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西娅第一次跟着苏老太来乡里,其实58年的时候国家就把乡镇改为了人民公社,不过大家还是习惯按以前的叫法。
乡里不算大,街道很窄,而且还都是黄土道,两边的房子大多以泥瓦房为主,零星有几家砖瓦房,也就仅仅停留在不算破败的程度。
从她们下车的路口往前走,依次是粮管所、种子站、棉花站、国营饭店,然后就到了供销社。
苏老太说这条街再往前就是马营子公社,另外隔壁街还有邮局、公社医院、学校啥的。这些单位门面大同小异,都把“贫穷”两个字表现的非常彻底,让苏西娅原本还有几分期待的心情也落空了。
供销社算是这些单位里相对“气派”点的,它是一栋独门的砖瓦房,白墙灰瓦,高高的门楣上龙飞凤舞的写着“马营子供销社”几个朱红色大字。
此时供销社的两扇木门大敞四开,不少人神色匆匆,来往穿梭,好不热闹
苏西娅站在门口往里看,见屋里除了进门那面墙,其他三面都靠墙立着一个将近两米高的货架,货架前是一溜老榆木镶玻璃的柜台,货架和柜台里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商品,一眼扫过去还挺齐全。
每个货架和柜台之间有一到两名售货员,柜台外面、屋子正中央的空地上则等着许多排队买东西的人。
苏西娅好奇的打量这些顾客,发现这些人无论买什么,手里都要攥着一张四、五公分大小的长方形小票
苏西娅觉得那不像是钱,连忙问她奶,这才知道原来不光是买布要布票,现在几乎是买啥都要票
也就是说,即便她揣了一兜子的钱,如果没有票,在这里也是一根毛都买不到
无情的事实让苏西娅皱起了小眉头,心里直叹麻烦。
因为既没钱、也没票,祖孙俩也没在供销社里多停留,苏老太牵着苏西娅直接就绕到了供销社后院。
苏老太说这是供销社专门收购农副产品的地方,可能因为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小院里静悄悄的。
苏老太喊了半天,才有一个三十多岁穿着深蓝色薄外套的男同志慢吞吞走出来。
“喊什么、喊什么,我说你们这些人就不能早一点,每次都卡着饭点来”
苏老太连忙给人赔不是,大概是祖孙俩老的老、小的小,男同志虽然还有些不高兴,但也没再说什么。
等苏老太把后背的背筐卸下来,把蒙在上面的旧衣服一掀,苏西娅就明显感觉这个男同志的脸色好了不少。
“呦,这辣椒长的不错我看看,还有豇豆和南瓜这会儿倒不多见”
随着苏老太把筐里几样一样、一样往外拿,男同志的话也多了起来。
“这豇豆长得可真水灵,南瓜个头也挺大,你们是咋种的扣棚子了”
扣棚子就是建暖棚的意思,西北冬天干冷漫长,开春也晚,有条件的农户会选择建暖棚种菜,不过他们通县是整个甘省出了名的贫困县,建暖棚的不多。
苏老太含糊着应了声,那男同志全副心思都放在这筐新鲜的蔬菜上,倒也没在意。
男同志对检查的结果挺满意,主动道“这样吧,南瓜和豇豆给你们按六分钱一斤算,辣椒现在干货不少,就五分钱一斤吧”
苏老太不干“同志,这价太低了你看看俺这菜,这南瓜一掐一个坑,豇豆一捏一股水,多新鲜啊这不是俺老婆子吹牛,现在可找不出像俺家这么水灵的菜哩”
男同志“这价不低了,等过阵子菜都下来,那时的价连我给你的一半还不到呢”
苏老太“同志,话不能这么说啊要真到那时候,都不用你开口,俺老婆子也不能跟你多要这不是等新菜都下来最少还得一个多月嘛这么长时间呢,那俺们村里的小伙子要动作快点的话,都够娶个婆姨当爹了”
男同志“”
苏西娅“”奶啊,你是真敢说啊,也不怕不过审
男同志犹豫了一瞬,稍微妥协了一下“那就每样再长五厘,南瓜、豇豆都六分五,辣椒五分五,不能再多了”
苏西娅听完这个价,十分无语,虽说来之前也从她奶那里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物价,可是真的切身体会之后吧
咋说呢,她穿越之前,爷爷的工资卡放在她手上,一般情况下,她爷爷的工资是只需要关注小数点前面数字里那一大排的逗号
可来到这之后呢别说逗号了,就是那个小数点都迈不过去
那头苏老太还不放弃“同志啊,不是俺老婆子黑心肝,俺是真没办法啊这两年收成不好,家里老老少少十几口子就指着这个棚子哩”
“为了这一棚菜,当初俺们一大家子大冷天的睡着冷屋冷炕,就为了节省那一点柴火熏棚子可怜俺老婆子这一把年纪,这把俺冻得啊,俺这个腿拐拐到现在还不好使哩来的这十多里路,俺是走一半、爬一半,走一半、爬一半”
