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各怀鬼胎,斗智斗勇的闹剧最终在洵溱的“强硬态度”下徐徐落幕。
    尚未做好准备的柳寻衣被洵溱赶鸭子上架,稀里糊涂地坐上第一把交椅。从一无所有的“末路人”摇身一变成为手握大权的副宗主。
    事后,柳寻衣打算立即前往漠北寻找苏禾,但由于这几日从中原赶赴东北的江湖人越来越多,以至沈州城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为暂避锋芒,洵溱建议暂时按兵不动,待风声稍缓再动身不迟。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柳寻衣开始熟悉上京四府的运作。
    袁孝四人遵照洵溱的安排,将上京四府的人丁名册、土地宅田、钱粮账目等机密卷宗,全部送到柳寻衣手中清点盘算。
    或是由于时间仓促,或是由于心怀不忿,以至他们送来的东西毫无章法,混乱不堪。
    望着堆积如山的一卷卷宗册账目以及数不胜数的一箱箱金银珠宝,头大如斗的柳寻衣恍如隔世般久久难以相信。
    从天而降的生杀大权、不劳而获的荣华富贵、坐享其成的一呼百应
    今时今日的柳寻衣,岂止是平步青云简直是一步登天。
    一切的一切宛若一场光怪陆离的春秋大梦,令柳寻衣心怀忐忑,惴惴不安。
    面对上京四府辛辛苦苦二十余载积攒下来的心血,出于江湖道义也好,出于人情世故也罢,柳寻衣本不该、也不愿染指,但洵溱却义正言辞地告诫他“成立西律武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此事关乎数以千计的生死荣衰。既然你坐在副宗主的位子上,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心尽力掌管中原四大分舵,为西律武宗的壮大延续而竭尽所能。断不能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更不可尸位素餐,敷衍了事。”
    报恩之心加上知遇之情,令柳寻衣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因此,纵使遭到四府弟子的刁难和白眼,纵使被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他仍硬着头皮锱铢必较,狠下决心将上京四府的底细摸清楚。
    话虽如此,可柳寻衣势单力薄,又如何将乱成一团的账目梳理清楚他向洵溱求助,却不料洵溱竟以“无暇旁顾”为由婉然拒绝。
    事实上,洵溱是真的分身乏术,而非借故推辞。毕竟,她要亲自部署上京四府南下中原的计划安排。
    眼下,柳寻衣无非是熟悉上京四府的底细,查清他们的账目。虽然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却并无太多难处,只需静心、细心、耐心即可。此事与洵溱的“呕心沥血”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万般无奈之际,潘雨音和唐阿富挺身而出。前者坐镇中堂,帮柳寻衣厘清卷宗,归档成册。后者明察暗访,替柳寻衣将上京四府的秘闻轶事打听的清清楚楚。
    有他二人相助,柳寻衣如鱼得水,做事得心应手,自然轻松许多。
    这一边,柳寻衣带着唐阿富、潘雨音夜以继日的“精打细算”。另一边,洵溱权衡利弊,苦思斟酌,悉心筹划西律武宗入驻中原武林之事。
    十一月十二,袁府。
    袁孝、严顺、洪寺、雷震被柳寻衣邀至中堂。从早到晚,一卷一册地当面对账,直至夜色渐深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当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离开中堂后,又被突然出现的萧阳截住。
    “四位舵主,大小姐有请。”
    闻言,袁孝四人相视一眼,倦乏的脸上皆是一副兴味索然之意。
    “大小姐在哪儿”
    “书房。”
    “头前带路。”
    没有多余的废话,简简单单几句问答,萧阳引着袁孝四人朝书房走去。
    “砰、砰砰。”
    “进来。”
    “吱”
    一声轻响,门分左右。神色狐疑的袁孝四人先后步入书房。
    一灯如豆,幽暗昏黄,将坐在书案后的洵溱映的有些朦胧。
    “见过大小姐。”
    “不必多礼,四位请”洵溱热情地招呼他们入座,同时将饶有兴致的目光缓缓扫过闷闷不乐的四人,似笑非笑地问道“看你们的样子似乎很累”
    “有劳大小姐惦念,我等不累。”雷震瓮声瓮气地回道。敷衍的态度、淡漠的语气,无不昭示其内心的不爽。俨然,他至今仍对洵溱的一意孤行而耿耿于怀。
    面对雷震的失礼,洵溱非但不恼怒,反而若无其事地朝阿保鲁轻轻挥手“给四位舵主看茶”
    “我们也不渴”
    “咳咳”雷震话未说完,袁孝突然轻咳两声,抢话道,“多谢大小姐的美意,我们刚刚在中堂已经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血蓑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七尺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尺书生并收藏血蓑衣最新章节