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九章 (2/2)
道“扬州人杰地灵,山水养人。山是好山,水也应是好水,如今有幸,才能到京城以外的地界瞧一瞧。”
“昔日陆羽于茶经中曾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我们在京城里吃的水,那就是最下品的井水,如今舟行水上,也该尝尝这江水味道如何。”
黛玉曾读过茶经,听了宝玉的话也感慨道“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山中清泉,的确堪为上品煮茶水。”
“林妹妹像是读过许多书,怎么那日同老祖宗说自己不过略微认得几个字呢”宝玉放下茶盏,想起旧日黛玉初至贾府的一件小事问道。
林黛玉听了不曾直言道明隐瞒的缘由,原是那日她问及三春可曾读书时,贾母只答胡乱识得几个字,她素来所思多想,兼之初至异地不愿出格,遂瞒下不谈。
她话题一转道“父亲原是将我充作男儿养大,不止四书五经,一些散文游记也有涉猎。说不定,哪日你不懂的文章拿来,我也能帮你参考参考呢。”黛玉狡黠一笑,眉眼弯弯,不过后半句纯是玩笑话罢了。
宝玉听了由衷赞道“果然,林姑父眼界高远,妹妹读书之广,非常人所能及。”
黛玉见他神色真诚不似伪,又想起世人常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类的话,有些好奇地问道“你可觉女子学这些多余了吗”
宝玉摇了摇头道“若真是心胸开阔之人,又怎么忌女子学文论道呢况且,林妹妹之才,并不在我之下。我所思所忧,妹妹皆有所感。”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夫复何求。”他捧了茶,一饮而罢。
黛玉听了,双眼酸涩心下微动,她只暗道你把我当个知己,我定然也是把你当做知己的。
二人又说了一会话,谈论多为茶道之事,片刻后,雨便停了。
江面雾气霭霭,两岸青山连绵不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只小舟荡于清波碧浪之间,片刻,便顺着水流蜿蜒而下。
宝玉命茗烟取了一只瓦瓮给自己,不顾贴身小厮在身后着急地劝道“二爷这多危险啊,您还是让小的们替您舀水吧。”
他道“此事我亲手做,图的是个山野情趣,若叫你们代劳,还有什么意思。”
茗烟见劝不住,只好拉了几个人站在船头,胆战心惊的见宝玉俯下身子,伸手自江中舀水,时刻防备着宝二爷掉下船去。
宝玉舀完水,端起来一看,江水清澈见底,闻之竟觉瓮内气息流动,是为活水。思及刚才手触之感,如此才真正体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意。
他兴冲冲捧了水到船内煮茶,后尝之更有清醇之感,的确与京城内的井水不同。
行了半月有余,宝玉一行人终于到了扬州。
林府的下人们这一日早早地便在码头边上候着了,备了数顶轿子,待贾府的船一到,便殷勤上前伺候着自己小姐同京城里来的贾府少爷。
林府家风清廉,林如海膝下唯有一个女儿,唯一的儿子三岁就夭折,他常念着自己福薄,故从不苛待下人,冬日严寒之际还常于街口施粥,穷苦百姓皆念着林如海的恩德,下人感于林府侍候的体面,也越发用心。
黛玉下船倒显得轻车熟路了,她对着为首的一个面有老色的仆人道“周管家,爹最近身体还好吗”
周管家笑道“老爷身体好着呢,今儿休沐,在家等着小姐您呢。”一旁的婆子将黛玉扶上轿子,放下轿帘。
周管家趁着转身的功夫,悄悄打量了这位传说中贾府的宝二爷,这便是从京城不远而来,特意向老爷求学的荣国公的孙子,真真是勋贵子弟,那通身的气度啊。生的模样也好,一表人才。
“二爷,您上轿吧,我们老爷现在正在家等着您呢。”
贾宝玉含笑点头,坐上了轿子。待起轿,周管家跟在后面一顶林黛玉的轿子旁,两人显然在说什么家常话,应是黛玉担心着老父,故迫不及待同家中的仆人打探消息了。
宝玉遂敛了心思,专心赏起扬州繁华的街景来。扬州自古繁华,又盐商林立,争奇斗艳、豪掷千金的斗富伎俩层出不穷,南北罕见稀少的货物在此地皆可一观。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贾宝玉寻声望去,却是闹市中一拄着拐杖的跛足道人在吟唱,那人发须斑白似年过半百,身上只一件破烂僧袍,并一口破碗,正一瘸一拐地走着。
长街熙熙攘攘,他却自在无比,似是察觉到贾宝玉的目光,跛足道人抬头,似是“嗖”的一般,眨眼间他便从街的那头来到了轿子旁,偏生抬轿子的轿夫毫无察觉。
“道人方才在唱什么”
跛足道人搔了搔那拖泥带水,灰白夹杂的一头乱发道“公子听见什么了”
贾宝玉思索片刻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那人哈哈大笑一阵,似疯癫失神喃喃道“公子有缘啊这天道纲常,竟是叫人给改了。如此,因缘际会。”
