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2/2)
“苏大娘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这就是您带回来的小孩吧,看着就懂事。”
王富贵热情的把老太太迎进屋里,脸上的神色一点异常都没有,如果没有嘴上那个亮晶晶的火疖子的话,苏老太就真信了。
“我寻思我这么大岁数,就出过这么一趟远门,可不能空着手回来,琢磨来琢磨去,看这蛋糕不错,价格还不贵,就买回来给大伙尝尝。”把手里的蛋糕递过去,苏老太的脸上也乐呵呵的,“富贵大兄弟,你可别嫌少。”
抱着小孩一起坐到炕上,苏老太接过王富贵递过来的一缸子热水,放在旁边,“富贵你可不知道,我这次出去可是见着大世面了,还看见一套特别好的标语,我当时死记硬背给记下来了,寻思回村的时候好写给你。”
“是吗那可太谢谢苏大娘您了,您先坐,我这就给您拿纸笔去。”对标语他王富贵没什么期待,他最想要的是实打实的成绩和乡亲们的认同。不过人家苏大娘特意过来也是一片好心,他不能给人泼冷水。
接过王富贵递过来的纸笔,苏老太伏在炕桌上端端正正的写下几行字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
这口号在八十年代初期刚被共青团提出来,就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同,甚至在她前世死之前,也依然是群众们心中的衡量标尺。
放下铅笔把纸递给王富贵,“富贵大兄弟,我也是今天才知道,你因为粮食的事受了不少委屈。我知道你也是想让村里人吃的饱一点。”
王富贵默默点头接过信纸,在做决定之前,他就预料到今天的处境。
看见纸上的内容,王富贵的眼里闪现出光芒,这口号写的太好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只要推行开来,绝对会成为老百姓前进路上的一盏灯。
“苏大娘,这个口号实在太好了,你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好的口号的知道是谁写的么这人也太有才了”王富贵忍不住反复诵读,这可真是越看越精妙。
“这口号具体是谁写的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偶然得到别人的成果,就寻思等啥时候合适了,把口号拿出来咱们先自己村里用。别人问,就说是偶然从京城看到的。”她只知道口号是共青团提出来的,具体是谁想出来的,还真不知道。
从村长家出来的时候,都下午一点多钟了。这时候天寒地冻正是猫冬的时候,老百姓们为了省粮食,不干活的时候就吃两顿饭,反正白天短,早点吃完饭也能早点倒在炕上睡觉。
苏老太拎着空篮子,领着小孩慢悠悠的往家走,刚走到自家门前,就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扶着自行车站在那。
听村里人说自家老太太昨天捡个小孩回来,而且听那个意思,老太太还想一直养着那孩子。苏满粮知道后当时就急了,这不是瞎胡闹吗
老太太都四十多岁的人了,那小孩听说才两三岁,这要是把孩子一直养下去,那将来还不得靠他
现在家里老婆没收入,跟俩孩子可都指着他苏满粮的工资呢。老太太再弄来个这么点的小孩,将来上学上班那不都得指望他吗
越想越生气,苏满粮干脆跟车队的领导请个假,骑上自行车就往村里赶。结果到家一看,家里大门锁着,钥匙换了,老太太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外边天寒地冻的,就他一个人在这扶着自行车傻站着。
倒是有路过的邻居让他进屋暖和一会,他估摸老太太就在村里,咋的也该回来了,就婉拒了人家的好心。
结果现在倒好,在外边等了一个多小时,都快冻成冰坨了,才看见老太太那慢悠悠的身影。
“妈你上哪儿去了咋这老长时间没回来,你知不知道我等你多长时间了”都凉透心了,苏满粮哪还有好好说话的心思语气当然也带出一股不耐烦。
“有事”苏老太怕乐乐被吓着,把小孩抱起来轻拍两下算是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