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1/2)
有孕
李灵若顿住, 大概有三息的时间,她忘了呼吸。
急急的喘了口气,李灵若捂住胸口,心中复杂难明。
是痛苦更多还是果然如此的感觉更多
说实话, 她其实不是很惊讶。
现在这一切, 似乎都早有痕迹。
成婚四载, 当初的新鲜和感情早已淡去。年初时, 她的手下又被镇北王拔除大半。
陈重明爱的就是她的危险和复杂,可现在的她,就像没了羽翼或者利爪的鸟。只能依附在他身旁, 温顺而乖巧。
他会觉得厌倦, 进而把目光落在其他人身上,她竟然有种这一天果然来了的感觉。
这样,也好。
她也能, 真正专心去做一个合格的皇子妃了。
果然,爱上一个男人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明明她能靠着自家的记忆过得更好,偏要去把希望寄予在一个男人, 并且还是皇子身上。
说起来,她现在还不如前世呢。
那个时候, 她好歹还是太子妃。可现在
种种思绪略过, 李灵若全都压下。又在心中盘算,这郑氏有孕,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陈重明又会是什么反应,自己到底该如何应对
面色几变, 李灵若又冷静下来, 看着丫鬟说, “我知道了。”
就这四个字, 没别的了。
丫鬟了解她,立即高兴起来。
她明白,这说明自家主子心中有数,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夜间,陈重明回来了。
三皇子府的管家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他。
闻言,陈重明面色不变,跟着却若有所思的轻声问,“皇子妃知道了吗”
管家低下头,不敢有丝毫冒犯,说,“知道了。”
“什么反应”
“夫人只说知道了,别的没有。”
陈重明眸中幽深,看不出喜乐与否,说,“去主院。”
管家退开地方,心中却在琢磨着,自家主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他这些年和皇子妃的恩爱也不是假的,后院的妾室都成了摆设,可怎么就忽然冒出了一个郑氏来
这位主子向来心思深沉,纵使他跟着伺候了这些年,也从来都看不透,猜不到。
罢了,不管那些,他听命行事就好。
后院。
陈重明看起来十分诚恳,且带着悔意和厌恶的说,“阿若,我那日醉了,并不是有意的。你信我。”
李灵若看他,心中急转,面上就挂上了悲伤和痛苦,说,“醉了”
她看着陈重明,失望,却又带着微不可查的期待。
不论这两个人在想什么,一个看起来认真的说了,一个看起来勉强的信了。
是夜,怀孕的郑氏被送往别庄。
所有人都说,这是三皇子顾及皇子妃的心情,厌弃了敢耍手段的郑氏。
可本应开心的皇子妃李灵若却在讽笑,声音微不可查的说,“这是在担心我会害她吗”
九月初六,远在西南镇守的陶修鸿并程婉如夫妇归京。
酒楼上,李灵若遥遥看她。心情复杂。
说来可笑,前世这个时候,程婉如嫁给她兄长,明明养在侯府之中,却显得有些憔悴。
可这一世,她远在西南那种偏僻之地。却容光焕发,明明是三十来岁的年纪,可神采飞扬的看起来像是二十出头的新婚妇人。
陶家,陶家。
真好啊,可陶家这样的存在,整个大亘,也只有一个罢了。
恨未做得陶家妇。
这句话,她以前不懂,因为她心里装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野心,欲望。可她现在看着程婉如面上遮掩不住的幸福与自在,忽然就懂了。
这日子,说慢,也慢。说快,却又快的不行。
倏忽间,就是九月十一了。
陶琼琇成婚的前一天。
安国公府早早就已经开始了忙碌,把整个府邸都打扫收拾一新。披红挂彩,好不热闹。
相比起来,陶琼琇这个新娘子竟然难得的闲了下来。
晚上,一大家子一起,前往寿宁院吃饭。看着陶琼琇的目光中,满是不舍。
他们捧在手心里疼宠了十几年的孩子,就要嫁出去了。
为着她成婚,远在外地的陶修文等人全都回了京。眼下都在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叮嘱着。
字字句句,全是不放心以及会给她撑腰的意思。
陶琼琇一一认真的听了,再三保证。她不会受气,不会吃亏。有事一定回来找自家亲人。这才勉强让一大家子放下了一点心。
是夜,周氏过来,肃容递给了她一本册子。
“阿莹,拿着。”
陶琼琇心有所感,目光落在小册子上。
这这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避火图了吧。
心里想着,她就想伸手去翻,却被周氏拦住。
“咳,一会儿我走了再看。”周氏说,而后又轻抚她的鬓角,满眼不舍的说,“阿莹,这世上,人心换人心。娘也看出来了,镇北王是真的疼你,你嫁给了他,做他的妻子,也要好好对他。知道吗把他当做你的家人,你最重要的人。”
她看着自己的女儿,满心的担忧,满心的不舍。可她还是要说这些话,而不是说什么人心易变,所以要守好自己的心这种话。
