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这回有了可不能再对付了。
    这样苏家人才跟着“洋气”了一把,不过苏老太对这暖壶可上心的紧,家里的娃们必须随时与这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生怕他们玩闹不注意摔了、碰了,把壶弄坏。
    苏西娅瞅着她奶跟抱个金疙瘩似的把壶抱到外屋灶台,知道她奶把她姐支出去了可不光是问她话,还得趁机处理这筐明显“有问题”的野菜叶子。
    他们这边正房一般三间,东西两头开门,西边自成一间做卧房;
    而东边两间屋,进门就是饭堂,最东边是卧房。做饭的灶台设在饭堂东南角,与卧房的火炕相连,这种灶台连炕设计可以节省燃料,通常一顿饭做好,屋里的炕也烧热了,既保暖又方便。
    只见苏老太动作麻利的生了火,把暖壶里的开水都倒进那口边沿处有好几个缺口的大铁锅里,然后把藏在兔子底下的大宽叶子挑出来,洗净,再撕成细条。
    因为用的本来就是开水,所以锅里的水很快就煮沸了,她奶便把撕好的灰灰菜叶子都倒进去焯透,等再捞出来时已经半点看不出之前的“肥实”样了
    苏西娅不由对她奶十分佩服“奶,还是你这招好”
    苏老太把晾凉的灰灰菜叶子捞出来,挤干水,一边往一顶高粱杆做的大盖帘子上铺开,一边道“这样放到外头晒,等晒干了放多久都成,还不走味儿等想吃了拿水重新烫过,撒点盐巴、辣子,香滴很”
    苏西娅下意识吞了口口水,听着就比野菜糊糊好吃啊,可惜她奶为了节省主食和调料,大多都是一锅烩,里头玉米面、谷子面和野菜混在一起,咕嘟咕嘟,无论视觉还是味觉,可真没啥美感。
    等苏巧巧打水回来,苏老太已经把野菜处理的差不多了,因为现在时辰还早,也做不了饭,老太太重新烧了壶开水,便早早把火给熄了,省得空灶浪费柴禾。
    等老太太抱着她那金疙瘩暖壶一转身,就看见俩孙女蹲在一边,两个人、四只眼正直勾勾的盯着那只大野兔,尤其那个小的,咋还淌上哈喇子了
    这个狼哇的劲儿差点给老太太气乐了
    她心里叹口气,家里存粮不多了,马上七八月份又是雨季,他们这儿平时雨水少得可怜,可一到雨季就动不动下暴雨,土松地疲根本存不住水,闹水灾是常有的事。
    也不知道今年是个啥年景,按说眼下该想法子多存点粮,要不然做啥她那三个儿媳都跟着去水库挖泥呢
    那活又脏又累,大老爷们都坚持不住,娃们还不是为了那每天额外补贴的一斤粗粮,这才拼死拼活的干
    她原打算拿这兔子到乡里换点粮食,好歹贴补贴补,可瞧着孙女们眼巴巴的劲儿,她是真舍不得啊
    哎,算了,左右娃们每天干活那么累,也该吃点好的补一补,这兔子还是留下吧
    苏老太历来是个爽快人,心里有了主意,那是半点不墨迹,噼里啪啦三下五除二,大野兔直接晋级为扒皮兔,朝着苏西娅心里那盆麻辣兔丁又迈了坚实的一步
    可惜想法是美好滴,现实是不留情面滴,苏老太虽然心疼家里娃,但是要一顿吃掉一整只兔子,她可舍不得,用老太太的话讲,那叫败家
    所以这只拾掇完了连肉带骨头约莫三斤多的野兔,兔腿和后背肉厚的地方都被苏老太片下来,抹上盐巴腌好,这样省着点,能吃上好几天。
    剩下的兔子骨架剁成块儿,准备和内脏、马铃薯一起炖,他们这里管马铃薯也叫洋芋。
    到了做晚饭的时候,大铁锅烧热,苏老太先把带肉的部分放锅里煸炒出油,然后把今天挖回来的沙葱、野蒜洗净、切碎,应苏西娅要求又添了一把干辣子,下锅跟兔子骨头、内脏一起翻炒,加水加盐,大火烧开,最后把切成滚刀块的洋芋放进去炖煮。
    有了菜,自然不能少主食,西北土地贫瘠,水资源少,不产水稻,地里的小麦是要交公粮的,所以一般人家大多以洋芋、玉米、谷子为主食,少量的还有高粱、地瓜、莜麦和糜子。
    苏老太把玉米面、谷子面和糜子面掺在一起的杂面加水和成团,再把野菜切碎撒里,直接就着煮开的汤锅在锅边贴了一圈野菜杂面饼子,等锅里的兔肉熟了,金黄带着翠绿野菜丁的饼子也好了。
    为了不招眼,苏家饭堂门窗被堵得严严实实,外面瞧着不声不响,里头却是忙活得热火朝天
    苏老太掌勺,苏巧巧看火,苏西娅喊号,因为屋子此时密不透风,祖孙三人是个个忙出了一身汗。
    可是等饭菜好的时候,苏老太把锅盖一掀,那一刻,杂面的醇香、野菜的清香,还有兔肉的浓香交织在一起,直兜兜扑面而来,那种浑身冒着热汗却能够被美食的香气放肆环绕的感觉,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了小姐妹俩心中代表着幸福的记忆。
    哪怕多年后,她们早已成为各自领域里杰出的领军人物,早已不再为衣食发愁,这段记忆却始终那么鲜活、美好。

章节目录

穿到七零搞绿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水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棠并收藏穿到七零搞绿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