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两朝鼎元 (1/2)
韩悯真诚地看着温言, 重重地点了一下脑袋。
“嗯,没错,松烟墨客真是个小坏蛋。”
温言看着他,皱眉道“你要是不会骂人, 可以不用说话。他明明是”
“斯文扫地、厚颜无耻、搬弄是非”
御史大人的真正实力。
随他一个一个成语冒出来, 韩悯泪眼朦胧。
我都快哭了, 你还说。
温言这才注意到韩悯的表情。
“你怎么了”
韩悯揉揉眼睛“心疼你。”
这下温言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没再说下去, 抬手拍拍他的肩,反过来安慰他“没关系的, 想来松烟墨客也没有指明是哪位御史, 不过是我自己多心。”
这你倒是没有多心, 他就是比照着你写的。
韩悯小心道“那你别生气了。”
“好。”温言拿起筷子夹菜,“你吃饱了吗”
“没有。”
温言把鱼刺挑出来,才把鱼肉放到他的碗里“快吃吧。”
韩悯含泪咽下“谢谢辨章,辨章真好。”
知道内情的葛先生与谢岩, 努力保持寻常的表情。
谢岩抬手给葛先生倒酒,忍着笑道“先生请。”
而后酒壶转了个圈儿,对着坐在葛先生身边的楚钰。
楚钰迅速将自己面前的酒杯挪远, 看也不看他一眼。
“我不喝酒, 等会儿抱阿言下楼、帮阿言推轮椅, 怕颠着他。”
另一个阿言。
谢岩微怔, 收回手, 给自己满上酒水。
那边的温言因为圣上与御史不太高兴, 韩悯紧张兮兮地捂好自己的小马甲。
这边楚钰与谢岩久别重逢、分外眼红愤怒的火焰在楚钰眼中燃烧。
饭吃了一半, 外边那个敲着锣、大骂松烟墨客的人已经被旁人劝得冷静下来, 一边抹泪, 一边从怀里拿出新出的圣上与探花郎二三事第一卷。
旁人奇怪地问道“你不是喜欢御史大人吗”
那人哭着说“松烟墨客不写了我能怎么办凑合看吧。”
众人哄堂大笑,而后也都散了。
醉仙居楼上的情形仍旧不太好,一顿饭吃得艰难。
韩悯想了想,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气氛,便扯了扯谢岩的衣袖,要他出来一下。
两人就在醉仙居专供读书人题诗的那面墙边站着。
而临窗的座位上,温言与楚钰面对面坐着。
韩悯问“你和楚琢石怎么回事”
温言也问“你和谢岩是旧相识”
一场隔空对话现在开始。
谢岩靠在墙边“我做过他的伴读。”
楚钰捉起竹筷“他从前喊我少爷。”
“楚钰出身大商户,矜贵活泛,风流爱玩。”
“谢岩是我家家仆,沉默寡言,孤僻自傲。”
“他静不下心来念书,老爷把我指给他做伴读,我这才得以识文断字。”
“我本来就不爱读书,偏偏谢岩特别喜欢,我就把我的功课全给他写。”
“我十六岁时陪他去考试,却不料中了状元。”
“明明说好是去走个过场,结果他中了状元”
“我以家仆的身份中了状元,表面风光,在举子之间,其实多有难堪。”
“中状元就中了吧,结果有一回举子聚会,他竟然当众说他不认识我”
“楚钰就从他爹那里把我的卖身契拿来,还给我了。”
“他想要卖身契他就说嘛,他竟然跟别人说不认识我。我又不是缺伴读,我稍微一招手,要给我当伴读的人从这儿排到宋国国都。”
“因为他,我才中宋国状元的。”
“因为他,我才考齐国探花的。”
谢岩长叹“他这个人挺好的。”
楚钰冷笑“他这个人烦透了。”
对话结束。
韩悯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问谢岩“你是刻意考中的”
“楚钰原本无心功名,他爹想让他考,他才说和我一起去走个过场。我当时想着,考中了或许可以不做家仆,就”