人心换人心,你不付出,哪里会有回报。
只有一个人给予,而另一个人只会收获的话。是会厌倦的。
“就像你对爹一样吗”陶琼琇问。
有些好奇,以及跃跃欲试。
她前世是个孤儿,可这辈子却幸运极了。投生到了陶家。
上上下下,全都对她很好。最好的是,这样的一家人,有权有势,却在这个三妻四妾合理化的古代保持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统。
他们之间有些陶琼琇不懂,却向往的爱情。
不是肤浅至极的一见钟情,而是白头偕老至死不渝的感情。
“对,就像我和你爹一样。”被女儿说起自己与夫君间的事,纵使周氏已经五十左右,不再年轻。可她的眼中还是有些羞涩闪过,更多的则是遮掩不住的安心与快乐。
安心,这在古代的勋爵府邸后院中,是个多么让女人觉得幸福的词语。
“嗯,我知道了。”陶琼琇说。
认真的回想起自家娘亲与父亲之间相处的情景,并且牢牢记在心里。
周氏这才放下些心,她的女儿,从来都不是个会说大话的孩子。
她说知道的了,那就是真的明白了。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她的阿莹啊,她只愿她后半生平安喜乐,万事如意。
周氏又叮嘱了几句,眼见着时间不早了。怕再说下去陶琼琇休息不好,明天没精神,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本来萦绕着低声私语的闺房里顿时安静下来。
陶琼琇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完毕,脱下衣服躺进被窝里,却没有睡意,而是抬头,看着自己住了许多年的闺房。
这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她这些年一点一点挑选安防好的。
而从明天起,她就要离开这里。前往镇北王府了。以后,那里才是她的家了。
镇北王府,陈嘉赐。
想起那个沉稳俊美的男人,陶琼琇既有些不安,却又有些期待。
她收敛了自己的思绪,笑了一笑。
真是,想那么多做什么呢。事到临头,直面而上就是了。
心里笑着自己的胡思乱想,她目光微动,想起了自家娘亲送来的那本册子。
避火图诶
古代的小黄书,要不要打开看看
心动不如行动。
她轻轻起身,从小箱子里拿出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轻轻的打开发翻看。
半
李灵若顿住, 大概有三息的时间,她忘了呼吸。
急急的喘了口气,李灵若捂住胸口,心中复杂难明。
是痛苦更多还是果然如此的感觉更多
说实话, 她其实不是很惊讶。
现在这一切, 似乎都早有痕迹。
成婚四载, 当初的新鲜和感情早已淡去。年初时, 她的手下又被镇北王拔除大半。
陈重明爱的就是她的危险和复杂,可现在的她,就像没了羽翼或者利爪的鸟。只能依附在他身旁, 温顺而乖巧。
他会觉得厌倦, 进而把目光落在其他人身上,她竟然有种这一天果然来了的感觉。
这样,也好。
她也能, 真正专心去做一个合格的皇子妃了。
果然,爱上一个男人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明明她能靠着自家的记忆过得更好,偏要去把希望寄予在一个男人, 并且还是皇子身上。
说起来,她现在还不如前世呢。
那个时候, 她好歹还是太子妃。可现在
种种思绪略过, 李灵若全都压下。又在心中盘算,这郑氏有孕,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陈重明又会是什么反应,自己到底该如何应对
面色几变, 李灵若又冷静下来, 看着丫鬟说, “我知道了。”
就这四个字, 没别的了。
丫鬟了解她,立即高兴起来。
她明白,这说明自家主子心中有数,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夜间,陈重明回来了。
三皇子府的管家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他。
闻言,陈重明面色不变,跟着却若有所思的轻声问,“皇子妃知道了吗”
管家低下头,不敢有丝毫冒犯,说,“知道了。”
“什么反应”
“夫人只说知道了,别的没有。”
陈重明眸中幽深,看不出喜乐与否,说,“去主院。”
管家退开地方,心中却在琢磨着,自家主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他这些年和皇子妃的恩爱也不是假的,后院的妾室都成了摆设,可怎么就忽然冒出了一个郑氏来
这位主子向来心思深沉,纵使他跟着伺候了这些年,也从来都看不透,猜不到。
罢了,不管那些,他听命行事就好。
后院。
陈重明看起来十分诚恳,且带着悔意和厌恶的说,“阿若,我那日醉了,并不是有意的。你信我。”
李灵若看他,心中急转,面上就挂上了悲伤和痛苦,说,“醉了”
她看着陈重明,失望,却又带着微不可查的期待。
