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现今也不过才四十五岁,身为侍郎,在重臣中算是很年轻的了。
    虽说履历也算丰富,但与张鹤鸣老大人相比却是多有不如,何况还是个刚入京不久的右侍郎能入廷推已是意外,而被天子简拔,真真是大喜过望了,饶是久经仕宦如他,也忍不住深吸了几口气,心绪难平。
    或是太过入神,细雨已将文官的红袍微微打湿,却没有伸手去擦拭。
    “王大人,”领先半步的司礼监掌印,轻声提醒着自己的“本家”。
    “啊,王公公,”王在晋闻言方才回过神来,看向宫中大珰;王体乾微微示意,王在晋顺着其眼神看过去,只见一位身着四团龙袍的青年,已在书房门口候着了。
    他压住胸中又起的翻腾,疾走几步,叩首行礼道“臣,王在晋,参见陛下,圣躬金安”语气中难掩激动。
    “王卿免礼平身,”朱由校上前一步,将臣工扶起,眼中含笑;眼前的臣子四十来岁,身量不高,颧骨高耸,两颊瘦削,名字中虽有个晋字,却是南直隶人,让不少人误解。
    “谢陛下,”王在晋愈发激动,竟是直到进到房中,抿了口茶后,方才微微平复下来。
    “早闻王卿大才,海防纂要也是读过,朝中如此知兵之人却是少见,”见对方缓了下来,朱由校又是面上带笑,温声道。
    “臣惶恐,”王在晋闻言,又是赶忙起身行礼,皇帝竟连自己写的书都曾看过,立功立言、文韬武略,这可是他生平得意事,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得遇明主之感;天子只微微摆手。
    “料敌从宽,如今建奴犯边,若是辽沈失守,朝廷当如何应对”待大臣进到屋内重新坐下后,朱由校方才又出声道;没有提加官之事,毕竟风声想是已经传出,何况现在召见,实在是太过显而易见了。
    王在晋不由抬头看向天子,面色愕然,虽说要做最坏的筹划,但诉诸于口,总归不合适,若是传出去,难免有风波天子竟对自己信任至此
    沉吟片刻,他方才正视天子道“若辽沈失守,臣以为,当固守山海关。”
    哦天子不由侧目。
    言下之意,便是将辽沈、广宁、宁锦走廊统统放弃,大片疆土和数百万的汉民,可真敢说呐,朱由校直视对方,若是传扬出去,以大明的刚毅和士风,这王大人怕是就要被“杀之以谢天下”了。
    王在晋躬身一礼,又接着说道“固守山海关,整饬蓟镇,以守为主,安内而后攮外”说罢看了天子一眼,他虽有“直言”之名,但初次陛见,就说出这番“惊世”之言,此时心中也难免惴惴。
    “蓟镇以京营守之,何如”天子的声音又是传来。
    没有斥责之意,本让王在晋松了一口气,但话的内容却是让他立马色变,蓟镇总督虽说年迈,但还未致仕;况且这武将出镇一方,实在不合“规矩”
    “朝中可有合适人选”
    就要出声,天子话语又起,王在晋微微一滞;在他眼中,朝中知兵的文臣寥寥无几,又想起天子在京营中,最近是动作连连,终是不再反驳,面色中依旧犹疑不定。
    “不论文武,督抚还需知兵才是,”朱由校没有着急,毕竟是积年惯例,还涉及文官的权力,也无法一蹴而就,但督抚之职,不论文武,总得知兵才是这会先点到为止罢,于是起身,结束了这次召见“王卿好生打理兵部罢。”
    “臣遵旨”王在晋起身行礼告退,只是目光中仍旧是犹疑不定。
    目送新任本兵出门,天子不由看向了东北,眼前最要紧的还是辽东的战事,担心起边镇的战事来,辽阳、沈阳还会如“后世”一般沦陷奴手吗
    元年三月末,擢兵部右侍郎王在晋为兵部尚书。
    明史本纪

章节目录

天启驾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汉瓦秦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汉瓦秦砖并收藏天启驾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