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所以他这两年写字,总是左手研墨。砚台放在左边,方便左手写字。
    两年前的事情,他算是落下一身的毛病。
    他想把檀弓放回去,傅询却握住他的手腕,要他把手搭在上边。
    傅询站在他身后,脚尖抵着他的脚后跟,让他站好。
    他自己没怎么使劲儿,就是一手虚握着檀弓,一手勾着弓弦。
    手臂平直,目光平视,傅询带着他,拉了一个满月弓。
    随后他稍低下头,靠得很近,吐息在韩悯耳边。
    “这不是可以了”
    韩悯怔怔的,没反应过来,也没有回答。
    傅询见他模样,心想大约是把他吓着了,便松开手,将檀弓放回去。
    韩悯吸了吸鼻子,心里“呜哇呜哇”地拉响求助警报,紧急呼叫系统“这回又是为什么”
    系统也不太确定到底是为什么,尽力分析了一下“就或许可能君臣之情没错,君臣之情。”
    但他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可是这场面已经超出它的分析范围了。
    傅询见他眉尖微蹙,一脸沉思,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伸手摸了一下他的脑袋。
    “回去了。”
    “诶。”
    韩悯小心跟上。
    出去时,正巧碰见卫环。
    傅询吩咐他把长剑放回去,他放回去之后,再折返回去,这两人就不见了。
    他望了一眼宫殿里边。
    那里边不常开窗,有点阴暗。
    然后他发现陛下的耳朵红了。
    奇怪,现在也不是冬天,陛下也不是王爷了,都做皇帝了,还和在柳州时一样。
    卫环将殿门关上。
    韩悯在武场连续打了几天的太极拳,傅询习惯晨起练武,时常与他遇见。
    来得勤了,虚礼都免了,就是点点头,打个招呼的事情。
    这日从武场出来,韩悯与杨公公,还有小剂子一同回去。
    韩悯挽起衣袖,捏着拳头,递到杨公公面前“给你老看看,我这几天打拳的成果。”
    杨公公捏捏他细瘦的胳膊“都是骨头,应该再多吃一点。”
    韩悯收回手,别过头去。
    这时已到了福宁宫前,他才看见温言等在台阶下边。
    他穿一身言官的红袍,站在玉阶前,身形挺直,官帽两边的长翅也不曾晃动一下。
    韩悯上前行礼“温大人来找圣上”
    “是。”
    温言一直都冷冷的,话也不爱多说,韩悯一早就知道了。
    “圣上恐怕没这么快回来,你要不要进去等着”
    “不用。”
    “那好。”
    韩悯抬脚要走,忽然想起一件事,回头道“对了,上回一起改折子,还没改完,什么时候再”
    他说的是参恭王傅筌的那封折子。
    温言目不斜视“不敢再劳动韩公子,那折子我已经改得差不多了。”
    “那也行。”
    韩悯思忖着,应当是前几日傅询摔了香炉,温言恼了,要跟他划清界限了。
    他这样冷淡,韩悯也不想自讨没趣,转身上了台阶,抱住杨公公的手臂“我想吃枣泥糕。”
    杨公公笑着点头“好好好,吃枣泥糕。”
    温言转过头,望了一眼韩悯走上台阶的背影,很快又转回脑袋。
    面色冷淡。
    回到偏殿,杨公公对韩悯道“这温大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总看不惯你似的。”
    韩悯小声道“其实我有时候也有点儿怕他。”
    “嗯”
    “我总觉得他很像我爷爷。”
    杨公公不悦道“瞎说,哪能这样比”
    韩悯愈发小声,解释道“我是说,他正经的时候特别凶。我爷爷当年在朝堂上,硬生生把卫将军骂哭了。虽然我爷爷没骂过我,但我总是很怕我会被温言骂哭。”
    “那倒也是。”
    “不过他不要我改折子,我还乐得清闲,好写两章”
    两章话本。
    韩悯差点说漏了嘴。
    杨公公也没在意,转头去给他预备吃的。
    过了一会儿,杨公公朝门外望了一眼“梁太医来了。”
    韩悯也看了一眼。
    梁老太医常来给他诊脉。
    此时他正背着药箱,走过宫道。
    韩悯跑到廊上看了看“温言怎么还在下边等呢”
    他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同是文人,韩悯想下去喊他上来歇一歇。
    但是走到一半,想想还是算了,温言也不怎么待见他,还是不了。
    于是他走到梁老太医身边,伸手接过药箱。
    梁老太医笑着问“你今天怎么这么殷勤”
    韩悯瞧了一眼温言。
    他宁愿在太阳底下站着。
    韩悯收回目光,忽然想起一件事,对梁老太医道“对了,我前几日写信给兄长,让他把双腿的症状写下来。昨日回信寄来了,想请你老看看。”
    “好。”
    殿里,梁老太医捋着胡子给韩悯号脉,目光一凝,皱了皱眉。
    侍立一边的杨公公问“怎么了”
    梁老太医松开手,看向韩悯“悯哥儿啊,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忧思郁结,吃药是吃不好的。”
    韩悯点头,小声答道“我知道,可我就是睡不着。”