不论这两个人在想什么,一个看起来认真的说了,一个看起来勉强的信了。
是夜,怀孕的郑氏被送往别庄。
所有人都说,这是三皇子顾及皇子妃的心情,厌弃了敢耍手段的郑氏。
可本应开心的皇子妃李灵若却在讽笑,声音微不可查的说,“这是在担心我会害她吗”
九月初六,远在西南镇守的陶修鸿并程婉如夫妇归京。
酒楼上,李灵若遥遥看她。心情复杂。
说来可笑,前世这个时候,程婉如嫁给她兄长,明明养在侯府之中,却显得有些憔悴。
可这一世,她远在西南那种偏僻之地。却容光焕发,明明是三十来岁的年纪,可神采飞扬的看起来像是二十出头的新婚妇人。
陶家,陶家。
真好啊,可陶家这样的存在,整个大亘,也只有一个罢了。
恨未做得陶家妇。
这句话,她以前不懂,因为她心里装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野心,欲望。可她现在看着程婉如面上遮掩不住的幸福与自在,忽然就懂了。
这日子,说慢,也慢。说快,却又快的不行。
倏忽间,就是九月十一了。
陶琼琇成婚的前一天。
安国公府早早就已经开始了忙碌,把整个府邸都打扫收拾一新。披红挂彩,好不热闹。
相比起来,陶琼琇这个新娘子竟然难得的闲了下来。
晚上,一大家子一起,前往寿宁院吃饭。看着陶琼琇的目光中,满是不舍。
他们捧在手心里疼宠了十几年的孩子,就要嫁出去了。
为着她成婚,远在外地的陶修文等人全都回了京。眼下都在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叮嘱着。
字字句句,全是不放心以及会给她撑腰的意思。
陶琼琇一一认真的听了,再三保证。她不会受气,不会吃亏。有事一定回来找自家亲人。这才勉强让一大家子放下了一点心。
是夜,周氏过来,肃容递给了她一本册子。
“阿莹,拿着。”
陶琼琇心有所感,目光落在小册子上。
这这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避火图了吧。
心里想着,她就想伸手去翻,却被周氏拦住。
“咳,一会儿我走了再看。”周氏说,而后又轻抚她的鬓角,满眼不舍的说,“阿莹,这世上,人心换人心。娘也看出来了,镇北王是真的疼你,你嫁给了他,做他的妻子,也要好好对他。知道吗把他当做你的家人,你最重要的人。”
她看着自己的女儿,满心的担忧,满心的不舍。可她还是要说这些话,而不是说什么人心易变,所以要守好自己的心这种话。
人心换人心,你不付出,哪里会有回报。
只有一个人给予,而另一个人只会收获的话。是会厌倦的。
“就像你对爹一样吗”陶琼琇问。
有些好奇,以及跃跃欲试。
她前世是个孤儿,可这辈子却幸运极了。投生到了陶家。
上上下下,全都对她很好。最好的是,这样的一家人,有权有势,却在这个三妻四妾合理化的古代保持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统。
他们之间有些陶琼琇不懂,却向往的爱情。
不是肤浅至极的一见钟情,而是白头偕老至死不渝的感情。
“对,就像我和你爹一样。”被女儿说起自己与夫君间的事,纵使周氏已经五十左右,不再年轻。可她的眼中还是有些羞涩闪过,更多的则是遮掩不住的安心与快乐。
安心,这在古代的勋爵府邸后院中,是个多么让女人觉得幸福的词语。
“嗯,我知道了。”陶琼琇说。
认真的回想起自家娘亲与父亲之间相处的情景,并且牢牢记在心里。
周氏这才放下些心,她的女儿,从来都不是个会说大话的孩子。
她说知道的了,那就是真的明白了。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她的阿莹啊,她只愿她后半生平安喜乐,万事如意。
周氏又叮嘱了几句,眼见着时间不早了。怕再说下去陶琼琇休息不好,明天没精神,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本来萦绕着低声私语的闺房里顿时安静下来。
陶琼琇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完毕,脱下衣服躺进被窝里,却没有睡意,而是抬头,看着自己住了许多年的闺房。
这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她这些年一点一点挑选安防好的。
而从明天起,她就要离开这里。前往镇北王府了。以后,那里才是她的家了。
镇北王府,陈嘉赐。
想起那个沉稳俊美的男人,陶琼琇既有些不安,却又有些期待。
她收敛了自己的思绪,笑了一笑。
真是,想那么多做什么呢。事到临头,直面而上就是了。
心里笑着自己的胡思乱想,她目光微动,想起了自家娘亲送来的那本册子。
避火图诶
古代的小黄书,要不要打开看看
心动不如行动。
她轻轻起身,从小箱子里拿出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轻轻的打开发翻看。
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