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打开,各个面上惊诧不已,可太后已经喝了一口,她们也不好推辞,于是悄悄皱眉咽了下去。
这一下子勾起了帘中人的好奇,就连三妹都在问“这是在喝甚么”
“这是益州的百姓正在喝的茶,它粗糙不堪,却已是当下最好。”太后淡然放下茶盏,“前几日黄河一带洪灾泛滥,皇上为此心系西南,那边的低山茶地皆被吞毁,人们又看见高山上的贡茶只运给天家,因此心生怨言。虽然并无大事,但天子失德的流言日益增多,皇上召集天下名士前去治水,比起哀家想见侄女膝下,你们莫不如多为皇上思量,如何号召族人替他去解治水之忧”
顾美人脸色大变,慌忙携众人跪拜道“嫔妾见识浅薄,还请太后恕罪”
沈淑昭在心中惊叹,太后一个伎俩就化解了这场争风吃醋,与其在乎新来的妃子,不如多去在乎皇上的心事,一旁的长姐眼中写满了佩服。
“起来罢,你们的真心哀家都看在眼里。”
“承蒙太后怜惜。”顾美人颤颤巍巍。
一番寒暄以后,太后也就打发了众嫔妃离去,于是沈淑昭等人从帘后走出来,太后笑着看她们“你们可听清楚了”三妹连忙道“回禀太后,民女听清楚了,朝中正缺治水人才,民女曾在老祖母书房中见一本书为大衍玄基,此为东汉治水之才王景所著,其中不仅提到泄洪妙方,还有风水堪舆之术,只不过未曾细读,若是太后命家兄勤学,日后说不定有大用处。”
太后却道“小丫头,你们能懂多少治水。庄昭,你可听清了”
身旁响起长姐声音“回禀太后,民女听清楚了一件事,今日萧皇后没有来请安。”
沈淑昭微微莞尔,倘若长姐能一直如此,就不必担心太后这边的打算了。
只要自己为她扫除入宫阻碍,她就一定能阻止自己为妃,说来说去,她们已然是有利彼此的关系。
“天子纳妃天经地义,萧皇后今日竟连请安都不肯来。”太后摇了摇头,长姐稍微想了想,说“回太后,皇后不来也许并非是因妒忌,而是为了避开风头。”太后讽道“她可是个张扬浅薄之人。”这样听罢,长姐陷入一番沉思。
见她如此,太后转头就对沈淑昭问“淑姑娘,你说呢”
沈淑昭听着她们二人说话,毫无疑问,太后这是在指点长姐,此刻在用一个激将法,方才太后几句话就轻易影响了长姐判断,所谓眼见为实,轻蔑对手就是轻蔑自己,所以太后才要让自己说出正确答案。
这时也不能够避让,她若是道自己也不知,虽然长姐不会失了面子,但在太后眼中,难免留下一个小家子气的印象。
于是她不放过这个表现之机,坦荡大方道“回禀太后,萧皇后称病不来,可能是想避开大臣求见太后。因为昨日的事已传遍耳目,今日说不定会有说客前来。”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你言之有理。”
长姐果然面上一刹落空,沈淑昭淡淡承言,但心中也留下了一笔失落。太后这样做并未将她视若自己人,长姐若还会犯错,她就要多做一天这种对比的例子,这样下去长姐更会与她疏远,可是如今她还不能改变这个现状,至少暂时不能。
“不说朝中头疼的事了,赐早膳。”太后一声吩咐,门外的宫人就忙活起来,长姐怀有心事地起身,没过多久三人就再次分席而坐。
宫人端着食盘走进来,一个熟悉的裙角出现在沈淑昭眼中,抬起头来,正见玉欢端着点心站在她面前。“这是观音糕,由为先帝做了四十年菜的刘尚食所创。”玉欢红了面颊道,“还望合二小姐胃口。”
沈淑昭对她善意地点了点头,昨日用膳时并没有宫人解说,而这位女长御的小红人也不在她这桌上菜。
玉欢低头告退,看来宫中各个皆是人精,大多人都在谋求与共,这是她的示好。
