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咱们这次过来,说好听了是当县令,说不好听,咱们就是被发配来的我估摸着怎么也得年吧
    郎君不用着急咱们这里虽然比不上诸如新城和沙卑城还有泗沘等地方,但是看咱们这边的港口船只量,咱们也不用担心政绩
    过年再把咸鱼场搭建好
    咱们不说最早,但是也绝对是前面那一批先回去的,再说了,现在驿站也通书信和捎东西了郎君可以多写些信”
    王远眼前一亮“对,回去给阿耶和阿娘写封信去”
    王远起身,急匆匆的往回走身边的一队护卫,还有侍从跟着回去了
    王远只是沿海小城的一个县令,像他这样的有很多可以说这次高句丽被打下,是他们的不幸,也是他们的机会
    若是没有这次事情,王远这辈子或许也不会当县令最多也就当个县丞之类的,弄好了等到县令升上去,又没有别人竞争,自己能当个县令
    就如同父亲王司一样,直到满头白发,还在县丞的位置挣扎眼看着县令一个个的升迁
    到了后来,皓首皤皤,反倒让后来乳臭未干的小辈呼来喝去
    每每想到这里,王远便一阵唏嘘“哎虽说自己承受着这个姓氏的余荫,可是却也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啊”
    王远小时候最多也就是在族学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阿耶也就是在这几年,在自己游学的时候,才指点了自己一些东西
    现在想来这些指点,或许就是阿耶一生的累积吧
    现在王远虽然是县令,可是丈量土地、修葺衙门、剿匪
    可以说什么事都要由他操心好在王远有个当县丞的父亲,这些事情虽说琐碎,但也算是驾轻就熟
    王远自认还能操办得来
    好在各世家来的都是庶出或者是家生子,虽说学识不一定到,可是却都没那么多世家子的傲气
    不一定写得锦绣文章,可是在高丽道也不至于没了伺候的人就冻死饿死,倒是让大家少操心了些
    而崔愍虽说当时说话气人了一些,毕竟还都是五姓七望,联姻世家,怎么说也远不到哪里去
    同气连枝的,若是添些乱子,恶心恶心他们还可以,关系到身家性命,崔愍还是下不去手的
    这不早在一个月以前,崔愍便把盘炕和修葺房屋的队伍派遣过去了别的好说,一冬天呢,别冻死他们高丽道可不比关陇,冷起来,冻死人那都是常事
    这群世家子弟过去,别的不说,倒是让毛衣的销量上去了一大截
    王远到了衙门,铺开纸张
    尊父
    儿在高丽道一切安好只不过见治下之民如北雁南归,触景生情,对家中甚是思念
    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篇,最后想了一下,写到儿听说高丽道初雪将至天寒之时道路恐有不便,不知驿站是否还通车马
    若儿信不能如期而至,阿耶莫要担心唯路阻而已
    写完以后,王远把信装好,递给了捕头,让他帮忙给递到驿站
    这不是个例,现在高丽道的信,几乎占了驿站一半还多的信量可以说,整个大唐还没有高丽道写信写的多
    也正是因为有了信的沟通,让高丽道的年轻官员们,少了一些急躁
    无数的信,在驿卒的手中飞往各大世家,人们慢慢的开始了解了高丽道这个他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
    再加上报纸上时不时的报出一个个御笔亲点的县令,忽然让各大世家不得志的子弟生出了一种若是真在中原地区当个老死也熬不出头的县丞,还不如搏一把,去高丽道那里当个县令
    至少在那里除了离家远了一些,也不差什么嘛再说了万一陪着一个外放的县令,恐怕还不如直接去高丽道那里当县令呢
    只不过第一批自己没赶上,等高丽道那里过两年有了升迁,或者升了郡守,刺史之类的,自己一定去谋个差事
    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一时兴起,竟然让高丽道成了众世家不得志的子弟博出头的地方了
    哎以前他们对于江南东道和高丽道那是爱答不理,现在居然成了龙门鱼跃之地不得不说这人间的际遇还真是变化无常啊
    这也让在石城等待的江南道世家子弟们多了一些期望或许,土蕃也不会那么太糟糕

章节目录

我本初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狂鬼归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鬼归来并收藏我本初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