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起,夏意浓。
近来天气渐热,口中泛泛无味,食欲消减,金水府邸中众人也清减不少。
已经有小贩挑着窖冰,挨街沿坊叫卖。金水府邸不像长公主府有自己的冰窖,须得日日请人送冰上门。幸而府中人不多,供应倒也及时。
今年是闰年,有两个五月,第二个五月便是闰五月。按照惯例,国朝的端阳节是放在闰五月过的。
苏蘅正趴在美人塌上的小几前描香缨上的花样子,手边冰镇着一碟紫黑饱满的桑葚,想起来便吃几个。
她描好一张双蝶绕莲,搁下笔,对着光抖落抖落,自觉颇满意,哼着小调,交给绣娘按照样子去绣。
绣好的花样做成小巧袋兜,菖蒲、朱砂、雄黄、熏草、艾叶等物料晒干,碾作细茸,以香药相和,装入袋兜中,再系上五彩络子,这便是一枚可以端阳节时佩戴在身上的香缨。
阿翘和阿罗一边将五色丝线编成络子,系在香缨上,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听见苏蘅在一旁哼着小调,两个丫头不时抬头,偷笑着交换眼神自那晚从“小沧浪”水阁回来后,小娘子心情似乎格外得好。
苏蘅这边画完了花样子,颇感无聊。见丫鬟们做的差不多了,她便站起来,伸个懒腰,随手拿了个梅红匣子,将这些小巧香缨装进去,“我们去将这些分派给下人们吧。”
自端阳节前三日开始,早市上便有店家开始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等芳香辟邪之物,家家钉簪铺陈于门首。
金水官邸的檐廊门楣上,都钉上了黄微绿翠的菖蒲叶,一路行去,空气里都是植物清亮透明的气息。
主母给下人们派香缨亦是传统,都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一个个精致香缨分派到各人手中,无不是道谢后立马喜滋滋戴上。
天蓝云高,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节日的气氛顿时就从物器中传递到了人的身上。
走到厨房,阿池正俯身在偌大的水池里冲洗新鲜箬叶。张春娘正和一众帮厨将泡好的雪白江米倒进大木盆,拌上酱油。
此前苏蘅做饭烫伤了手,张春娘是说什么也不敢再让她下厨了,道是若再出什么事,叫长公主和都尉知道,万万担不起这个责任,只能请辞谢罪。
阿翘本担心小娘子固执,最讨厌别人威胁她。春娘这样讲,苏蘅未必肯答应,到时候春娘下不来台怎生是好
可是没想到苏蘅笑眯眯就答应了,也不争,只道“春娘你放心吧,在伤好以前,我不下厨便是。”
张春娘见苏蘅竟这样轻易松口,自己也不必请辞了,暗道声阿弥陀佛。至于伤好之后的事,那便到时候再说。
但张春娘只是不敢让苏蘅亲手做餐食,却拦不住隔三差五送来的食单,以及随后负手悠悠转进来看上一看的苏蘅本人。
这边张春娘正按照苏蘅送来的食单准备甜粽子是小枣馅儿的,放凉了以后蘸蜂蜜和白糖吃。材料简单,包得纤细瘦长,小小连成一串,直接下锅大火咕嘟煮上。
见苏蘅走进来,张春娘及一众下人起身行礼。
张春娘笑问“小娘子怎么没有去金明池看赛龙舟”看看外面的天气,又觉得自己多问了。
今年端阳节格外热,别说是苏蘅愿意窝在府里不出门,就连下人们也是能不出门则不出门呢。唯有郎君要上朝会,早出晚归的,辛苦得很。
苏蘅想吃的咸粽子也很简单,是板栗鸡肉粽和蛋黄鲜肉粽。准备好材料,春娘这便开始包。
苏蘅一进来,就闻到了熟悉的粽香。
端午节可算得上苏蘅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为别的,就为这一口粽子。
小时候,家里过端午节很少自己包粽子,大都是父母从街上买几个回来应应景,也没什么节日仪式感。
街边的粽子掺了过多的碱面,煮得微黄软滩,吃不出什么味道。
以至于在小时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蘅听老师讲屈原的故事时,都有一个疑惑把这么难吃的东西扔进汨罗江,老百姓凭啥保证水里的蛟龙会去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啊
长大以后,苏蘅不信邪,自己第一次正正经经地做了次蛋黄肉粽。
三张箬叶重叠像扇面似的捻开,扭成漏斗状,捞一把圆糯米,填进油汪汪红彤彤的鸭蛋黄和拿酱油、糖、黄酒隔夜腌过的肋条五花肉,再捞一层薄薄的糯米封上顶。
绑粽子的绳子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蔡澜大师的比喻妙极,“要像初恋时握着对方的手,柔软而坚定。”苏蘅学着包成四角菱形,也不太规整,只保证四个犄角不漏就成。
小火咕嘟焖煮了一晚上,早上起来满屋子都是粽子香。迫不及待地拿着还烫手的肉粽,解开棉绳,剥开清香箬衣,露出里面褐红透亮的粽肉。
一口下去,直接咬到馅儿。五花肉的肥油完全融化进了温润的糯米,略透明,糯软不糜,咸蛋黄沙沙的,又正好解了油腻。
那份儿恰到好处的惊艳,真是难以忘怀。
及至以后再吃到内馅儿再豪华丰富的大粽子,譬如什么腊肠瑶柱、野山菌松露、火腿排骨,都不如这一口简简单单的蛋黄大肉粽。
这时小枣粽已经煮好,春娘用筷子高高挑起一串泡进冰水过凉后,自然是先献给苏蘅尝尝鲜。
如果说咸粽是内心戏复杂的花
