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皇家三口齐聚一堂,帝后坐在一起看着案上一堆奏折,最上面一本赫然是谒秣上奏表示遗憾未能结缘清河公主,请求将谒秣王女嫁给帝王为妃。
    帝王皱眉,看了皇后一眼,欲言又止。
    皇后轻笑一声,拈过那本奏折,“我以为他们已经被野心烧坏了脑子,没想到竟还有一丝理智,知道私下里递折子而不是直接当庭请奏。”说着示意李元姬过来看,“阿蛮怎么看”
    李元姬看了看谒秣的奏折,“谒秣狼子野心,目的必不是仅仅和亲这么简单。”
    皇后丢开奏折,抱住帝王的胳膊靠到他身上,嗔道“陛下,反正我不管啊,这些妄图与我抢你的人统统都要打死”
    “皇后,阿蛮在这呢,”李逸略不自在地看了女儿一眼,到底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她从来就不是什么端庄贞静的淑女啊拍了拍爱妻的手,半是无奈半是宠溺,“谒秣这几年实力渐大,心也跟着大了,确实应该整治一番。”
    “阿蛮,你觉得这事该如何应对”李逸有心考较一下女儿。
    “和亲之事自然不能应允。”
    “理由呢”
    “太极宫失火当日抓住的人中有招供乃谒秣使者指使。”
    这个回答着实有些出乎李逸的预料。要知道血卫酷刑之下也没能从死士口中问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李元姬这话无疑是无中生有。“本朝律法并不允许私刑,闯入禁內的死士怎会主动招供背后主使”别说没招,哪怕真招了也是不好公然拿出来说的,即便是一国之君,也不能置律法于不顾。再说邦交大事,动则刀兵,借此万邦来朝之际,他们若主动对谒秣下手,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意,还是要慎重。
    李元姬本想说都死了也就死无对证,谒秣既然私下上奏请求和亲,他们便私下回复怀疑他们派人行刺,若还有胆量公开纠缠此事,那这种心有不臣,对主君毫无敬畏之辈便绝不能姑息。河东多年养患自重,号称有雄兵十万,那么也是时候叫赵氏一族为大唐立些汗马功劳了
    皇后是多么了解这位帝王,她根本没有给李元姬说话的机会,只使了一个眼神给她,便不满地扑到李逸身上,摇晃着他的胳膊。“哪里需要那么多理由你堂堂大唐皇帝,拒绝一个番邦和亲还要思前想后吗这谒秣算什么东西就按阿蛮说的回他,若是还敢闹什么幺蛾子,我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逸被她晃得头疼,知她素来胡搅蛮缠惯了,这事又犯了她的忌讳,若不安抚好,一个发起疯来命人干掉高启贤的事未必做不出来,到时局面更加难以收拾。思及此他赶紧挥手示意李元姬先行退下,室内只余帝后二人。
    “悦娘,谒秣此次首度归附,想要与我大唐增进关系也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不要私下轻举妄动,”见她神色不悦又忙补充道,“自我继位以来,好不容易得享几年太平,与民休息,有些繁荣气象,万不可因一己之私妄动刀兵。况且土蕃诸部齐聚盛京,真要惩戒谒秣也不必急在一时。”
    “他们若安分守己,不再惹事我自然懒得理会他们。”皇后似乎想起来什么事,又抱紧了皇帝的手,神色认真道,“近来京里兴起一个拜火教,听说信徒不少,我欲允他们建观,为宝相立一大功德”。
    李逸抬手抚了抚额,“这拜火教乃是海外异教,教义迥然于我朝风俗,我们作为皇族,最好不要参与。”他与皇后曾经还有过一个孩子,但未及出世便因被害而胎死腹中,皇后一度伤心成疾。一次大慈恩寺的高僧不知跟她说了什么,她开始修筑寺庙为菩萨重金塑造金身,每年向盛京诸寺庙添香油无数,只为供养那个佛号宝相的婴灵。
    皇权有多大影响力就有多大,根本无需她说什么,整个盛京乃至举国贵妇们都开始尊奉佛教,有些不要脸的甚至也供奉宝相以求讨好皇后。李逸何其了解自己的妻子,她根本不信什么神佛,不过是为了心中那点执念。毕竟后来她又开始修道观,如今又要允这拜火教立教,他觉得她这样根本就是病急乱投医,恨不得诸天神佛都来护佑她的孩儿。
    皇后闻言突然就不好了,眼泪如脱线的珍珠般掉落下来,哀泣道“我可怜的孩儿,无有姓名,入不了祖陵,享不得祭祀,不知在何处被孤魂野鬼欺负,挨饿受冻,何其凄凉。我们贵为帝后坐享无边富贵却不能叫他分享丝毫也就罢了,如此些许功德都不愿为他积攒,哪里堪为人父母啊”
    “悦娘,你这么多年积攒的功德早就足以令他重入轮回,再投好胎,绝不会滞留这世间受苦的。”李逸心中当然也为那孩子痛心,要不然也不会一再纵容爱妻如此荒唐行事,但这些年来朝堂形势愈加复杂,国朝没有储君,皇后又不允许帝王纳妃,朝臣们对皇后的怨言已经极大,何必再造荒唐徒惹是非。
    “即便已经重入轮回,我也希望为他多造福报,保佑他富贵安康,一生喜乐”皇后在这件事上简直已经有些疯魔,“只要我活着一日,便一日都不会停止为我的孩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公主无心做海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徐娘未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徐娘未老并收藏公主无心做海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