“你骗他”
难怪楚钰气了他快十年。
韩悯捏紧自己的拳头。
谢岩垂了垂眸,眉心微皱“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跟在他身后、怀才不遇。”
“那你拿了卖身契之后呢”
“拿了卖身契之后,却忽然不知道,除了楚家,我还能去哪里。”
韩悯想说他两句,但是转念一想,他当时也才十六岁。除了对书上的学问较为精通,旁的事情,或许是不太清楚的。
也许只是一念之差。
谢岩道“宋国文人朝廷,被世家门阀垄断,我家仆出身,自然挤不进去。我也瞧不上他们,就来了齐国。”
韩悯轻叹一声,揽住他的肩“没事没事,还能再见说明缘分未尽,你找个时间好好跟他道个歉,诚恳点。”
“我知道。”
韩悯忽然想起什么“不对啊,你十年前就来了齐国,琢石去年科考,他也来了几年了,你就没找过他”
谢岩哽住,最后道“找过的。”
“你怎么找的”
“我同他一起参加了去年的科考。”
这找人的方式还挺特别,韩悯怀疑地上下打量他。
“去年的科考,你又在齐国考了一遍”
“是,我本无意功名,不过是再陪他走一遭。”
“那你进了殿试”
谢岩点头“进了。”
韩悯惊叹。
他回想了一下,去年的科举,也就是与楚钰同届的科举。
去年科举,只有榜眼与探花,没有状元。
殿试的三位举子,有一位没有进宫。连紫宸殿都未入,遑论殿试。
所以去年的状元是空缺的。
这也就让所有人以为,没来的那位举子当是状元。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齐国讨论甚广。
或说是因为下派的官员礼数不周,把那位狂傲的状元得罪了;或说是那位状元原本就是来玩玩儿,玩过了就走了。
还有人说,这位状元其实就是近十年前,在宋国中过一次状元的谢鼎元。
不过因为齐国朝堂比宋国还要差,他连殿试都没去就走了。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前半句竟是对的。
十六岁就中了宋国状元的谢岩。十年之后,又参加了一次齐国科举。
两朝鼎元,谢岩谢山石。
韩悯又问“你怎么没有去殿试”
谢岩答道“老皇帝一早就知道我是谁,觉得非你齐人、其心不善,暗中支使人把我扣住,不准我上殿。”
“这也太过分了。”韩悯一惊,而后忽然想起,“可楚钰也是宋国人”
他倒不是怀疑谢岩这话。
如果先皇不喜宋人,可他又亲口点了楚钰为探花,十分可疑。
谢岩淡淡道“楚家家财万贯,老皇帝是看中他们家的钱了。他中探花之后,楚家就把家里产业尽数转移到了齐国。”
韩悯了然“原来如此。”
谢岩轻笑“可惜老皇帝还没来得及好好地笼络他,就先驾崩了。他自己也不傻,知道老皇帝气数已尽,投到今上那边。原是我多虑了。”
“可是这对你不太公平了,要不你过两年再考一次要不我跟圣上说一声”
谢岩不欲再说,站起身来摆了摆手“回去罢。”
他刚要走,韩悯就拉住了他的衣袖。
“你看。”
他指了指方才谢岩靠着的那面墙。
那面墙上都是文人的题字,谢岩靠的那处,正巧是去年科考之后,探花郎楚钰的题诗。
一江潮涌平如镜,两处星移各自明。
韩悯的手指在“两处星移”上点了点“你看,他还是惦记着你的。”
谢岩自嘲地笑了笑“不是惦记,是记恨和较劲。”
两人回到临窗的位置边。
那时葛先生正一手举着酒杯,一手揽着楚钰安慰他。
“他那时候年轻嘛,不过现在也挺惹人烦的,别生气”
见谢岩来了,就没说下去。
知道楚钰与谢岩有故,但是楚钰气恼他,其余三人也没有急着说和,反倒把他们隔开了。
后半段轻松一些,杯盘狼藉主要是葛先生的战绩。
