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帅到了 (1/2)
官家是来给司南撑腰的。
不, 确切说,官家是被唐玄骗来给司南撑腰的。
这个国家被男人统治太久了,突然出现一个地方只许女子入内, 男人被拦在外面, 势必有人闹事。
就算张衙内不使坏, 今天这一出早晚都会上演。所以,唐玄提前找来官家,帮司南造势。
官家骄傲着呢,怎么肯乖乖被两个臭小子利用当即就要走。
然而, 唐玄那句“义父”一出口, 他怎么都走不成了。他千盼万盼才盼来这么一句, 怎么都不舍得让唐玄失望。
也不肯轻易让唐玄得逞。
正想着怎么讨些好处, 另一个小机灵鬼就迎上来了。
唐玄顺势把官家一带, 就像俩人要进店似的。
司南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郡王大人请留步, 本店只为娘子开放,郎君不可入内。”
唐玄配合道“不是我要进, 是官家。”
司南一本正经,“官家亦是男子,不可。”
俩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避着人, 反而故意提高嗓门, 让周围的人听到。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司小东家未免太过大胆, 官家都敢拦”
“我倒觉得小东家说得没错,官家也是男子, 自然不能进。”
“话是这么说, 官家都走到门口, 他还真能拦着就不怕官家降罪,砸了他的店”
众人表面恭敬,实则都在等着看热闹。当然,也有替司南着想的,悄悄地劝他。
赵祯抄着手,绷着脸,在心里骂两个臭小子拿自己当砖,乍一看真像生气了似的。
司南执起手,深深一揖,“小子给官家赔罪了,不若让郡王带您去总店,小子让人给您备一桌好的,可好”
赵祯哼道“谁借你的胆子,连我都敢拒之门外”
“回官家,是您借小子的胆。”司南咧着嘴笑笑,恭敬道,“小子知道,您是位仁德的君主,从来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不会因为小小的过错苛责臣民。国有国法,店有店规,若小子今日为您破了例,明日来个王爷、来位大人,小子便不好拦了。官家,您一定会理解小子的苦心,对不对”
对你个头
赵祯暗暗地骂了一句,面上却露出笑意,仁爱又宽厚,“好一个国有国法,店有店规。既如此,我便不进了。”
唐玄绷着脸,努力演戏,“官家岂是寻常之人这店规还能拦住您不成”
官家摆摆手,一本正经道“我与诸位郎君同为男子,有何特别之处不过是姓名之中占了个赵字罢了。”
司南做出激动的神色,扬声道“官家仁爱,小子铭感五内官家不愧为千古仁君第一人,是大宋之福,是百姓之福啊”
这话说得情真义切,极具感染力。人群中有不少外地来的举子,当即被调动起来,操着各地乡音说着赞颂之词。
赵祯笑眯眯地朝着人群点了点头,被唐玄扶着上了马车,朝着玉堂巷去了。
做戏做全套,这顿火锅还得真吃不可了。
百姓们目送官家的马车拐出长街,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司小东家说得没错,官家真是个好官家
司小东家也真牛逼,连官家都敢拦
司南扬声道“此地能为娘子们休憩之所,得利的并非旁人,而是诸位的母亲、妻子、女儿,不管是为了孝道还是因着礼法,都该遵守。”
众人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
就算先前有些不满的,此时也不由点头称是。
一时间,原本没打算吃火锅的妇人们,都忍不住丢下夫君,成群地进了店。
郎君们留在门外,一脸无奈。
大伙一合计,得了,咱们也去吃火锅吧,进不了满庭芳,还有总店,还有加盟店。热腾腾的锅子一吃,元宵节算是没白过
司南在众人面前风光了一回,转身就灰溜溜地去了总店。
向官家赔礼道歉去了。
玉堂巷总店,雅间。
赵祯睨着司南,似笑非笑,“胆子越来越大了,连我都敢算计。”
司南腆着脸装无辜,“误会,真是误会。郡王说官家爱吃贻贝,今日又是元宵灯会,小子在总店这边准备好了海鲜锅,想请官家尝尝鲜。没承想郡王会错了意,把您带到分店去了”
