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咸鱼第四十式 (1/2)
池萦之昨晚翻来覆去没睡好, 早上起来就觉得身上不太对劲。
倒也不是哪里痛,就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就像是炎炎夏日吃坏了肚子, 明明穿戴得足够, 手脚都暖着, 就小腹冰凉。
行军路上,连个汤婆子都找不着, 更别提捂着肚皮的小手炉了。她一大早地灌了两杯滚热的茶进肚,躺着没动。
早上楼思危过来了一趟, 找她商量捐赠国库的事。
淮南郡富庶天下, 三十万两银子虽然数目巨大, 也就是淮南郡两三年赋税的事,拿得出来。
池萦之问他, “你觉得你爹心里,钱重要还是你重要”
楼思危“当然是我了。我爹就我一个儿子, 没了我, 他揍谁去。”
他连早饭都没吃,回帐子里闷头写家书去了。
池萦之在帐子了躺了半天, 小腹越来越难受。本来想在帐子里窝一整天, 但高大年下午过来传话,她就知道没可能躲懒了。
她又灌了杯热茶, 跟着出去了。
走过去的时候, 远远看见司云靖坐在昨日晚上的同一处篝火旁边烤火。韩归海跪在面前,边说话边磕头, 磕在冻硬的土地上, 额头几下就见了血。
池萦之
她脚步立刻停下了。
高大年在旁边瞧着, 说了一句, “韩世子来找太子爷说事,还请池世子等等过去。哟,看韩世子的两个大黑眼圈儿,整夜没睡吧。多半还是为了写信的事儿”
空旷的山风呼啸过来,隐约的说话声夹在在风里,断断续续传进耳朵。
韩归海大礼伏地,声音哽咽”广陵郡贫瘠,搜空了家底,最多可以拿出二十万两。三十万两白银,家父是万万拿不出的。还请殿下明鉴”
池萦之拢着袖子站在原地,心想,“能拿出二十万两也挺多了啊。果然是我爹最穷。”
司云靖用树枝拨着篝火,平静的声音随着风传过来,“广陵郡不如淮南郡富庶,孤心里有数。那三十万两,是说给楼世子听的,他父亲拿得出。至于韩世子你的广陵郡这边”
平稳的话音到这里小了下去,低声说了几句。
韩归海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抬起头来。
“广陵郡的难处,原来、原来殿下都知道。”
司云靖颔首道,“你们的难处,孤都知道。”
他起了身,拿了张干净帕子,将韩归海额头的血迹擦去了,亲手将人扶了起来,神色和缓地说了一番话,又勉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韩归海猛地伏地行了个大礼,
“多谢太子殿下仁德。归海归海铭记于心之前猪油蒙了心,对殿下有种种误解。还请殿下恕罪归海回返广陵郡后,誓愿全力镇守疆土,为大周,为殿下肝脑涂地”
他抹了把眼角,起身哽咽着走了。
池萦之
这突然唱的是哪一出戏
韩归海走了,司云靖重新坐下来,继续拿起树枝,又拨了拨篝火。
“池世子过去吧。”高大年小声提点了一句,“小心应对着些,就说你身上不舒服,拖延了写信。”
“哦。”池萦之慢腾腾地过去了。
她还没走近,迎面抛过来一句不冷不热的话。
“三个人里面胆子最肥的,果然是你。”
池萦之经历了昨晚惊吓效果十足的篝火夜会,刚生出点苗头的旧日好友的亲近念头被掐灭在萌芽里,怎么瞅眼前这货都不像是个并肩闲聊的好对象了。
她过去规规矩矩行了礼, “殿下何出此言,臣好端端的在帐子里,什么也没做啊。”
司云靖斜睨了她一眼,对她一夜间的态度转变似乎早有准备,并不觉得意外。
“就是因为你什么也没做,所以说你胆子最肥。”
他习以为常地摆出了平日的架势,手指弹了弹身边放着的一封信,“楼思危已经写好了家书,中午之前就呈上来了。”
又抬手遥遥一指走远的韩归海的背影,“韩归海的家底掏不出三十万两银子,过来恳请减免。”
他最后指了指池萦之,“你呢。呵,信也没有,人也不来。所以说你胆子最肥。”
池萦之无辜地解释,“真不是胆子的问题,是臣有自知之明。家父有点家底全砸在兵营里了,问他要两三万两都不见得掏的出来,三十万两那是不可能的。”