他将酒壶里最后一滴酒水倒出来,滴答一声
“嗯,没错,松烟墨客真是个小坏蛋。”
温言看着他,皱眉道“你要是不会骂人, 可以不用说话。他明明是”
“斯文扫地、厚颜无耻、搬弄是非”
御史大人的真正实力。
随他一个一个成语冒出来, 韩悯泪眼朦胧。
我都快哭了, 你还说。
温言这才注意到韩悯的表情。
“你怎么了”
韩悯揉揉眼睛“心疼你。”
这下温言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没再说下去, 抬手拍拍他的肩,反过来安慰他“没关系的, 想来松烟墨客也没有指明是哪位御史, 不过是我自己多心。”
这你倒是没有多心, 他就是比照着你写的。
韩悯小心道“那你别生气了。”
“好。”温言拿起筷子夹菜,“你吃饱了吗”
“没有。”
温言把鱼刺挑出来,才把鱼肉放到他的碗里“快吃吧。”
韩悯含泪咽下“谢谢辨章,辨章真好。”
知道内情的葛先生与谢岩, 努力保持寻常的表情。
谢岩抬手给葛先生倒酒,忍着笑道“先生请。”
而后酒壶转了个圈儿,对着坐在葛先生身边的楚钰。
楚钰迅速将自己面前的酒杯挪远, 看也不看他一眼。
“我不喝酒, 等会儿抱阿言下楼、帮阿言推轮椅, 怕颠着他。”
另一个阿言。
谢岩微怔, 收回手, 给自己满上酒水。
那边的温言因为圣上与御史不太高兴, 韩悯紧张兮兮地捂好自己的小马甲。
这边楚钰与谢岩久别重逢、分外眼红愤怒的火焰在楚钰眼中燃烧。
饭吃了一半, 外边那个敲着锣、大骂松烟墨客的人已经被旁人劝得冷静下来, 一边抹泪, 一边从怀里拿出新出的圣上与探花郎二三事第一卷。
旁人奇怪地问道“你不是喜欢御史大人吗”
那人哭着说“松烟墨客不写了我能怎么办凑合看吧。”
众人哄堂大笑,而后也都散了。
醉仙居楼上的情形仍旧不太好,一顿饭吃得艰难。
韩悯想了想,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气氛,便扯了扯谢岩的衣袖,要他出来一下。
两人就在醉仙居专供读书人题诗的那面墙边站着。
而临窗的座位上,温言与楚钰面对面坐着。
韩悯问“你和楚琢石怎么回事”
温言也问“你和谢岩是旧相识”
一场隔空对话现在开始。
谢岩靠在墙边“我做过他的伴读。”
楚钰捉起竹筷“他从前喊我少爷。”
“楚钰出身大商户,矜贵活泛,风流爱玩。”
“谢岩是我家家仆,沉默寡言,孤僻自傲。”
“他静不下心来念书,老爷把我指给他做伴读,我这才得以识文断字。”
“我本来就不爱读书,偏偏谢岩特别喜欢,我就把我的功课全给他写。”
“我十六岁时陪他去考试,却不料中了状元。”
“明明说好是去走个过场,结果他中了状元”
“我以家仆的身份中了状元,表面风光,在举子之间,其实多有难堪。”
“中状元就中了吧,结果有一回举子聚会,他竟然当众说他不认识我”
“楚钰就从他爹那里把我的卖身契拿来,还给我了。”
“他想要卖身契他就说嘛,他竟然跟别人说不认识我。我又不是缺伴读,我稍微一招手,要给我当伴读的人从这儿排到宋国国都。”
“因为他,我才中宋国状元的。”
“因为他,我才考齐国探花的。”
谢岩长叹“他这个人挺好的。”
楚钰冷笑“他这个人烦透了。”
对话结束。
韩悯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问谢岩“你是刻意考中的”
“楚钰原本无心功名,他爹想让他考,他才说和我一起去走个过场。我当时想着,考中了或许可以不做家仆,就”
“你骗他”
难怪楚钰气了他快十年。
韩悯捏紧自己的拳头。