用好膳后,昨日给高德忠擦筷子的宦官忽然走进来报道“启禀太后,殿外长史大人求见。”
这一下子勾起了帘中人的好奇,就连三妹都在问“这是在喝甚么”
“这是益州的百姓正在喝的茶,它粗糙不堪,却已是当下最好。”太后淡然放下茶盏,“前几日黄河一带洪灾泛滥,皇上为此心系西南,那边的低山茶地皆被吞毁,人们又看见高山上的贡茶只运给天家,因此心生怨言。虽然并无大事,但天子失德的流言日益增多,皇上召集天下名士前去治水,比起哀家想见侄女膝下,你们莫不如多为皇上思量,如何号召族人替他去解治水之忧”
顾美人脸色大变,慌忙携众人跪拜道“嫔妾见识浅薄,还请太后恕罪”
沈淑昭在心中惊叹,太后一个伎俩就化解了这场争风吃醋,与其在乎新来的妃子,不如多去在乎皇上的心事,一旁的长姐眼中写满了佩服。
“起来罢,你们的真心哀家都看在眼里。”
“承蒙太后怜惜。”顾美人颤颤巍巍。
一番寒暄以后,太后也就打发了众嫔妃离去,于是沈淑昭等人从帘后走出来,太后笑着看她们“你们可听清楚了”三妹连忙道“回禀太后,民女听清楚了,朝中正缺治水人才,民女曾在老祖母书房中见一本书为大衍玄基,此为东汉治水之才王景所著,其中不仅提到泄洪妙方,还有风水堪舆之术,只不过未曾细读,若是太后命家兄勤学,日后说不定有大用处。”
太后却道“小丫头,你们能懂多少治水。庄昭,你可听清了”
身旁响起长姐声音“回禀太后,民女听清楚了一件事,今日萧皇后没有来请安。”
沈淑昭微微莞尔,倘若长姐能一直如此,就不必担心太后这边的打算了。
只要自己为她扫除入宫阻碍,她就一定能阻止自己为妃,说来说去,她们已然是有利彼此的关系。
“天子纳妃天经地义,萧皇后今日竟连请安都不肯来。”太后摇了摇头,长姐稍微想了想,说“回太后,皇后不来也许并非是因妒忌,而是为了避开风头。”太后讽道“她可是个张扬浅薄之人。”这样听罢,长姐陷入一番沉思。
见她如此,太后转头就对沈淑昭问“淑姑娘,你说呢”
沈淑昭听着她们二人说话,毫无疑问,太后这是在指点长姐,此刻在用一个激将法,方才太后几句话就轻易影响了长姐判断,所谓眼见为实,轻蔑对手就是轻蔑自己,所以太后才要让自己说出正确答案。
这时也不能够避让,她若是道自己也不知,虽然长姐不会失了面子,但在太后眼中,难免留下一个小家子气的印象。
于是她不放过这个表现之机,坦荡大方道“回禀太后,萧皇后称病不来,可能是想避开大臣求见太后。因为昨日的事已传遍耳目,今日说不定会有说客前来。”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你言之有理。”
长姐果然面上一刹落空,沈淑昭淡淡承言,但心中也留下了一笔失落。太后这样做并未将她视若自己人,长姐若还会犯错,她就要多做一天这种对比的例子,这样下去长姐更会与她疏远,可是如今她还不能改变这个现状,至少暂时不能。
“不说朝中头疼的事了,赐早膳。”太后一声吩咐,门外的宫人就忙活起来,长姐怀有心事地起身,没过多久三人就再次分席而坐。
宫人端着食盘走进来,一个熟悉的裙角出现在沈淑昭眼中,抬起头来,正见玉欢端着点心站在她面前。“这是观音糕,由为先帝做了四十年菜的刘尚食所创。”玉欢红了面颊道,“还望合二小姐胃口。”
沈淑昭对她善意地点了点头,昨日用膳时并没有宫人解说,而这位女长御的小红人也不在她这桌上菜。
玉欢低头告退,看来宫中各个皆是人精,大多人都在谋求与共,这是她的示好。
用好膳后,昨日给高德忠擦筷子的宦官忽然走进来报道“启禀太后,殿外长史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