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但人机灵聪明,韩嬷嬷便收了她作干女儿。
袁碧云有韩嬷嬷搭线,又生得娇媚,在苏璞身边得了脸,成为侍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韩嬷嬷老了之后便搬出了公主府,回去和自己儿子一起住,因此袁碧云不常见她。
元宵本就是合家团聚的日子,苏璞这会以孝敬干娘的由头打发袁碧云走也不算没有道理。
想是苏璞匆匆脱身,还来不及换衣裳,还穿着圆领大袖的白色襕衫,衣带当风,行动间依稀残存着碧云闺中的脂粉香。
苏蘅走在他身后,那暧昧的胭脂香气隐约拂过面庞。
苏蘅不由啧啧,笑道“难缠教头怕是早猜到有人今晚要出来招蜂引蝶,所以先在他身上留了香引子,好叫蜂蝶退散。”
苏璞素来知道自己这个妹妹嘴上是没遮拦的,想到什么便说的性格,也不恼。
此刻父母不在眼前,他也无需作出家宴时和煦斯文的模样,也不否认,仰头轻笑,“那便是她想错了,我身上带香,人家只以为我风流好亲近,愈发要来了。况且,并非我招引卿卿,而是卿卿频频顾我。”
他话说得坦诚潇洒,自有一副风流不羁的做派流露,竟然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有严装少女,三三两两,笑语盈盈走过,不时频频回顾苏璞,让他的话更有说服力了。
苏蘅心里好笑,回想除夜家宴的时候,苏家的三个小孩在长公主的威仪下,除了苏葵偶尔忍不住挑衅苏蘅几句,其他时候三人都是正襟危坐,大写的“乖巧”,结果父母一旦离家,就原形毕露。
出了朱雀门,直至龙津桥,眼前是前所未见的市民气象。
街上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宝马雕车争驰于天街御路,人声鼎沸,车马喧辚,杂耍皮影、说书卖艺,数里不绝。
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商铺百肆杂陈,酒楼歌馆遍设。
街边的摊贩是小本生意,只卖些元宵吃食,吃左不过是些盐豉汤、蝌蚪羹、澄沙团子、蚕丝饭、煎七宝姜鼓、十般糖等,大多是元宵节人们常吃的节令食品。
但商贩儿们别出心裁地把这些食物装在花盘里,朱绿玄黄掺杂,架着斜插灯彩的车儿,高声沿街叫卖,惹人垂涎。
苏蘅被小贩儿招徕的吟唱叫卖声勾得嘴馋,出来时她只喝了一杯屠苏酒,此刻腹中空空,见这琳琅满目的吃食不由放慢了脚步,有意往摊边走去买点吃的。
苏璞拎着她的领子把她揪回来,“不许去,你吃了可就饱了,咱们今日这副肚肠,都是为江行首的桂花乳糖圆子留的。”
得了,苏蘅这就知道为什么苏璞坚持要陪她逛灯市了。
原不是为了陪她,而是为了拿她做幌子去见相好的。
但见妹妹肚子空空饿着,苏璞也有点不好意思,瞥见街边有人以竹架子支着青伞,上面缀装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1,都是女孩儿喜欢的东西。
他赔笑,“好阿蘅,我一年才回来见她一次,你且忍忍,这摊儿上的玩意儿我全买了,你随意挑几个来玩好不好”
他是用哄孩子的语调跟苏蘅说话,苏蘅见他如此,只笑一笑,摊上的可爱玩意儿固然多,可她今日做男子装扮,又不能戴这些。她不欲戏弄苏璞,只挑了一盏红梅缕金小灯球儿便走。
为了在夜间招徕客人,各大酒楼店家挖空心思,在柱形的空心招牌里面放上蜡烛,招牌就亮了起来,光亮皎洁,百步之外亦清晰可辨。
更有甚者,直接在自家的酒楼门口的街道上以竹竿、彩帛搭建了个新的门楼,门楼中灯火亮如白昼,迎门小厮不遗余力地招呼,以吸引顾客,谓之“彩楼欢门”。
苏蘅今夜的目的地本来是城中最有名的酒楼白矾楼,却被苏璞七拐八拐地带进了南瓦舍。
东京城中的瓦子有南北之分,北瓦子多是吹弹、杂剧、胜花2、投壶、烟火等艺杂。南瓦子中多勾栏,系妓馆、戏苑上紧之处,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琅嬛院。
原身虽然好玩,但是也没逛过勾栏,因此苏蘅忍不住细细打量。
迈过琅嬛院的彩楼欢门,从金漆照壁绕进来,便是宏敞精丽的景象。楼里不分昼夜地燃烧着儿臂粗的红烛,各处香炉中的香饼也毫不吝惜地焚烧着。
云烟雾绕,莺莺燕燕,珠翠辉辉,这边有笑那边有叫,鼓乐歌笑至三更,一派天上人间。
果真是民风开放的时代,苏蘅粗粗一看,其中的客人不止男子,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子,或如她一般穿着男装,或干脆穿着女装来逛勾栏。
凡是此处的客人,前襟都别了一枚小小金花。
想来苏璞是这里的常客,才一进门便有妈妈眼尖盯了上来,撇去小厮,亲自迎上来给他们别上金花,眼睛笑成两道缝,“我的好苏公子,这样久不见你知道您外放回来,雪吟今夜辞了其他的客人,已经在等您了”