    梁老太医叹了一声“还是给你开一些安神的药,你自个儿的心结在哪里,得自个儿去解决。”
    “我知道。”
    韩悯从案上拿出一叠信纸,翻了翻,抽出两页递给梁老太医。
    这是韩识的信。
    想起从前那个马背上英姿飒爽的青年,梁老太医也有些惋惜。
    长叹一声,接过信纸,眯着眼睛,仔仔细细地看起来。
    韩家历代从文,韩爷爷拦驾献书之后,韩家便一跃成为文官之首。
    但是文官之首的韩家,却有几个人偏爱习武
    韩悯的叔父与兄长。
    韩爷爷老来再得子,韩悯的叔父比兄长韩识年长十岁,韩悯未出世时,他二人就常在一块儿,叔父于韩识,亦父亦兄。
    即便是韩悯出生后,因为韩悯不足月,身子弱,只好在家好好养着,闲时跟着爷爷念书。
    所以仍旧是他二人在一块儿的时间更多。
    他二人皆好习武。
    后来韩识在一次马球赛上结识了当时的太孙,傅询的兄长傅临。
    那时傅临堕马,落在马蹄下,韩识伸手一捞,把他拽上马,救了他一回。
    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好友。
    直到三年前,景山的一场狩猎。
    白虎越溪,傅临纵马追逐,韩识与叔父劝他不住,只能驾着马紧随其后。
    天黑时,侍卫赶到,只看见满地的鲜血,那只白虎伏在地上,已然没了气息,而他三人的状况也不好。
    韩悯的叔父当场就断了气,留下孤儿寡母,那时韩佩才只两岁。
    韩识被抬回去时,双腿都是血淋淋的。元娘子看见,哭晕过去两回。
    而傅临被救回去,捱了两三日,却还是呕血身亡。
    最后只有韩识一人活了下来,但他的双腿也残疾了,此后都坐着轮椅。
    晚年丧孙,白发人送黑发人,德宗皇帝受不住打击,冬日里大病一场,很快就驾崩了。
    而后先帝即位。
    先帝对其余几个皇子,宠爱归宠爱。只有傅临一人,既是他最宠爱的长子,又是被他当做储君来教导的。
    傅临早逝,先帝便迁怒韩家。
    据说傅临去时,喊疼喊了一夜,先帝守了他一夜。
    清晨时回光返照,傅临清醒过来,替韩家求了宽恕的旨意,但是先帝没有答应。
    后来德宗皇帝病逝,临终前也下诏,让先帝不要为难韩家,先帝也没有应允。
    先帝恨极了韩家,继位之后,立即翻出韩爷爷的一卷书稿,找了个“私修国史”的罪名,把韩家抄家下狱。
    这是韩家被抄家的内情。
    也正是因为傅临早逝,先帝才变得愈发多疑。
    在追封傅临为太子之后,就再不立太子,只让傅询与傅筌各自争斗。
    梁老太医一边看信,一边道“从前给你哥诊断,好好养着应该是能站起来的,怎么就”
    他将书信上的字句看了两遍,沉吟道“不太对劲,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疏忽了”
    韩悯想了想“我们家被抄家之后,我为了爷爷书稿进宫,后来和爷爷一起被关进天牢。但是兄长那时我娘说,兄长那时被宫里的人带走了。”
    原本侍立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杨公公沉吟道“其实是恭王出了主意,让先帝召识哥儿进宫,在先太子的牌位前赎罪,长跪念经。”
    韩悯一惊“兄长从没跟我说过这件事。”
    “大概是怕你担心,所以就没跟你说。”
    “那后来呢”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殿里走水。原本火势不大,没人察觉,后来恭王又拦着不让人救。识哥儿腿脚不便,又喊不来人,就抱着先太子的灵牌,爬到供案下躲着。”
    杨公公叹了一声“最后下了一场雨。雨水从窗户里泼进来,把火浇灭,识哥儿毫发无伤。先帝说是先太子发了善心,就饶他一回,不再听恭王的,把人放回去了。”
    那时韩悯还在牢里,韩识不跟他说,他永远也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一件事。
    梁老太医心中有了计较“或许是那时候跪坏了腿,又或许是心里过不去。”
    韩悯神色认真,默默地给恭王傅筌记上一笔。
    他撑着头,最后道“还是不要告诉兄长,我知道这件事吧”
    “好。”
    两个老人家从小看着他长大,太了解他。
    他二人认真叮嘱道“你千万别一时冲动,去找恭王算账。”
    韩悯点点头“我知道。”
    想想上回傅询同他说,至迟一个月,国丧之前,就能处置恭王。
    算算日子,也快了,再过几日便是国丧。
    唯一可惜的是,温言再没让他帮着写奏折。
    韩悯撑着头,悠悠地叹了口气。
    空负一身能把傅筌骂哭的本事。
    怀才不遇,很是郁闷。
    他随手拨弄了一下书案上的毛笔,笔尖锋若利刃,在他的指腹上留下一道墨痕。

章节目录

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岩城太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岩城太瘦生并收藏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