    王婉君憨笑着摇了摇头道“还想在榻上多懒一会。”
    顿了一顿,她接着问道“殿下入宫去了吗”
    青禾笑道“是啊,天不亮就让阿平牵了那匹红鬃马,进宫去朝会了。”
    王婉君将榻上的绣花隐囊抱在怀里,头往上一靠,红润的脸蹭着软软的绸面料子,眼睛困得有些睁不开。
    好累啊。
    这几晚与李治同寝都没有好生睡过,浑身散架了一般,酸软疲累。
    李治居然还有精神早起去赴朝会。
    在风月这档子事上,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
    王婉君轻抚着软囊面上的锦缎花团道“一会备些清淡饮食吧。”
    青禾疑问道“方才娘子不是还说要再睡一会”
    王婉君笑了笑道“殿下现在只怕是饿着肚子在朝会呢,备些热汤热菜,他回来也可以吃的。”
    “娘子想得真周到呀,俾子一会就让芳薇去跟厨房打个招呼。”
    不过,李治似乎不太喜欢荤食啊。
    思虑到这里,她便索性点了几道“让厨房烤几张芝麻胡饼,蒸翠菘、水煮清笋,再做一道汤吧。”
    青禾替她掩好被角道“好,那娘子再睡一会。”
    正当王婉君合眼准备补个觉,便听见外间依稀传来细碎的声响。
    王婉君问道“外间怎么了”
    青禾解释道“是挽芳。”
    “啊她做什么呢”
    “在核对您的嫁妆呢。”
    昨日阿平已经让人把她的嫁妆入库了,怎么今日还要核对
    王婉君便问“嫁妆不是已经放到后头的库房里锁上了吗”
    青禾道“俾子和挽芳之前去查看过一起,确是都入库了。只是王府的人不熟悉咱们带的东西,库房里大小箱盒堆放的杂,不容易查找。因此俾子才想着根据嫁妆单上每一笔的记录,把物件分类摆放,也好将库房收拾的有序些。今后若娘子想找什么,也便宜些。”
    王婉君不禁在心下暗赞她细心妥帖。
    此番整理库房,不仅可以将所带物品根据贵重与否进行分类,还可以防止府内其他人鱼目混珠,顺手牵羊。
    少一件便有据可查。
    看来自己带她们俩嫁入晋王府,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王婉君将怀里的隐囊抱的更紧了,困得直眨眼道“你快去帮挽芳吧,我再眯一会,估摸着时辰记得叫我。”
    “是。”
    适时,李世民正在宣政殿与诸位大臣商议征伐高句丽之事。
    虽是三日一期的朝会,李世民却未着衮冕,一身窄袖圆领赤黄龙纹袍衫,头戴镶玉折上头巾,坐在殿正中的龙榻上,眉头紧蹙,不怒自威。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而亡。我大唐虽逐呈繁荣之势,但国库并不充裕,贸然征讨只怕会重蹈覆辙。”
    说话的是中书令杨师道。
    杨师道出身于弘农杨氏,隋亡唐兴后,便投奔唐高祖,归顺了大唐,迎娶桂阳公主,成了驸马都尉,因颇有才干,一路从吏部侍郎做到了中书令的位置上。
    他的父亲是隋朝的观王杨雄,投奔大唐后,他的兄长杨恭仁便做了中书令,如今他半生奋斗,终于也能到这个位置上。
    他深知攻打高句丽非上策,因而有此谏言。
    殿上的李世民正襟危坐,听此言后眉间蹙的更深道“众卿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手持象牙笏板,向中走了一步,低头道“愚以为杨公所言有理,此时征讨高句丽未免太耗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妾乃太原王婉君(唐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卧花闻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卧花闻梅并收藏妾乃太原王婉君(唐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