赵祯呵呵一笑“接着编。”
司南吐吐舌头,一步步挪到唐玄身后,扶着他的肩,只露出半个脑袋,可怜兮兮地瞧着赵祯。
赵祯可耻地被萌到了。
他此生儿女缘稀薄,最疼的就是这般聪明又懂得服软的小孩子。单论模样性情,司南比唐玄更能博得他的喜爱。
“不是说准备了海鲜锅嘛,还不端上来”话虽说得凶,眼中的暖意却藏不住。
司南顿时咧开嘴,笑嘻嘻道“这就去,马上来,小子亲自给您配菜,不让旁人碰一下。”
赵祯笑骂一句,终究没绷住。
唐玄不如司南爱说,他对赵祯的孺慕之情只体现在行动上。不等随侍的宫人动手,他便不声不响地安排好了一切。
看着眼前的方巾小料、杯盘碗碟,赵祯只觉窝心。他虽没亲生儿子,却得了如同亲子般的唐玄,知足了。
海鲜锅上桌,司南和唐玄一左一右,一个挑鱼刺,一个剥虾壳,那叫一个乖巧孝顺。
赵祯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司南在小炉子上煮了碗豆浆,拿黑陶茶碗盛了,热热地送到他跟前。
赵祯尝了一口,不由感叹“今年寒气重,虽已立春,依旧雨雪不止,若那些孤儿老弱都能喝上这样一碗热豆浆,我便心安了。”
“臣明日便去准备。”唐玄道。
赵祯笑问“你打算怎么做”
唐玄看向司南。
司南默默地从屁股下面抽出一叠纸,递到官家面前。
那是一份计划书,关于组建“外卖社”的,特别之处在于人员要求,妇人与孩童优先,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时候司南也不忘拍马屁,“小子记得,去岁洪灾,官家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子也想到一句,授人以渔不如建个鱼塘,同郡王一合计,便想到了这个法子。”
赵祯看着他,缓缓地应了声“好。”
这一刻,他突然不再纠结司南不肯做官了。虽然他没有担着一官半职,却处处为百姓着想。
而且,为的是那些弱势的百姓。
好心总是有好报的,司南在这里跟官家商量着如何帮助
不, 确切说,官家是被唐玄骗来给司南撑腰的。
这个国家被男人统治太久了,突然出现一个地方只许女子入内, 男人被拦在外面, 势必有人闹事。
就算张衙内不使坏, 今天这一出早晚都会上演。所以,唐玄提前找来官家,帮司南造势。
官家骄傲着呢,怎么肯乖乖被两个臭小子利用当即就要走。
然而, 唐玄那句“义父”一出口, 他怎么都走不成了。他千盼万盼才盼来这么一句, 怎么都不舍得让唐玄失望。
也不肯轻易让唐玄得逞。
正想着怎么讨些好处, 另一个小机灵鬼就迎上来了。
唐玄顺势把官家一带, 就像俩人要进店似的。
司南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郡王大人请留步, 本店只为娘子开放,郎君不可入内。”
唐玄配合道“不是我要进, 是官家。”
司南一本正经,“官家亦是男子,不可。”
俩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避着人, 反而故意提高嗓门, 让周围的人听到。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司小东家未免太过大胆, 官家都敢拦”
“我倒觉得小东家说得没错,官家也是男子, 自然不能进。”
“话是这么说, 官家都走到门口, 他还真能拦着就不怕官家降罪,砸了他的店”
众人表面恭敬,实则都在等着看热闹。当然,也有替司南着想的,悄悄地劝他。
赵祯抄着手,绷着脸,在心里骂两个臭小子拿自己当砖,乍一看真像生气了似的。
司南执起手,深深一揖,“小子给官家赔罪了,不若让郡王带您去总店,小子让人给您备一桌好的,可好”
赵祯哼道“谁借你的胆子,连我都敢拒之门外”
“回官家,是您借小子的胆。”司南咧着嘴笑笑,恭敬道,“小子知道,您是位仁德的君主,从来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不会因为小小的过错苛责臣民。国有国法,店有店规,若小子今日为您破了例,明日来个王爷、来位大人,小子便不好拦了。官家,您一定会理解小子的苦心,对不对”
