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边砍点竹子就回来了。
随后俩人就去谢琅家。过了大半个时辰,俩人分别背着一个带着细长尾巴的背篓,拎着半袋小麦出来了。
谢琅把小麦倒背篓里,像后世人打农药似的,把背篓下面的小尾巴插泥土中,然后慢慢前行。
众人看糊涂了,他这是干什么。
谢广冲众人招招手,众人走过去,谢广拨开土地,众人睁大眼,“小麦”
“对三郎叔说麦子种下去,就不用担心鸟吃,也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会被雨冲走。”谢广道,“像咱们用锄头和铁齿耙弄的土地,就没法像现在这样种小麦。”
谢春娥接道,“因为泥块太大。现在泥土碎的跟沙一样,就不用担心竹子被塞住了。”
“不是塞住,是担心挡住竹子前行。”谢广见众人不明白,就把他那个背篓拿给众人看,指着上面细长的竹竿,“插土里的这边前长后短。前面把泥土拨开,麦粒顺着里面的孔掉下来,后面短,不会挡着泥土,泥土就会盖到麦粒上面。
“若泥块太大,就算把泥拨开了,它再滚回来压在麦粒上,麦粒也无法破土而出。这东西还有一个好处,想种密一点,就走慢一点,想种稀一点,就走快一点。假如走到最慢还嫌苗稀,就可以把里面的孔搞大一点。”
谢春娥仔细看看竹竿,只有最底下那层竹节没打穿,打了一个很小的空,“对啊。”随即就找谢琅,正巧谢琅转过身,冲众人笑笑,大声问,“看明白了没”
“看明白了。”谢广道,“三郎叔,快回来吧。”
谢琅“不行。背篓里还有麦粒。”说着用力按住竹竿,竹竿的尖头深入泥土中,谢琅慢慢前行,到地头上就说,“谢广,快帮我看看背篓里还有多少小麦。”
比谢琅小两岁,矮许多的谢广踮起脚,“还有一点。”
谢琅往旁边走半尺,又往回走一段,听不见麦粒哗啦啦的声音了,才停下来把竹楼放地上。免得继续播种的时候,还得翻开土看看种到哪儿了。
随后走到地头上,就问众人,“现在还觉得我做犁和耙是为了赚大家伙的钱”
“谁说你想赚大家伙的钱了”开口说话的人胡乱指别人,“是你说的还是你觉得三郎想赚咱们的钱”
“不是我。”
“我没有。”
“别胡说。”
谢琅嗤一声,“行了,少相互推卸。”转向里正,“谢广一家三口种二十亩小麦不现实。但我们可以种二十亩黍。”长安百姓种的黍就是糜子,可以磨成面,做黄面馍馍,“那东西秆结实,不遇上大风大雨都不用怕。天晴了收上来放屋十天半个月再打也没事。不像小麦,堆在一起三天不脱壳就会发霉。”
里正仔细想想,“可以是可以。”指着大路对面的五六十亩荒地,“除了你爹娘收拾的那一块,其他地里都是石子,有你做的犁和耙也不好收拾。”
谢三郎家的房子和麦地在路东边,其实路西面还有他家六亩地。
早年三郎的爹把房子建在这边,就是因为离地比较近。后来三郎的爹娶了三郎的娘,两口子没事就收拾路西边的荒地。一开始种高粱。地养好了,石头没了,才种黍,也就是糜子。
糜子比小麦晚,耐旱易成活,谢琅也就没管那块地。
里正提到,谢琅下意识回想关于那块地的记忆,“里面没大石头”
“好像没有。”里正也不清楚。
谢琅“那就好办。有了我的犁和耙,比如谢广家,他爹犁地耙地,他和他娘闲下来,就可以捡石头。第二天一家三口再捡一天,再用耙过一遍,就可以用这个背篓播种了。”停顿一下,容里正消化消化才问,“您老说是不是”
里正点头,“是的。”随即看向大家,“你们觉得呢”
“我们觉得可以。可是地里那么多小石头,会不会把犁和耙弄坏”
里正看向谢琅。
谢琅摇头“不会坏。你们用了大半天,没发现我的犁头很厚,耙上面的铁钉很粗”
谢广他爹连忙说“谢广,把耙扛过来。”
谢广把耕耙翻过来,众人看过去,上面的铁齿都是四四方方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铁片。
“牛又走不快,真有特别大的石头,没到跟前你们自己就能看见。”谢琅道,“看到那么大石头还往上撞,犁头坏了也活该。”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微妙。
里正不禁皱眉,“你小子现在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好听你们听吗”谢琅反问。
众人噎住了。
谢春娥却忍不住开口,“三郎叔,照你这样说,也不能给我做耙了。若是被山黄里的人学去”后果有点吓人。
众人听出她潜意思,齐刷刷转向谢琅,都希望他拒绝。
谢琅想笑,“你们以为看一眼就能做出来”
“难道不是”里正问。
谢琅“我的犁头和耙齿拿下来都能当兵器。兵器懂吗”
“就你懂”里正瞪着他道。
谢琅点头,“比您老懂。”
里正扬起巴掌“你小子”
“爹,爹,正事当紧。既然山黄里的人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那回头就让三郎给春娥做个耙,咱们继续说荒地。”里正的大儿子连忙抱住他爹的胳膊。
谢琅往后退两步,离他远点,免得老头儿出其不意给他一巴掌,“咱们村有几头牛”
“算上你我两家的有六头。”里正大儿子道。
谢琅“等雨下下来,六头牛同时下地,一天能不能犁好”
“你若能做出五架犁,算是你家的,一天足够了。”谢广的爹说。
谢琅笑着说“你们不掏钱买,我是不会做的。”