袁碧云有韩嬷嬷搭线,又生得娇媚,在苏璞身边得了脸,成为侍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韩嬷嬷老了之后便搬出了公主府,回去和自己儿子一起住,因此袁碧云不常见她。
元宵本就是合家团聚的日子,苏璞这会以孝敬干娘的由头打发袁碧云走也不算没有道理。
想是苏璞匆匆脱身,还来不及换衣裳,还穿着圆领大袖的白色襕衫,衣带当风,行动间依稀残存着碧云闺中的脂粉香。
苏蘅走在他身后,那暧昧的胭脂香气隐约拂过面庞。
苏蘅不由啧啧,笑道“难缠教头怕是早猜到有人今晚要出来招蜂引蝶,所以先在他身上留了香引子,好叫蜂蝶退散。”
苏璞素来知道自己这个妹妹嘴上是没遮拦的,想到什么便说的性格,也不恼。
此刻父母不在眼前,他也无需作出家宴时和煦斯文的模样,也不否认,仰头轻笑,“那便是她想错了,我身上带香,人家只以为我风流好亲近,愈发要来了。况且,并非我招引卿卿,而是卿卿频频顾我。”
他话说得坦诚潇洒,自有一副风流不羁的做派流露,竟然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有严装少女,三三两两,笑语盈盈走过,不时频频回顾苏璞,让他的话更有说服力了。
苏蘅心里好笑,回想除夜家宴的时候,苏家的三个小孩在长公主的威仪下,除了苏葵偶尔忍不住挑衅苏蘅几句,其他时候三人都是正襟危坐,大写的“乖巧”,结果父母一旦离家,就原形毕露。
出了朱雀门,直至龙津桥,眼前是前所未见的市民气象。
街上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宝马雕车争驰于天街御路,人声鼎沸,车马喧辚,杂耍皮影、说书卖艺,数里不绝。
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商铺百肆杂陈,酒楼歌馆遍设。
街边的摊贩是小本生意,只卖些元宵吃食,吃左不过是些盐豉汤、蝌蚪羹、澄沙团子、蚕丝饭、煎七宝姜鼓、十般糖等,大多是元宵节人们常吃的节令食品。
但商贩儿们别出心裁地把这些食物装在花盘里,朱绿玄黄掺杂,架着斜插灯彩的车儿,高声沿街叫卖,惹人垂涎。
苏蘅被小贩儿招徕的吟唱叫卖声勾得嘴馋,出来时她只喝了一杯屠苏酒,此刻腹中空空,见这琳琅满目的吃食不由放慢了脚步,有意往摊边走去买点吃的。
苏璞拎着她的领子把她揪回来,“不许去,你吃了可就饱了,咱们今日这副肚肠,都是为江行首的桂花乳糖圆子留的。”
得了,苏蘅这就知道为什么苏璞坚持要陪她逛灯市了。
原不是为了陪她,而是为了拿她做幌子去见相好的。
但见妹妹肚子空空饿着,苏璞也有点不好意思,瞥见街边有人以竹架子支着青伞,上面缀装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1,都是女孩儿喜欢的东西。
他赔笑,“好阿蘅,我一年才回来见她一次,你且忍忍,这摊儿上的玩意儿我全买了,你随意挑几个来玩好不好”
他是用哄孩子的语调跟苏蘅说话,苏蘅见他如此,只笑一笑,摊上的可爱玩意儿固然多,可她今日做男子装扮,又不能戴这些。她不欲戏弄苏璞,只挑了一盏红梅缕金小灯球儿便走。
为了在夜间招徕客人,各大酒楼店家挖空心思,在柱形的空心招牌里面放上蜡烛,招牌就亮了起来,光亮皎洁,百步之外亦清晰可辨。
更有甚者,直接在自家的酒楼门口的街道上以竹竿、彩帛搭建了个新的门楼,门楼中灯火亮如白昼,迎门小厮不遗余力地招呼,以吸引顾客,谓之“彩楼欢门”。
苏蘅今夜的目的地本来是城中最有名的酒楼白矾楼,却被苏璞七拐八拐地带进了南瓦舍。
东京城中的瓦子有南北之分,北瓦子多是吹弹、杂剧、胜花2、投壶、烟火等艺杂。南瓦子中多勾栏,系妓馆、戏苑上紧之处,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琅嬛院。
原身虽然好玩,但是也没逛过勾栏,因此苏蘅忍不住细细打量。
迈过琅嬛院的彩楼欢门,从金漆照壁绕进来,便是宏敞精丽的景象。楼里不分昼夜地燃烧着儿臂粗的红烛,各处香炉中的香饼也毫不吝惜地焚烧着。
云烟雾绕,莺莺燕燕,珠翠辉辉,这边有笑那边有叫,鼓乐歌笑至三更,一派天上人间。
果真是民风开放的时代,苏蘅粗粗一看,其中的客人不止男子,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子,或如她一般穿着男装,或干脆穿着女装来逛勾栏。
凡是此处的客人,前襟都别了一枚小小金花。
想来苏璞是这里的常客,才一进门便有妈妈眼尖盯了上来,撇去小厮,亲自迎上来给他们别上金花,眼睛笑成两道缝,“我的好苏公子,这样久不见你知道您外放回来,雪吟今夜辞了其他的客人,已经在等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