对你个头
赵祯暗暗地骂了一句,面上却露出笑意,仁爱又宽厚,“好一个国有国法,店有店规。既如此,我便不进了。”
唐玄绷着脸,努力演戏,“官家岂是寻常之人这店规还能拦住您不成”
官家摆摆手,一本正经道“我与诸位郎君同为男子,有何特别之处不过是姓名之中占了个赵字罢了。”
司南做出激动的神色,扬声道“官家仁爱,小子铭感五内官家不愧为千古仁君第一人,是大宋之福,是百姓之福啊”
这话说得情真义切,极具感染力。人群中有不少外地来的举子,当即被调动起来,操着各地乡音说着赞颂之词。
赵祯笑眯眯地朝着人群点了点头,被唐玄扶着上了马车,朝着玉堂巷去了。
做戏做全套,这顿火锅还得真吃不可了。
百姓们目送官家的马车拐出长街,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司小东家说得没错,官家真是个好官家
司小东家也真牛逼,连官家都敢拦
司南扬声道“此地能为娘子们休憩之所,得利的并非旁人,而是诸位的母亲、妻子、女儿,不管是为了孝道还是因着礼法,都该遵守。”
众人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
就算先前有些不满的,此时也不由点头称是。
一时间,原本没打算吃火锅的妇人们,都忍不住丢下夫君,成群地进了店。
郎君们留在门外,一脸无奈。
大伙一合计,得了,咱们也去吃火锅吧,进不了满庭芳,还有总店,还有加盟店。热腾腾的锅子一吃,元宵节算是没白过
司南在众人面前风光了一回,转身就灰溜溜地去了总店。
向官家赔礼道歉去了。
玉堂巷总店,雅间。
赵祯睨着司南,似笑非笑,“胆子越来越大了,连我都敢算计。”
司南腆着脸装无辜,“误会,真是误会。郡王说官家爱吃贻贝,今日又是元宵灯会,小子在总店这边准备好了海鲜锅,想请官家尝尝鲜。没承想郡王会错了意,把您带到分店去了”
赵祯呵呵一笑“接着编。”
司南吐吐舌头,一步步挪到唐玄身后,扶着他的肩,只露出半个脑袋,可怜兮兮地瞧着赵祯。
赵祯可耻地被萌到了。
他此生儿女缘稀薄,最疼的就是这般聪明又懂得服软的小孩子。单论模样性情,司南比唐玄更能博得他的喜爱。
“不是说准备了海鲜锅嘛,还不端上来”话虽说得凶,眼中的暖意却藏不住。
司南顿时咧开嘴,笑嘻嘻道“这就去,马上来,小子亲自给您配菜,不让旁人碰一下。”
赵祯笑骂一句,终究没绷住。
唐玄不如司南爱说,他对赵祯的孺慕之情只体现在行动上。不等随侍的宫人动手,他便不声不响地安排好了一切。
看着眼前的方巾小料、杯盘碗碟,赵祯只觉窝心。他虽没亲生儿子,却得了如同亲子般的唐玄,知足了。
海鲜锅上桌,司南和唐玄一左一右,一个挑鱼刺,一个剥虾壳,那叫一个乖巧孝顺。
赵祯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司南在小炉子上煮了碗豆浆,拿黑陶茶碗盛了,热热地送到他跟前。
赵祯尝了一口,不由感叹“今年寒气重,虽已立春,依旧雨雪不止,若那些孤儿老弱都能喝上这样一碗热豆浆,我便心安了。”
“臣明日便去准备。”唐玄道。
赵祯笑问“你打算怎么做”
唐玄看向司南。
司南默默地从屁股下面抽出一叠纸,递到官家面前。
那是一份计划书,关于组建“外卖社”的,特别之处在于人员要求,妇人与孩童优先,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时候司南也不忘拍马屁,“小子记得,去岁洪灾,官家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子也想到一句,授人以渔不如建个鱼塘,同郡王一合计,便想到了这个法子。”
赵祯看着他,缓缓地应了声“好。”
这一刻,他突然不再纠结司南不肯做官了。虽然他没有担着一官半职,却处处为百姓着想。
而且,为的是那些弱势的百姓。
好心总是有好报的,司南在这里跟官家商量着如何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