随后俩人就去谢琅家。过了大半个时辰,俩人分别背着一个带着细长尾巴的背篓,拎着半袋小麦出来了。
谢琅把小麦倒背篓里,像后世人打农药似的,把背篓下面的小尾巴插泥土中,然后慢慢前行。
众人看糊涂了,他这是干什么。
谢广冲众人招招手,众人走过去,谢广拨开土地,众人睁大眼,“小麦”
“对三郎叔说麦子种下去,就不用担心鸟吃,也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会被雨冲走。”谢广道,“像咱们用锄头和铁齿耙弄的土地,就没法像现在这样种小麦。”
谢春娥接道,“因为泥块太大。现在泥土碎的跟沙一样,就不用担心竹子被塞住了。”
“不是塞住,是担心挡住竹子前行。”谢广见众人不明白,就把他那个背篓拿给众人看,指着上面细长的竹竿,“插土里的这边前长后短。前面把泥土拨开,麦粒顺着里面的孔掉下来,后面短,不会挡着泥土,泥土就会盖到麦粒上面。
“若泥块太大,就算把泥拨开了,它再滚回来压在麦粒上,麦粒也无法破土而出。这东西还有一个好处,想种密一点,就走慢一点,想种稀一点,就走快一点。假如走到最慢还嫌苗稀,就可以把里面的孔搞大一点。”
谢春娥仔细看看竹竿,只有最底下那层竹节没打穿,打了一个很小的空,“对啊。”随即就找谢琅,正巧谢琅转过身,冲众人笑笑,大声问,“看明白了没”
“看明白了。”谢广道,“三郎叔,快回来吧。”
谢琅“不行。背篓里还有麦粒。”说着用力按住竹竿,竹竿的尖头深入泥土中,谢琅慢慢前行,到地头上就说,“谢广,快帮我看看背篓里还有多少小麦。”
比谢琅小两岁,矮许多的谢广踮起脚,“还有一点。”
谢琅往旁边走半尺,又往回走一段,听不见麦粒哗啦啦的声音了,才停下来把竹楼放地上。免得继续播种的时候,还得翻开土看看种到哪儿了。
随后走到地头上,就问众人,“现在还觉得我做犁和耙是为了赚大家伙的钱”
“谁说你想赚大家伙的钱了”开口说话的人胡乱指别人,“是你说的还是你觉得三郎想赚咱们的钱”
“不是我。”
“我没有。”
“别胡说。”
谢琅嗤一声,“行了,少相互推卸。”转向里正,“谢广一家三口种二十亩小麦不现实。但我们可以种二十亩黍。”长安百姓种的黍就是糜子,可以磨成面,做黄面馍馍,“那东西秆结实,不遇上大风大雨都不用怕。天晴了收上来放屋十天半个月再打也没事。不像小麦,堆在一起三天不脱壳就会发霉。”
里正仔细想想,“可以是可以。”指着大路对面的五六十亩荒地,“除了你爹娘收拾的那一块,其他地里都是石子,有你做的犁和耙也不好收拾。”
谢三郎家的房子和麦地在路东边,其实路西面还有他家六亩地。
早年三郎的爹把房子建在这边,就是因为离地比较近。后来三郎的爹娶了三郎的娘,两口子没事就收拾路西边的荒地。一开始种高粱。地养好了,石头没了,才种黍,也就是糜子。
糜子比小麦晚,耐旱易成活,谢琅也就没管那块地。
里正提到,谢琅下意识回想关于那块地的记忆,“里面没大石头”
“好像没有。”里正也不清楚。
谢琅“那就好办。有了我的犁和耙,比如谢广家,他爹犁地耙地,他和他娘闲下来,就可以捡石头。第二天一家三口再捡一天,再用耙过一遍,就可以用这个背篓播种了。”停顿一下,容里正消化消化才问,“您老说是不是”
里正点头,“是的。”随即看向大家,“你们觉得呢”
“我们觉得可以。可是地里那么多小石头,会不会把犁和耙弄坏”
里正看向谢琅。
谢琅摇头“不会坏。你们用了大半天,没发现我的犁头很厚,耙上面的铁钉很粗”
谢广他爹连忙说“谢广,把耙扛过来。”
谢广把耕耙翻过来,众人看过去,上面的铁齿都是四四方方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铁片。
“牛又走不快,真有特别大的石头,没到跟前你们自己就能看见。”谢琅道,“看到那么大石头还往上撞,犁头坏了也活该。”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微妙。
里正不禁皱眉,“你小子现在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好听你们听吗”谢琅反问。
众人噎住了。
谢春娥却忍不住开口,“三郎叔,照你这样说,也不能给我做耙了。若是被山黄里的人学去”后果有点吓人。
众人听出她潜意思,齐刷刷转向谢琅,都希望他拒绝。
谢琅想笑,“你们以为看一眼就能做出来”
“难道不是”里正问。
谢琅“我的犁头和耙齿拿下来都能当兵器。兵器懂吗”
“就你懂”里正瞪着他道。
谢琅点头,“比您老懂。”
里正扬起巴掌“你小子”
“爹,爹,正事当紧。既然山黄里的人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那回头就让三郎给春娥做个耙,咱们继续说荒地。”里正的大儿子连忙抱住他爹的胳膊。
谢琅往后退两步,离他远点,免得老头儿出其不意给他一巴掌,“咱们村有几头牛”
“算上你我两家的有六头。”里正大儿子道。
谢琅“等雨下下来,六头牛同时下地,一天能不能犁好”
“你若能做出五架犁,算是你家的,一天足够了。”谢广的爹说。
谢琅笑着说“你们不掏钱买,我是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