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外。
    文武百官们都在焦急地等着上朝,个个忧心忡忡,尤其以户部和礼部为最。
    “钱尚书,这拨下来购买粮食的银子已经所剩不多了,可是,城外的难民非但没有减少的迹象发生,反而好像是一天比一天多了,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户部侍郎卢晋皱眉道。
    再这样下去,很快城外四门就将无米可施了。
    到时候,饥饿的灾民会做出什么来,很难预料。
    其它户部官员也心有戚戚,眼巴巴地看着户部尚书钱瑾,希望尚书大人能给他们想个办法。
    若是灾民哗变,怕是第一个就要拿户部开刀问责了。
    下面催银催粮食的折子一天比一天急啊。
    头发花白的钱尚书也愁啊。
    他能有什么办法
    国库就那么点存银,皇上还要为自己六十大寿修建瀛祥别院,肯拨下来救灾的银子就那么点儿,他虽是户部尚书,可是,他管的是国库,又不是自家私库,没有皇上同意,他哪里能拿出银子来
    “若不然,待宸王来后,咱们问问他的主意”,一个年轻的户部官员最终还是没能忍住轻声道。
    四皇子李承熙已封宸王,主户部事。
    这放赈灾银之事,问他没毛病啊
    好歹这是他们李家的江山,他又是皇上最宠爱的皇子,他若是能开口定能讨出赈灾银子来。
    可是,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户部其它官员的响应,反而,个个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他。
    户部侍郎卢晋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刚入朝不久,不知道也不奇怪”
    宸王李承熙性格最是阴晴不定、喜怒无常、不喜政事,因为与太子置气,要了户部的差事,可是,却连一天差都没当过,更没有踏进过户部的大门,关于户部的奏折送到宸王府请他过目,都被他命人给扔了出来,说是没兴趣。
    哪里比得上入了礼部的二皇子现在的顺王李承琮,那可是位有负责的主儿,几乎天天不拉的在礼部办公,深得礼部上下官员的信任。
    以前只当顺王是位学识出众的皇子,竟不知这位顺王竟然是个有能力的。
    礼部那么个轻闲的部门,送顺王去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嘛。
    若是能与他们户部换一下,岂不两全其美
    想到这儿,户部侍郎卢晋又想叹气了。
    这都什么事儿
    “若是顺王能劝得动皇上暂修瀛祥别院,将钱挪出来赈济城外的灾民”,有人不甘心地畅想着。
    “是呀”
    “是呀”
    众户部人员双眼一亮,频频点头道,脸上也带出了一丝喜意,不由得纷纷往户部那边看去
    顺王已经是他们两部的全部希望了。
    只有钱尚书脸色依然阴沉似水,紧抿双唇。
    另一边的礼部官员也是满面愁容,只是他们的情况却要比户部的官员好得多,因为,他们至少有主心骨。
    礼部尚书做不了的事儿,可以推给顺王李承琮。
    “王爷,一会儿大朝,您可千万劝劝皇上,先暂停修瀛祥别院”,礼部尚书孙卓山都快要愁死了,胡子都要掐掉好几根儿。
    城外灾民源源不断,这边皇上还要大修瀛祥别院,让他们礼部负责此事。
    他们礼部都要被打成佞臣了。
    谁见了他们都要翻他们白眼。
    可谁知道他们礼部官员心里的苦啊
    弘德帝这些年越来越喜奢华铺张,好玩乐,大兴土木,偏偏性格也变得偏激执拗、多疑敏感,听不进去劝。
    他们有心相劝,可是,却没有这个胆量。
    还好,皇上将顺王派给了他们,总算能有替他们说几句话的人了。
    汉中郡大旱,不上罪己诏已是不妥,又怎能在此时大兴土木呢
    这不是有昏君之兆了吗
    不过,最后这句话,礼部尚书也只敢在心里想想,却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卢尚书,无需担心,本王必然会劝父皇暂修瀛祥别院的。”
    顺王李承琮清俊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谦恭温和,身上明黄的四爪金龙朝服衬得他越发地风姿绰约,儒雅尊贵。
    “那就好那老臣就放心了”,卢尚书连连擦拭着额头上的细汗,看着顺王李承琮眼中越发的满意。
    这才是我大萧应有的皇子风范。
    与无能的太子和至今还是光头皇子的三皇子相比,真是好上太多了
    比起那个分府封王又领了差事却不当差的宸王李承熙更是强得多得多。
    宸王李承熙那个脾气真是和弘德帝一模一样。
    要么说弘德帝最疼这个儿子呢
    这人啊就最不经念,卢尚书这边在心里怜悯户部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女配抱紧马甲我还能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南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苇并收藏女配抱紧马甲我还能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