谢岩垂了垂眸,眉心微皱“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跟在他身后、怀才不遇。”
“那你拿了卖身契之后呢”
“拿了卖身契之后,却忽然不知道,除了楚家,我还能去哪里。”
韩悯想说他两句,但是转念一想,他当时也才十六岁。除了对书上的学问较为精通,旁的事情,或许是不太清楚的。
也许只是一念之差。
谢岩道“宋国文人朝廷,被世家门阀垄断,我家仆出身,自然挤不进去。我也瞧不上他们,就来了齐国。”
韩悯轻叹一声,揽住他的肩“没事没事,还能再见说明缘分未尽,你找个时间好好跟他道个歉,诚恳点。”
“我知道。”
韩悯忽然想起什么“不对啊,你十年前就来了齐国,琢石去年科考,他也来了几年了,你就没找过他”
谢岩哽住,最后道“找过的。”
“你怎么找的”
“我同他一起参加了去年的科考。”
这找人的方式还挺特别,韩悯怀疑地上下打量他。
“去年的科考,你又在齐国考了一遍”
“是,我本无意功名,不过是再陪他走一遭。”
“那你进了殿试”
谢岩点头“进了。”
韩悯惊叹。
他回想了一下,去年的科举,也就是与楚钰同届的科举。
去年科举,只有榜眼与探花,没有状元。
殿试的三位举子,有一位没有进宫。连紫宸殿都未入,遑论殿试。
所以去年的状元是空缺的。
这也就让所有人以为,没来的那位举子当是状元。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齐国讨论甚广。
或说是因为下派的官员礼数不周,把那位狂傲的状元得罪了;或说是那位状元原本就是来玩玩儿,玩过了就走了。
还有人说,这位状元其实就是近十年前,在宋国中过一次状元的谢鼎元。
不过因为齐国朝堂比宋国还要差,他连殿试都没去就走了。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前半句竟是对的。
十六岁就中了宋国状元的谢岩。十年之后,又参加了一次齐国科举。
两朝鼎元,谢岩谢山石。
韩悯又问“你怎么没有去殿试”
谢岩答道“老皇帝一早就知道我是谁,觉得非你齐人、其心不善,暗中支使人把我扣住,不准我上殿。”
“这也太过分了。”韩悯一惊,而后忽然想起,“可楚钰也是宋国人”
他倒不是怀疑谢岩这话。
如果先皇不喜宋人,可他又亲口点了楚钰为探花,十分可疑。
谢岩淡淡道“楚家家财万贯,老皇帝是看中他们家的钱了。他中探花之后,楚家就把家里产业尽数转移到了齐国。”
韩悯了然“原来如此。”
谢岩轻笑“可惜老皇帝还没来得及好好地笼络他,就先驾崩了。他自己也不傻,知道老皇帝气数已尽,投到今上那边。原是我多虑了。”
“可是这对你不太公平了,要不你过两年再考一次要不我跟圣上说一声”
谢岩不欲再说,站起身来摆了摆手“回去罢。”
他刚要走,韩悯就拉住了他的衣袖。
“你看。”
他指了指方才谢岩靠着的那面墙。
那面墙上都是文人的题字,谢岩靠的那处,正巧是去年科考之后,探花郎楚钰的题诗。
一江潮涌平如镜,两处星移各自明。
韩悯的手指在“两处星移”上点了点“你看,他还是惦记着你的。”
谢岩自嘲地笑了笑“不是惦记,是记恨和较劲。”
两人回到临窗的位置边。
那时葛先生正一手举着酒杯,一手揽着楚钰安慰他。
“他那时候年轻嘛,不过现在也挺惹人烦的,别生气”
见谢岩来了,就没说下去。
知道楚钰与谢岩有故,但是楚钰气恼他,其余三人也没有急着说和,反倒把他们隔开了。
后半段轻松一些,杯盘狼藉主要是葛先生的战绩。
他将酒壶里最后一滴酒水倒出来,滴答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