乡里不算大,街道很窄,而且还都是黄土道,两边的房子大多以泥瓦房为主,零星有几家砖瓦房,也就仅仅停留在不算破败的程度。
从她们下车的路口往前走,依次是粮管所、种子站、棉花站、国营饭店,然后就到了供销社。
苏老太说这条街再往前就是马营子公社,另外隔壁街还有邮局、公社医院、学校啥的。这些单位门面大同小异,都把“贫穷”两个字表现的非常彻底,让苏西娅原本还有几分期待的心情也落空了。
供销社算是这些单位里相对“气派”点的,它是一栋独门的砖瓦房,白墙灰瓦,高高的门楣上龙飞凤舞的写着“马营子供销社”几个朱红色大字。
此时供销社的两扇木门大敞四开,不少人神色匆匆,来往穿梭,好不热闹
苏西娅站在门口往里看,见屋里除了进门那面墙,其他三面都靠墙立着一个将近两米高的货架,货架前是一溜老榆木镶玻璃的柜台,货架和柜台里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商品,一眼扫过去还挺齐全。
每个货架和柜台之间有一到两名售货员,柜台外面、屋子正中央的空地上则等着许多排队买东西的人。
苏西娅好奇的打量这些顾客,发现这些人无论买什么,手里都要攥着一张四、五公分大小的长方形小票
苏西娅觉得那不像是钱,连忙问她奶,这才知道原来不光是买布要布票,现在几乎是买啥都要票
也就是说,即便她揣了一兜子的钱,如果没有票,在这里也是一根毛都买不到
无情的事实让苏西娅皱起了小眉头,心里直叹麻烦。
因为既没钱、也没票,祖孙俩也没在供销社里多停留,苏老太牵着苏西娅直接就绕到了供销社后院。
苏老太说这是供销社专门收购农副产品的地方,可能因为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小院里静悄悄的。
苏老太喊了半天,才有一个三十多岁穿着深蓝色薄外套的男同志慢吞吞走出来。
“喊什么、喊什么,我说你们这些人就不能早一点,每次都卡着饭点来”
苏老太连忙给人赔不是,大概是祖孙俩老的老、小的小,男同志虽然还有些不高兴,但也没再说什么。
等苏老太把后背的背筐卸下来,把蒙在上面的旧衣服一掀,苏西娅就明显感觉这个男同志的脸色好了不少。
“呦,这辣椒长的不错我看看,还有豇豆和南瓜这会儿倒不多见”
随着苏老太把筐里几样一样、一样往外拿,男同志的话也多了起来。
“这豇豆长得可真水灵,南瓜个头也挺大,你们是咋种的扣棚子了”
扣棚子就是建暖棚的意思,西北冬天干冷漫长,开春也晚,有条件的农户会选择建暖棚种菜,不过他们通县是整个甘省出了名的贫困县,建暖棚的不多。
苏老太含糊着应了声,那男同志全副心思都放在这筐新鲜的蔬菜上,倒也没在意。
男同志对检查的结果挺满意,主动道“这样吧,南瓜和豇豆给你们按六分钱一斤算,辣椒现在干货不少,就五分钱一斤吧”
苏老太不干“同志,这价太低了你看看俺这菜,这南瓜一掐一个坑,豇豆一捏一股水,多新鲜啊这不是俺老婆子吹牛,现在可找不出像俺家这么水灵的菜哩”
男同志“这价不低了,等过阵子菜都下来,那时的价连我给你的一半还不到呢”
苏老太“同志,话不能这么说啊要真到那时候,都不用你开口,俺老婆子也不能跟你多要这不是等新菜都下来最少还得一个多月嘛这么长时间呢,那俺们村里的小伙子要动作快点的话,都够娶个婆姨当爹了”
男同志“”
苏西娅“”奶啊,你是真敢说啊,也不怕不过审
男同志犹豫了一瞬,稍微妥协了一下“那就每样再长五厘,南瓜、豇豆都六分五,辣椒五分五,不能再多了”
苏西娅听完这个价,十分无语,虽说来之前也从她奶那里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物价,可是真的切身体会之后吧
咋说呢,她穿越之前,爷爷的工资卡放在她手上,一般情况下,她爷爷的工资是只需要关注小数点前面数字里那一大排的逗号
可来到这之后呢别说逗号了,就是那个小数点都迈不过去
那头苏老太还不放弃“同志啊,不是俺老婆子黑心肝,俺是真没办法啊这两年收成不好,家里老老少少十几口子就指着这个棚子哩”
“为了这一棚菜,当初俺们一大家子大冷天的睡着冷屋冷炕,就为了节省那一点柴火熏棚子可怜俺老婆子这一把年纪,这把俺冻得啊,俺这个腿拐拐到现在还不好使哩来的这十多里路,俺是走一半、爬一半,走一半、爬一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