近来天气渐热,口中泛泛无味,食欲消减,金水府邸中众人也清减不少。
已经有小贩挑着窖冰,挨街沿坊叫卖。金水府邸不像长公主府有自己的冰窖,须得日日请人送冰上门。幸而府中人不多,供应倒也及时。
今年是闰年,有两个五月,第二个五月便是闰五月。按照惯例,国朝的端阳节是放在闰五月过的。
苏蘅正趴在美人塌上的小几前描香缨上的花样子,手边冰镇着一碟紫黑饱满的桑葚,想起来便吃几个。
她描好一张双蝶绕莲,搁下笔,对着光抖落抖落,自觉颇满意,哼着小调,交给绣娘按照样子去绣。
绣好的花样做成小巧袋兜,菖蒲、朱砂、雄黄、熏草、艾叶等物料晒干,碾作细茸,以香药相和,装入袋兜中,再系上五彩络子,这便是一枚可以端阳节时佩戴在身上的香缨。
阿翘和阿罗一边将五色丝线编成络子,系在香缨上,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听见苏蘅在一旁哼着小调,两个丫头不时抬头,偷笑着交换眼神自那晚从“小沧浪”水阁回来后,小娘子心情似乎格外得好。
苏蘅这边画完了花样子,颇感无聊。见丫鬟们做的差不多了,她便站起来,伸个懒腰,随手拿了个梅红匣子,将这些小巧香缨装进去,“我们去将这些分派给下人们吧。”
自端阳节前三日开始,早市上便有店家开始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等芳香辟邪之物,家家钉簪铺陈于门首。
金水官邸的檐廊门楣上,都钉上了黄微绿翠的菖蒲叶,一路行去,空气里都是植物清亮透明的气息。
主母给下人们派香缨亦是传统,都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一个个精致香缨分派到各人手中,无不是道谢后立马喜滋滋戴上。
天蓝云高,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节日的气氛顿时就从物器中传递到了人的身上。
走到厨房,阿池正俯身在偌大的水池里冲洗新鲜箬叶。张春娘正和一众帮厨将泡好的雪白江米倒进大木盆,拌上酱油。
此前苏蘅做饭烫伤了手,张春娘是说什么也不敢再让她下厨了,道是若再出什么事,叫长公主和都尉知道,万万担不起这个责任,只能请辞谢罪。
阿翘本担心小娘子固执,最讨厌别人威胁她。春娘这样讲,苏蘅未必肯答应,到时候春娘下不来台怎生是好
可是没想到苏蘅笑眯眯就答应了,也不争,只道“春娘你放心吧,在伤好以前,我不下厨便是。”
张春娘见苏蘅竟这样轻易松口,自己也不必请辞了,暗道声阿弥陀佛。至于伤好之后的事,那便到时候再说。
但张春娘只是不敢让苏蘅亲手做餐食,却拦不住隔三差五送来的食单,以及随后负手悠悠转进来看上一看的苏蘅本人。
这边张春娘正按照苏蘅送来的食单准备甜粽子是小枣馅儿的,放凉了以后蘸蜂蜜和白糖吃。材料简单,包得纤细瘦长,小小连成一串,直接下锅大火咕嘟煮上。
见苏蘅走进来,张春娘及一众下人起身行礼。
张春娘笑问“小娘子怎么没有去金明池看赛龙舟”看看外面的天气,又觉得自己多问了。
今年端阳节格外热,别说是苏蘅愿意窝在府里不出门,就连下人们也是能不出门则不出门呢。唯有郎君要上朝会,早出晚归的,辛苦得很。
苏蘅想吃的咸粽子也很简单,是板栗鸡肉粽和蛋黄鲜肉粽。准备好材料,春娘这便开始包。
苏蘅一进来,就闻到了熟悉的粽香。
端午节可算得上苏蘅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为别的,就为这一口粽子。
小时候,家里过端午节很少自己包粽子,大都是父母从街上买几个回来应应景,也没什么节日仪式感。
街边的粽子掺了过多的碱面,煮得微黄软滩,吃不出什么味道。
以至于在小时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蘅听老师讲屈原的故事时,都有一个疑惑把这么难吃的东西扔进汨罗江,老百姓凭啥保证水里的蛟龙会去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啊
长大以后,苏蘅不信邪,自己第一次正正经经地做了次蛋黄肉粽。
三张箬叶重叠像扇面似的捻开,扭成漏斗状,捞一把圆糯米,填进油汪汪红彤彤的鸭蛋黄和拿酱油、糖、黄酒隔夜腌过的肋条五花肉,再捞一层薄薄的糯米封上顶。
绑粽子的绳子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蔡澜大师的比喻妙极,“要像初恋时握着对方的手,柔软而坚定。”苏蘅学着包成四角菱形,也不太规整,只保证四个犄角不漏就成。
小火咕嘟焖煮了一晚上,早上起来满屋子都是粽子香。迫不及待地拿着还烫手的肉粽,解开棉绳,剥开清香箬衣,露出里面褐红透亮的粽肉。
一口下去,直接咬到馅儿。五花肉的肥油完全融化进了温润的糯米,略透明,糯软不糜,咸蛋黄沙沙的,又正好解了油腻。
那份儿恰到好处的惊艳,真是难以忘怀。
及至以后再吃到内馅儿再豪华丰富的大粽子,譬如什么腊肠瑶柱、野山菌松露、火腿排骨,都不如这一口简简单单的蛋黄大肉粽。
这时小枣粽已经煮好,春娘用筷子高高挑起一串泡进冰水过凉后,自然是先献给苏蘅尝尝鲜。
如果说咸粽是内心戏复杂的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