不待宝玉要问“因缘际会”如何,跛足道人便似一阵风般,又飘到了别处,随即三步一小步五步一大步,转瞬间便消失在人群里了。
“昔日陆羽于茶经中曾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我们在京城里吃的水,那就是最下品的井水,如今舟行水上,也该尝尝这江水味道如何。”
黛玉曾读过茶经,听了宝玉的话也感慨道“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山中清泉,的确堪为上品煮茶水。”
“林妹妹像是读过许多书,怎么那日同老祖宗说自己不过略微认得几个字呢”宝玉放下茶盏,想起旧日黛玉初至贾府的一件小事问道。
林黛玉听了不曾直言道明隐瞒的缘由,原是那日她问及三春可曾读书时,贾母只答胡乱识得几个字,她素来所思多想,兼之初至异地不愿出格,遂瞒下不谈。
她话题一转道“父亲原是将我充作男儿养大,不止四书五经,一些散文游记也有涉猎。说不定,哪日你不懂的文章拿来,我也能帮你参考参考呢。”黛玉狡黠一笑,眉眼弯弯,不过后半句纯是玩笑话罢了。
宝玉听了由衷赞道“果然,林姑父眼界高远,妹妹读书之广,非常人所能及。”
黛玉见他神色真诚不似伪,又想起世人常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类的话,有些好奇地问道“你可觉女子学这些多余了吗”
宝玉摇了摇头道“若真是心胸开阔之人,又怎么忌女子学文论道呢况且,林妹妹之才,并不在我之下。我所思所忧,妹妹皆有所感。”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夫复何求。”他捧了茶,一饮而罢。
黛玉听了,双眼酸涩心下微动,她只暗道你把我当个知己,我定然也是把你当做知己的。
二人又说了一会话,谈论多为茶道之事,片刻后,雨便停了。
江面雾气霭霭,两岸青山连绵不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只小舟荡于清波碧浪之间,片刻,便顺着水流蜿蜒而下。
宝玉命茗烟取了一只瓦瓮给自己,不顾贴身小厮在身后着急地劝道“二爷这多危险啊,您还是让小的们替您舀水吧。”
他道“此事我亲手做,图的是个山野情趣,若叫你们代劳,还有什么意思。”
茗烟见劝不住,只好拉了几个人站在船头,胆战心惊的见宝玉俯下身子,伸手自江中舀水,时刻防备着宝二爷掉下船去。
宝玉舀完水,端起来一看,江水清澈见底,闻之竟觉瓮内气息流动,是为活水。思及刚才手触之感,如此才真正体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意。
他兴冲冲捧了水到船内煮茶,后尝之更有清醇之感,的确与京城内的井水不同。
行了半月有余,宝玉一行人终于到了扬州。
林府的下人们这一日早早地便在码头边上候着了,备了数顶轿子,待贾府的船一到,便殷勤上前伺候着自己小姐同京城里来的贾府少爷。
林府家风清廉,林如海膝下唯有一个女儿,唯一的儿子三岁就夭折,他常念着自己福薄,故从不苛待下人,冬日严寒之际还常于街口施粥,穷苦百姓皆念着林如海的恩德,下人感于林府侍候的体面,也越发用心。
黛玉下船倒显得轻车熟路了,她对着为首的一个面有老色的仆人道“周管家,爹最近身体还好吗”
周管家笑道“老爷身体好着呢,今儿休沐,在家等着小姐您呢。”一旁的婆子将黛玉扶上轿子,放下轿帘。
周管家趁着转身的功夫,悄悄打量了这位传说中贾府的宝二爷,这便是从京城不远而来,特意向老爷求学的荣国公的孙子,真真是勋贵子弟,那通身的气度啊。生的模样也好,一表人才。
“二爷,您上轿吧,我们老爷现在正在家等着您呢。”
贾宝玉含笑点头,坐上了轿子。待起轿,周管家跟在后面一顶林黛玉的轿子旁,两人显然在说什么家常话,应是黛玉担心着老父,故迫不及待同家中的仆人打探消息了。
宝玉遂敛了心思,专心赏起扬州繁华的街景来。扬州自古繁华,又盐商林立,争奇斗艳、豪掷千金的斗富伎俩层出不穷,南北罕见稀少的货物在此地皆可一观。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贾宝玉寻声望去,却是闹市中一拄着拐杖的跛足道人在吟唱,那人发须斑白似年过半百,身上只一件破烂僧袍,并一口破碗,正一瘸一拐地走着。
长街熙熙攘攘,他却自在无比,似是察觉到贾宝玉的目光,跛足道人抬头,似是“嗖”的一般,眨眼间他便从街的那头来到了轿子旁,偏生抬轿子的轿夫毫无察觉。
“道人方才在唱什么”
跛足道人搔了搔那拖泥带水,灰白夹杂的一头乱发道“公子听见什么了”
贾宝玉思索片刻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那人哈哈大笑一阵,似疯癫失神喃喃道“公子有缘啊这天道纲常,竟是叫人给改了。如此,因缘际会。”
不待宝玉要问“因缘际会”如何,跛足道人便似一阵风般,又飘到了别处,随即三步一小步五步一大步,转瞬间便消失在人群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