她一摊手,“写信回去也是无用,何必花力气白写一封呢。”
司云靖伸出手掌烤火,淡淡道,“写信回去要不要得到银子是一回事。写不写信,就是另一回事了。孤再问你一次,写不写。”
旁边的高大年察言观色,端着准备好的笔墨砚台过来伺候。
池萦之被人亲自盯着,磨磨蹭蹭坐在篝火旁写信,写了几个字,把笔放下了,双手奉上信纸。
“这么快”司云靖一挑眉,拿过信来扫了一眼。
白色信笺上只写了短短三行字
“父亲大人见信如晤
孩儿在京城一切都好。家里有三十万两银子吗如有请随信寄来,没有的话算了。
孩儿顿首再顿首”
司云靖给她气笑了。
“你就准备把这封信寄回去给陇西王三十万两银子的大事,轻描淡写两句完了”
他拎起薄薄一张信纸抖了抖,嘲道,“没有的话算了。写得好洒脱啊,池小世子。当真置生死于度外,要钱不要命。”
池萦之纳闷了。
“臣奉命写信要钱,殿下怎么提到置生死如度外了呢。”她诧异地说,“就算拿不到钱,殿下也不会当真杀了我们的。”
说到这里,对着对面那人冰冷的视线,她也有点不确定起来,小声反问了一句,“是吧”
司云靖“”
一时间,他竟不知道应该回答是还是不是。
习以为常的储君生杀予夺的威慑架势突然有些绷不住了。
他沉默了片刻,深吸口气,把纸“刺拉”一声给撕了,简短地说,“坐这里重写。把京城局面的急切写出来。”起身走了。
池萦之没法子,坐在篝火边琢磨着用词写信。这回写了挺久,最后终于交了信回自己的帐子去。
当天夜里,轮到司云靖在帐子里辗转反侧,睡不着了。
他的枕头下面压着池家小世子花了一下午写成的第二封信。
信里果然按照自己的要求,写出了京城的急切局面。
“父亲大人见信如晤
孩儿在京城一切都好。京城急需三十万两银。急急急急急急急。
随信尽快送来京城。”
信笺皱巴巴的。
第一次看就揉皱了。展开重读了一遍后,气得再次揉成了一团。
为了这封信,司云靖半宿没睡着,心想着,如果我是他老子,看到千里迢迢寄去这样一封没头没尾的信,只怕送来京城的不是银子,是三尺大砍刀吧
不知怎么的,眼前反复闪现着池家小世子早上无辜的眼神,语气诧异而肯定地说的那句,“殿下不会当真杀了我们的。”
司云靖在简陋的行军床上翻了个身,暗想,这些日子的行事还是出了差错。
顾念着旧识的交情,感念着他对自己的大胆爱慕,对池家小子过于亲近了。
圣贤说的不错,正所谓近之则不逊。
身为随侍近臣,对储君失了惧怕之心,对他对自己都不是好事。
果然还是要给点颜色看看。
池萦之第二天早上起来,身上不舒服的感觉更重了。谨慎地查验了半天,还好没有异常情况。
洗漱完毕,习惯性地出去营地大帐前头空地的篝火处蹭早食。
太子这人吧,睡得比狗还晚,起得比鸡还早。前两天她早上起身过去的时候,那边差不多已经吃完了,给她留了些锅子里的温粥。
今天她特意起早了点,看看日头升起不久,还没爬到树梢上,估摸着比昨天早了一刻钟,应该能吃到现做的新鲜热粥了
轻快的脚步震惊地停在了空地边上。
空锅。空碗。几个内侍忙着熄灭篝火最后的余烬。
司云靖慢条斯理地喝着饭后的温茶。
“来了”他若无其事打了个招呼,“吃过了没。”
池萦之“没。”
“没有就对了。”司云靖起身往帐子方向走,边走边道,“你们的口粮留在京畿大营了。这几天另外两位世子都是自己去林子里猎的口粮。池小世子拖延了两日,今日也跟着去吧。”
池萦之捂着空空的肚皮,“先吃点东西再去林子里打猎吧。万一臣手脚饿得没力气,被狼叼走了呢。”
“兵营大军驻扎的山林附近,怎么可能留着猛兽叼走你。放心吧,林子里只有兔子山猫小鹿。肚子饿了就手脚快些,多猎几只。”
池萦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说翻脸就翻脸,非人哉
两边擦肩而过的时候,她想想不行,伸手拉住了这位厚重的衣袖,轻轻扯了扯。
司云靖的脚步一顿,狭长的凤眸转向她,递来冷淡的一瞥,“耍赖没用。说没有就没有。”
