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官兵或者疑似官兵的人欺压的,都可到官衙陈情,府吏会一一记下来,由唐玄核实,惩处。

    司南又找来一批画师,把这些事件画成册子,在百姓与官兵之间分发。

    唐玄没有辜负他的好意,更没有白搭这个虚名,他实实在在地把河间军从上到下都捋了一遍。

    吃空饷的,才不配位的,欺男霸女的,该免职免职,该军法处置军法处置。

    至此,河间百姓真正相信了,“军民一心,同舟共济”并非一句虚话。

    百姓受到鼓舞,陡然硬气起来。

    北境之地,辽人占了一片山林,砍伐木头,种草放牧。

    从前,当地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却硬气起来,烧了他们的木头,赶走他们的羊群。

    若再耍横,便直接抓羊宰牛,刚好过年吃肉。

    因为他们有了靠山,有了后盾,有了底气捍卫自己的林地。

    河间军没让他们失望。

    当辽军的铁蹄踏过边境,唐玄亲自带兵冲入战场。

    槐树和钱朗两位小将担任左右先锋,勇猛迎敌,毫不退缩。

    钟疆第一次披上战甲,真正的、用来抵御刀兵的甲衣,而不是那种为了礼数仪仗做出来的漂亮玩意儿。

    战场持续了不到一天。

    战况并没有十分激烈。

    因为,在宋人观念中彪悍异常的辽军很快就被改头换面的河间军击溃了。

    辽军原本想给宋人一点颜色看看。

    结果,唐玄送了他们一个大染缸。

    兵士们凯旋而归之时,全城百姓夹道欢迎,染血的缨枪、破掉的甲衣、肩上腿上的绷带直直地冲击着百姓们的视线。

    热泪盈眶。

    一位高壮的大婶突然冲到槐树跟前,扯着他的衣裳说“孩子,脱下来,婶子给你补补”

    无数大婶受到她的启发,皆冲了过去,衣服破的给补衣服,受了伤的接到家中照料。

    哭哭笑笑,热热闹闹。

    司南专注地看着他的大英雄。

    满眼的骄傲遮掩不住。

    唐玄俯身,揽住他的腰,把他勾到马上。

    司南抱住他的头,众目睽睽之下,毫无顾忌地亲上去。

    围观百姓都惊了。

    继而又释然了。

    算什么呢

    能好好活着,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很好了。

    一时间,官兵们起哄,百姓欢呼。

    赵灵犀这个小丫头叫得最大声。

    狄咏也不客气,把人一勾,霸道地亲了下去。

    原本伤感的场景突然被大片大片的粉红色覆盖。

    天公作美,华丽的云霞映红了半边天,就像司南的唐玄初遇的那个傍晚。

    百姓们知道了司南的身份。

    他不叫“月俊俊”,而是汴京第一火锅店的东家,燕郡王选中的小王妃,还是官家派来的“巡盐大使”。

    他是来为百姓请命的

    司南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第一次行使“巡盐大使”的权力,正正经经地给官家写了个折子。

    官家没回。

    倒是包拯暗搓搓地给他写了封信,拐弯抹角说了一番话。幸亏司南长着个七窍玲珑心,不然真看不懂老包这狐狸话术。

    为了河间百姓,为了此行的使命,他打算拼一把。

    这一次,他的对手不是辽人,不是官家,不是某个人,而是朝中所有反对废除河北路食盐专卖的官员。

    司南要让他们看到,河北路的百姓是值得的

    这个冬天,河间府的官兵和百姓本色出演,实实在在地诠释了什么叫“军民一心”。

    兵官在前面抓人,百姓在后方线索。

    辽人之前构建的卖盐网络这会儿反而让他们用上了,司南一层层去说服,不管大头头还是小头头,只要主动招认就可保命,揪出背后辽人和走狗还有奖励。

    唐玄亲自带兵,该抓的抓,该审的审,不眠不休,激战半月。比真刀真枪地打仗还累。

    河北路的禁私盐活动,效率高得让朝中官员吃惊。

    官家的旨意终于来了。

    是早就写好的,压到了今日。

    他本就相信两个孩子可以完成,这一回,他没有任何偏私,让他们把差事办得体体面面,凭着自己的本事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重。

    官家下旨,废除河北路官盐专卖。

    从此,当地百姓可以自由买盐,价高价低,皆凭自愿。

    群情沸腾,普天同庆。

    束缚了几代人的盐务终于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所有人都在感谢司南,感谢唐玄。

    文人作诗,文人写颂,一篇篇诗文记述着两人的壮举。无数百姓冲进俊俊面馆,不由分说地扔下各种各样的吃食。

    甚至有乡绅联手,送来数头活猪活羊,还有活驴

    司南没有被迎头砸来的赞颂和尊崇冲昏头脑。

    他十分客观地请人写了一篇文章,把御史中丞包拯、三司使张方平,以及诸位支持废除食盐专卖的大臣们在朝中的斡旋一一说明。

    更重要的是,司南特别指出了官家的仁爱之心,顾全大局,时时刻刻惦记着河间百姓。

    光说还不算,唐玄又以官家的名义,给河间府六十以上的老人、家中有人参军的军属以及孤儿,按人头发放米面肉食,用来过年。

    都是从辽人军帐中收缴的。

    一桩桩一件件被人写成文章、记在折子里送往京城,不仅包拯等人满意了,官家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谁家不想有个聪明又争气的崽

    他不仅有,还买一送一

    官家当即下旨,让唐玄和司南回京,还非常直白地明示,会有好事。

    狄咏和钟疆皆升了职,分别封为指挥使和副指挥使,驻守河间。

    狄咏的命运从此刻起发生了改变。

    在司南经历过的历史中,狄咏并没有执掌过一方驻军,史书记载他曾担任“带御器械”“閤门使”等职位,明着说是官家亲卫,实际和仪仗队差不多。

    如今,他成为一方驻军长官,离真正的“封疆大吏”只有一步之遥,而他还这么年轻,将来的成就超过他的父亲狄青大将军也未可知。

    钟疆是主动求来的。

    这次的经历唤起了他少年时的梦想,就是像这样执枪策马,戍卫一方。

    皇城司不适合他,御马监更不适合,在火锅店兼职数月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不日,他的家眷将会由官兵护送,来河间随军,与他团聚。

    唐玄卸任前,把钱朗由将虞侯升成了都虞侯,军衔更高,职权更大,更利于他发挥所长。

    和辽军作战时,槐树带着一帮小兵从冰层下潜过界河,给辽军伙食中下药,生擒了整支小队的官兵,立下大功。

    这也成为大宋与辽谈判时最有力的筹码。

    圣旨上没说如何嘉奖槐树,只狠狠夸了一番,等着回了汴京,自有他的大好前程。

    至于赵灵犀

    她这次得回去,备嫁。

章节目录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孟冬十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孟冬十五并收藏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