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来,却没想到人家压根不理会她的情意。
    面对乌泱泱的众人,她只好压下心头不快,挑了几名姑娘说说话。
    不知是哪家不识趣的说了句“沈家三姑娘”,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纷纷使着眼色瞧。说话的那贵女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被身旁的夫人忙打着圆场,只觉脸皮燥热,后随意寻了个理由离开。
    一阵静默后,殿内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热闹。
    谢濯把玩着腰间玉佩,不知在想些什么,连淑妃问的话都没听见。
    一场宴会下来,母子二人关系愈发的僵硬。
    淑妃嫌儿子不识大体,谢濯嫌淑妃多此一举,直到宴会结束,众人散开,都没再说上一句话。
    宴会结束后,谢濯站在芳林园外的石阶上,目送淑妃轿子远去。
    夜色婉约,月影如钩,青色的瓦砖渡上一层凉意。
    谢濯盯着影子瞧了会儿,决定走着回去。
    街上正有孩童玩耍,牵着大人的手要买糖人吃,一片热热闹闹。谢濯听着小贩的吆喝声,不免嘴角露出笑意,他喜欢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样子。
    陆一不知他在笑什么,倒是瞧上了孩童手中的糖人,道“殿下,听说京城中不少姑娘也喜这糖人,不少公子都是专门买了回去送心上人的。”
    谢濯瞧了一眼,“糖甜牙疼,也就小孩子会吃。”
    陆一早就习惯这般,不赞同道“那可不一定,瞧瞧这长队如龙,您啊,将来最好别在里面。”
    “就算孤要吃,也是你去排队,与孤何干”
    “”陆一无语望天。
    跟了殿下这么多年,他竟是还没摸清套路,瞧瞧,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绕进去了。
    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小茶馆内正三三两两聚堆说着闲话。
    “听说太子已经回京,那岂不是眼见着要跟沈三姑娘完婚,妙啊”
    另一人嗤笑“兄台可莫要说笑,当朝太子温文尔雅,仪表非凡,应要娶个门当户对的才是,我瞧着孙氏女倒是极配。虽说沈三姑娘也是世家出身,可论琴棋书画,谈吐礼仪却还是差了不少,且为人高调,哪有半分东宫太子妃的气势。”
    先前那人嚼着颗花生米,不屑道“这会儿倒是耍起官家腔调来了,先前也不知是谁,只是在街头铺子瞧了眼三姑娘,便魂不守舍,日日到沈府外闲逛,一去就是好半天。”
    “你休要胡言”
    那人顿时面红耳赤,闷了一口茶,起身慌忙离去。
    众人哄堂大笑,皆对沈三姑娘的美貌赞不绝口。
    听了一切的谢濯皱了皱眉,指腹抿了下腰间玉佩花纹,问“沈三姑娘今年芳龄何许”
    陆一“哦”了声,回道“回殿下,十六了,上月刚过了生辰。”
    “十六”
    谢濯眼底黑黢深邃,含起深意,一如无边夜幕,模棱两可呢语。
    “你倒是打听的清楚。”旋即,他扫了眼陆一,大步往前走去。
    陆一欲哭无泪,“属下这可是在替您打探,您怎可还污蔑属下,不公平。”
    谢濯负手背在身后,凉凉开口“在京城,孤就是公平。”
    陆一蔫蔫跟在后面。
    路上走着,心里却在想着别的事。
    他竟是不知,距沈氏被属意太子妃之日,已过去五年。
    这门婚事乃淑妃促成,最初的反感与排挤也随着心智的成熟在他心里慢慢放下,只是一想到沈氏的年龄,他又忽地皱起了眉。
    十六岁,再不嫁人,怕是要遭人说闲话了。
    太子事务繁重,需把三月内的见闻写成章程,上奏给皇帝过问,忙的不可开交。除此之外,还要进宫给太后、霍皇后和淑妃请安,即使对后者不甚情愿,可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他还是忍着性子前去。
    霍皇后虽然不是太子生母,太子却是放在她身前养了二十一年,这会儿见到谢濯面容疲倦,眼底一圈乌青,心疼道“这几日你父皇在处理别的事情,杜康城可以先放一放,莫要累坏了身子。”
    谢濯也知晓这个理,只是他已经回京五日,有些事却还没处理好,心里隐隐不忿。
    他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霍皇后的话向来点到为止,趁宫女奉茶的功夫,又问“听说宴会那日,沈三姑娘感染风寒未去,你二人又是错过一次。”
    谢濯啜了一口茶,斟酌好语句,道“母后字里行间,似是对沈氏格外照顾。”
    “倒是让你瞧了出来,”霍皇后笑着道,“毕竟,当初淑妃提及立太子妃一事,也是经过本宫有意授意。”
    谢濯被茶水呛了嗓子,一脸错愕的看着霍皇后。

章节目录

耳鬓厮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栖迟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栖迟Q并收藏耳鬓厮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