池萦之“没耍赖,只求借个火。前两日赐下的芝麻胡饼在我行囊里,随马
倒也不是哪里痛,就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就像是炎炎夏日吃坏了肚子, 明明穿戴得足够, 手脚都暖着, 就小腹冰凉。
行军路上,连个汤婆子都找不着, 更别提捂着肚皮的小手炉了。她一大早地灌了两杯滚热的茶进肚,躺着没动。
早上楼思危过来了一趟, 找她商量捐赠国库的事。
淮南郡富庶天下, 三十万两银子虽然数目巨大, 也就是淮南郡两三年赋税的事,拿得出来。
池萦之问他, “你觉得你爹心里,钱重要还是你重要”
楼思危“当然是我了。我爹就我一个儿子, 没了我, 他揍谁去。”
他连早饭都没吃,回帐子里闷头写家书去了。
池萦之在帐子了躺了半天, 小腹越来越难受。本来想在帐子里窝一整天, 但高大年下午过来传话,她就知道没可能躲懒了。
她又灌了杯热茶, 跟着出去了。
走过去的时候, 远远看见司云靖坐在昨日晚上的同一处篝火旁边烤火。韩归海跪在面前,边说话边磕头, 磕在冻硬的土地上, 额头几下就见了血。
池萦之
她脚步立刻停下了。
高大年在旁边瞧着, 说了一句, “韩世子来找太子爷说事,还请池世子等等过去。哟,看韩世子的两个大黑眼圈儿,整夜没睡吧。多半还是为了写信的事儿”
空旷的山风呼啸过来,隐约的说话声夹在在风里,断断续续传进耳朵。
韩归海大礼伏地,声音哽咽”广陵郡贫瘠,搜空了家底,最多可以拿出二十万两。三十万两白银,家父是万万拿不出的。还请殿下明鉴”
池萦之拢着袖子站在原地,心想,“能拿出二十万两也挺多了啊。果然是我爹最穷。”
司云靖用树枝拨着篝火,平静的声音随着风传过来,“广陵郡不如淮南郡富庶,孤心里有数。那三十万两,是说给楼世子听的,他父亲拿得出。至于韩世子你的广陵郡这边”
平稳的话音到这里小了下去,低声说了几句。
韩归海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抬起头来。
“广陵郡的难处,原来、原来殿下都知道。”
司云靖颔首道,“你们的难处,孤都知道。”
他起了身,拿了张干净帕子,将韩归海额头的血迹擦去了,亲手将人扶了起来,神色和缓地说了一番话,又勉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韩归海猛地伏地行了个大礼,
“多谢太子殿下仁德。归海归海铭记于心之前猪油蒙了心,对殿下有种种误解。还请殿下恕罪归海回返广陵郡后,誓愿全力镇守疆土,为大周,为殿下肝脑涂地”
他抹了把眼角,起身哽咽着走了。
池萦之
这突然唱的是哪一出戏
韩归海走了,司云靖重新坐下来,继续拿起树枝,又拨了拨篝火。
“池世子过去吧。”高大年小声提点了一句,“小心应对着些,就说你身上不舒服,拖延了写信。”
“哦。”池萦之慢腾腾地过去了。
她还没走近,迎面抛过来一句不冷不热的话。
“三个人里面胆子最肥的,果然是你。”
池萦之经历了昨晚惊吓效果十足的篝火夜会,刚生出点苗头的旧日好友的亲近念头被掐灭在萌芽里,怎么瞅眼前这货都不像是个并肩闲聊的好对象了。
她过去规规矩矩行了礼, “殿下何出此言,臣好端端的在帐子里,什么也没做啊。”
司云靖斜睨了她一眼,对她一夜间的态度转变似乎早有准备,并不觉得意外。
“就是因为你什么也没做,所以说你胆子最肥。”
他习以为常地摆出了平日的架势,手指弹了弹身边放着的一封信,“楼思危已经写好了家书,中午之前就呈上来了。”
又抬手遥遥一指走远的韩归海的背影,“韩归海的家底掏不出三十万两银子,过来恳请减免。”
他最后指了指池萦之,“你呢。呵,信也没有,人也不来。所以说你胆子最肥。”
池萦之无辜地解释,“真不是胆子的问题,是臣有自知之明。家父有点家底全砸在兵营里了,问他要两三万两都不见得掏的出来,三十万两那是不可能的。”
她一摊手,“写信回去也是无用,何必花力气白写一封呢。”
司云靖伸出手掌烤火,淡淡道,“写信回去要不要得到银子是一回事。写不写信,就是另一回事了。孤再问你一次,写不写。”
旁边的高大年察言观色,端着准备好的笔墨砚台过来伺候。
池萦之被人亲自盯着,磨磨蹭蹭坐在篝火旁写信,写了几个字,把笔放下了,双手奉上信纸。
“这么快”司云靖一挑眉,拿过信来扫了一眼。
白色信笺上只写了短短三行字
“父亲大人见信如晤
孩儿在京城一切都好。家里有三十万两银子吗如有请随信寄来,没有的话算了。
孩儿顿首再顿首”
司云靖给她气笑了。
“你就准备把这封信寄回去给陇西王三十万两银子的大事,轻描淡写两句完了”
他拎起薄薄一张信纸抖了抖,嘲道,“没有的话算了。写得好洒脱啊,池小世子。当真置生死于度外,要钱不要命。”
池萦之纳闷了。
“臣奉命写信要钱,殿下怎么提到置生死如度外了呢。”她诧异地说,“就算拿不到钱,殿下也不会当真杀了我们的。”
说到这里,对着对面那人冰冷的视线,她也有点不确定起来,小声反问了一句,“是吧”
司云靖“”
一时间,他竟不知道应该回答是还是不是。
习以为常的储君生杀予夺的威慑架势突然有些绷不住了。
他沉默了片刻,深吸口气,把纸“刺拉”一声给撕了,简短地说,“坐这里重写。把京城局面的急切写出来。”起身走了。
池萦之没法子,坐在篝火边琢磨着用词写信。这回写了挺久,最后终于交了信回自己的帐子去。
当天夜里,轮到司云靖在帐子里辗转反侧,睡不着了。
他的枕头下面压着池家小世子花了一下午写成的第二封信。
信里果然按照自己的要求,写出了京城的急切局面。
“父亲大人见信如晤
孩儿在京城一切都好。京城急需三十万两银。急急急急急急急。
随信尽快送来京城。”
信笺皱巴巴的。
第一次看就揉皱了。展开重读了一遍后,气得再次揉成了一团。
为了这封信,司云靖半宿没睡着,心想着,如果我是他老子,看到千里迢迢寄去这样一封没头没尾的信,只怕送来京城的不是银子,是三尺大砍刀吧
不知怎么的,眼前反复闪现着池家小世子早上无辜的眼神,语气诧异而肯定地说的那句,“殿下不会当真杀了我们的。”
司云靖在简陋的行军床上翻了个身,暗想,这些日子的行事还是出了差错。
顾念着旧识的交情,感念着他对自己的大胆爱慕,对池家小子过于亲近了。
圣贤说的不错,正所谓近之则不逊。
身为随侍近臣,对储君失了惧怕之心,对他对自己都不是好事。
果然还是要给点颜色看看。
池萦之第二天早上起来,身上不舒服的感觉更重了。谨慎地查验了半天,还好没有异常情况。
洗漱完毕,习惯性地出去营地大帐前头空地的篝火处蹭早食。
太子这人吧,睡得比狗还晚,起得比鸡还早。前两天她早上起身过去的时候,那边差不多已经吃完了,给她留了些锅子里的温粥。
今天她特意起早了点,看看日头升起不久,还没爬到树梢上,估摸着比昨天早了一刻钟,应该能吃到现做的新鲜热粥了
轻快的脚步震惊地停在了空地边上。
空锅。空碗。几个内侍忙着熄灭篝火最后的余烬。
司云靖慢条斯理地喝着饭后的温茶。
“来了”他若无其事打了个招呼,“吃过了没。”
池萦之“没。”
“没有就对了。”司云靖起身往帐子方向走,边走边道,“你们的口粮留在京畿大营了。这几天另外两位世子都是自己去林子里猎的口粮。池小世子拖延了两日,今日也跟着去吧。”
池萦之捂着空空的肚皮,“先吃点东西再去林子里打猎吧。万一臣手脚饿得没力气,被狼叼走了呢。”
“兵营大军驻扎的山林附近,怎么可能留着猛兽叼走你。放心吧,林子里只有兔子山猫小鹿。肚子饿了就手脚快些,多猎几只。”
池萦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说翻脸就翻脸,非人哉
两边擦肩而过的时候,她想想不行,伸手拉住了这位厚重的衣袖,轻轻扯了扯。
司云靖的脚步一顿,狭长的凤眸转向她,递来冷淡的一瞥,“耍赖没用。说没有就没有。”
池萦之“没耍赖,只求借个火。前两日赐下的芝麻胡饼在我行囊里,随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